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農村建房是虧本買賣?

貓管家19


有人說農村自建房是賠本買賣,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沒有道理。農村自建房除了少數房子建造後長期空置無人居住外,絕大多數房子都是滿足農民居住需要,根本不存在賠本的問題,如果運氣好,自建房遇到拆遷時,還可能獲得很大數額的賠償金,並且在今後自建房確權後,還會獲得升值的空間,這些情況對農民來說,建房不僅不賠本,還會獲得很大的經濟利益。

第一、農村自建住房通常是滿足農民居住的需要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也像城市一樣,也需要改善自己的居住條件。以前農村生活水平低,農民住平房,甚至在貧困地區住窯洞、茅草屋的都有,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戶戶蓋新房、住樓房,農村大變樣,這是農民改善生活,改善居住條件的結果,特別是現在農民孩子結婚,都需要蓋樓房,否則,恐怕沒有女孩子願意嫁過來,所以,農村孩子父母無論如何,哪怕省吃儉用,也要勒緊褲腰帶,把樓房建起來,否則,恐怕兒子就要打單身漢了。既然農民建房是滿足居住需要,也就不存在建房賠本的問題,畢竟農民建房都是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而定的,條件好的,建的房子就好一些、大一些,條件稍差的,就建房小或稍微差一些。

第二、農村自建住房遇到拆遷將獲得大量賠償金

這幾年,隨著城市不斷擴張與發展,城市周邊的農村也因城市擴建與開發而出現拆遷情況,有的村莊整村拆遷,拆遷時有的賠房、有的賠錢,而拆遷賠錢數額很大程度都是由拆遷房子面積大小而定的,房子面積大,賠償款就自然多,房子面積小,賠償款就少,但不管怎麼說,拆遷款的數額都遠遠超出他們原來自建房的投資數額,領到拆遷款的農民可謂是爆發戶了。如三亞房價比較高,市區不靠海的房子都要二三萬元錢一平方,靠海則四五元錢一平方,這幾年因城市建設,一些城中村拆遷,政府賠償力度也是挺大的,符合條件的基本賠償標準是按照人均60平方米的住房或房價去賠償住房或房款,其餘再按現有住房面積進行差價賠償。這樣算起來,一個5口之家的家庭,僅賠償住房就是300平方,如果不要住房,而按市場價選擇賠償款,按3萬元每平方折算房款,至少可領到900萬元的房款,這對一個農民家庭來說,可謂是鉅款了,因此三亞的拆遷戶,基本都是爆發戶。相信全國不只是三亞有拆遷賠款例子,其他地方都是這樣的。

第三、農村自建住房確權將獲得升值空間

國家為了落地房產稅政策,正在開展不動產登記準備工作,有的地方如重慶上海等大城市早已在試點房產稅制度,農村住房也將開展確權登記。一直以來,農村住房是沒有房產證的,如果實行農村住房確權登記制度,那麼以後農村的住房也會像城市裡的住房一樣,也會有房產證,這對於以後農村住房的轉讓提供的方便,也必將推動農村住房升值創造有利條件。這樣說來,農村自建住房,不僅不會賠本,還會有很大的升值空間,必將受到農民的普遍歡迎。

總之,農村自建住房,通常情況下都是滿足居住的需要,遇到運氣好,碰到拆遷還會獲得暴利,以後政府對農民住房確權後,也將獲得較好的升值空間。我們期待農村變得越來越好,農民越來越富有。


不知你對此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請關注藍灣風帆,關注更多農村問題。


藍灣風帆


說到這個話題,真是想起了前幾年在江西老家建房時的情形,原來家裡是2000年左右建的平房,由於無法滿足實際需要,所以在2012年拆除重建,當時在建的時候沒有考慮那麼多,只想著把房子早點建好。一層花了近10萬元,建了三層半,也沒怎麼裝修,由於建的時候資金緊張,很多錢都是借來湊的,欠的材料費也不少,後來花了兩年才把欠款還清。老家建好的房子由父母住,2016年在南京郊區買了房,當時借錢湊首付,那時才想著,要是早幾年不在老家建房,而是攢錢在南京付個首付,那漲上來的價格都可以蓋幾套了,當時郊區的六七千一平的房子很多,還不好賣,首付也比較低,各種優惠也有,後來經過一輪上漲後,價格直接翻倍,買的時候可能四五十萬,也就一年的時間,直接過了百萬,如果有錢早點買,一年時間近四五十萬的上漲空間,能不後悔嗎?為什麼有人說農村建房是虧本的買賣?微塵微視界對此有以下幾個觀點。



