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管校聘,年纪大的教师竞争不过年轻的,怎么办?

西山崖


国务院发布了2020年一号文件,其中有一条引发教师的强烈关注:2020年将全年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虽然,很多地方已经试点了多年,教育部门也多次强调要实行“县管校聘”,但是这一次,“狼”真的来了!

什么是“县管校聘”?国家为什么大力推行“县管校聘”?老教师面临什么挑战?“赢在高三”老师给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推行“县管校聘”,推动教育公平

县管校聘,通俗点解释就是“共享老师”,把老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这是打破老师的铁饭碗吗?不是,国家极力推行县管校聘,就是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教育公平,因为这在制度层面为教师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破除障碍。

所以,推行县管校聘对于暂时解决农村教师短缺,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是很有好处的。

二、“县管校聘”,老教师或全面面临危机

在县管校聘的政策实施过程中,每一个老师都会面临危机,否则就会落聘,就会被交流到其他学校,这对于老师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无论是现实的不便还是心理的打击。

所以,这个政策必然会让老师面临很大的竞争,这虽然对于提高教师积极性有好处,但是在这场竞争中,压力最大的还是年龄大的老教师。

论学历,他们没有优势;论知识,他们不占优势;论活力,他们毫无优势;论精力,他们完全处于劣势。他们唯一有的优势就是教学经验,但是在中小学教学中,经验远比不过精力,没有没有长时间的付出,就很难出成绩。

所以,除了个别资历高、水平高、威威高的老教师之外,那些教龄在30年左右的老教师都面临很大危机。

三、增强政策灵活性,不要寒了老教师的心

老教师也曾年轻过,他们为了教育事业奉献了青春,奋斗了大半辈子,如果到最后被淘汰,面临落聘的尴尬局面和淘汰的心理压力,这对于他们是非常不公平的。而这些老教师的今天,也是年轻教师的明天,对于年轻教师,同样有压力。

而这个政策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就是实施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要增强政策的灵活性,老教师和年轻教师不应该在同一标准和同一条件下进行竞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单纯以成绩为依据,老教师就会面临落聘的危机。

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思考这个问题,不能一味地追求竞争,把压力抛给学校、抛给老师,要兼顾效率和公平,让那些混日子的老师变得积极起来,而不是让那些兢兢业业的老教师寒心。在制定具体政策时,不仅要考虑成绩,也要考虑教龄和工龄,考虑一下以前取得的荣誉和业绩等,可以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

相信在政策实施中,随着问题的暴露,各地会逐渐解决这些问题,让县管校聘政策越来越科学!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如果对你有帮助, 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县管校聘,年纪大的竞争不过年纪轻的,怎么办?

这个问题问得我不服气。我现在已经奔五的人了,在学校却是绝对的中流砥柱,根本不觉得自己技不如人,力不如人,志不如人。相反,我们学校一些年轻人反倒好逸恶劳、拈轻怕重,工作干得很不怎么样!如果校领导搞校聘的时候真能一把尺子量到底,我相信落聘的肯定是他们而不会是我!



比我年长的人当中,除了极少数因为身体原因从事的教学工作量不大,带带副科,等着退休,65后们大多数干劲十足,即便是副高在手了,也没有退居二线的打算。前不久,我校两位教师到龄退休,分别带两个班主科,在与中青年教师的PK中,他们也丝毫不落下风!


我以为,教师的竞争力不在于年龄、学历和体力,而在于态度、能力和诚意。一个称职的老师一定是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和敬畏的。这样的老师兢兢业业,聚精会神,诚恳勤勉,体力精力上的不足早被丰富的经验所弥补,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

之前,我曾参加过一次退休教师的报告会,感动莫名。最小的报告者80高龄,最大的83岁!他们的报告全是一笔一划手写的,密密麻麻全是反复修改的痕迹。换作一般的年轻人,上网一当,随便一改,就完事了。


上周末,我去某校当评委,招考教师面试,9个年轻人,不说别的,单是一笔字就让人倒尽了胃口!现场教案和板书,那个字写得真是惨不忍睹!我怀疑他们离开电脑已经不会写字了。

说这些,并不是对年轻人有偏见。实际上,年轻教师当中确实有许多可造之材,也有很多人脱颖而出了。同样,我一个同学,在镇上一所学校教外语,就混到无岗可上的地步了。开学前两周,打电话给我,让我帮他找人活动一下,我能找谁?我心说,把找人的脑子用在教学上,还担心个啥?

县管校聘从提出到试行到即将全面铺开,喊了许多年,狼终于来了!对于准备好了的人,这次洗牌反而更能让自己占据有利位置,对于之前虚掷光阴的人,势必迎来重重一击!


