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勿近白虎”是什么意思?

用户3807021793431


个人理解胡雪岩临终前嘱咐儿女“勿近白虎”中的“白虎”一是指仕途官场。二指财富。

纵观清朝二百余多年的历史中,诞生的富商难计其数,但是出身贫寒、白手起家、经商获仕途、戴红顶穿黄马褂的商人,仅有胡雪岩一人矣。胡雪岩是晚清富有传奇色彩的“红顶商人”,良田万顷、富可敌国、身世显赫的商家巨贾与朝廷显贵。被称“一代商圣”。然而,再显赫的身份地位,再多的金钱财富,也阻止不了胡雪岩人生如梦、商业败落的悲剧。

胡雪岩的发家史离不开一个重要人物,浙江巡抚王有龄,胡雪岩出生于安徽绩溪家境贫寒幼年丧父,当时只有十三岁胡雪岩前往浙江打工闯荡,因为办事勤劳肯干,头脑灵活,为人机灵,在杭州被阜康钱庄于掌柜收为学徒,于掌柜没有子嗣,故将胡雪岩当做亲生儿子精心培养。多年后老掌柜去世遂将钱庄留给了胡雪岩打理。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 胡雪岩二十六岁那机缘巧合下结识了当时还只是“候补浙江盐大使”的王有龄,胡为了帮助其夺定官位,胡雪岩私自挪用钱庄500两银子,自此二人成为莫逆之交。后来王有龄一路平步青云,先是担任湖州知府,在此期间胡雪岩开始代理湖州公库,在湖州办丝行,将丝线运往上海,杭州变现,这中间不用交任何利息。清咸丰十年王有龄升任浙江巡抚,掌管一方军政大权,庚申之变后,胡雪岩暗中和军界搭钩,成功掌握这一条军政财富之路。然而,在1861年,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太平天国大军的大举进攻浙江,任职浙江巡抚的王有龄,因杭州城破以身殉节。

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胡雪岩得到新任闽浙总督左宗棠的赏识,命他主持杭州城解围后的善后事宜及浙江全省的钱粮军饷相关事宜,其名下的阜康钱庄获利颇多。为投桃报李,他依靠自己官商两界相通的身份,周旋于朝廷官员和外国人之间,联系购买了一批军火,为左宗棠训练一支规模上千全部使用洋枪的“常捷军”,左宗棠与胡雪岩的友谊自此更加深厚。在左宗棠准备收复新疆之时,胡雪岩亲自出面筹措,为左宗棠借来共计1870万两白银以充军费。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后,胡雪岩也获得相应赏赐,被清廷授予布政使衔(从二品),赏穿黄马褂、可戴二品红色顶戴,并总办“四省公库”。胡雪岩从此达到了巅峰时期,红顶商人的名头也由此而来。

胡雪岩也是知恩图报的人,在累积财富的同时,他也懂回报国家和百姓。所以胡雪岩便创办了“广施丹药、救济世人”的“庆余堂”,同时又打出了博爱的宗旨,收获了“仁义商神”的美誉。他还极其热心于慈善事业,乐善好施,多次向直隶、陕西、河南、山西等涝旱地区捐款赈灾。到清光绪四年,除了胡雪岩捐运给西征军的药材外,他向各地捐赠的赈灾款估计已达二十万两白银。更鲜为人知的是,在轰动朝野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他利用自己的声誉活动京官,赞助钱财,为此案最终昭雪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借此案使他的义声善名更加深入人心。此外,他还两度赴日本,高价购回流失在日本的中国文物。从这一切举动中可见他行侠仗义的仁厚之心和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他开设钱塘江义渡。方便了上八府与下三府的联系,并设船,为候渡乘客提供方便,并因此博得了“胡大善人的美名”。

不幸胡雪岩最终也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胡雪岩凭借着左宗棠上位,当时李鸿章和左宗棠在朝中进行权力斗争,李鸿章明白,想要扳倒左宗棠,首先要扳倒左宗棠身边胡雪岩。

1882年胡雪岩斥巨资开办蚕丝厂,意图将中国的蚕丝垄断在中国人手里,但此举导致了外国商人的联合抵制。胡雪岩毕竟是商场老手,他通过打价格战使自己稳居上风。让胡雪岩没想到的是,意大利的生丝大丰收,外国商人手里也不再缺货。为了亡羊补牢,胡雪岩向汇丰银行申请贷款,希望得到流动资金,将损失降到最低。同为“官商”盛宣怀老对手怎么可能让他好过?他得到消息后也向汇丰银行贷款,并且用李鸿章的名义向其施压,不许汇丰银行贷款 。这一举让胡雪岩损失惨重。

