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

肖仁普


1.村里大力宣传环保的重要性,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宣传单,同时并进。身入人心,让每个人知道环保不要乱丢垃圾,乱烧垃圾,集中有村委统一处理,安排专人管理。



农村誉哥


增强农村环保意识,改善农村环境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在传统的城市环保、工业环保备受关注的同时,农村环境保护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巨大挑战。通过对我镇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途径及目前我们在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的一些主要做法进行调查了解,我认为,要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现状,不仅需要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投入,更需采取积极措施,培养和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增强广大农村群众保护环境的主动性,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变农村的环境面貌。

一、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植树造林、小流域治理、水库加固、矿山整顿、改水改厕改灶、能源建设及能源替代工程、重点区域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等一系列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使全镇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历史原因,我镇农村环境状况仍面临严峻形势:大部分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和农业面源污染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和面源污染的范围仍在在扩大,程度在加剧。突出表现在:辖区重要水库、湿地日趋萎缩,植被退化、山地石漠化;有林地、多林区的乱砍滥伐滥采,致使林木植被遭到破坏,生态功能衰退,水土流失加剧,导致一些地表径流水断流、地下水位下降严重,抵御干旱、洪涝灾害的能力不断降低;农药、化肥和农用薄膜的大量不合理使用,导致土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生活垃圾、畜禽粪便随意堆放或倾倒,导致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

(二)成因分析

分析农村环境污染的根源,大多因当地村民缺乏环境保护意识造成的人为污染。长期以来,环境保护的重点大都放在了城市及工业集聚地,忽视了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的环保问题。农民很难接受到环保知识、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对环保常识知道不多,了解甚少。农村在建房屋、实施农业生产等过程中,忽视环保,随人所欲乱砍滥伐,致使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在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存在垃圾遍地、化肥及农药不合理使用,废弃农膜随意抛扔等现象,造成了土壤、水体污染,传染病流行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农村环境及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在农村普遍存在的污染中,主要的污染源仅有三种:一是畜禽养殖粪便污染。我镇是畜牧养殖的重点镇,但农村规模化养殖场、重点养殖大户数量有限,大量的的养殖为家庭初放型养殖,在发展过程中投入不够,存在“重养殖、轻防治”的现象,环境管理水平普遍偏低。大多数农户的畜禽粪草随意露天堆放,畜禽粪便的堆放场地大多没有经过防渗处理,有的直接排放到河流库塘水体中,对周围环境的水体、土壤、空气和农作物造成污染。二是生活污水和废弃物的污染。由于农村点多面广,环保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生活污水、垃圾的收集和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缺乏,包括集镇所在村庄在内的广大农村,环境卫生很差,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生活垃圾、畜禽粪便、作物秸杆及其它废弃物在村中路旁随意堆放或倾倒的现象十分普遍, “垃圾靠吹,污水靠晒”的现象还十分突出。这些污水和垃圾基本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周围的环境中,造成污染危害。部分村庄还存在着人畜混居的问题,畜禽圈舍与人居房屋混杂交错、卫生厕所覆盖率偏低,环境卫生条件差,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三是粗放型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发展农业生产,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不科学使用和废弃农膜在生产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比较突出。

因此,要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现状,不仅需要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投入,改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农民的环保意识,增强广大农村群众保护环境的主动性,消除人为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破坏。

二、未来我镇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为全面提高农村群众环境意识,应采取新闻媒体、有影响的社会活动、社会普及公益宣传活动三种措施加强对农村、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环保知识宣传,让农村群众对环保知识和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及时了解。通过“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在全镇张贴环境保护宣传标语,组织开展“美丽半塔保护行动”系列宣传活动,到乡镇中小学开展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协同县教育局组织开展好全镇各中小学校的环保知识一堂课等形式向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提高农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知晓率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是结合“美丽半塔保护行动”的开展,在全镇开展环保专题知识讲座。通过采取环保标语上墙活动。到村组开展环保知识宣讲、到重点水源保护区开展环境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增强群众环境保护法治意识。

