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抄检大观园人人自危,为何林黛玉的潇湘馆却风平浪静?

陈明辉


其实抄检大观园时,也并不是人人自危,比如探春,就敢于同凤姐争辩,也敢打王保善家的,而薛宝钗因为是外客,没有打扰,但是她却在抄检后申请离开了大观园,与母亲哥哥住到了一起去。林黛玉呢,自然是从容面对,无所谓。

【01】身正不怕影子斜

林黛玉自小与宝玉一起长大,虽然情意相通,但从来没有越礼之事,尽管人人皆知他两个的事情,可他们之间的爱情是纯洁的,属于精神上的柏拉图式的爱情,情投意合。所以即便抄检也在她潇湘馆里抄不出个所以然来。

【02】主子是丫环榜样

而黛玉房里的紫娟、雪雁,以及其它婆子丫环,因为跟着林黛玉,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丫环婆子,所以也就循规蹈矩,各自做好分内的事情,自然是不怕这样的抄检。

【03】贾母对自己宠爱

王夫人发布命令也好,凤姐执行也罢,邢夫人在后面吹阴风点鬼火也行,但都与林黛玉无关,贾母在林黛玉一入府时就表明了自己的对她的态度,与宝玉同等,任何人都别想欺负她。而林黛玉在污浊的贾府里,犹如一株亭亭净立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自有一番高洁。

如此的可人儿,管你外面风吹草动,或者闹翻了天,也是与己无关,所以人人自危之时,黛玉的潇湘馆却是净土一块。

我是青鸾惊鸿,70后蜀女,喜欢诗书写文字和心理学。感谢相遇在头条,感恩喜欢我的文字。

青鸾惊鸿


林黛玉相对平静,有几方面的原因:

林黛玉洁身自好,而且内部管理比较严格

林黛玉是个有精神洁癖的人,除了与宝玉的精神交流外,可以说独立于贾府其他关系。上行下效,自然不可能有过多牵绊。

雪雁曾经对赵姨娘说,她的衣服都是姑娘叫紫鹃姐姐收着。虽然是托词,但是也可以看出黛玉和紫鹃对潇湘馆的人管理比较严格,有蝇营狗苟之事的可能性很少。

王熙凤的刻意回护

抄检大观园的全过程里,凤姐唯独在潇湘馆按住黛玉不让起床。在王善保家的从紫鹃箱子里抄出男人的鞋袜和扇套时,也是凤姐先出言解劝,说是宝玉的旧物。

凤姐毕竟是当家奶奶,她回护的态度如此明显,其他人自然也不好吹毛求疵。

其实王夫人安排抄检大观园,重点只有两处,一处是怡红院,一处是潇湘馆,因为她私心里害怕丫鬟和黛玉勾引坏了宝玉。王熙凤明知道她的心思,也执行的最为彻底。

而她故作坦诚的那句“亲戚家抄不得,薛大姑娘的屋子不能去”,却把薛宝钗推向了两难境地。她既不能主动邀请凤姐来抄检,又不能洗脱这个嫌疑。只好自己退出大观园,以示清白。


梦舒说


抄检大观园,一石激起千层浪,探春、惜春、薛宝钗、李纨都表达了不满。贾宝玉和迎春是没有意见的代表,贾宝玉自己胡闹,心中有鬼不敢表达,迎春是“虎狼屯于阶壁,尚谈因果”的性子,而且主要问题就出在贾宝玉和迎春身上,他们屋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要说最安静的,恐怕只有潇湘馆了。林黛玉从始至终一言不发,也没有态度。这是为什么呢?


【一】

红楼梦第四回,谈到薛宝钗受欢迎时,拿林黛玉的性格做了对比,说她:“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林黛玉随后也确实表现出了相同的真性情:

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林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

林黛玉少年时眼睛里不揉沙子,当众怼起周瑞家的、李嬷嬷毫不假辞色!那时候的林黛玉年少天真。有贾母疼爱,由着真性情成长,遇事不肯受一点委屈,得罪人还不自知!老人古语“年少无知”并非不知,还有不觉的意思。林黛玉少年时可以无忧无虑的成长,随着年纪增长,这份自由越来越没有了。到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林黛玉早不是那个率性天真的林黛玉,不可能再随便出言!