一、農村建房成本在增長

很多城裡人羨慕農村,認為城裡房價高,而農村可以自己建房,認為可以省不少錢,但實際上等你真正瞭解後,卻發現開支並不少,雖然說用的地不花錢,但建材和人工費上漲明顯。比如沙石、紅磚等,有的地方價格翻番,花錢還不一定能買到,人工費也是開支不小,像我們那平均一個人工一天得200元以上,還不包括吃喝,弄好一層得花十來萬元,如果是裝修比較好的,價格更高,裝修花幾十萬都正常,從綜合情況看,農村的建房成本在不斷地增長,如果當地城裡房價不算高,有時會出現農村建房成本高於買商品房的,從投入強考慮會覺得有點虧。

二、農村建房空置率比較高

很多地方農村房子建的很好,但實際常年居住的卻不多,就像我們村裡,基本上都是3層左右的房子,從外面看的確可以,但很多房子空閒的,常年居住在村裡的只有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年輕人大多數外出打工,很多也在城裡買了房,在村裡上小學的人也少了很多,原來村裡的小學在我上學那會有400多人,可現在一個年級才六七個人,師生加起來還不到一百人,生源還在逐漸減少。相信跟我們那類似的地方很多,很多人在外面賺了錢,會先把老家的房子建起來,但自己又不實際居住,從功能上來說,的確是虧本的。



三、農村自建房不能自由買賣,城裡有的商品房價格波動明顯

農村的房子不像城裡的商品房,有它特殊的一面,自己按要求申請建可以,但如果想變現或者交易,那就很困難,不會像商品房那樣直接。如果當地鄉村旅遊沒有發展起來,或者也不太可能納入城鎮規劃,在這種地方建房,基本上不會升值,花幾十萬建房子,從升值角度考慮會覺得有點虧。同樣的錢如果在城裡買房,趕上好的行情,會升值不少,特別是地段好,學校附近的房子,保值升值的概率大,這是大部分農村房子不具備的。

四、從長遠考慮農村自建房不虧

這幾年相信不少農民有體會,在農村想建房不像以前那麼容易了,很多地方有限制不給建,對建房面積、風格等都有一定的要求,總體上管的越來越嚴格。現在很多地方有發展鄉村旅遊,如果趕上相應的扶持,在農村建房就不虧,相反建的越早越受益,像我們縣裡有個村莊,原來比較偏僻,良好的生態環境被挖掘出來了,引入了一些旅遊項目開發,原來農村得靠山上的楠竹賺點生活費,旅遊做起來後,各家都做起了農家樂,自家建的房子充分利用起來,還有外地人專門去那住挺長時間,外出打工的也紛紛回家發展,一年在家賺的錢遠超過在外打工掙的,像這樣的農村建房不吃虧。



總之,在農村建房是否虧本,得從自己的實際需求出發,如果的確需要建的,屬於剛需型的,早點建好反而早收益,那就不屬於虧本的買賣。但如果當地自己都認為沒有發展前途,花高價錢在那建房自然會覺得是虧本的買賣,得看自己是怎麼考慮的。

以上為微塵微視界對農村建房是虧本買賣問題的理解,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多多指導交流。傳遞快樂,分享知識!感謝關注本頭條號“微塵微視界”,您的支持是我前進的動力。

微塵微視界


問題:為什麼有人說農村建房是虧本買賣?

你好,我是衛農,很高興回答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



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衛農以為,用這句俗語形容在農村建房再恰當不過了。在農村建房就是一個不講成本,沒有回報的虧本買賣。這一點是每個在農村建房的人,都心知肚明的,是無需其他什麼人多言的事。在農村建房,對常年在農村的人來說,就是為了居住,對那些長年累月漂泊在外的遊子來說,不論房子建的有多麼高檔,一年可能也住不了幾天,有些甚至是一直都沒有住過的。



除此之外,農村的房子與城市的房子不一樣,一般是不能私自買賣的,就是可以買賣,也只能賣給同村的人,因此基本上沒有什麼增值空間的。除非是在城市裡的城中村,或者郊區有可能被徵收,或許有增值的可能,對於偏遠山區的農村來說,永遠都是不會增值,只會減值的。

