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分析了近30首抗疫歌曲:“英雄”“加油”詞雲頻率最高

“看這一次,中華兒女不會低下頭。”

在前不久的央視元宵晚會上,寶石Gem與玲花、石頭、鄭棋元共同對唱了一首抗疫歌曲《出征》,這首氣勢磅礴的歌,令寶石老舅吸粉無數,在各大音樂平臺上,底下也是好評無數。

我們分析了近30首抗疫歌曲:“英雄”“加油”詞雲頻率最高

歌詞中引用文天祥、岳飛等經典詩詞句,將中華兒女比作英勇戰士,整首歌表現的節奏感和韻律也很強,更容易表現出燃點,有網友評論,“從未想過有一天聽說唱能聽哭。”

抗疫歌曲走紅:

偶然中的必然

自疫情爆發以來,諸多抗疫歌曲也就勢而生。其中,像《出征》這樣類似的歌曲接連出圈,同名MV也在前不久的QQ音樂的內地巔峰榜躍升至第五。

最近,能夠看到不少抗疫歌曲是在衛視上的晚會、音樂綜藝“露面”走紅,歌曲再被網易雲音樂等音樂平臺收錄,諸多歌曲能從衛視到互聯網平臺形成閉環,進而獲得更廣泛的受眾。

我們分析了近30首抗疫歌曲:“英雄”“加油”詞雲頻率最高

畢竟,在疫情發生以來,在不斷負面新聞的浸淫之下,大眾總會有相應負面情緒的發洩需求,而音樂內容創作者利用適合的時機,通過對武漢素材的二次利用,加上個人化的創作風格,也讓大眾感受到不同特色。

先是音樂人隊。如寶石老舅的直爽、隔壁老樊的溫暖、偽佛Weaver的真誠……而這些也能夠從粉絲評論中窺見,音樂人所唱的《明天會好的》、《武漢伢》等歌曲在此前也接連出圈。

出圈的背後,也是不同年齡段、不同風格的音樂人,通過歌曲,來展示對疫情的不同理解和想法。

而另一邊的明星隊,從一開始林俊杰的《stay with you》、鄧紫棋推出的《平凡天使》、李榮浩的《同根》等,一上線就有幾十萬次轉發,歌詞主要是致敬武漢前線人員,也讓樂迷感受到唱作人的誠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歌曲類型固定的前提下,不同音樂人的合作也是亮點。比如朱一龍、李現與常石磊、黃嘉琪合唱的《武漢,你好嗎》;謝霆鋒、王俊凱、蕭敬騰合唱的《保重》,其中,“歌頌”、“英雄”、“重逢”是經常出現的關鍵詞,有人評論,“我的偶像依然沒有讓我失望”。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由於旋律、節奏或歌詞適合,部分音樂人在發生疫情之前創作的歌曲,也被用來經過二次改編後成為“新”的抗疫歌曲,對疫情也是一種應景。

比如毛不易此前推出過的歌曲《無問》、《借》、《一葷一素》,因為旋律質樸走心,也在疫情期間被網友進行歌詞改編以後當作加油歌曲,所歌頌的也是疫情之下醫護人員、善良的普通人等。

無獨有偶,音樂人阿冗的《你的答案》,原本是抒發個人低谷期的心情之作,在歌詞被改編之後,也被用來當作各種抗疫MV的背景音樂,警察版、前線人員版、基層幹部版本等層出不窮,可謂是天衣無縫。

我們分析了近30首抗疫歌曲:“英雄”“加油”詞雲頻率最高

此外,還有國外隊,比如四位中韓Rapper聯手推出的《Life Is Beautiful》,歌曲海報上四位不同顏色的手握在一起,也象徵著作為音樂人、跨國別、跨地域對中國的鼓勵。

我們分析了近30首抗疫歌曲:“英雄”“加油”詞雲頻率最高

在看過不少抗疫歌曲之後,整體來看,隨著抗疫歌曲數量的增多,也避免不了在製作上的同質化問題,縱觀疫情期間的歌曲,除了頭部音樂人會形成穩定的個人化風格之外,普遍的抗疫歌曲,尤其是在視頻上,也避免不了雷同化。

大多數歌曲所採用的剪輯視頻,都是前線醫生在醫院奮戰、或相關專家、醫護人員採訪的網絡片段,關於普通前線醫護人員的愛情、親情、友情等社交場景不時出現,彼此的重複性也很高。

影響力考量:

“英雄”成為關鍵詞

一個月以來的抗疫歌曲中,有常見的主旋律式慢性抒情,有能抒發個人情緒的Rap,形式上,有個人獨唱,也有群星、音樂人的“雲”集合演唱。

根據創作者的類型不同,歌曲也有分野,若是官方機構推出的公益歌曲,話語體系上就更注重“英雄”、“溫暖”、“偉大”等偉光正表述,主旋律形式更加明顯。

相比之下,獨立音樂人的表達則比較自由,以普通人的視角直抒胸臆,比如《武漢會好的》、《武漢伢》等,歌詞也更加口語與隨意,尤其是一些說唱類歌曲,思想表達也更直接。

抗疫歌曲不僅是個人的表達,也反映出時代的表達,我們在選取《守護》、《明天會好的》、《黑夜一束光》、《武漢加油》等多個平臺近30首抗疫歌曲之後,產生的詞雲圖如下:

