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有什么方法?

小谭二哥VLOG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特点,每个育儿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有一些育儿理念,却适合很多家庭与孩子。

为人父母教育子女,如果不知道这样几个观点,就可惜了!

(一)错误是最好的学习机会

这句话,我是在《正面管教》中看到的。当看到这句话时,我就感觉很震惊!

从来没听说过,犯错误可以带来学习的机会。每次犯错误后,大多数孩子包括成人,都会受到批评。孩子会受到老师和父母的批评,成人会受到领导和家人的批评。

很少有人站在另一面去看待错误,去面对错误。

其实,每一个错误背后,都有一个可以进步的空间。

退一万步讲,至少我们知道了这条路行不通。进一步讲,我们可以由此考虑一下还有哪几条路可以走。

比如:

当孩子考试分数很低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考试成绩是你学习状态的一个参考,分数不高,妈妈知道你有些难过。但是,同时这代表着你的进步空间很大!”

当孩子感觉到被我们接纳和理解了,当孩子不被挫败感包围,当孩子平静下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和思考如何做能够提高成绩,哪些方面薄弱需要加强等方法。

再比如:

当孩子不小心摔碎了玻璃杯时,我们确认他没有受伤之后,可以说:“宝贝,没关系,我们从这件事中知道了玻璃时脆弱的,易碎的,对不对?那么下一次我们知道该如何做了吗?”

孩子一定会回答:“知道啦!我会小心拿着的。”



(二)先心情,后事情

这句话,不但适合于亲子之间,也适用于夫妻之间。

当我们处于愤怒或者伤心之中的时候,是无法理智思考的时候,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时候。

当孩子或者我们在发脾气的当下, 最好给自己冷静的时间,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或者先帮孩子处理好孩子的情绪,当大家都平复下来,才能进行下一步。

比如:

孩子刚刚学写字,对自己要求很高,写一次擦一次,越写越不满意,开始大哭。

这个时候,如果去对孩子讲道理:“字写的很好看了,不用擦了!别哭了!哭也没有用。还不如好好想想怎么能写好呢!……”

这些话,如果你说多少遍,说出天花来,孩子也听不进去半个字。

因为孩子在情绪当中的时候,耳朵是关闭的状态。

我们应该先同理孩子的心情:“写了那么次,还是写不出自己满意的字,你是不是很沮丧很伤心啊?妈妈能帮你做点什么吗?要不然,来,妈妈抱抱你好不好?”

孩子知道被妈妈理解了感受,心情自然会平复一些。

等到心情好些了,大脑才能思考,接下来的引导和沟通才会有效。



(三)关注于解决问题

每个人都有情绪,我们和孩子们,都有发脾气的时候。

任何的情绪都可以被接纳,但是由情绪带来的行为有对错之分。

如果,因为一些事情,我们发脾气了,或者孩子们发脾气了,大家冷静下来以后,这件事并未过去。

我们需要在一个和平的时间,坐下来,尊重的与孩子讨论一下让我们发脾气的那件事,聊一聊感受,并头脑风暴一下解决方法。

当下一次遇到同类的问题,如何做比较好?

我们要给孩子发言的空间,我们要相信孩子,也许孩子会给我提供一些我们想不到的办法。

(四)孩子的每一个行为,不是在表达爱就是在呼唤爱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同样给了我很大震撼。

  • 孩子每一个我们看起来听话的行为,都是孩子在向我们表达爱;
  • 孩子每一个我们看起来的不良行为,都是孩子在向我们呼唤爱。

孩子不明白自己的根本需求,只会通过不良行为,让妈妈关注到自己。

比如:

一个二年级的姐姐,做什么事都非常磨蹭,总是让妈妈催着才去做。而妈妈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弟弟,所以感觉很烦躁,总是催着批评着失望着。

我告诉这个妈妈,姐姐的这个行为就是在向你呼唤爱。

因为弟弟还没上学,妈妈陪着弟弟的时间都是笑着的,没有要求的,轻松愉快的;

可是姐姐上学了,还要练琴,还要学声乐,妈妈与她在一起的有限时间,都是督促她写作业、练琴,带她去上各种培训班。

姐姐感受不到妈妈的爱与关注,所以,姐姐就用这种方式,想吸引更多妈妈的眼光,想让妈妈更多的看到她,即使是被催促被批评,也好过被忽视。

这就是孩子心里的私人逻辑。他们体会不到自己深层的这种需求,他们只知道要做出这样的行为。

家长们就要通过孩子的这些行为,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些育儿理念可以用在每一个家庭和孩子身上。

用的时候要多体会自己的感受,多关注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千万不要把这些方法,变成新的漂亮的控制孩子的工具,用这些美丽的语言,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心愿去做事。那么,这些方法你用起来可能都不好用。因为你的“发心”还是控制,还是不允许孩子有不顺你心意的感受和行为。