儘管在農村建房是個虧本的買賣,但是許多人,不管是在外打工的,做生意的,還是公職人員,都會不計成本,設法在自己的家鄉建一座房子。



為什麼呢?落葉歸根。中國人家的觀念比較強,講究落葉歸根。只要在自己的家鄉有一座屬於自己的房子,屬於自己的家,才能心安。因為家就像自己的根一樣,有了這個根,不管漂泊到什麼地方,不管千里萬里,只有家在就能心安。許多人還想著,等到自己老了,還要回老家養老呢。這就是儘管在農村建房是個虧本買賣,人們仍然還要建的原因。

以上是衛農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


衛農老頭


農村建房,虧本買賣,說得不無道理。

現在從我身邊的人說起。記得十幾年前,大概是2004年左右時間吧,我原來農村一個鄰居,到城裡來玩,當時他在外地做點小生意,由於頭腦靈活,經營得當,手裡有30萬存款。這筆錢有兩種打算,一在縣城買套房子,再買個商鋪。二是把農村舊房拆了,重新修建。那時,在農村蓋三層樓房,包括簡易裝修,需要30萬左右。手裡錢基本夠。城裡買房理由是農村有一棟舊房,花個一兩萬維修一下,也還蠻好居住。假如在縣城買套房,再買一間商鋪,也是不錯的選擇。當時縣城房子七百多一平米,一套房子約8萬元。商鋪3000多一平米。買一套房子,再買一間商鋪,計算了一下,商鋪約50平米,得十七萬左右,住房8萬,加上裝修,30萬也差不多了。

知道他的想法後,我陪他去了幾個樓盤,比較一下,住房價格都差不多,商鋪價格有點偏差,那主要是看地段。幾天時間下來,看好了房子。基本決定購房意向。

回家後,跟他老婆商量到底在農村老家做房子還是在縣城買房。結果他老婆一直認為自己農村人,在城裡住不習慣,如果城裡沒啥生意做,怎麼生活,不如在農村種地,起碼溫飽能解決。這也是當時的實際情況。之後,城裡買房也就擱置了。

第二年,他把家裡舊房屋拆了,在原來的地基上蓋了個三層洋房。喬遷進屋我還去喝喜酒,房子做得不錯,三層,裝修得也還好,在當時也算是富人的像徵。

轉眼十幾年過去了,朋友現在也在縣城做事,至今也沒買房。只是租人家車庫暫住。農村房子也空在那裡,再怎麼也是自已的根吧!假如估價,10萬也沒人會買。

再看看縣城當時那房子和商鋪,按現在市場行情,房子能賣60萬,商鋪最低也值100萬。想想看,一個決定,兩種不同的結果!

你來說說,農村建房虧不虧本!


大山112731471


這個情況,是農村的普遍現象,雖然,是個賠本的買賣,還是條件稍好一點的家庭,都會蓋上一所漂漂亮亮的大房子,為了精神上的安慰,品味上的享受!

本人在08年的時候,再農村自家建造了自己的新房,當時由於舊房年久漏風漏雨,沒有修復的價值,一家人決定翻建新房,那時候,兒子正在讀大四,明知道兒子不會回農村來住,可還是把房子建造的亮亮堂堂,三口之家兒子只是節假日回來住幾天,但是,住在這樣漂漂亮亮的房子裡心情特殊的高興,快快樂樂的生活,雖然只是一所房子,但是也提高了自家的生活品味!

當時,建造這所房子的,是鋼筋水凝土結構,瓦工是承包出去的,光工錢就兩萬對,主體下來就花了13萬多,裝修三萬多!接近17萬的投資,建造完工,15萬都賣不出去,現在也就能賣到十萬左右!可明知道賠本,可住在這樣房子裡,心情還是很爽的!

現在這個房子只是我們兩口子居住,老婆有時候去瀋陽城裡兒子那居住,兒子在瀋陽買個樓房!

這樣的房子,只有我自己居住的,失去了它的實用價值,可還是捨不得出賣的!

以上純屬個人經歷,如有不同觀點,請來評論區評論!






風的浪漫gga1


為什麼有人說農村建房是虧本的買賣?

