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些兒女對老人不好,是否因為老人沒有處理好兒女關係?

手機用戶好大一顆樹


這個問題涉及到多方面,一點在子女困難時,沒有幫忙看孫子。二是分家時財產沒有分均。三是婆媳之間沒有共同語言等等因素造成很多家庭不孝敬老人。造成這種結果無非一個錢字。在這個大家庭中兒子佔一大份額,在老婆面前受抱怨,在母親面前受勞叨,作為兒子不要把這種受氣當怨恨發洩出,要用一種誠實的心,善良的謊言去說服她,因為我們都有老的那一天。這樣做家人才能和諧相處,幸福美滿。


河南70後保哥


兒女關係沒處理好,和老人沒多大關係。

  1. 婆媳戰爭,永恆的主題。

我家鄰居,都是五十左右的人了,按理說都是年過半百,子孫成群的人了,該懂點道理。現實卻不是這樣呢!

我記得很清楚,2018年的除夕夜,本該是家庭團圓的日子,他家的老父親,一個已經89歲的老人哭著找到了我。他告訴我他被自己的兒媳婦趕出來了,那一刻我並不敢相信。直到他帶著我去到了他兒子家,我看到老人的衣服,生活用品都被丟到了屋外。當時我很氣憤又心痛,一個已經89的老人啊,怎樣的人才可以在這除夕夜把自己的爸趕出家門,我實在難以理解。

我堅持要讓老先生在我家睡,他卻拒絕了。不管我怎麼說,他都不同意。當時我同學家的羊圈裡並沒有養羊,他問我可不可以跟我同學商量睡我同學家的羊圈,那時我真的是哭了。一個堅守著尊嚴的老人,寧願睡羊圈都不睡我們家。

我叫來了我的同學,我們必須尊重老人,因為那是老人最後的尊嚴。那一夜我跟我同學一夜沒睡,忙著拉電線,給羊圈做隔板。那一個除夕格外的寒冷。連我的心都是冷的。而我能做的卻又是如此的有限。

後來我卻聽到他們趕老人出家門的一個荒唐的理由。僅僅是因為老人燒火做飯燻黑了家裡的牆。這是一個多麼荒唐的理由。

所以,子女對老人不好,和老人不會有半點關係。因為他是老人,而我們是子女。


擺渡小勇子


關注農村生活,分享農村熱點!大家好,我是李哥阿峰!

回答這個問題以前,先給大家講一個村裡的真實故事:鄰居李大爺今年八十二歲,老伴已經去世十多年了。李大爺有兩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在農村應該可以說這是多子多福,老了不用愁別人羨慕的家庭。

大兒子在當地一家企業上班,月薪四千多元,二兒子是老師,月薪五千左右,三個女兒條件也不錯!可就是這樣的一個別人看起來挺美滿的家庭,兄弟卻反目成仇,姐弟不相往來,現在剩下八十多歲的李大爺沒人伺候。

阿峰結合李大爺家的情況給大家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兒女都是爹孃的心頭肉,很少出現存在一碗水端不平的問題。

阿峰和李大爺是鄰居,小時候還常到李大爺家玩,對他們家還是比較瞭解的。雖然李大爺家孩子多,可李大爺和李大娘年輕時都是好勞力,生產隊裡掙的都是十分工。吃飯都是把好吃的給孩子們吃。兩個兒子結婚後,都沒有債務,兩家三個孫子都是李大娘帶大的,一旦做了好吃的,李大娘都是一分兩份給孩子們送去。女兒都是嫁到別村裡,李大娘隔一段時間都要去看看女兒。

就因為孩子多,李大爺和李大娘儘量把一碗水端平,雖然家裡窮沒啥值錢的東西。

阿峰也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是這樣的,都是自己的孩子,儘量一碗水端平。

第二兒媳賢惠與否是決定伺候老人好壞的重要因素。

故事中兩個兒子的媳婦都不是省油的燈,特別是二兒媳婦不光吝嗇如鬼,還是刀嘴蛇心,是那種得理不饒人,沒理也不服輸的種,有人說做老師的算賬清,老二是老師還真是算賬清,加上不講理惜錢如命的媳婦,還真是一家子人。老大媳婦相對來說還可以,可遇到不講理的兄弟媳婦絕對不能一忍再忍,兩家各過各的,當然相安無事,就是在伺候老人的問題上,互不相讓,你不伺候我更不伺候。李大爺在兩個兒子家輪流住,時間不到就背送到另一家,這家不接說時間還不到,為此兩家吵了好幾次,甚至還大打出手,村幹部調解也無濟於事,弄得李大爺欲哭無淚。

