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踩雷了,紙箱、鐵罐、玻璃罐、紫砂罐、陶罐,未必都適合存白茶


別踩雷了,紙箱、鐵罐、玻璃罐、紫砂罐、陶罐,未必都適合存白茶

《1》

偶然間看到一句話,出自畢淑敏之手。

“深深的話我們淺淺地說,長長的路我們慢慢地走。”

初看,覺得再平淡不過。

細讀,深以為然。

有些話,三言兩語說不出清,大道理終究還是要換作最簡單的方式來闡述。

孩子在壞人那兒栽了跟頭,吃了虧,你跟個孩子說厚黑學,他能領會嗎?還不是得用有趣的,或者是深刻的故事,教他為人處世的道理。

深深的話,自然是要淺淺的說。

恰到好處,四兩撥千斤,這才是語言的魅力。

本以為,我們在分享白茶原創知識的時候,也該是像畢淑敏說的,深深的話,我們淺淺的說。

如選購。

別踩雷了,紙箱、鐵罐、玻璃罐、紫砂罐、陶罐,未必都適合存白茶

在建議茶友們買茶時,建議大家要買好茶。

哇,是不是淺淺地說了,“好茶”二字,就囊括了買茶的一切?

然,淺說,還不夠。

茶友們並不知道何為好茶?這些關於好茶的道理,又該細細地說來了。

再說保存。

白茶的保存,可以說是一個“重災區”。都說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一千個茶友手中,就有一千種存茶方法,還不帶重複的。

遮光、密封、乾燥、陰涼、無異味、離牆離地、三層包裝法,這些存茶的口訣,就像緊箍咒一樣,感覺自己,就像是唐僧一般,每到關鍵時刻,總是會搬出來,說與你聽。

但……仍舊有茶友,不買單啊!

最後,受傷的不是我們之間的情誼,而是白茶啊!這些與自然聯繫最緊密的精靈,它是會受到影響的!最後它的品質,只能成為泡沫幻影,屆時,我們也只能無奈地一笑。

“茶,存壞了。”

別踩雷了,紙箱、鐵罐、玻璃罐、紫砂罐、陶罐,未必都適合存白茶

《2》

茶存壞,並不在一夕之間。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白茶也不是一天變壞。

茶從品質完好,到變質,需要時間。

可能是半個月,也可能是一個月,甚至是三個月。但不論和時間長短,結果卻是一樣的——茶變質了。

細究背後的原因?

是因為存茶環境太差?

未必,陰涼、無異味,這些條件都具備了。

還是存茶的時候,茶葉受到光線直射?

沒啊,遮光呢,我放在櫃子裡保存的。

沒有用到三層包裝法?

我用了“三層”包裝法呀,裡裡外外,裹了三層呢。

……

聊到這兒,不必多說,茶葉會變質的情況,已經出現了。其實早已有了端倪,那就是茶友選擇的包裝方式,不對。甚至還是用了錯誤的存茶方式。

且將這些年與茶友們交流時,所收集到的存茶情況,做一個彙總,就顯現有一小部分的茶友,能把白茶存壞,是栽在了存茶用具上。

別踩雷了,紙箱、鐵罐、玻璃罐、紫砂罐、陶罐,未必都適合存白茶

《3》

存白茶,我們會用到哪些用具?

在這篇文章當中,咱們將可能用到的存白茶用具,一一羅列。

正確的,錯誤的,都列舉出,孰是孰非,下文分辨。

可能會用到的存茶用具。

鋁袋、塑料袋、紙箱、鐵罐、玻璃罐、紫砂罐、陶罐、拉鍊袋。

這些,就是我們可能會遇到的存茶用具。

這裡頭,就包括正確存茶用具,以及錯誤的。

不給提示,讓您選擇,哪些是不正確的儲存用具,您能找到答案嗎?