確實,拿四五十萬塊錢在咱們農村修建一棟房子,而自己又在外面打工賺錢,只有過年的時候回鄉下住幾天,的確有些不划算了是吧。

農村修建房子是虧本買賣的原因之一,不增值

大家現在農村修建一棟三層樓的房子,連裝修一起要花費4一50萬塊錢,光銀行利息就有一萬多塊,如果大家把這利息用來在你工作的城市租房住的話,最少可以租到小區房住上一年的時間了是吧。



如果你拿這4一50萬塊錢在城裡買一套住房作為首付款的話,那麼說不定在一年時間裡,你那所購買的房子可以增置2一3000塊錢一個的平方,100平方的房子一年可以增值2一30萬塊錢了,幾乎與你的投資翻了一個倍的了。

而競你現在在農村花4一50萬修建一棟房子,如果你常年不在家中居住,房子不但不增值還不說,你家中的電器化,燈具不經常用,它們因為潮溼氧化又容易爛,屋內牆壁,門鎖,屋上瓦片,自來水設備,天鉤都需要經常維修,年年需要錢,這已經相當的不划算了是吧。



再說現在咱們農村的宅基地房屋雖然說確了權,但修建房子只能夠用來咱們自居住,一無人租房,二不增值,三無人徵收了,這隻能夠說是一種消費,又不增值。

所以,七星老農個人認為,在咱們農村修建房屋如果你家中有老父母親們給你打招呼,有人經常居住,自己年年回家過年,也算有一個落腳的地方,也總算咱們在農村有一個屬於咱們自己的家吧,並不存在說什麼虧本賺錢了是吧。大家認為呢?歡迎大家都發表評論!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七星老農回答,不勝感激!]


七星老農


為什麼有人說農村建房是虧本買賣?

零九年的時候,我們家開始修建新房,當時村裡的宅基地大約是五萬元一塊,而縣城房價為兩千多一平方米。在縣城買房的表哥得知我家要修建新房時,告訴父母不如直接在縣城買一套房(他說沒有錢也可以付個首付),還划得來些。

當時記得表哥和我父親還算了一筆賬,結果最後一算在家裡建房還比縣城買房貴上那麼幾萬塊。當然最後父親還是堅持在老家修建了新房,不因為別的,只是捨不得自家那幾畝土地而已。那麼為什麼很多人都說農村建房是虧本買賣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 農村建房擔心的事比較多

在農村建房雖然有些事情咱們可以自己做,比如當個小工混砂漿等,但絕對不可以做到所有的事情親力親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咱們農民在農村建房一定會請師傅、小工等,那咱們的心可真是時時刻刻提了起來。既要照顧師傅們的飲食,又要擔心他們的安全情況,生怕一個不注意出現安全事故。

我記得當初咱們家修房時,等到第二層板道好以後,有位工人不小心在樓上摔倒,雖然是平地摔而且頭也沒著地。但是父親還是怕他出現什麼問題,立即開上家裡的小三輪帶著他來到了醫院。等拿到結果,看到這位工人確實沒事才放心下來。

可以說農村像類似操心的事情還有很多,因為農村的建築工人很少有資格證和給自己買保險的,基本上出事了都得主家擔負著。

  • 如今原材料的上漲

以前在農村修房時,首選咱們可以自己勞動節約一部分工力,其次當時的水泥、鋼筋等建築器材還不是很貴,在農村修建一套房子比現在便宜得多。同時那個時候的人工成本比現在更是便宜,如今幾乎已經是當初的兩倍了。

記得水泥、鋼筋的價格就是在咱們家建房時開始上漲的,從最初的鋼筋從三千八一噸一直漲到修房結束時的四千六一噸,水泥的漲幅更是超過百分之五十。而人工費用則從一百八漲到了三百(師傅的費用,小工從一百漲到了一百五),更為嚴重的是因為修房子的人多了,有時候有錢還請不到師傅。

原材料的上漲,使得大家建房的動力都沒有了,也使得建房和在縣城買房一樣會掏空咱們農民的老本,所以才會有在農村自建房划不來的說法。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對於農村的人來說,不管是自建房還是在城市裡買房,最為重要的都是出於自身需要考慮。嚴格意義上來說,按照當前農民的收入,二者之間的差距毫無意義。


愛茶者九號


是否虧本買賣,每人自有自己的看法。從我家庭的經歷看,我絕不會再在農村建房。

1995年的時候,我父親在鄉鎮上建房花費約16萬元,當時家裡所有積蓄都用來建房(還有很多外債),號稱當地當時最高樓,三層樓加鋁合金門窗等。同志們,當時我們縣城商品房價格約200~300元。如果當時將這些錢全部後置商品房,我們至少在縣城有五套房子。這些房子的價格現在怎麼說也有小200萬吧。

其實當時我母親想要在縣城買房,但父親堅決不準,去縣城做啥?喝西北風?