你的“发心”会被孩子感知到的。无论你的语言多么优美,你的发心是控制的话,孩子依然会不配合。因为孩子是天生的微表情专家,他们说不清楚,但是感受很敏感。

我们要做到真心的体会孩子的感受,真心的体会孩子的需求,正确的尊重和引导孩子。在这个前提下,这些方法才能有效。

以上,希望能帮到大家。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家庭教育讲师,“非暴力沟通”的践行者。我不是专家,我的原创文章是基于我的学习和实践而写,希望朋友们建设性的参考。如果能给到大家一些启发,我很开心。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都能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


<strong><strong>


皓月长歌正面管教


教育孩子时,我首先保持冷静。

我想知道提问者说的是教育学生还是自家家子?在这里我来回答教育自家孩子吧。

我儿子小时候(三岁以内),我给孩子买了很多识字认物卡片,教他读,认。他特别喜欢。又买了《哪吒传奇》、《葫芦娃》等童话故事书和碟片给他讲故事,给他播放碟片。

我是想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播洒善良、正义、勤劳、向上的种子。

孩子小,喜模仿。有一天,儿子跟我说:“妈妈,我就是哪吒”。看来童话故事对孩子影响挺大。

再大一点,四、五岁时,我把儿子送到学前班。书包是空的,我就是让孩子和小朋友们玩,没让他学文化知识。当时学前班的孩子比我儿子都大两岁多,是准备上新一年的孩子。

  • 和比自己大两岁的儿童玩,孩子学与人交往,学课堂常识。不让孩子写字(书包是空的,不带本子和笔。我和老师特殊交待过,我儿子就是和小朋友来玩的)。

六岁时(虚岁),我把他送去长托幼儿园上学,锻炼孩子自立能力。

在幼儿园期间,孩子进步特别大,开始学文化知识,学的也快,老师说“这孩子教啥会啥,好教”。

接下来七岁(虚岁)上小学一年级,多少有点早,北方都是这个年龄入学。

小学期间,我没有操心孩子学习,只是告诉孩子尊敬老师,和同学和睦相处。没给孩子补过课。

假日里领孩子去游乐场或动植物园让孩子长见识。也带他去旅游,让他见世面。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孩子写作文有话可写,不是凭空编造。

初中阶段孩子贪玩,我也没在意。我的原则是,孩子学习跟上就行。孩子在家自己洗衣服,做简单家务。有时候做饭。升入高中后,孩子也做家务。我儿子懂事,从来没有因为“犯错误”让老师找家长“谈话”。

我教育孩子就是和孩子讲道理,像朋友那样和孩子谈心。我不打孩子,孩子一点都不皮。

现在我儿子上大学了,我只告诉孩子不行挂科。要学真本领。

我教育学生时候多,对自己的孩子只掌握大方向。一些细小的事情,我都忽略。孩子的成长进步是老师培养的。我感恩孩子的老师。


星辰灿烂


光荫如梭,不经意间孩子从咿咿呀呀的小宝宝变成了如今的“小大人”了。孩子是大人的“复印件”,所以我们也要注意什么样的的教育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相信每个妈妈都有一本育儿经,现在我把我的家庭教育心得分享一下:

\n

我有一个4岁半的女儿,聪明、爱笑、活泼可爱,总之让我觉得很省心,我和爸爸一直注重习惯培养,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好的学习习惯。

\n

首先,孩子在成长的每个阶段发展标准是不一样的,我们要了解孩子每个年龄阶段培养的目标,我每个阶段都会给孩子制定教育计划,比如:2-3岁体育活动目标达到什么程度,语言活动目标达到什么程度,生活潜能、认知活动达到什么标准,社会交往潜能达到什么程度,然后根据每项设定好的目标找方法,提倡孩子玩中学,学中玩,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创造一些机会落实我们设定的目标,这样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n

现在女儿上幼儿园了,我会结合新学期家长会上老师的教学计划,给孩子制定本学期的教育目标,然后分解、实施,定期进行总结,找不足、改善、再总结,我会给孩子制定生活作息时间表,这样孩子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候出门上学,什么时候学习都很清楚,刚开始可能需要大人的督促与提醒,但过一断时间她自己就会养成习惯了。

\n

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父母是孩子的好老师,做好榜样,带好头,对待孩子的教育要有耐心,有责任心,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走进去会其乐无穷,孩子就像一本书,让我们认认真真的读,让孩子成为我们的珍藏版!