盛极一时的胡雪岩没有拿到银行的贷款的没有办法只能变卖产业来抵债。而盛宣怀则在暗中将胡雪岩变卖的产业统统低价购入,再通过自己“官商”的身份使其发展壮大,此后更是一举控制了众多的纺纱厂。当胡雪岩遭遇了一连串的损失后,名下资产已损失大半。盛宣怀更是对外宣传胡雪岩快要破产的消息,一时间胡雪岩的埠康钱庄兑换狂潮爆发。这便是成为压垮胡雪岩的最后一根稻草。而靠山左宗棠也在政治斗争失败,远离了权力中心。胡雪岩也因此被革职,权力和金钱全都离他而去。

胡雪岩余生穷困潦倒,抑郁而终之时,纵观一生,因为迷恋财富而成为“官商”可谓是成也由官、败也由官。 像他这种人物并不会计较一时的成败,只不过曾经和自己称兄道弟的官员们,在自己危难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肯站出来帮他,尔虞我诈的官场彻底寒了胡雪岩的心。民间常说的“黑道白道”中的“白道”,指的便是官场。白花花的白银也如同老虎可以成就个人财富巅峰同样也可以你万劫不复。胡雪岩所说的白虎,是在痛骂白道中人残忍如虎,也是痛恨自己迷恋财富反倒因为财富成为别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所以胡雪岩所说的“勿近白虎”,事实上是在告诫自己的子孙不要和当官的走得太近,也不要去当官。更不要太过于迷恋财富而重蹈自己“人为财死”之路。




JP追逐生活


光绪十一年冬,悔恨交加的胡雪岩步入弥留之际,死前他嘱托子孙“白虎可怕,勿近白虎”,其子孙百余年来心有余悸,谨遵遗嘱不经商不入仕。胡雪岩口中的“白虎”,并非是真老虎,而是说“白银”,也指贪心。若胡雪岩不贪,能心明眼亮急流勇退,恐怕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只可惜,白花花的银子,终是迷了他的心窍。


多尔衮爱新觉罗


晚清首富胡雪岩得势时招朋引伴,四周都是朋友,失势时晚景凄凉,门庭冷落。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心中悲凉无人能述说。在临死之前,胡雪岩告诫后代子孙们“勿近白虎”。白虎指的是钱财,胡雪岩的晚景凄凉就是因为白虎导致的。他希望子孙们远离财富,不要被财富支配,失去人生目标,等到钱财失去,发生自己一无所有。


沉默的微笑


胡雪岩说的"白虎"指的是钱财。

胡雪岩是晚清首富,他得势之时呼朋引伴,四周皆是朋友,但是失势时,晚景凄凉,门庭冷落,过往的朋友全都不见了踪迹。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胡雪岩心中顿悟,所以在临死前留下"勿近白虎"这句话来告诫子孙后代。她希望子孙们能够远离财富,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失去了理智和人生目标。不要等财富没有,才发现自己拥有过的只是金钱的影子。

这句话也是告诫我们所有人,不要财迷心窍,要多多注意生活中拥有的真朋友,真亲人,他们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文史漫谈


诚邀。这句话也只有像胡雪岩这样的顶级商人才能说得出来,毕竟他整天是与“白虎”打交道的,深知其厉害。

胡雪岩的这四个字是作为遗书留给子孙的。那么“白虎”是什么呢?是白银。

所以胡雪岩告诫后人,不要太贪心,离钱财远一点,否则很容易遭致祸患。千万不能被白花花的白银迷了心窍,因为财富并不是人人都能掌控的。很多人,包括胡雪岩自己的凄凉下场,也是跟离“白虎”太近有直接关系!