三是以绿色环保系列创建活动为平台,充分发挥宣传辐射作用。一方面,积极指导中小学校开展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通过与教育局联合开展环保知识进校园、环保知识一堂课,在全镇中小学校(园)普及环境教育,积极指导各有关学校开展省、市级“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到镇属各中小学开展环保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开展环保征文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良好的环境价值观,逐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以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以学生带动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效果。另一方面,积极指导有条件的村、社区开展“生态乡村”、“绿色社区”创建活动,

三、增强农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对策

(一)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教育为本。由于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在农村相对薄弱,农民普遍缺乏环境意识,由此,化肥、农药、秸杆、家禽粪便等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民们却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浑然不知。因此,解决农村的环境问题,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开展农村环境宣传教育。一是坚持从农村、农民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采取灵活多样、通俗易懂、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帮助农村居民了解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危害,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二是加大对农村生态恶化对农民生存环境的危害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通过在重点水源保护区设置环境保护警示牌,加大对重点水源保护区的环境监管,动员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环境保护,从自身做起,自觉地维护、建设良好的农村环境,保障自身环境安全。尤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的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作用,不仅要参与生态环境意识教育,而且要在生活和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起到模范表率作用,以此带动整个农村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的顺利进行。

只有农民行动起来,农村的环境问题才能有望解决。在农村人群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的情况下,通过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意识和认识水平,提高他们参与保护家园的意识。

(二)实施政策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法制意识

要全面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努力提高农民的环保法制意识。一是要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作为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要在农村中大力普及环保法律法规和科技知识,宣传环保工作方针政策,增强环保国策意识,树立科学发展和环保法制观念,普遍提高农村干部群众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和平衡生态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二是要针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现状和农民群众的特点,采取符合农村实际、贴近农民群众的形式,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送到农民身边、农户家中,使环保法律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农村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三是要结合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类污染事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将环境宣传融于执法过程中。在环境执法过程中更加注重宣传教育的作用,采取严格执法与说服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宣传环保政策、法规,寓情于理,让当事人心服口服,大大提高了执法效果;加大对环境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加强对农民的警示教育,以案说法,教育农村广大群众,唤起农民环境忧患意识,使农民群众进一步加深对遵守环境法律法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法制意识和文明意识,提高农民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加珍惜环境、珍爱家园。

  (三)开展活动,营造珍爱环境的良好氛围

一是要充分利用“水日”、“地球日”、“环境日”等各种活动日和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环境科普、纪念与实践宣传活动,结合我镇实际,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筹划,由镇政府组织,让农民亲自参与、亲身体验保护自身生产、生活环境的实践活动,二是不断拓展绿色创建的范围和空间,积极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美丽半塔等多层次的绿色创建活动,以创建活动的开展引导村民在活动参与中自主接受环境教与,逐步形成了“人人关注环境,主动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让农民逐步形成在生产生活中自发地保护环境,自觉形成环保意识,着力营造一个人人珍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

(四)齐抓共管,共同促进农村环境整体改善

结合绿色经济、环城经济圈和沿路经济带建设,以美好乡村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整合资源,把农村环境治理与农业农村工作、扶贫整村推进工作相结合,做好农村项目申报工作,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对具有一定规模的村庄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增强农村污染防治能力,重点以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生活污水、垃圾污染无害化治理和路面硬化、亮化、洁化工作,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促进农村群众环保观念和环境意识的转变。林业站要认真实施天保工程、农村能源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利用农村能源建设建设项目大力推进农村沼气池建设和改水、改厕、改厩,教育和帮助农村群众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环境卫生状况,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问题。大农业要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项目,加大对推行秸秆还田,还饲、农家肥还田的宣传,倡导和鼓励农民使用新型有机肥,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施农膜回收再利用等绿色措施,进一步指导好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减少农药、化肥、废弃或破损农膜对土壤、水体和农村居住环境的污染。各镇属学校要将环境专题教育和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结合起来,在农村学校里大力普及环境知识和环保理念,教育孩子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以点带面,吸引父母邻里关注环保,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要将农村中小学生纳入环保宣传队伍,充分挖掘学生作为环境保护的宣传队和生力军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环境文明素养和参与积极性。