【二】

抄检大观园的诱因是“绣春囊”,这件事太丑,贾家也不敢声张,内部说法丢了件要紧东西要搜查。贾家的借口光明正大,搜查的也是贾家自己的地方,林黛玉作为寄养在贾家之人,对此无缘置喙!

潇湘馆应不应该搜查?我认为应该搜查。林黛玉和贾探春不同,贾家人内部无论如何不满意是贾家内部的事。林黛玉不是贾家人,她若闹起来不合时宜,也不懂事,更让贾母为难。索性抄检一下,自证清白比出风头反抗效果要好很多。

邢夫人和王夫人都是林黛玉的舅母。她不可能像贾探春一般带有明显的倾向性表达态度。抄检了就可以摘出自己,总比薛宝钗没被抄检,处境尴尬不得已搬走的好。


【三】

抄检大观园随后就是王夫人霹雳手段整顿大观园,撵走了司棋、晴雯、四儿、芳官等所有小戏子。尤其王夫人在怡红院当众骂道:

难道我统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你就成精鼓捣起来,调唆着宝玉无所不为……这才干净,省得旁人口舌。

王夫人的弦外之音就是针对林黛玉。贾母为此不得已在王夫人汇报撵走晴雯之时作出让步,没表示反对。反倒无奈的再次“掰谎”:

每每的冷眼查看他(贾宝玉)。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她们。既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王夫人整顿怡红院之心早已有之,尤其当林黛玉在元宵节当众喂酒给贾宝玉之后,王夫人心中就憋着一口气,要对林黛玉敲打一番!抄检大观园给了王夫人一个含沙射影的机会,她宁可冒着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风险,也坚持抄检大观园。贾母能看明白,林黛玉如何不明白!


【四】

林黛玉当众喂酒贾宝玉后,贾母马上“掰谎”令林黛玉警觉到自己行为的不妥当,此后一直很消沉。贾家对宝黛爱情的阻力之大远超林黛玉想象,贾母都对宝黛爱情投反对票(贾母支持宝黛姻缘和反对宝黛爱情是两码事)。尤其当紫鹃试探贾宝玉差点害他疯癫后,宝黛爱情彻底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明晃晃的摆在大众面前。

抄检大观园看似贾家内部行为。但林黛玉的敏感,难免不往自己身上牵引。她就像一个做错事害怕被抓的人,不免杯弓蛇影,担心烛影斧声…

抄检大观园后,林黛玉一度失声,除了七十六回与史湘云联诗和七十八回现身贾宝玉祭奠晴雯《芙蓉女儿诔》现场外,基本消逝身影。直到八十回结束,六回篇幅只出场两次,且对抄检大观园之事一言不发,实在罕见!其实说穿也不奇怪。

第一,林黛玉没有说话的立场。

第二,抄检大观园对她有益处,自证清白。

第三,她敏感察觉到王夫人不善。

第四,除了自伤身世,她还能做什么?

比较起来,抄检大观园,林黛玉只能被动接受。薛宝钗看似有选择权,其实更尴尬。她也想像林黛玉一般不发声,现实却逼着她不得不表态,立马搬走!现实是,贾家人尴尬,不是贾家人更尴尬,这就是抄检大观园的丑陋之处!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君笺雅侃红楼


