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允文:南宋一介書生,為何能在采石之戰中大敗幾十萬金兵?

中國曆代有許多非常著名的儒將,像三國周郎周瑜,唐初李靖,明朝袁崇煥,清末曾、左,即曾國藩、左宗棠等等皆是。而南宋虞允文,剛無疑更是此中翹楚。明代文學家楊慎感慨道:“虞雍公(允文)戰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義勇,為南宋第一!”那麼,一介書生的虞允文,是怎麼做到在采石之戰中大敗幾十萬金軍的呢?


虞允文:南宋一介書生,為何能在采石之戰中大敗幾十萬金兵?

虞允文(1110—1174),字彬甫,隆州仁壽人,即今四川眉山市仁壽縣人,官宦之家出身。虞允文六歲開始讀經,七歲就能作文,紹興二十三年(1153)考上進士,朝廷任他為彭州通判,後權知黎州、渠州。

《宋史》虞允文傳說:“秦檜當國,蜀士多屏棄”,所以秦檜當政,他一直未被重用。我一直搞不懂,秦檜任相,為什麼棄四川人不用的原因,也不知是寫史者因虞允文多年不升而杜撰出這麼一個理由還是什麼,不得而知。希望能得到方家指教。

不管怎樣,具體情況是,秦檜在世,虞允文一直沒能出頭,直到秦檜去世,虞允文才嶄露頭角。隨後,虞允文被調到京城臨安,授秘書丞,後任禮部郎官、中書舍人、直學士院、中書舍人,雖然是朝官近臣,但算不上大吏,也難得到皇帝青睞。然而,他就是在這樣一個低位上,創造了南宋抗金的驚天大捷。


虞允文:南宋一介書生,為何能在采石之戰中大敗幾十萬金兵?

1161年,金主完顏亮撕毀盟約,率60萬大軍伐宋:一路自海道取臨安;一路從蔡州攻荊州;一路由鳳翔攻大散關。完顏亮自己率軍直取壽州(今安徽淮南)。

當年九月,金人渡過淮河,大兵壓境,氣氛非常緊張。消息傳來,朝野震驚,宋高宗甚至想到海上出逃。在宰相陳康伯苦口婆心的勸說下,宋高宗不僅沒有逃跑,反而答應親征。之後,以樞密院事葉義問為督軍,以中書舍人虞允文參謀軍事,到江淮前線督查各軍,積極備戰。

金軍正在趕造戰船,準備從和州渡長江。十一月初,虞允文以參謀軍事身份到金軍對岸的採石磯督軍。由於前線主將王權被罷職,接替的李顯忠未到,江防處於無人指揮的狀態。恰恰在這時,金軍渡江,倘若長江一潰,必然國破家亡,在這種萬分緊急的情況下,虞允文臨時起意,挺身而出,組織部隊抵禦金軍進攻。

隨後,完顏亮親率金軍渡江攻來,虞允文立即命令駕戰艦迎戰。金人不習水戰,是大弱點,虞允文利用這一點,水陸配合,用箭射,用火攻,經過幾天幾夜苦戰,終於出奇制勝,大敗金軍,取得了採石大捷。其他戰場也告捷,李寶和吳玠分別在海上和四川大破金兵。


虞允文:南宋一介書生,為何能在采石之戰中大敗幾十萬金兵?

也是此時,金國發生內亂,完顏雍廢去完顏亮,自立為皇帝,奪取了政權。當年十二月,進退無據的完顏亮被部將殺死。至此,這次金軍大規模南侵以南宋勝利告終。虞允文領導的“採石大捷”,成為南宋抗金的標誌性大勝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