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的铭文

秦汉时代的祭祀活动与先秦时期一脉相袭,上至皇戚贵族,下至小吏平民,对祭祀都丝毫不敢懈怠。祭祀活动是社会精神生活的重中之重的大事。秦汉时期的祭祀活动大致可分为天地山川的祭祀和祖宗神庙的祭祀两个方面。

祭祀的铭文

先民对天的崇拜意识,常转化为对祖先或远古帝王的崇拜;对地的崇拜意识又常转化为对名山大川的崇拜。对山川大地、祖宗神庙的祭祀活动,秦汉时期的各个帝王都积极倡导。如秦始皇、汉武帝都在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公园前219年,秦始皇率众在泰山举行祭祀天地的封禅大典。

祭祀的铭文

西汉初年,由于实行与民生息政策,汉武帝以前各位皇帝都没到泰山举行封禅仪式。直到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于泰山举行了汉代的首次封禅大典,并遵照五年一封修的古训,先后五次去泰山封禅。到了东汉时期,封禅制度仍得以遵循。此外,汉代将军出征胜利后举行封禅之礼的。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公元前119年,西汉大将霍去病北击匈奴,获胜后"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以此表明汉代政府对该地区的管辖权。秦汉宗庙制度基本上沿袭周代以来的祭祀方式的沿袭,除此之外,还有园寢祭祀。这些都是秦汉王朝最重要的国事祀典,有专门官员常主管其事。祭祀活动在当时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宗庙、园寢祭祀之礼极为复杂,制定了详细的规定。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此外,秦汉时期还有许多其他各类祭祀,如对风、雷、雨、电的祭祀等。这些祭祀有的与政治生活相联系,有的同农业生产、军事战争、商业贸易密切相关,更有对重要人物特定的祭祀,如祭孔等。自汉高祖亲自祭孔过后,两汉各帝常有亲至孔子故里祭祀之举,并封孔子后代为奉祀孔子的专官,世代相袭。东汉明帝永平二年,又开始在太学及郡国学校举行祭孔仪式,于是祭孔成为清朝前各封建王朝学校教育中的例行活动。祭孔的产生与汉代儒术独尊的文化范围是密不可分的。

祭祀的铭文

祭祀名山大川或举行隆重的封禅大典时,按祭祀规定都必须向祭祀的对象呈交祭文,这些祭文都是名家经过精心书写的,用最能代表当时国家标准体的档本。祭祀完毕后,于石碑或石壁上刻铭以记其事。这些铭文的刻写必须写得庄重肃穆,因此必为精心创作的上等佳作。如秦始皇称帝后不久在全国的数次巡游过程中,在泰山、琅琊台、碣石、芝罘(fu)、峄(yi )山、会稽等地举行过祭祀,都留下了相传是李斯所撰的记功刻石铭文。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在会稽刻石铭文中,除按惯例的"颂秦德"内容外,还针对当地文化落后、风气低俗的情况,特别指出要"禁止淫佚",以改变其落后的状况。上述刻石铭文书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最能代表秦代小篆书法的艺术水准。汉武帝在泰山举行的封禅大典,霍去病封狼居胥山都刻铭记事。各级官吏进行祭祀活动都立碑纪文,如汉代的《封龙山碑》《礼器碑》《乙瑛碑》等都与祭祀有关。

祭祀的铭文


祭祀的铭文


祭祀的铭文

秦汉时代频繁的祭祀活动,为后世留下了一批珍贵的书法史料,书法艺术在祭祀活动中充分地显示了独特的作用。书法在祭祀活动中实用性与艺术性并存。由于全社会广泛的祭祀活动,也使书法的技巧性和艺术性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