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太湖流域水安全“生命线”


捍卫太湖流域水安全“生命线”

水质样品连夜送回实验室 姜成/摄

2月17日,太浦河沿线各站溶解氧浓度为Ⅰ类,高锰酸盐指数为Ⅱ~Ⅲ类,氨氮为Ⅰ类……一组组数据背后,是许许多多太湖水利人的担当与付出,他们默默捍卫着流域水安全“生命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以下简称“太湖局)全局上下紧急动员,全力奋战,着力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排查水源安全风险、强化水质预警预报、优化水资源科学调度, 有力保障了流域重要饮用水水源供水安全,凝聚起众志成城抗疫情、 保供水的强大力量。

量质并重 加大供水保障力度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太湖局极为关注饮用水水源地水量情况,督促相关省市充分保证水源地蓄水量。太湖流域片列入全国名录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共计39个,根据当前蓄水情况和水雨情来看,基本能满足供水保障需求。

太湖局精细调度太浦闸和太浦河泵站,加快水体流动,缓解地区用水矛盾,改善流域水环境。春节期间,太浦闸因上下游水位出现逆向差,只能断断续续关闸,太湖清水无法正常供出。太湖局及时会商,科学研判,迅速发出调度指令,开启太浦河泵站向下游水源地应急供水。调水期间,金泽水库的出库水质氨氮指标始终满足Ⅱ类水的要求,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同时,太湖局加密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监测频次。从监测数据看,当前太湖流域片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供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加强研究 强化污水和水源地监管

“新冠肺炎疫情对水源地供水安全保障工作会不会有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加以避免?”太湖局局长吴文庆密切关注着这些问题。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已到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这也是公众极为关心的问题。

“疫情对水源地的风险尚难得出结论。”太湖局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处处长贾更华说,“一般情况,病毒进入水体后会随着时间而减少,水源地水质是否受到新型冠状病毒影响,取决于污染源中病毒数量、污染物传输到水源地的消耗时间和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

他告诉记者,从太湖流域总体形势来看,情况相对乐观,因为太湖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医疗废水均经专业处理,直接进入地表水体的可能性较低。在水源地取水后,自来水厂还会进行深度消毒工艺处理,确保各项水质数据达标才会输送出厂。据了解,流域内生态环境和水利部门分工协作,强化疫情防控期间医疗废水、城镇生活污水、饮用水水源地的监管。

“视疫情防控的必要性,太湖局下阶段将择机适时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水源地新冠病毒的毒性检测。”贾更华说,太湖局将抓紧开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太湖流域饮用水水源供水安全保障形势分析及预案措施、 太湖蓝藻变化趋势和原因分析等课题研究。

迎难而上 筑牢防疫“防火墙”

疫情发生以来,太湖局安排专人密切关注水质自动站监测数据和人工巡测数据,每天与流域内7个重点供水单位10个水厂保持联系,对供水安全保障情况实施动态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核实、调查、处置,并每天向水利部报告。综合水质、水情、雨情、天气趋势、工程运行情况等一系列因素,科学分析评估,预判重要饮用水水源安全情况。

太湖流域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迎难而上,组织野外采样工作人员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受道路封闭或管制影响,现场采样路途消耗时间大大延长。除了常规动作,采样工作人员测验全程佩戴医用级别的口罩,出测前洗一次手,测量完成后再洗一遍,还要对车辆进行消毒。在完成取样任务后,监测中心14名采样人员包括其家人都执行14天的居家隔离措施。采样后的实验室检测时间也明显增加,检测过程中要加强仪器、器皿、环境的消毒,以及废弃物的灭菌处置。当检测工作人员完成远超平时工作量的检测任务时,常常已是夜半时分……

众志成城抗疫情,风雨无阻向前进。秉持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理念,太湖局将以应有的使命与担当奏响众志成城的雄浑和声。(来源:中国水利报 记者 尤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