总之,开展农村环保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是一项刻不容缓、复杂的、长期的艰巨任务,任重而道远。唯有全社会全方位协调与合作,齐心协力,建立健全提高农民环境意识的长效机制,才能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才能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富川后生仔


1、制订农村建房规划。由乡镇政府、建设部门牵头,帮助农村制订建设总体规划,包括建房、道路、排污、排水和公共设施,都要有规划,不能到处乱建。

2、 努力改变农村“三无”现状,争取实现“三有”。一是要实现家家建有厕所,或村上建标准卫生公厕,消灭解手要“打游击”的现象;二是建有鸡圈和猪栏,做到鸡要圈养、猪要关养,不能把禽畜与人混住。三是继续抓好改水、改厕、改灶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尽量建沼气池或使用煤气、太阳能,需要烧柴火的也要建设“省柴灶”,既节约柴火,又快速、卫生。

3、搞好公共环境卫生。

4、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关。

5、加强宣传工作,增强农民卫生意识。

另外,要积极筹措资金,增加投入。采取政府财政支持、集体经济投入作补助、个人投入为主体相结合,农村卫生文明建设利益者是农民,投入的主体也应该以农民为主。





喜羊羊之村


说起农民对环保意识,现在总体来讲,提高好多,对环境保护也都基本都认识上去了,尤其最近这两年国家对环保这项事业的高度重视,宣传和提高加大投资的整治力度,使整个村屯的脏,乱,差现象基本都得到整治和清除。改变了以往的垃圾堆成堆,食品袋乱飞,柴草随意放,粪便没人推的局面。通过国家政策及当地政府的宣传和治理,让农民觉得自己的家乡,街道宽敞了,柴草安放有序了,整体卫生环境都提高了,国家的大力宣传和给予资金的投入支持,达到这样的治理成果。,给村民创造了舒适优雅的健康环境,自然村民的环保意识就上来了,都能做到了自尊,自律,都不乱扔,乱堆,乱放了,就都觉得尊守爱护自己的家园是每个村民应尽的责任义务。


张大7259


作为一个农民,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感谢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政策,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在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们不尽在物质上得到改善,且大多希望在精神、文化、人居环境等各方面得到改善,所以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长期以来,我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在城市,对农村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还显得相当薄弱。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普及覆盖面不广,农民环保意思淡薄,这样的情况从根本上讲,主要是环保价值观的缺失。

2政策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法律意识,在农村中大力普及环保法律法规和科技知识,宣传环保工作方针政策,增强环保政策意思,树立科学发展和环保法制观念,普遍提高农村干部群众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和平衡生态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3.开展活动营造珍爱环境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生态活动日”,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环境宣传活动。

4.环境教育从娃娃抓起,在农村学校里大力普及环境知识和环保理念,教育孩子从小树立环保保护意识,以点带面,吸引父母邻里关注环保,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

5.加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力度,及时报道宣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总之、只要广大农民朋友积极参与,党和政府今后也会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相信在不久将来,农村环境将会有质的飞跃,中国农村会更加美好!




手机用户李桂元


增强农村环保意识,改善农村环境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在传统的城市环保、工业环保备受关注的同时,农村环境保护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巨大挑战。通过对我镇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途径及目前我们在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的一些主要做法进行调查了解,我认为,要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现状,不仅需要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投入,更需采取积极措施,培养和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增强广大农村群众保护环境的主动性,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变农村的环境面貌。


偀葰小吇20414305


很高兴为你回答

村民的环保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一步一步的做

首先,政府要加大力度,对各个村,村委会有时巡查,看见乱丢,乱倒垃圾的村民给予提醒,当面教育,并且每个几十米或者放置几个点专门倒垃圾的地方。安排一个人专门把每个垃圾点的垃圾用车拉到垃圾站,可以向村民收取费用。大力度宣传环保意识,从每个人做起。