有人會問:兩個兒子呢?兩個兒子都是聽媳婦的,叫往東不敢往西!都把兩家相互的怨氣灑在李大爺身上,李大爺成了出氣筒!

還有人問:三個女兒呢?女兒到時想來伺候老爹,可嫂子不讓,放話說接走了就別往回送,這樣哪個女兒還敢來伺候可憐巴巴的老爹!

第三兒女對老人不好,大多還是由於經濟的問題。

各自成家,收入各自養家餬口,再不像沒結婚前掙了錢就交給父母。結了婚的兒子就像變了個人,一切都以媳婦為中心了,俗話說:娶了媳婦忘了娘,就是這個道理。

父母年齡大了,沒了收入,就該靠兒子養老,多一口嘴就多一份開支,看著錢在一張張的減少,兒子媳婦不著急嗎?

李大爺是農民,沒有退休金,在誰家住誰家就負擔一切開支,李大爺就是吃藥厲害,畢竟八十多歲的人了,每月開支得一千多塊,這也是兩家不想伺候的主要原因。

每個人都有會老的一天,想想小時候父母是怎樣對自己的,那個父母不是像寶貝似的對待自己的孩子。可如今父母老了,需要我們照顧了,我們做孩子的都應該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和義務。說實話,這是良心活,我們都應該善待父母,不要因為一點小事,而造成“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後果。

贍養老人,這是良心活,也是我們每個做兒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李哥阿峰


在農村,兒女對老人不好,是不是因為老人沒處理好兒女之間的關係?個人認為是這樣的,正是因為老人沒處理好彼此之間的關係,做不到“一碗水端平”,才造就了兒女那樣的“回饋”。

我大姑和爺爺奶奶的關係就非常不好,從大姑結婚後,都沒怎麼和爺爺奶奶說過幾句話。事情是這樣的:我爸兄妹四個,當初大爺結婚的時候,大娘的孃家要了很多東西:縫紉機、自行車、電視…。為了能給滿足大娘的要求,爺爺奶奶想了很多辦法,可都沒能解決。本來,眼看大爺和大娘的婚事就要快黃了,爺爺突然得知大姑談了一個本村的對象。爺爺就急忙的讓大姑把談的對象找來,為了是看看他能不能拿出一些錢來。一番交流之後,爺爺得知那個男孩拿不出錢,就當場表示不同意他和大姑再有來往……。

過了沒兩天,爺爺給大姑說:一會去你三叔家相親,給你在鄰村找了一個對象。大姑聽後,跟爺爺爭論的一番,死活就是不去。為此,爺爺還打了大姑一頓,說:不去也得去,給你說的這戶人家有錢,你同意了,你大哥才能有錢結婚…。大姑當時非常難過,不管怎麼和爺爺奶奶爭取,都沒能得到爺爺奶奶的回應?就這樣,大姑就嫁人了,大爺也有了娶媳婦的錢。

從那以後,大姑和爺爺奶奶的關係就不好,每年逢年過節的時候,就象徵性的來一下,坐一會就走,從不會留下來吃飯。就這樣,一直持續到爺爺前年去世的時候。大姑得知爺爺去世後,從她家裡一直哭到爺爺家,跪在爺爺的棺材前,哭的那叫一個傷心,不時的還會把頭磕在棺材上……。

也許,爺爺當時沒有考慮到大姑的感受。可是,站在爺爺的立場上,拋開大爺娶媳婦需要用錢不說,也是為了大姑著想啊,哪個做父母的不想自己的女兒找個好人家啊?(那些對老人不好的兒女們,等父母百年後,肯定都能後悔“死”。