先揭曉答案。

別踩雷了,紙箱、鐵罐、玻璃罐、紫砂罐、陶罐,未必都適合存白茶

錯誤的存茶用具:玻璃罐、紫砂罐、陶罐

這三類容器,並不適合存白茶。

原因也簡單:因為會把白茶存壞。

玻璃罐,它不遮光,密封性又差,還會聚集熱量,除了美觀這一點,實在沒有理由選擇玻璃罐存茶。

再說紫砂罐,它是真的高大上,在家裡那麼一擺,說蓬蓽生輝,誇張了點。但確實,家裡擺個紫砂罐,會讓人覺得你喝茶,特別專業,工具齊備。

別踩雷了,紙箱、鐵罐、玻璃罐、紫砂罐、陶罐,未必都適合存白茶

紫砂罐,面子工程極好。

但落到實處,別的茶類咱們暫且不討論,光是用紫砂罐存白茶,就不適合。

紫砂,它的雙氣孔結構,會讓香氣被吸附。同時吸附的,還有空氣當中的氣味、水汽等。

這些水汽,會進入紫砂罐當中,然後讓紫砂罐變得比較潮溼。茶葉放在罐子當中,會吸附這些水汽,自然就增加了發黴變質的風險。

別踩雷了,紙箱、鐵罐、玻璃罐、紫砂罐、陶罐,未必都適合存白茶

陶罐,與紫砂罐一樣,看似古樸,但因為它的氣孔太過粗大,不適合用來存白茶。

若是茶葉長期存在陶罐中,不僅茶香會消失不見,就連它的茶葉品質,都將遭受重創。

這三種器皿,不建議列位看官使用,家裡有這些容器的,用來存旁的茶類。如果近期有準備購買這些工具的,也可以暫緩這一打算。

剩餘的工具,都可以用來存白茶。

但是,鋁袋、塑料袋、紙箱、鐵罐、拉鍊袋,這些工具在保存的時候,該要注意,它們的使用技巧。

若是沒有留意,白茶也有可能會面臨變質的情況。

別踩雷了,紙箱、鐵罐、玻璃罐、紫砂罐、陶罐,未必都適合存白茶

《4》

三層包裝法,堪稱史上最專業級別的存茶方式。

要將三層包裝法的定義明確一遍。

三層,並不是簡單地套三層塑料袋,或者是套上紙袋,就叫做三層包裝法。

平時與茶友們分享的三層包裝法,是特定的,特指——鋁袋、塑料袋、五層瓦楞紙箱。

這些存茶用具的選擇,極有講究。

鋁袋,是銀白色的袋子,專門定製的。這層鋁袋,它可以遮光,防潮,防異味。存白茶,離不開鋁袋。

尤其是鋁袋防異味的效果,對於茶葉品質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有一回,到朋友家做客,他的家裡也存了幾餅的白茶,有一定年頭了,放在儲藏間裡,一直沒有移動它。最近翻出來,準備試喝。

結果在紙箱上,聞到了一股發黴的味道。

別踩雷了,紙箱、鐵罐、玻璃罐、紫砂罐、陶罐,未必都適合存白茶

想來,是朋友沒有養成定期檢查茶葉的習慣,紙箱發了黴,趕緊讓朋友開箱檢查,別把茶給存壞了,這就不值得了。

開箱,打開鋁袋、塑料袋,一個神奇的現象出現了。紙箱,已經了一股發黴的味道,包括塑料袋也沾染了一些氣味,但這層鋁袋,卻是安然無恙,沒有氣味上的改變。

好在,鋁袋當中的白茶,品質沒有受到影響。還好沒受影響,否則朋友該傷心了,這幾年的心血,就要毀於一旦了。

從這個小細節,讓村姑陳更加深刻地意識到:茶葉保存,鋁袋,是必不可少的!同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不可輕易將鋁袋捨棄。

