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吃濰坊肉火燒

濰坊地處魯中要塞,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古就是商賈雲集的大商埠。老濰縣的大集容十萬之眾置白浪河之畔,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物資交流極大地推動了鄉邑的富庶。乾隆年間,鄭板橋時任濰縣縣令,由於他勤政為民,經過一番勵精圖治,濰縣已成當時清朝工業重鎮,達到了濰坊在歷史上的巔峰水平。濰縣大集應運而生,火燒也便在那個時候開始在民間流行。

中國地大物博,飲食文化南北差異很大,在對歷史的傳承中,催生出了中國八大菜系。火燒,在飲食版圖裡最多是一種點綴。但濰坊人,卻把火燒吃出了另一種味道。


去哪吃濰坊肉火燒


在外地人眼中,肉火燒與所謂的肉燒餅相仿,不過是一個燒餅裡面包了肉餡而已。然而在濰坊,肉火燒和肉燒餅完全是兩種東西。肉燒餅一般如人臉大小,皮薄而軟,皮鼓鼓的,像大金魚的腫眼泡,裡面是肉餡。肉火燒秉承傳統的餡料配比,採用現代的工藝精心烤制而成,具有皮酥柔嫩、香而不膩等特點。


去哪吃濰坊肉火燒


剛出爐的濰坊肉火燒,色彩豔麗,火燒散發著面香、餡香、火燎香。剛出爐的肉火燒呈碗口大小,因熱氣和肉餡的充實而飽滿,圓滾滾的卻看不到捏合的痕跡,略扁平,顏色呈金黃色。肉火燒的皮很薄,咬一口卻發現,外焦的麵皮咯咯作響,大蔥與鮮肉在高溫下的組合,香氣十分濃郁,原來這薄薄的一層皮竟是由好幾層更薄的皮組成的,這就是專門加工的酥皮。讓人不禁感嘆製作者手藝之精良。

濰坊肉火燒是外地人的叫法,濰坊本地人都叫老濰縣肉火燒, 主要以城隍廟肉火燒最為出名。皮薄如紙,外焦裡嫩,這就是城隍廟肉火燒的特色了。要做到這八個字,可不是容易的事。


去哪吃濰坊肉火燒


肉火燒分為包餡和烘烤兩部分。皮薄如紙,考驗的就是包餡的人的手藝。肉火燒皮太厚,吃起來沒有肉香的滿口感。包餡的人必須在年復一年的包餡過程中慢慢的練出手藝,一個十年以上的包餡工人,才勉強合格。皮越薄,來吃的人也就越多。口碑相傳,店裡的生意也會越來越好。

外焦裡嫩,不僅考驗烘烤師傅的技術。和麵、爐子都要有講究。現在技術發達了,好多人用電爐烤制,但這樣與土爐烤出來的味道上有很大差別。城隍廟肉火燒依然堅持用土爐。


去哪吃濰坊肉火燒


土爐分上下兩層,上面一層溫度低用來給火燒定型,下面一層連著爐膛,炙熱的爐火迅速把食物烤熟,烘烤的師傅必須在幾分鐘的時間內,迅速給火燒翻面並調整位置,火候的拿捏、時間的把握都是做好一個肉火燒必不可少的因素。

爐膛裡一般是十幾個火燒同時烤制,火燒叉是種非常實用的工具。一個真正的烘烤師傅,隨著年歲與經驗的增加,才會把外焦裡嫩這四個字詮釋出來。

每天早晨,無論哪個火燒鋪子前面,都排著長長的隊伍,搭配上鹹粘粥,一碗美味粥配上一個唇齒留香的肉火燒就可以大快朵頤了。歲月如織,百年老店的人換了一批又一批。濰坊肉火燒在當地的地位依然難以動搖,與這座城市的人交織在一起續寫最古老的飲食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