你读过最悲凉的一句古诗是什么?

古今谭


在众多唐诗,宋词中,如说再为凄怆,悲凉,苦寒的诗作,莫如古从军行一首,每每读之实令人感怀无尽,

白曰登山望锋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廓,

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呜夜夜飞,

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郊,

空见葡萄入汉家。

作为军人,身在行伍,法令森严,军令如山,法重威尊,心忧命賤,兵锋所指,屍填巨沟之内,血染长城之窟,实叹生灵之不易,为国固边之不易!


东流君


1975年,82岁的毛泽东写下了据说是平生的最后一首词《诉衷情》,这是一首44个字的小令,看词牌,大有一片丹心,倾吐心事的意思。全词如下:

诉衷情

赠恩来

当年忠贞为国筹,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据说,这首词是写给一生事业的战友周恩来的,与毛泽东诗词一贯的雄健豪迈不同,这首词给人的感觉沧桑不已,十分心碎。“江山靠谁守”显得无措,让人想起刘邦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词人仿佛也碰到了这个难题。“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又让人无力,时光的流逝,让这位曾经高唱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深浮”的革命青年,让这位曾经历数古今英雄,而发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旷世豪杰,转眼已是82岁高龄。“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则又凄切彷徨,忧心不已。

联系到晚年毛泽东很喜欢读庾信的《枯树赋》,其心境可见一斑。而每次读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诸句,毛泽东便沉默不语,怅然有思。机要秘书张玉凤曾撰文回忆道:“(当时)我读得很慢,主席微闭着眼睛,似乎在体味赋中描述的情景,回顾他一生走过的路。”

而这首词之前,词牌《诉衷情》已有陆游的名作《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一心渴望收复的诗人,临终之时还写了《示儿》,在同一词牌的词里,他同样表达了十分悲凉的凄怆之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写词时,陆游已是70老人,英雄迟暮,逮其同乎?又想起了稼轩的“可怜白发生”!


诗词桃花源


最悲的一首诗,应是是毛主席一生写的最后一首诗,年事已高、一身病痛的主席,在得知周总理逝世的消息后,忍着巨大的悲痛写下了下面这首诗。


《忆秦娥·悼念周恩来同志》

山河咽,拭泪无语心欲裂。

心欲裂,顿摧栋梁,痛失人杰。

江山如画忆丹心,宏图遗愿永不灭。

永不灭,新苗茁壮,势与天接。


毛主席和周总理同为人类最伟大的的事业奔走操劳,为了一个目标携手战斗,在战斗中建立了无比深厚的革命情谊,这种情谊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练更是日久弥坚。同样病痛缠身的他,听到总理逝世的消息,老泪纵横,半天默然无语。其中悲痛之情无法诉说,只能以诗缅怀。

解析:

听闻如此惊天噩耗,山河都为之感凝噎,默默擦拭自己的眼泪,但心头欲裂,胸中满含悲切。

心欲裂啊,国家的栋梁忽然之间被夺走摧毁,我们痛失了一位革命中最杰出的人啊。

现在江山如画般待我们共展宏图,你还记得我们的共同目标么,我最亲密的战友。放心吧,你我的遗愿永远会一代代传下去不会灭亡的。

新一代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正在茁壮成长,他们的势头可比我们年轻的时候,欲与天公试比高,厉害的很呢。

亲爱的总理啊,你这一辈子操劳太累了,也该歇息一下了。你就在天上看着这帮小伙子们拿过我们的接力棒,能不能做好就行了。

毛主席、周总理,你们的接力棒在一代代传承,你们的遗愿在一个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标在一步步接近,

如今盛世,如您二老所愿。


文史趣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雨农520


民间奇谭:总有自己的观点。精于地产,爱好文学,喜欢电影,欢迎关注,多多沟通。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翻译过来,大意为:

一路走来,掠过枯藤,路过老树,听过昏鸦。

抬眼望去,小桥跨过流水,流水依着人家。

而我,踌躇古道,孤迎西风,独依瘦马。

眼看夕阳西下。

我驻足无处,思乡断肠,却还得零落江湖,奔行天涯。



前四句全为写实,为作者一路所见所闻。

首句描写一路阴暗凄凉的情调,以蒙太奇的切换手法,将“枯藤”“老树”“昏鸦”三种路上见到的景象组织在一起,这三者都枯败昏老,缺乏生气,暗示作者风尘仆仆,心情沉郁。


第二句眼前一亮,一副乡间野村的写意风景,直观感受简约而宁静,心理感受安详而温馨,和作者沿途身受形成强烈对比。全文最精妙之处就在“人家”一词,如果没有“人家”,就是单纯的环境描写,无法直观的切入到社会、人文、情感层面,也无法对作者形成强烈的心理冲击与落差,勾起浓浓的思乡之情:自己是一路飘零,“人家”却温馨宁静。哎,我家呢?我家要在这里多好?真想推门而入,却怎能把他家当我家?杜甫名句“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弃妇听到新人笑,自己暗自悲哭,与此句技法相类。这是“睹物思人,由人及己”的另一种情感关联方式,只不过本曲更含蓄些,仅以环境描写进行表现,需读者仔细揣摩。

第三四句,作者在欣羡“人家”之余,忍不住顾影自怜:再看自己,临古道,迎西风,依瘦马,日落西山,前路茫茫。这里也暗示了作者一路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十分辛苦;所谓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同时点明作者思乡的动因,侧面烘托思乡之情的强烈。


经过前面三重奏,种种情感,层层叠浪,推波助澜,作者沉闷孤苦之情终于爆发,忍不住发出“断肠人在天涯”的悲叹!全诗除了第三句之外,无一处不凄凉;而第三句却是别人的家乡,反衬自己更加孤寂,冷落索然之状力透纸背。此曲终成千古绝唱!

该诗有另个一版本,第三句为“小桥流水平沙”,与此版相比,“平沙”对人的情感刺激比“人家”不可同日而语,因此,那一版流传极少。


民间奇谭


当年忠贞为国筹,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19651220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作者】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 这是一首充满了无限悲凉的咏史之词。

江流奔腾,浊浪滔滔,每一朵浪花都似乎扑面而来,又似乎牵扯着人的思绪万千。不由让人想起历史上多少仁人志士,多少帝王将相,多少江湖豪杰,只为名利二字,刀光剑影,剑拔弩张,厮杀纷争,阴谋诡计…… 一祯祯一幕幕都仿佛在脑海中闪回,厮杀怒吼声似乎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的征伐混战,狼烟弥漫,尘土飞扬 ……

到如今,一切却也都是过眼烟云,英雄落幕,宝剑入鞘。唯见这眼前的惊涛骇浪,远处的青山隐隐,还有如血残阳。历史的车轮并不会因为某个英雄的壮举,某场战役的悲壮而止步不前,它无情地碾压过一切的荣辱成败,一切的功过是非,除了让后人无尽的评说之外,还能余下些什么?


2. 这也是一首饱含着热泪的抒怀之作。

我等凡夫俗子,也许曾在年少时热血满怀,梦想着战场厮杀,建功立业,荣耀一生。但如今还是一事无成,也只有在这黄昏日暮,在这浪花奔涌的长江之上,借思古之幽情来祭奠一下自己曾经的豪情万丈,一醉酹千古!

也罢,多少英雄豪杰到头来尚且是一抔黄土,烟消云散,我也无需再多惆怅!倒不如和老友把酒言欢,且评述着千古风流人物,不乏戏谑,且欣赏这秋月春风,倒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3. 这还是一曲悠扬绵长的吟咏之歌。

杨洪基演唱的此曲气势雄浑、超脱悲壮,旋律深沉、苍劲,跌宕起伏,充满了古朴的气息,与诗人杨慎的填词真可谓珠联璧合,令人拍案叫绝!

我们在吟诵此诗的同时,会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眼前浮现出诸如三国演义、隋唐英雄传等等影视画面,这就是伟大的作品会给予人的美的享受,思想的启迪,境界的提升吧!


人生而疑惑


毛主席。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楊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莫嫦娥舒广袖,万里長空且为忠魂舞。匆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依倾盆雨。


赵三偏


记得相逢一笑迎,

亲承指授夜谈兵。

才兼文武无余子,

功到雄奇即罪名。

慷慨裂眦须欲动,

模糊热血面如生。

背人痛极为私祭,

洒泪深宵苦失声。

《哭熊经略》——袁崇焕

(袁崇焕与熊经略,是两朵相似的花)


海若9


千山鸟飞绝

万经人踪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