每个村民家门口都要统一整洁,干净,利索。谁家的房子前谁清理干净,有乱倒垃圾的也可以举报,有奖励就有罚。罚把哪条路上的垃圾捡干净。总之要有一定的力度。每家每户不准放置乱糟糟的东西,除了自己宅基地上,以外都是集体的。总之环保需要宣传,力度。





小贺808


1.多宣传,结合当地环保实际情况来说明环保的重要性,使其在思想观念认知上有所感知。

2.结合当地环保方面的问题及其带来的危害让村民意识到环保的紧迫性。

3.告知村民环保的具体操作方法有哪些,可以结合日常生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介绍,比如农村垃圾如何分类,污水排泄,家禽类粪便如何处理等。

4.形成环保小组,让村民参与环保小组,形成相互监督,相互督促的局面。

5.建立奖罚分明机制,对于环保做的好的村民有所奖励,对危害环保的行为进行处罚。


bene平常心


提高农村的环保意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

1、宣传培训,提高村民内在的意识;

2、提高机制和体制来约束村民,强化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如:订立村规民约,用村委会和地方家族势力来约束村民的行为;建立奖惩机制等等。

在我国,许多山区、乡村,虽然有丰富的天然物质,秀丽的自然风光,各具独特魅力,但由于这些地方基础设施差,尤其交通的闭塞为主要原因,阻隔了山村与外界联系,造成好的物质流不出去,也带不进来,迫使经济的落后,由此发生贫困率颇高。

2015年,党中央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做出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惊天动地的决定,为实现2020年全面小康辅好路,垫好石,从此,举国上下敢于叫真碰硬,砥砺前行,全力以赴实现乡村振兴。至今,许多贫困村实现脱贫、贫困县实现摘帽的喜讯连连不断,在党委、政府全心全意带动下、指引下,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电、通信号,形成了乡村产业链,发挥地方特色,打造地方品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筑建了一处处新农村聚居点,修建了一个个娱乐健身广场,配齐了一套套健身器材,使山体滑坡地段或贫困群众也搬进了新区,住上了新房,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现如今的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朋友们也住上了好房子,吃上了好粮食,似乎真过上了好日子,但小编认为这样还不够,算不上好日子,那怎样才是好日子呢?小编认为,清洁、环保了,才算好日子。

究其原,拔其根。一些村民生活几十年,养成的坏习惯遗留生存,屋内杂物乱堆乱放,屋外牲畜随地乱养,房前树叶横飞、屋后杂草丛生的现象,不可否认农村环保意识还较弱,村民环保意识还需加强,村社两委需重点抓,带头抓,多方式抓,要根据乡村特点,添举措,提高村民幸福生活指数要求。可在村社设立环保标兵牌,定期评选标兵卫生好家庭,授以鼓励牌,提醒村民时时爱整洁、爱卫生,可激励其他村民要上进,向清洁好家庭看齐;可在文艺下基层时抓机会,联动演员多表演“重环保爱整洁”的相声、小品类节目教化群众思想,促使群众要以爱干净、爱整洁为荣;村社干部要时常入群众的户,和他们多联系,多亲近,为他们想办法,多指招,逐步改变村民居家环境,真正增强村民幸福生活意识,真正实现村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


小趣逗闻


根据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今年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因此,我们必须抓好三农工作。在农村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工作者,扎实搞好农业农村工作,为大家提供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其中,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是当务之急,那么如何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呢?

首先,要加大宣传,提高村民的思想意识。

应该组织宣讲团,到农村去,给老百姓宣讲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讲了什么内容,对老百姓有什么优惠政策,尤其对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提出了什么新要求,应该让老百姓知道,自己平时的行动对大家有什么贡献。

其次,有序推进农村环境治理,消除破窗效应。在农村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开展就地分类、源头减量试点。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解决乡镇所在地和中心村生活污水问题。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支持农民群众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推进“美丽家园”建设。教育大家爱惜自己的家园,不要随意破坏大家的劳动成果。

最后,指导农民参与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基本完成大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加强农膜污染治理,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让村民在参与中认识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如既往的坚持之前的所有努力,不要轻易放弃和半途而废,相信自己,坚持就是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