抄检大观园本身是邢夫人对王夫人专权反抗和能力的质疑。傻大姐是贾母的丫头,让贾母的丫头捡到有伤风化的绣春囊,王夫人不得不自查,当时管家的是李纨探春宝钗三人组,此事没法让闺阁女儿参与,凤姐在病中也不得不硬撑着带着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一起查,凤姐是被动的,王善保家的孤假虎威小人得志的样子本身就让凤姐讨厌,抄检的过程她最起劲,到黛玉那里,凤姐是压着她的,没让紫鹃惊动黛玉,并说宝玉小时候的东西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在探春那里更是哄着探春说话,王善宝家的忘乎所以举动,让探春打个满脸花,并道出败家的真谛,内部争斗,祸起萧墙才会一败涂地。黛玉不参与内斗,是贾母的心肝,凤姐也深知黛玉清高,当然不会让王善保家的胡来,相反探春是庶女,一心巴结王夫人,力挺宝钗,直到自己为管好家兴利除弊,得罪了亲娘亲舅,又裁减了弟弟的用度,学习赖家管理模式增收节支,一展才华,结果被宝钗施恩下人得了口碑,才发现自己只是在陪衬未来的宝二奶奶上位。又见凤姐带奴才来抄家,更是愤怒到极点,失望到极点,才说出败家的惊人之语。探春对内部权力的认识和明争暗斗的了解是感受最深的,她的地位,她的经历,她的志向,和她的才智,让她最能体会到大厦将倾。


小鱼儿165443684


一林黛玉是在贾府自认为是客居,因为贾母疼爱把她从老家接来住下。她自己没有认为是贾府一员。有一回她对薛宝钗说我什么都没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和他们家姑娘一样,岂不让人嫌弃。所以没有为难林黛玉是有原因的。

二王熙凤很聪敏她看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心里认定林黛玉以后嫁给贾宝玉,所以她说要抄就只抄自己家里人。这也说明王熙凤这个大管家把林黛玉当成自己家里人了。

三王熙凤本来就不想做这个事。这也是有小厮在下面挑唆王夫人,王夫人才命令凤姐干这个事的。这其实是邢夫人和王熙凤在暗斗的结果。

四林黛玉一言不发是因为她没有说话。也是怕难免有事牵连自己。这也是林黛玉自证清白的原因。聪敏的林黛玉知道她什么也做不了,也挡不住。

归结起来贾母的疼爱,宝玉的喜爱。凤姐的怜悯。林黛玉自己自证清白的表现。所以林黛玉潇湘馆风平浪静。

这一回王熙凤受命王夫人抄检大观园也预示以后贾府被抄家。这也是邢夫人与王熙凤暗斗的结果。也预示了以后贾府以后被抄家。


视频君i


与其说王熙凤抄检大观园还不如说是王夫人要抄检大观园。王熙凤只不过是执行荣国府实际的掌家人王夫人的指令而已。

抄检大观园,人人自危而林黛玉却相安无事,其中原因多元。

第一,林黛玉毕竟是寄居于贾府的亲戚。抄检亲戚于理于礼都不容。

第二,林黛玉是老太太的心肝宝贝外孙女,王夫人不管多强势王熙凤不管多威风着实不敢挑战老太太的权威。

第三,林黛玉有巨额财富存于贾府,具有潜在的威慑力。

第四,林黛玉冰清玉洁,无汚泥浊水之嫌。

第五,林黛玉才艺压人,言辞犀利,聪明的王熙凤才不会去自找没趣。

第六,通观红楼梦一书,王熙凤对林黛玉还是十分喜爱怜惜的。

简单列举,未作展开,因为这样的问题,读者都心知肚明,何必浪费大家的时间呢?!


清风斋诗联


潇湘馆貌似风平浪静的,因为宝黛二人的爱情早已经从当初宝玉的莽撞试探、黛玉的半推半就欲拒还迎,宝黛爱情在彼此试探猜疑、吵吵闹闹之后已经走向了成熟了。

宝黛经过了“共读西厢”,经过了“黛玉葬花”,经过了宝玉砸玉、黛玉剪了玉上的穗子,经过了黛玉偷听和宝玉诉肺腑,经过了宝黛二人的赠帕题帕,还经过黛玉“喂酒”贾母“掰谎”,直到“紫鹃试玉”宝玉发誓“活着一处活着,死了一处化灰化烟。”,宝黛之间已经再没有试探猜疑、已经再不需要表白了、已经达成完全默契了。