我們分析了近30首抗疫歌曲:“英雄”“加油”詞雲頻率最高

先去掉“我們”、“一起”這樣的無意義詞彙,“英雄”、“加油”成為最多的詞彙,落點也在於團結性上,同樣也是每個普通人話語權與輿論地位的體現,比如在歌詞表達上,有的側重對一線醫護人員的歌頌,有的側重對湖北人民的關切,總體看來,還是樂觀、積極的詞彙佔據主流。

不完全統計,從一眾抗疫歌曲所表達的歌詞意圖、風格形式等看來,基本能分成兩種類型:

1.抒情類,歌曲的對象緊緊圍繞疫情相關的前線人員,比如韓紅、去世的李文亮醫生等,表達對其的尊敬與敬佩,整體基調也比較悲傷、低沉,屬於催淚的一種,能在短期內與熱點結合,時效性強。

2.提振類,此類多半以說唱形式為主,“英雄”,“熱血”、“挺身而出”、“肩負重任”成為高頻詞,傳唱度也更強,連網易雲音樂官方還推出了說唱歌曲《我們一起守護》,安慰和鼓勵前線人員,加上如今的“連降”與復工趨勢,這類歌曲呈現出的樂觀精神在現在比較應景,也更容易引發傳播,持久性更強。

個別也會突出地域性。歌名、歌詞也常出現“武漢”、“黃岡”等疫情高發城市關鍵詞,也會提及武漢一些代表性元素如熱乾麵、黃鶴樓等。

我們分析了近30首抗疫歌曲:“英雄”“加油”詞雲頻率最高

相比過去公益歌曲,如今的抗疫歌曲則普遍使用年輕人更容易接受的表達形式,除了傳統的衛視之外,也會出現在社區型音樂平臺,更容易引發人們討論,對於歌曲的口碑發酵都有一定促進作用。

音樂平臺也會將相關抗疫歌曲放在首頁推薦Banner流上,在關於疫情相關的主題頁,也會有音樂人的相關歌曲入口,同時音樂人也會在自己的動態上發表關於上新歌曲的動態。

如前所述,平臺的助力之下,在增加曝光度的同時,也同樣是對音樂人影響力的一種塑造。

發佈抗疫歌曲,到底意味著什麼?

在Questmobile最近發佈的報告中,全網用戶每日使用總時長節節攀升,從原來的50億小時,一路飆漲到57.6億小時,這其中,也讓大眾對線上的泛娛樂領域有更多精力來關注,從平臺的角度來看,在推薦歌曲、歌單中,相關抗疫歌曲被關注的概率也更大。

另一方面,明星的演唱會也都因為疫情而相應推遲或取消,比如從2月到5月,明星劉德華就接連取消了24場演唱會,損失甚至過億,其他明星如周杰倫、孫燕姿、梁靜茹等也皆因此受到影響。

對於明星而言,以往的線下演唱會紛紛取消,必然會導致一部分經濟損失,在線下停業期間,很多音樂人推出抗疫歌曲,以及其他娛樂性歌曲,也是一種過渡性的做法,即使沒有經濟效益,但對音樂人本身也能保持一定的熱度。

很多音樂人也會選擇在自家平臺上首發歌曲,一些也會連續發表多首公益歌曲,在維護自己粉絲的同時,也會吸引更多潛在受眾。

從評論上看,對於95後滲透率更高、用戶粘性強的網易雲音樂、B站等,聽眾對歌曲的創新形式更容易接受,很多抗疫歌曲發佈以後,也是正面反饋居多。

其次,相比其他綜合性更強的內容平臺,在網易雲音樂、QQ音樂上,除了頭部之外,腰部及以下的音樂人潛力也正在露出,得益於垂類音樂平臺過往對原創音樂的重視,以及對差異化風格音樂人的儲備,也使得這一次的抗疫歌曲類型也更加多元。

從這些平臺推出的原創歌曲來看,很多說唱歌曲也體現出音樂人對社會公共事件的思辯,比如在網易雲音樂推出的《我們一起守護》,歌詞“並不是病毒讓環境變得滿目瘡痍、烏煙瘴氣,只有貪婪和愚昧才是人類的葬禮”,平鋪直敘,抒發對疫情的反思、人性及現實的描寫,也是打動粉絲及樂迷的關鍵。

這些歌曲的作用,用一個聽眾的評論合適不過,“在心情最低落,最壓抑被負面情緒包圍的那幾天,給了我情感的宣洩口。”聽眾通過音樂隔空產生共鳴,這也是音樂+社交層面的延伸。

以上,無論是個人的唱歌聲援,還是官方的發歌提振,背後所聚焦的,還是共同的立意,即為武漢加油。等疫情過去,這些歌曲也並非沒有價值,畢竟,也是參與見證與記錄了一個時代性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