魯南小邵


我個人認為跟這有點關係,但關係不大 。最主要是看子女的德性。就拿我家來說,我公公婆婆生了3個兒子兩個女兒。我老公最小,我們目前跟老人住在一起。大哥在另外一個城市教書,一年也難得回來一次,帶點他當地的特產,今年回來就給家裡買了兩袋麵粉,兩袋麵條,帶什麼東西就不說了,按老人的說法,只要人回來了就好,可他回來了,老人就戰戰兢兢,生怕哪裡沒服侍好,還不敢說話,就怕哪一句說錯了。我在想,怎麼會這樣呢?兩個快80的老人,你回來就不能好好跟他們說說話嗎?為什麼非要高高在上的?你教書有能耐又怎麼了?人家黃帝不是也得尊重孝順父母嗎?有時我就想,他這書是白讀了,自己都這樣,還怎麼教書育人?二哥還可以,在縣城工廠上班,只要有時間就經常回來看看老人,順便買點菜,陪老人聊聊天。大姐在附近,有事就回來,但經常通電話,態度還可以,畢竟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細姐就差遠了,有時有事從家門口過都不進門,平時老人過生日回來也不說話,就像是客人一樣,吃了飯就走,聽老人說是因為以前的一件事。很久以前,他們夫妻剛創業跟老人借一萬塊錢,可老人沒有呀!後來婆婆就回孃家找舅舅借了一萬給她。過了好多年,舅舅就跟婆婆問了這個事,老人就問她要,她不肯還,說是老人自己的錢,還那麼催,後來還是大哥罵了她,才還的,從那之後就把她得罪了。我們最小就跟老人在一起,但我們鎮上也買了房子,方便帶小孩讀書,但是每個星期放假我們都回來,順便帶點菜,回來做做飯,聊聊天,幫忙搞點柴火,還要打理我種的黃桃樹苗,我還指望它補貼家用呢!老公平時在外面打工,過年回來都要給幾千塊錢老人,他們也要零花,有時還要吃藥。這次受疫情的影響,我們過年回來就一直在家,這也是我老公在家呆最長的一次,他跟我說,看著父母身體一年不如一年,真不知道還能陪他們過幾個年。唉,說了這麼多,只能說各人憑良的心,在能力範圍內儘量的對老人好點,畢竟是自己的父母,年齡大了陪一天是一天


黃桃姐姐阿惠


老人沒處理好兒女的關係這個是有的,別的不說,就說我自己,我爸媽從小對我弟弟好的不得了,有求必應的這種,不過我弟弟也很優秀,學習成績好,但我覺得我爸媽一碗水沒端平,我經常說他們偏心,而爸媽老是說沒有的事,舉個例子,如果我弟弟想買什麼我爸媽會毫不猶豫的立馬買給他,而我好話說盡也不得理我一下這就是區別。然我弟弟23歲結腸癌去世,生病期間我也是一直陪在他身邊,中間女兒感冒就回去了幾天,就回去那幾天裡我爸都還在罵我,說我不懂事等等,我弟弟就說你別老是罵我姐,以後你還要靠她養老的……25年,從沒理解支持過我!


sf8202081


回答這個問題以前,先給大家講一個村裡的真實故事:鄰居李大爺今年八十二歲,老伴已經去世十多年了。李大爺有兩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在農村應該可以說這是多子多福,老了不用愁別人羨慕的家庭。

大兒子在當地一家企業上班,月薪四千多元,二兒子是老師,月薪五千左右,三個女兒條件也不錯!可就是這樣的一個別人看起來挺美滿的家庭,兄弟卻反目成仇,姐弟不相往來,現在剩下八十多歲的李大爺沒人伺候。

阿峰結合李大爺家的情況給大家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兒女都是爹孃的心頭肉,很少出現存在一碗水端不平的問題。

阿峰和李大爺是鄰居,小時候還常到李大爺家玩,對他們家還是比較瞭解的。雖然李大爺家孩子多,可李大爺和李大娘年輕時都是好勞力,生產隊裡掙的都是十分工。吃飯都是把好吃的給孩子們吃。兩個兒子結婚後,都沒有債務,兩家三個孫子都是李大娘帶大的,一旦做了好吃的,李大娘都是一分兩份給孩子們送去。女兒都是嫁到別村裡,李大娘隔一段時間都要去看看女兒。