剑客谈教育


曾经,我以为教师行业拼的是能力,是才华,是经验。直到我成为教师,工作了这么多年,我发现,在任何行业,拼的都是身体。


我是一名省重点高中的老师,我应该算是中青年教师吧。我们学校采取的是班主任聘任制,就是年级部主任先选老师,然后确定班主任,然后由班主任聘任自己班级的教师。总有些老师被优先聘任,总有些老师最后被聘任,或者无人聘任。

通过我的观察,我来说说影响教师聘任的一些因素(按照重要程度排列)

最受欢迎的:教学成绩好,有经验,身体好,有责任心,性格好受学生欢迎,在这种情况下,年龄是无所谓的。

如果教学成绩领先的老师被选走了,剩下的老师水平都差不多,那么就看这个老师是否好相处,是否受学生欢迎,身体好不好,家庭琐事多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年龄大的则不占优势,反而是年轻人有活力,易于沟通,而且能干活。


如果一名老师,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形成独特的优势,就会变成任何人都可以替代的人,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就会慢慢被淘汰。在高压的教学环境中,最受学校欢迎的,永远是那些身体好的,没结婚的,能干活的,意见少的年轻人。

我的一个同事,年轻的时候为了教学,生了重病都不去看病,后来身体搞垮了,就被调离了一线教学岗位,成了可有可无的人,而她的事迹,都很少被人提起。拼到最后,其实都在拼身体。

所以,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年龄是我的优势,我也会尽可能的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形成独特的优势,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这样在任何竞争环境中,都能占有一席之地。


陈老师谈教育


那就认倒霉呵!那些研究改革的专家不提点什么,不折腾死你,他就会下岗,他就会难过,他就没有成就感。我刚进单位的时侯,单位只有7个人,基层单位31个,比如办公室,我一个人要写材料,刻钢板,油印,盖章,写邮寄信封,骑自行车跑邮局邮寄,各种报表,毎季度到各乡镇搞生产数据抽样调查,资料汇总,情况汇报,办公室卫生,每天到食堂打好开水、冬天要生好两盆木炭火再吃早饭。现在老了,快退休了,单位有30人,领导还说没人做事,我们做领导时什么事干在前头,现在的领导不懂专业,只管人,有时专业事情我老头还得走在前头,今年到现在通了两霄,晚上9~10点钟囬家也是常事。认命吧!


用户8960185167039


县管校聘在我们市的两个县已经试点两年了,从目前试点情况来看,虽然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面,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所谓县管校聘,是教师的人事权由教育局统一管理,学校对教师的德、能、勤、绩等方面综合评分,实行竞聘上岗,原则上按照综合考核分的高低进行选岗。对于没有竞聘到岗位的老师,由教育局统一调配到缺编学校。学校在竞聘上岗过程中,校长的权力过于集中,难免会出现照顾某些"亲戚"的情况,这样容易滋生微腐败现象。


对于年纪较大的老师,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精力也不如年轻教师旺盛,教育教学手段也跟不上现代教育的步伐,教育局也充分考虑了这一情况,对55周岁以上的男教师和50周岁以上的女教师优先聘用,体现教育主管部门的人文关怀,老教师应当得到应有的尊重,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县管校聘能有效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不断鞭策老师钻研教材教法,提升教育教学技能,打破老师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现目前存在的一个情况是中级和初级职称老师是学校的顶梁柱,高级职称老师都想离开教育教学第一线,有的高级职称老师从事学校后勤工作。这已违背了评职称的初衷,导致一部分老师怨声载道,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县管校聘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由制度来管理教师,而校长只是执行制度的管理者,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搞"一言堂",更不能为某些人询私舞弊。树立风清气盛的县管校聘管理机制,让老师解放思想,与日俱进,开拓工作新局面。


Lance课堂


根本不存在年轻教师与老教师竞争的需要。

我们这里在2001年就实行了“县管校聘”的管理政策,从来就没有出现所谓的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的竞争问题。

也就是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原来是乡镇级政府管理教师的人事权,变成了县级政府管理人事权,中心校和学校负责管理教师的日常工作等事务。

教师们这是在校长会上听校长传达一下会议精神,其他的什么也没有变化。教师依然和以往一样正常上班下班,课正常上,作业正常批改。不同的是,教师多了一份聘书,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聘任起止时间,盖上县人事局鲜红的印章。还有一样就是教师的工资也因此实现了“省级统筹,县级发放”,从而保证了工资的正常发放。

也许是因为我们这里缺少教师的缘故吧,根本就没有竞聘的必要,竞来竞去,还是这几个人,不能去人,也不能增加人,没有必要,也不需要。

如果在因为实行“县管校聘”的政策中,年轻教师与老教师真的实行竞聘上岗的话,还真是难分胜负呢!


