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了解的曹操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这是《三国志》对魏武帝曹操的评价。作为“超世之杰”的曹操不仅是中华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上马能杀敌,下马能赋诗,且精通音律、能歌善舞、善弈围棋的博学之士,其书法造诣十分深厚,有“金花细落,遍地玲珑;荆玉分辉,瑶岩璀粲”、“笔墨雄浑,雄逸绝论”之大美。


不仅自身才兼文武,曹操还悉心搜罗人才,使汉末因战乱进入低谷的文学、诗歌、音乐、舞蹈等各个方面,在建安时期走向全面复苏,发展,并在魏晋时期走向繁荣,其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能歌善舞 音乐才华非等闲
《魏书》中说曹操:“……是以韧造大业,文武并施,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其中“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说的正是他杰出的文学和艺术才能,大意是他每次登高一定赋诗,而所作的新乐府诗,用乐器配上旋律,都成了美妙的乐章。
曹操的诗歌苍凉深远,吞吐天地,大气雄浑且感情充沛,真挚感人,别开新境。在被谱上曲调后,亦是朗朗上口,因此传唱的速度极快,文人、军士、歌妓都十分喜欢。
古代的乐府诗是可以吟可以唱的。如果说以往的乐府诗大多是采集于民间,那么从曹操开始,则是有意识的大量创作,以此来表达心志,传递对现实的描摹。

曹操不仅能创作,还能歌善舞。《宋书•乐志》上说:“有但歌四曲,亦出自汉世,无弦节作伎,最先一人唱,三人和,魏武帝尤好之。”“但歌”相当于今天的“清唱”,也就是说,曹操喜欢一人领唱,三人和唱的方式;史载,他亦喜欢一人吹管、一人弹弦,一人打节拍,同时主唱的演唱方式。


公元205年,曹操率军在南皮攻打袁绍之子袁谭。战争取得胜利后,曹操高兴之余,即兴作军乐《鼓吹曲》,还情不自禁在马上起舞。
公元207年,曹操在战胜乌桓手下一部时,在马上跳起了“马抃舞”,“抃”是鼓掌的意思。“马抃舞”也许是一种舞蹈的名字,也许只是指在马上舞蹈,但其传递的是非常快乐的心情。
对于曹操的音乐才华,世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西晋文学家张华在其《博物志》中称,“桓谭、蔡邕善音乐……太祖皆与埒能”。桓谭、蔡邕是东汉末年非常有名的音乐家,桓谭“好音律,善鼓琴”,蔡邕“妙操音律,善鼓琴”,曹操能与此二人相提并论,亦绝非等闲之辈。
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以佐证曹操的音乐造诣。据《晋书·志第六·律历上》,曹操任命“丝竹八音,无所不能”的音乐奇才杜夔做雅雅乐郎中。当时有一个铸钟(注:“钟”也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工人柴玉,心灵手巧,所铸之钟多为达官贵人所喜爱。

你不了解的曹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