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末,庚子春,荊楚大疫…”下面我们用语文的角度来细品此文


“己亥末,庚子春,荊楚大疫…”下面我们用语文的角度来细品此文

韩退之说,不平则鸣。这次疫情,激发了体制内外高人的鸣放之心,创作了非常多的文体各异、风格多样的文学作品。目前流传最广,也最信息化的,或许是“己亥末,庚子春,荊楚大疫"一文,制成了很多小视频,甚至还有书法家为之创作。

笔墨当随时代。如此洛阳纸贵的时文,是极佳语文教学素材。为此,着意网络搜寻一番,发现好几个版本。因为没有找到最早出处,也就不明先后顺序,罗列如下,并点评之:

其一:己亥末,庚子春,荊楚大疫,染者数万记。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南山出,复守江汉,将万余白衣郎中力抗之。月余,仍不退。唯期九州一心,国泰民安。

此文中有错别字“数万记”当为“数万计”,表示统计数字。“南山出”一句,时人皆知“南山”指钟南山院士,但从行文来说也好,尊敬也好,便于后人阅读也好,全称更好。“复守江汉”一句,“复”字引歧义,不明实情者,以为钟南山院士再次守江汉。考其事,应指2003年之非典,时隔十七年复出防疫。“白衣郎中”一词不妥,西方有“白衣天使”之说,多指护士;“郎中”为国人的医生称谓,且多指民间医生。此词中西杂揉,但没有准确表明援鄂医护人员身份。文章结尾既陈事实“月余不退”,又表作者心意“期九州一心”,心存希望,明天会好。

其二: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计。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南山镇守江南都,率白衣郎中数万抗之,且九州一心。月余,疫尽去,国泰民安,举国庆之......

此文与前文有所不同。“南山”一句,”镇守“一词欠妥,钟南山院士非地方军政长官,无镇守之职权。若有意用此,当别有深意。“江南都”一词不准,江南一说唐代有“江南西道”,范围在江西、湖南及湖北、安徽南部,武汉在湖北南部,属于这一范围内。但是,“都”之说费解,武汉是江南西道的行政中心?还是武汉是古都?此文结尾颇为浪漫,乐观预计“月余"时间。不过,疫去之后,“举国庆之”似不可取,这么多患者,这么多逝者,这么多逆行者,这么多痛苦,岂能不痛定思痛?

“己亥末,庚子春,荊楚大疫…”下面我们用语文的角度来细品此文

其三: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计。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南山镇守江南都,率白衣郎中数万抗之,且九州一心。月余,疫尽去,国泰民安。

与上一版本不同之处在于,将“举国庆之”删除了,可见心意。在巨大的公共事件面前,结果的胜利并不能让逝者魂兮归来,也不能抚慰失去亲人者的痛苦,唯愿国泰,唯愿民安。

其四: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源食野,恰逢年节,染者数万计,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街无舟车,巷无人烟,以隔新冠。南山镇守江南都,率白衣郎中数万抗之,时九州一心,青丝,白发,皆身先士卒;布衣,商客,皆争先解囊;政医兵者扛鼎逆行为之勇战矣,能者皆竭力之。月余,疫尽去,华灯初上,国泰民安!

此文较前甚为详细,讲到了疫情之源起,但“恰逢年节”一句纯属多余,因为开篇即介绍了时间。“青丝,白发,皆身先士卒;布衣,商客,皆争先解囊;政医兵者扛鼎逆行为之勇战矣,能者皆竭力之

”句,甚好,文字简约而有画面感。

其五: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道无车舟,万巷空寂。然外狼亦动,垂涎而候,华夏腹背芒刺。幸龙魂不死,风雨而立。医无私,警无畏,民齐心,政者、医者、兵者,扛鼎逆行勇战矣。叹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能者竭力,万民同心!月余,疫除,终胜。此后百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此文较之于前,更显宏大叙事,国有疫情,外有豺狼,“华夏腹背芒刺”,但有主观臆断之嫌,似乎“外狼”有意为之。真相如何,日后知晓。“叹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句,明显受日本援助之刺激,若言国际援助则失于狭隘,或言文化自信则过于敏感,窍以为是赘句。“此后百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句,主观意愿太强,“国泰民安”只要执政为民一以贯之还是能实现,一百年内风调雨顺如何可能?经此一疫,还不知自然力量之强大吗?

其六: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道无车舟,万巷空寂。然外狼亦动,垂涎而候,华夏背腹芒刺。幸龙魂不死,风雨而立。医无私,警无畏,民齐心。政者、医者、兵者,扛鼎逆行勇战矣!商客、名家、百姓、仁义者、邻邦,献物捐资。叹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能者竭力,万民同心。月余 ,疫除,终胜 。此后百年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此文较前文,唯多一句“商客、名家、百姓、仁义者、邻邦,献物捐资”。窍以为,既有“医无私,警无畏,民齐心。政者、医者、兵者,扛鼎逆行勇战矣”,一定要有“商客、名家、百姓、仁义者、邻邦,献物捐资”,否则如何体现“紧紧依靠人民”,如何体现共同战“疫”?

最后有几个问题:文章为什么没有题目?能否取个恰当的题目?文章为什么没有提到患者和逝者?以上六篇,你最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期待争鸣!


“己亥末,庚子春,荊楚大疫…”下面我们用语文的角度来细品此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