年轻教师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干劲足,有闯劲,学历高,掌握好多新技术等,这是老教师的弱项。老教师也有他们的优势:教育教学经验丰富,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和水平相当高,有韧劲,在困难面前不退缩,能持续发力,也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等等。真的竞赛起来,一方面,很难决定谁能够胜出;另一方面,也有好处。互相之间可以学习,彼此鼓励,彼此提高。对教育教学工作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我真的希望,还是不要竞聘的好。原因大家一定明白的。


(个人观点,仅作参考。谢谢阅读!)


中小学教育者


县管校聘,年纪大的教师竞争不过年轻的,怎么办?

根据国务院发出的重磅通知,我们知道从今年开始,义务教育阶段的“县管校聘”将全面铺开。那么哪种老师会是“县管校聘”中的弱势群体呢?我觉得应该就是年纪大的教师。

为什么呢?作为一线教师,我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为你道出实情:

一方面,年级大的教师,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业绩上比年轻教师差一大截。

在班级管理方面,年级比较大的老师与年轻教师比起来是有很大差距的:很多学生对老教师不太喜欢,也不是那么敬畏,所以在班级管理方面,很多老教师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同时,在教学业绩方面,年轻的教师同样可以碾压老教师——无论是上课的激情还是改作业的效率,年纪大的教师都远远比不上年轻的教师。所以,在县管校聘的时候,年纪大的老师更容易成为被淘汰的对象。

另一方面,年轻听话的老师如同“篮球”,年纪大的教师容易成为“足球”。

年轻教师,做起学校的工作来如同行云流水一般顺畅自然,而年纪比较大的老师,相当一部分人不懂得如何运用电脑技术——学校布置相关的任务,比如交电子版的材料,很多年纪大的老师都做不了,所以他们总会成为一个学校中各方面都在“拖后腿”的存在。与年轻听话又与时俱进的年轻教师相比,年纪大的老师更容易成为县管校聘中被“踢来踢去”的“足球”,而年轻的教师则有可能成为很多学校的竞相争夺的“篮球”,二者在“县管校聘”中的境遇是完全不一样的。

年纪大的教师竞争不过年轻的老师,该怎么办?

建议“县管校聘”在实施过程中使用双重标准。

“县管校聘”的实施过程中,我觉得可以使用双重标准:接近退休的老教师可以使用专门针对老教师的照顾性质的标准,其他教师可以采用其他教师的实施标准,而不是动不动就搞“一刀切”。假如太过为难老教师,真的让老教师成为“足球”或者让老教师面临落聘的遭遇,那么对于鼓励终身从教的理念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毕竟每个老师都会有变老的那一天,唇亡齿寒之下,年轻教师跳槽改行并不是不可能。

尽量避免校长搞“一言堂”,尽量保证公平。

“县管校聘”的目的就是通过打破“铁饭碗”来实现提高教师的危机感,通过危机感来倒逼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有所作为。但是如果在县管校聘中让校长的权力过大,让校长在县管校聘中搞“一言堂”,校长的权力一旦成为“脱缰的野马”,那么就会出现“一部好经被歪嘴和尚念歪”的现象,这对维护良好的教育生态极其不利。

对于县管校聘的落实过程,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同行朋友们留言交流。


微雨润苗


第一眼看到这个问题时,我的想法是教育界又改革了,第二眼再看这个问题时,我窃喜,因为我暂时很安全!

所谓“县管校聘”,就是县政府对于校长、教师统一管理,教育局聘用校长,校长聘用教师,校长在对教师的选择上有更大的自主权,也就是权力下放,实施“县管校聘”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那么,“县管校聘”年纪大的教师竞争不过年轻的,怎么办?

下面就我们地区,教师的年龄,文化程度,教学水平,事业心,教学精力等方面,谈一谈这种改革对我们老教师的冲击有多大。

一、教师年龄方面

就我们单位(乡镇中学)而言,60名教师,有40人超过45岁,16个教学班,有8个班主任超过45岁,甚至有两名班主任超过55岁,而且是女教师。这串数字告诉大家,现在农村中学老龄化非常严重,有能力,有责任心的老教师仍然战斗在教学第一线,不止我们单位,这是农村中学的普遍现状,在这种比例失调的情况下,老教师受到的冲击不大。