“紫鹃试玉”后,薛姨妈在潇湘馆中放风愿意为“宝黛姻缘”保媒,贾母对薛姨妈的试探毫无反应,只忙着“硬做保山”帮助薛姨妈为薛蝌与邢岫烟定亲。

第六十四回、宝黛二人心心相印却欲言又止、无言对泣,眼见贾母并没有为宝黛的婚事做主的意思,“宝黛爱情”前面的路不知道向何处去。

原文:只因他(宝玉)虽说和黛玉自小一处长大,情投意合又愿同生死,却只是心中领会,从来未曾当面说出。况兼黛玉心多,每每说话造次得罪了他。今日原为的是来劝解,不想把话又说造次了,接不下去。心里一急,又怕黛玉恼他。又想一想自己的心实在的是为好,因而转急为悲,反倒掉下泪来。黛玉起先原恼宝玉,说话不论轻重,如今见此光景,心有所感,本来素昔爱哭,此时亦不免无言对泣。



到了第七十九回,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清理怡红院,晴雯被撵病亡,宝黛共改“芙蓉女儿诔”。

原文:宝玉道:“……莫若说: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黛玉听了徒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外面却不肯露出,反连忙含笑点头称妙。

此时王夫人对宝玉的怡红院已经施行了强力管控,贾母也默认了对宝玉日常生活事务、身边人事安排的彻底放权,“宝黛爱情”已经深陷绝望。反倒是宝钗正式向王夫人凤姐请辞搬出大观园去,之后再不进贾府与宝玉和姐妹们相聚,客观上已经为准备定亲的未婚夫妻不能见面预备好了前提条件了。

抄检大观园,凤姐为紫鹃箱子里面捜出来的宝玉小时候用过的东西当场开脱了。幸而婆子们和凤姐都是文盲和半文盲,否则一旦搜出写有黛玉《题帕三绝》的帕子,宝黛“私情”就是板上钉钉了。

此时的黛玉早已隐藏起了自己所有的锋芒,表面上看起来满面含笑还附合着要宝玉顺从太太听话“快去干正经事罢”。潇湘馆里的风平浪静,只是一场将彻底横扫“宝黛爱情”的巨大风暴来临之前的寂静而已。


阿丹151014015


问题简单,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不是林黛玉,王熙凤朝见大观园的根本目的在于大观园内树立威信,打压异己。

2、林黛玉客居贾府,本是客人,贾母护佑。

3、林黛玉的家世不同,林黛玉父亲乃姑苏才子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升至兰台寺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贾政的妹妹。“诗礼名族之裔”其实是贾政为儿女择亲时所强调的,林黛玉的出身可谓既有“钟鼎之家”的尊贵,又不乏“书香之族”的高雅。林如海四十岁时,仅有的一个三岁之子死了,因膝下无子,只有嫡妻贾氏生了女儿黛玉,爱如珍宝。”


睡梦心经


首先存清,抄检大观园是贾府败落的向征,但不是王熙凤的主义,王熙凤只是一个执行者。

真正应是荣国府实权当家王夫人的指令,抄检虽人人自危,但林黛玉却安然无事。因林黛玉有外祖母贾母的娇媚疼爱,权重位高的王夫人也奈何不得。何况王熙凤一个执行者又能如何?

林府的所有家产在林如海驾鹤西去后全部归到贾府,贾府上下又有谁不知?虽林黛玉寄居贾府,但一切开资都是林家自供的。

林黛玉又文采过人自身正直无污泥浊水之嫌,言辞犀利正气凛然。还轮不到王熙凤来说三道四,王熙凤聪明过人加之又特别喜爱林黛玉,何况还有贾母的馀威谁又敢去处霉头呢?


风雨中的明白


首先林黛玉对自己的丫头有充分的了解,绝不会发生龌龊之事。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担心会搜检出什么来。

既然抄检大观园是王夫人主导的行动,自己又是寄人篱下,表示抗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还不如坦然的接受。

另外,王熙凤对王夫人的行动是不赞成的,又一向亲近贾母,和黛玉关系不错,很有可能已经提前通风报信,潇湘馆的人有了思想准备,所以到了抄检的时候就比较平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