就因為孩子多,李大爺和李大娘儘量把一碗水端平,雖然家裡窮沒啥值錢的東西。

阿峰也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是這樣的,都是自己的孩子,儘量一碗水端平。

第二兒媳賢惠與否是決定伺候老人好壞的重要因素。

故事中兩個兒子的媳婦都不是省油的燈,特別是二兒媳婦不光吝嗇如鬼,還是刀嘴蛇心,是那種得理不饒人,沒理也不服輸的種,有人說做老師的算賬清,老二是老師還真是算賬清,加上不講理惜錢如命的媳婦,還真是一家子人。老大媳婦相對來說還可以,可遇到不講理的兄弟媳婦絕對不能一忍再忍,兩家各過各的,當然相安無事,就是在伺候老人的問題上,互不相讓,你不伺候我更不伺候。李大爺在兩個兒子家輪流住,時間不到就背送到另一家,這家不接說時間還不到,為此兩家吵了好幾次,甚至還大打出手,村幹部調解也無濟於事,弄得李大爺欲哭無淚。

有人會問:兩個兒子呢?兩個兒子都是聽媳婦的,叫往東不敢往西!都把兩家相互的怨氣灑在李大爺身上,李大爺成了出氣筒!

還有人問:三個女兒呢?女兒到時想來伺候老爹,可嫂子不讓,放話說接走了就別往回送,這樣哪個女兒還敢來伺候可憐巴巴的老爹!

第三兒女對老人不好,大多還是由於經濟的問題。

各自成家,收入各自養家餬口,再不像沒結婚前掙了錢就交給父母。結了婚的兒子就像變了個人,一切都以媳婦為中心了,俗話說:娶了媳婦忘了娘,就是這個道理。

父母年齡大了,沒了收入,就該靠兒子養老,多一口嘴就多一份開支,看著錢在一張張的減少,兒子媳婦不著急嗎?

李大爺是農民,沒有退休金,在誰家住誰家就負擔一切開支,李大爺就是吃藥厲害,畢竟八十多歲的人了,每月開支得一千多塊,這也是兩家不想伺候的主要原因。

每個人都有會老的一天,想想小時候父母是怎樣對自己的,那個父母不是像寶貝似的對待自己的孩子。可如今父母老了,需要我們照顧了,我們做孩子的都應該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和義務。說實話,這是良心活,我們都應該善待父母,不要因為一點小事,而造成“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後果。

贍養老人,這是良心活,也是我們每個做兒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話江湖不良人


不一定。有的是,我們村就有一個,她經常罵自己的兒女,脾氣暴躁,就連她老公也煩她,都在外面打工。一年回來一兩次,現在老了沒人管。有的確實是沒良心的,也在我們村,結婚了,在外面打工,他爸得了腦梗塞,死了,他媽媽打電話叫他回來,他也不回來,村領導和他交談也沒用。


李思晨道


大家好,說說我的觀點吧,每個家庭不一樣,生活環境習慣不一樣,脾氣秉性不一樣,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同學家,公公婆婆兩人性格不好,經常吵架,公公有時還動手打人,婆婆嘴巴不好喜歡吵,但是人心挺好的,家裡面裡裡外外大大小小的活都是她乾的,公公生病窩床幾年了,一直都是婆婆照顧。每家情況都不一樣的。有問題多溝通,換位考慮。

即使老人有什麼做的不對,晚輩也要理解,我們也有老的一天,我們的子女也在看著。

現在的年輕人也都有文化了,很少說對老人不好的,再說年輕人都在外面打工,老人帶孩子,也沒那麼多架吵了。




侯哥的春天


就拿我們當地來說,一個普通的農民,一年種地也就是收入兩萬元錢,省吃儉用一年最多積攢一萬元錢。等到兒子20歲要結婚了,最多能攢下20萬,這錢到城裡買一個樓房,交首付加裝修,基本就沒了。

兒子結婚的錢,送彩禮的錢,好多人家還需要借錢,兒子結婚去城裡生活了,父母還要在農村掙錢還債,又還了十多年錢,自己也老了,很多農村的老年人,到老的時候身無分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