也有的茶友因為無法購買到專業的鋁袋,而放棄使用。千萬別,鋁袋萬萬不能少。

三層塑料袋,抵不上一層鋁袋包裝。

塑料袋,它是白茶的第二層屏障,承擔著防潮的作用。

水汽,是白茶品質的一大天敵,讓白茶遠離水汽,它才有可能安然地存放到最後。

塑料袋,不可少,也有的茶友為了能減少白茶受潮的風險,會多套上好幾層塑料袋。這一點,也請茶友們注意把握尺度。過猶不及,太多層的塑料袋,也有可能影響白茶陳化的效果。

目前,仍舊請茶友們按照一層鋁袋、一層塑料袋的方式保存白茶。

別踩雷了,紙箱、鐵罐、玻璃罐、紫砂罐、陶罐,未必都適合存白茶

《5》

此處,想與茶友們好好說說紙箱的選擇。

很多茶友在聽說三層包裝法的時候,都聽到了使用紙箱存茶。

這一點,很好,值得稱讚,說明大家都已經把存茶和這件事兒,記掛到了心裡。

但是,白茶存放,它也不僅僅只是用紙箱存放而已,我們還要特別注意,是要用五層瓦楞紙箱存茶。

五層,是指紙箱的厚度。它在加工製作過程當中,會用三層、五層來表示紙箱的厚薄程度。

就目前而言,五層厚的瓦楞紙箱,是運輸上極好的幫手。比如,那些用來包裝家電的紙箱厚度,就足夠達標。

五層瓦楞紙箱,抗壓、抗衰,整體質量比較好,而且也經得起氧化,不會輕易出現破裂等情況。

別踩雷了,紙箱、鐵罐、玻璃罐、紫砂罐、陶罐,未必都適合存白茶

於長期存茶而言,是極好的。

咱們在選擇紙箱的時候,也要確保紙箱的厚度。

厚度夠,在未來存茶的時候,才不至於出現凹陷,讓白茶變碎。

且,厚實的紙箱,能夠抗壓,即便紙箱上放了重物,也不至於讓白茶被壓壞。

像是一些禮盒包裝,它們是紙質,就比較薄,茶葉存在裡頭,經過運輸,很有可能會出現損壞,芽葉分離,倒是輕度的損傷,至少茶還能喝。

要是因為紙箱太薄,密封性太差,讓茶葉吸收了水汽、異味,這就不值得了。

拿茶葉的品質當做賭注,風險太大。

別踩雷了,紙箱、鐵罐、玻璃罐、紫砂罐、陶罐,未必都適合存白茶

《6》

除了用到三層包裝法保存,我們還有可能會遇上鐵罐、拉鍊袋存茶。

這兩種存茶用具,適合短期存茶。

即,我們近期,近半個月想要喝的白茶,都可以存放在裡面。

一般時間不建議存太長。

若是過長時間存放,不利於白茶的品質。

比如鐵罐。

鐵罐,通常體積不會太大。

能夠存放在鐵罐當中的白茶,不多。這類少量的白茶,它在保存的時候,其實不利於團隊陳化。它就像是魯濱遜一樣,一個人生活在荒島上,必然是孤單的。

別踩雷了,紙箱、鐵罐、玻璃罐、紫砂罐、陶罐,未必都適合存白茶

相比之下,鐵罐的密封性,沒有非常好,更三層包裝法相比,它的密封性,能讓茶葉存一個月,足夠。但更長久保存,就不大受用了。

包括大家可能會見到的拉鍊密封袋。

這種表面有覆蓋了一層遮光物質,內部覆鋁的拉鍊袋,密封性還不錯,適合短期存茶。

不建議長期存茶。

拉鍊自封袋上的膠條,隨著時間的推移,很有可能會老化,而後,就逐步地喪失了密封的效果。

且,在反覆使用的過程當中,這些拉鍊袋的密封性,也會下降,這些水汽、異味,就會從拉鍊處進入,也會影響茶葉品質。

短期,比如存一週,喝半個月,倒是可以。

合理使用這些存茶用具,才是最明智的。

別踩雷了,紙箱、鐵罐、玻璃罐、紫砂罐、陶罐,未必都適合存白茶

《7》

存茶的工具,有很多。

鋁袋、塑料袋、紙箱、鐵罐、玻璃罐、紫砂罐、陶罐、拉鍊袋。

有適合的,如,三層包裝法,鐵罐、拉鍊袋。

也有天生會影響白茶品質的,如玻璃罐、紫砂罐、陶瓷罐。

存茶用具這麼多,我們要做的,是選擇正確的存茶方式。

再結合遮光、乾燥、陰涼、無異味、離牆離地等存茶要素,一款茶,才能朝著優質的方向去蛻變。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