二、文化程度方面

超过45岁以上的老教师,大多毕业于师专,后期大都函授本科,但我们那个时代招生少,就我读高中的时候,县重点高中每年只招270人,而现在每年招780人,大学招生也是逐年增加,所以当年我们考的专科学校不比现在的二本院校毕业生逊色。现在我们学校招聘的大多是二本毕业的师范生,而且还有一部分大专毕业生。因此,就文化程度而言,我们这些老教师并不差。当然,经济发达的地区不同。

三、教学水平方面

超过45岁以上的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在本地小有名气的人很多。各类骨干,学科带头人,各种优质课等等荣誉,还是由他们争得的,因此,在群众、家长当中,口碑很好,用这些老教师做班主任和主科教师也是活广告,有利于招生。

而年轻教师经验不足,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群众基础薄弱,家长认同率不高,所以对老教师冲击不大。

四、事业心方面

超过45岁的老教师,大都在这个岗位上工作20年以上,他们已对自己从事的岗位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很有感情,因此对工作的热情还是很高。可以说和学校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荣誉感支撑着他们热情不减。

年轻教师有一部分人不安心工作,因为他们选择的机会多,所以跳槽的概率很高,由此对老教师冲击不大。

五、教学精力方面

诚然,45岁以上的老教师身体素质不断打折,但他们的孩子大都已入大学或已成家,所以牵挂不大,可以说第二青春又焕发。除个别老教师得大病,健康状况极差之外,还是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年轻教师,他们青春年少,精力充沛,对先进的教学设备运用的得心应手,接受新生事物快,这是他们的优势。但他们面临着结婚、生子、育儿等压力,特别是女教师比例又大,所以在教学精力上来说,他们的优势并不是很明显。

我这样说,可能不合年轻教师的胃口,不过我说的只是普遍现象,对事不对人,勿恼!人生是一张单程车票。

现管校聘打破了教师的“铁饭碗”,不再稳定,流动性大,对县城中学的教师影响较大,对弱势群体,确实是一种威胁。不过,我想在实施之前会有针对性的政策的。改革的目的是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优胜劣汰,不过地区不同,学校的情况不同,所以改革的方式也会有差别,弹性执行有利于改革的成功。

这只是我个人的拙见,欢迎大家留言!


微雨孤雁


现在公办学校五十五岁以上的教师,一般都是高级职称,带主科的不多,他们接受新的教学技术困难,教学技能也很有限,他们占着编制,占着高级职称,不能发挥高级职称的作用,阻碍年轻教师的晋升,从而影响年轻教师的积极性。如果教龄达到三十五年,退休可以拿到最高百分比的工资,可以让他们退下来,他们曾经付出过青春,或者让他们干一些后勤服务方面的工作,特别是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做学生营养餐工作,人手不够


山头上的石头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实际上,这是无奈的一问。

年纪大的教师怎么和年轻教师竞争呢?

论学历层次不占优势,论知识结构不占优势,论激情活力不占优势,论教学观念不占优势,论精力时间不占优势,论学习力也不占优势,论学生喜欢度也不占优势。

那么,这还怎么比?



县管校聘政策出台后,年纪大的教师都面临这样的问题。

说到底,其实这是制度不完善造成的。县管校聘这一政策的出发点和目的意义其实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了制度的灵活性和完善性上。

大多数地区在实施这一政策时,都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其实,这是不可取,也不科学的。

教龄在25年以上的老教师在这一政策中,除了少数资历、威望、水平、经验、认可度、工作业绩等比较稳固以外,大多数老教师都面临危机。



实行这一政策时,必须要考量的因素就是如何制定老教师应聘条件。

每一个教师都有老的时候,年轻时为教育奉献了青春,把大半辈子都给了教育,该付出的付出了,该流的汗流了,该花费的心血花费了,该奋斗的奋斗了,现在年龄大了干不动了,却面临着落聘的危机,这不管怎么说,都有些不够人性。

但作为学校来说,聘任教师主要考虑的是定岗设编,带好课,带好班是考虑的第一要素。这样一来,老教师自然不占优势,而且还面临着落聘的危机。

把老教师和年轻教师放在同一标准和条件下进行聘任,显然是不科学,也不公平的。

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老教师在应聘中并不占优势,但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的确确是为教育奉献了,付出了,他们的功劳要比年轻教师大得多,但应聘结果未必能有年轻教师好。



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得县上牵头出台相应的倾斜政策和考评、应聘的条件。比如,考量一下教龄和工龄的权重,考量一下从教以来取得过的荣誉和业绩等等。

相信,各地在推行县管校聘政策的过程中,也看到了这一现实问题,也在逐渐完善各方面的制度条件。

相信,聘任办法和聘任条件也会越来越科学,也会着实考虑和照顾到老教师这个群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