而現在當年我家在哪兒做的房子,一直在荒廢著,以每年租金1200元的價格租給別人,當著看房子。我甚至每年都在為這房子愁著,是否加固等。

我們父母隨我在外生活,在我們縣城我們前幾年花35萬買了套房,他們更喜歡城市生活。

因此,如此再有選擇的話,我絕對不會在農村建房的。


憨漢二錘


說在農村建房子是虧本買賣,這點我一點都不贊同,在農村建房哪裡虧本了,要蓋座農房即使裝修的比較豪華,一般20多萬也夠了。要想在城市買處樓房,沒有百八十萬恐怕是拿不下來,這是算的現金賬,咱們再來看看如今的農村有多好過。


現在誰家要是在農村有個兩套農房,那是房二代無疑了,我有一個朋友家是青島郊區,本來覺得他們家條件不怎麼樣,父母都是農村的,也沒有什麼正經工作。真是人不可貌相啊,人家家裡去年趕上了拆遷,自己家一處農房,再加上爺爺奶奶留下的繼承房,共兩處農房。拆遷標準是,只要農房有4間正屋就可換取180平的樓房一處,無論新舊,通通180,家裡有南屋和平房的再按照面積來賠償,一般每家獲得的現金賠償是將近20萬,這樣算來,本來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如今成了坐擁兩處180平豪宅和40萬現金的隱形富豪。


從這就可以看出,在農村有房子絕對是好事一樁,只是不一定什麼時候能趕上拆遷變現,能趕上拆遷那自然是好的,趕不上也不是什麼壞事,更算不上是虧本買賣。過去在農村蓋房子根本花不了幾個錢,有處農房就是在老家有根,房前小花園,屋後小菜園,年輕的時候如果不願在村裡住,可以租出去,或者就那麼空著時不時的回去看看,因為等到老了會發現,在農村有處農房真的很好,可以享受悠閒的田園生活,可以跟老鄰居老朋友共敘佳話,所以說,在農村蓋處農房還是很不錯的。


只要是農村戶口,符合一戶一宅要求的話,對農房有所有權,對宅基地有永久使用權,也就是說自己蓋的房子,將來子女們仍然可以繼承使用,而城市樓房的產權是70年,這樣看來還是有永久產權的農房合適,所以在農村蓋房絕對不虧本。


一品小十六


為什麼有人說農村建房是賠本買賣?農村隨著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很多人在老家把老房子拆了,建起了兩層小樓,有錢的建的更高。在農村,有種攀比心理,你建的好,我比你的更好,現在回農村老家,老家的房子的確比我們在城裡房子還多,非常壯觀。

在農村,現在很多是獨生子女,也有要二胎的,但沒有以前生的多了。蓋房子是農村的一件大事,一生的積蓄都倒騰在房子上,不捨得吃,不捨得穿也要把房子建的有體面,這樣才顯示出自己的經濟實力。

回老家過年,一個鄰居建起了三層小樓,花了幾十萬,的確氣派,高大上。但我們仔細想想,夫妻二人,一個孩子,建三層,一個人住一層,是不是浪費了?如果建成平方,裝修好一點,裝上空調,把小院整的乾淨一點,留點錢來養老,或者乾點其他事情。

還有一個家裡建了兩層樓房,兒子相親,女方不僅讓買車,還要求在縣城買一套房子,沒有房子就免談。如果不在老家蓋樓房,縣城買套房子不是很合適嗎?這也許是沒有遠見的人,導致自己還要在縣城給孩子買套房子,家裡房子蓋這麼好又沒有人來住了,的確是一種賠本買賣。

在老家農村,拆遷的機會幾乎為零,沒有必要把所有的積蓄浪費在房子上,房子蓋好了,手裡沒有錢了,自己的生活質量沒有了保障,更是導致夫妻二人又要出去打工掙錢。現在孩子出去工作,找對象又要求在城裡買房子,建議還是不要把所有的積蓄浪費在老家的房子上,因為在老家蓋房子投進去就沒有本可回。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也歡迎你和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瞭解更多三農信息。最後祝提問者和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