中华鬼谷子智囊团


忽近白虎


这个忽近白虎、是“胡雪岩”临终之前说给自己后人的一段话。胡雪岩经商一辈子,和银子打了一辈子的交道所以他嘴中所说的白虎应该是白花花的银子。

他因为有钱很多人都想拉拢他,在当时李鸿章和左宗棠都想拉拢他,但他最后支持了左宗棠,这样就和李鸿章为敌。而李鸿章想要搬到左宗棠就需要断了他的经济来源,所以第一个下手的就是胡岩雪了。胡岩雪最后也因为自己的钱财而死。


梦回古都


人们可能听说过晚清首富盛宣怀,但不一定听过胡雪岩,实际上胡雪岩和盛宣怀旗鼓相当的人物,只是他的伯乐左宗棠去世后,家道就开始没落了。胡雪岩在离世前一再叮嘱自己的子孙:勿进白虎。“白虎”指的是什么?

胡雪岩,1823年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小的时候只能帮人放牛给家里一些补贴,而在他12岁是,他的父亲就病逝了,胡雪岩深感家中无财的痛苦,于是孤身在外闯荡,最初他为了能吃上东西,什么都做,扫地、倒尿壶等。

后胡雪岩在杭州阜康钱庄当学徒,钱庄的掌柜姓于,没有儿子,看到勤勤恳恳的大小伙胡雪岩,就视如亲生,于掌柜临终前把这小小的钱庄托付给了胡雪岩,在30岁之前,胡雪岩都还在于掌柜留给他的钱庄里。

在这期间他认识并且帮助了王有龄,王有龄在杭州当官后,知恩图报也帮助胡雪岩,胡雪岩才得以将生意做大,不过要说到他以后的大作为,还得说到他的伯乐左宗棠,左宗棠是晚清重臣,清同治元年,胡雪岩帮助左宗棠解决了军饷问题,赢得了左宗棠的信任,从此走上了官商之路。

胡雪岩处事不惊,做事沉稳,到了清同治三年,他的家产已经超过了千万,胡雪岩不仅专门为左宗棠筹备军饷和军火,而且在药材和丝茶方面都有经商,几乎操控了江浙的商业,一跃成为了当时的“中国首富”。

盛宣怀与胡雪岩最大的不同是他成长的路上没有那么多曲折,不必为钱财,在1870年,获得晚清重臣李鸿章的赏识,走向了仕途,而后踏入商界,盛宣怀和胡雪岩的身份自然是不同的,盛宣怀并没有看起这个“生意人”胡雪岩。

盛宣怀做官没有很大的成就,但在经商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不过他还是能够听到胡雪岩的名字,心中日益积下了不满,当胡雪岩的生意因战争而一时失去了资金周转,他本希望能够通过汇丰银行周转资金,但却被拒绝了。

盛宣怀早已得知胡雪岩的情况,暗中以李鸿章的名义让汇丰银行拒绝胡雪岩,这时候左宗棠也已经老了,无法为他说上几句,那些官僚平日里没有作为,却对白手起家十分妒狠,在胡雪岩变卖家产抵债时,还趁机敲诈。

胡雪岩接连受到打击,好不容易积下的家产一瞬间没有了,因而郁郁而终,在临终前,他再三告诫自己的子孙:勿进白虎,这“白虎”则是指白花花的银两,钱能够带来很多,同时也会因钱而终。


唐墨雨


胡雪岩临终遗言“勿近白虎”这句话的意思要理解到位就的理清楚几个当时主角人物。

1,胡雪岩(1823-1885),出生安徽绩溪,13岁前电视剧里的各种悲催情节都经历了、家境清寒、年幼丧父等,13岁-19岁是他各种苦学苦练之际,19岁时得了人生第一桶金。脑壳灵活的胡雪岩知道:要想富,政商关系要硬。 所以先后投靠王有龄、左宗棠等大腿,从此风生水起。

2,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这个人总的来说才华横溢,可官途不畅,各种考试落榜。不得不拜在老乡曾国藩门下,40多岁在曾国藩帮助下崛起。

3,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此人可以说天资聪颖,各种考试应当自如,又受曾国藩恩惠,后拜曾门下,逐渐开启人生起飞之路,一发不可收拾。

4,曾国藩(1811-1827),湖南湘乡人,这是终极大boos,此人一生为国鞠躬尽瘁,帐幕下出左宗棠、李鸿章等大将、培养大清不少人才。

几个大佬开始撕逼原因,曾国藩终身勤恳,鞠躬尽瘁。左宗棠出生曾的门下,可心高气傲,得势利后和老师撕逼。李比左小11岁、此人懒惰,在曾幕僚下不得志,常和曾唱反调,但曾是个大义之人,逐渐培养李,李随后崛起。 李和左虽然同出师门,都相互不来电,相互鄙视👎左评价李: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 李评价左:“破天荒相公”(嘲讽左没考的科举功名),左与李不合最主要是政见不同,左主张:新疆边防(历史书上的收复新疆伊犁),李主张:海防(组建海洋舰队)。 各种撕逼,胡雪岩站队左宗棠,最后左政界失败,胡雪岩难逃厄运。