目分135067701


由于孩子思想意识还没成熟,往往很多事情都因自控能力特别差,需要正确引导和适当的督促,孩子渐渐也会懂事,养成各种好习惯。我现在说说我的方法吧。

1,以身作则

我认为无论教育孩子哪些方面事情,父母都要以身作则,树立身教胜于言教的思想。

以前我家孩子放学一回家就要看电视,叫他去做作业,他也无心做,这往往因为孩子一进家,我们大人就在看电视,孩子心里能不想吗?于是我们大人改正,避免在孩子面前看电视,孩子在做作业学习时间不看电视。没有多长时间,孩子就不嚷嚷要看电视了,而且回家做作业都不要大人催了。

家长以身作则,在生活中有许多影响孩子的行为,如大人把自己房间整的井井有条,干干净净,孩子也会学着把自己房间书、被、衣服叠放的整整齐齐;孩子温习功课,做作业,我们大人也在旁也看书学习,孩子看到大人都在学习,自己也更加专心地投入学习了。所以,以身作则不仅是孩子最好的傍样,还让孩子养成了各种好的习惯,为孩子成长开了一个好头!

2,受惩罚让他不再依赖

我们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事情,孩子上学早上要喊,中午要喊,一天不喊就赖床不起。孩子小的时候也是无所谓的,在越来越大的时候,还要你老是喊,孩子已经产生了依赖的毛病。我就跟孩子说,明早晨我就不喊你了,靠你自己起来。结果孩子睡过了点,到学校受到老师惩罚,站教室后面一堂课。孩子回来后说:“太丢人了,站了一堂课,明早晨一定要按时起床。”第二天孩子真的按时起床了,以后每天都是按时起床。所以,有些情况下要适当地让孩子受到惩罚,叫他凡事不要太依赖,养成自觉的习惯。

3,让孩子劳动,体验生活

家长对于孩子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孩子学习不努力,我是工人,我时常叫孩子参加劳动,在劳动中让孩子体会,有知识和无知识的区别,有知识干轻松技术活,无知识干又苦又累的体力活,并且对孩子说,将来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如果没有知识,就是干个普通工人也干不掉了。劳动对孩子学习促进非常大,你家有不好好学习的孩子,请带他到建筑工地抱砖去,一天10个小时,几天一干,他就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了。

以上就是我对教育孩子几点体会,但是我认为最好办法就是身教,身教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存在,不仅仅是我讲这几点,还有很多条理、习惯方面的事情,都需要家长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对任何事认真负责任,以认真负责来影响孩子。只要家长坚持言传身教,反复强化,不断鼓励和引导,你的孩子一定会成为好孩子!




千年古县将相故里


对于教育孩子,也谈不上什么好的经验,就是想把我的经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怀大宝的时候,生活在北京,那时候接受的理念就是要从胎教做起,按照科学的育儿方法,先进的教育理念,把孩子养育成人。我也是这样做的,按时做胎教,怀孕的时候的一切衣食住行都以孩子为重,生下来以后也是按照科学的方法养育。

可是,在孩子2岁多的时候,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们来到了云南的一个小镇上。在这里,我的教育理念完全被颠覆。这里的孩子都是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放养,自然成长。我教育出来的孩子虽然各方面发展的都很好,可是生存能力,跟这边的孩子比就差远了。

这就让我开始思索教育,是否要全方位的去教育孩子?让孩子长大以后能够适应各种环境。不能把孩子养成温室里的花朵,要能够经受住风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茁壮成长!


育儿之重生


可以说,尤其在孩子小的时候,孩子身上的绝大部分问题,都会在家长身上找到原因。而解决问题的根源在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对于如何教育孩子,我分享几点自己的经验:

1,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相信孩子

自从做了妈妈以后,我就没有停止过在育儿领域的学习,在跟孩子的相处上,经常能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最近我儿子参加了口才培训班,每天都要录练习的视频,发给老师,一开始需要纠正某个发音时,经常要重复十来遍,慢慢的每天只需要重复两三遍,甚至一遍就能录好作业。

有一次我夸他:最近练习的越来越好了。他说:妈妈,只要你相信我,我就能做的好,只要你喜欢我,我就能做好。只要你爱我,我就能做的好。

当时,我就愣住了,惊讶于五岁的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能很多大人都没有意识到,“只要相信孩子,喜欢孩子,孩子就能做好”,这就是最简单却最重要的教育理念。

事实上,很多家长的教育是相反的,他们会说:你做到什么什么了,爸妈才会相信你,你做到什么什么了,爸妈才会喜欢你。

题主说,孩子没有专注力,没有耐心,就让你很头疼,如果你真的相信孩子的话,就不应该焦虑头疼了,而是接纳孩子的一切,耐心陪伴他,让他快乐起来,问题就解决了。

2,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对家长来说,孩子是一个家庭未来的希望,就会对孩子报以很高的期望,希望孩子各方面都是优秀的。但是,当孩子的表现,让自己不满意事时,一些家长就会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表现出太强的控制欲,甚至对孩子的评价有失偏颇。