总结,以上关系理清楚后就能理解胡雪岩临终遗言:勿近白虎。 可以理解为;子孙后代切忌不要靠近官道(白虎理解为白道,水浒传中高俅就有白虎堂、诬陷林冲)。






菜根覃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白虎这个词在这里的意思吧,准确来说真的是白银的意思。胡雪岩玩了一辈子钱,最终还是被钱给玩儿了,所以把白银说成老虎一样凶残是完全有可能的。

胡雪岩的一生,是非常风光的一生。做生意他做到了头,做官他也做到了头。属于传说中那种做生意里边官最大的那种,或者说做官里边最会做生意的那种。这小伙儿13岁从外边儿开始闯荡,在钱庄儿当学徒,扫地倒尿壶,后来学会了真本事,变成了钱庄的伙计。也该这家伙命好,19岁的时候,他的掌柜于老板没有后人把他当做亲儿子看待,去世后把钱庄遗产也都给了他。当然这与胡雪岩办事灵活踏实勤劳也有关系吧,他也因此获得了第1桶金。

后来胡雪岩跟官场上的一位王大人相互合作,用官府的钱做生意,开丝绸店,养蚕,开药店。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也该这个王大人命好,后来官越做越大,对胡雪岩也是非常照顾,胡雪岩也就随之生意越做越好。尤其是胡雪岩开的钱庄,后来与军队搭上了关系,承办了王大人掌管的军费,并且还接手了浙江地区清政府采购军械粮草之类的采购和漕运,基本上当时社会上流通的一半的战时流水都从他的账面上走。太平军造反的时候,胡雪岩暗地里大力支持清军粮草,后来这个王大人的城池到底还是没守住,自杀身亡了,胡雪岩自此失了依靠。

巧的是这之后左宗棠被派到浙江来了,因为胡雪岩之前支援清军这些事情,左宗棠对这个商人高看一眼,对他很是信任,又给了他一些粮草转运采买军用物资的机会。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胡雪岩勾结洋人军官买了很多洋枪洋炮给左宗棠装备了一支新式装备的部队。关系越走越近。有了这层关系,军队里边儿的大小降临,所有的钱都存在胡雪岩的钱庄里,他有了大量的现金流,短短几年就把生意做得非常非常大了。

后来太平军被消灭之后,胡雪岩就成了左宗棠的专职合作伙伴,专门给他筹办军饷和军火,依靠左宗棠的权势保驾护航,在江浙各地开商号,搞钱庄,开茶店,丝绸店,药店等各种产业,一度操纵了当地的商业,成为中国首富。有钱之后也干了很多好事,做慈善,修学堂,修建一些寺庙,古刹什么的,救济穷人,社会名誉也特别好了。后来甚至替政府开办了造船厂,自己造国产的轮船。尤其是后来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中,为收复新疆提供了大量的钱粮资助,药品资助,立下了大功,得到了政府的官职赏赐。

有钱有势的胡雪岩,越来生意做得越大,名气也变得越大。后来一次投资2000万两白银,开办丝绸厂,试图垄断丝绸的经营。但是没成想受到了国外贸易商的集体抵制。胡雪岩以一己之力对抗所有外商的联合围剿,市场行情焦灼不下。不曾想欧洲爆发金融危机,生丝价格大跌,胡雪岩的存货亏损巨大,加上中法战争爆发,胡雪岩也是无力回天,资金链断裂,墙倒众人推,钱庄也被破产,店铺也被查封,各级官僚群体开始敲诈勒索,一代红顶商人就此陨落,临死前是又穷又恨。所以有了这句告诫后世子孙的话。


爷死奴


晚清首富胡雪岩,得势时四周都是朋友,失势时晚景凄凉,门庭冷落,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心中凄凉无人能够诉说,再临死之前他告诉子孙“勿近白虎”。白虎这里指的是钱财,胡雪岩晚景凄凉因白虎所致,故他希望子孙远离钱财,不要被钱财支配,失去人生目标,等失去钱财发现自己一无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