带着失望的情绪,家长就会忽略孩子身上的有点,而是给孩子一个彻底的差评,给孩子贴上不好的标签。

殊不知,家长对孩子贴的标签:“不成器”、“没耐心”、“数学差”,等等,这都像法官判的结论一样,孩子对父母的话深信不疑,孩子相信了自己就是这样的人,那么只会不断强化和验证这个标签,而不是去对抗和修改这个标签。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评价,是孩子成长的风向标,自己如何评价孩子,那么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就会中小相应的种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孩子发展的推手。

所以,家长们,请用认同和鼓励代替批评。

3,如何进行好习惯的培养

首先,身教大于言传。你想让孩子养成什么好习惯,最好是自己先拥有什么好习惯。比如,我培养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的物品之前,我自己就不太擅长整理和收纳,那我就跟孩子一起学习如何把自己的东西整理的有序,每次用完都物归原处。在这过程中,我跟孩子都有收获和成长。

比如,我学习了时间管理,就把怎么用番茄钟和如何吃青蛙,都教给了儿子,他会觉得像做游戏一样好玩,对时间的管理和把控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每天都会提醒我:妈妈,你的青蛙吃完了吗?

如果家长不爱阅读,想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就得自己先喜欢上阅读才行,儿子幼儿园去年开始要求每天亲子阅读,在那之前,我也重视孩子的阅读,但并没有每天进行。从老师布置作业后,我每天跟孩子进行亲子阅读,然后就一直坚持下来了,现在已经养成习惯,孩子也可以自己看书了,遇到不懂的不会的地方就问我。

其次,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比如,每次孩子读完书,我都会让他给我讲讲书里讲的是什么。他基本都能讲出来个大概,有时候我会就里面的某个点再问他,不管他说什么,我都鼓励他。这样,他阅读的时候就有个动力,知道读完,要讲给妈妈听的,这样下来,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都有了提高。

另外,孩子在学校学了什么知识,我也会让他教教我,他就真的像个小老师一样,来教我这个学生,我相信,教是最好的学。

4,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的注意力的的时间本身就是很短的,一岁左右的孩子注意力也就1到2分钟,两岁到三岁的孩子注意力有3到5分钟,三岁以上的孩子可能五分钟到六分钟,

甚至到了8岁左右的孩子,可能他一次性的有意注意的时间能达到10分钟。所以我们说孩子越小的时候,他的注意力的时间越短,这是由他的神经发育决定的。

那么如何培养他的专注力呢?

首先,要让他去做他感兴趣的事情,不要刻意地去打断他,有的时候我们家长会说:宝贝儿,你看这个好玩,你看那个好玩,这实际上是无意中就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

还有一种情况下,就是当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不要总是害怕他没有吃好喝好,一会儿喂个水果,一会儿喂口水,一会儿问问他饿不饿,一会儿问问他冷不冷。这些也都在破坏他的专注力。

所以当他认认真真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家长最好管住自己的嘴,陪着他,去看他做就好了。这是培养孩子专注力最好的方式。

孩子再大一点的时候,家长要让他学一样东西时,一定让他选择他爱喜欢的,他感兴趣的。并且在他学的过程中,鼓励他坚持下去,这时候也是培养他专注力最好的方法。

总结,在亲子教育这条路上,每个家长都应该不断自我成长,自己越来越优秀,孩子也会被你影响,越来越优秀。


猪猪猪肉脯


关于教育子女,真的是一件很玄奥的事,有时候成长的动力,未必来自于正面。

我这里有三个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怨念?

昨天来家里帮忙维修电路的装修师傅跟我说了他的故事,期间几次惊掉我下巴,因为确实让我觉得匪夷所思,但是装修师傅老实的相貌和朴实的言语,让我不得不相信他说的是真的。

他和他老婆出来打工离开老家四川已经20多年了,他们有三个孩子,都留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帮忙带大。老大北大毕业,如今已经工作好几年了,每个月都给奶奶爷爷寄几千块钱,老二正在北大读书,而老三今年高三,成绩全校第一,目标也是北大。

从装修师傅开始讲述这段故事时,我的嘴巴就没合拢过,什么时候北大学生这么不值钱了,满大街都是的感觉。但是老师傅在讲这个故事时,脸上却没有一丝高兴的笑容,有的只是歉疚和遗憾。

原来他们夫妻在外地做装修,还是赚了很多钱的,老师傅说:“教我装修的师父,现在都在我的装修队里,跟着我干。"说到这里他脸上有掩饰不住的自豪,他说07年的时候,他已经在老家买了两套房子,又在昆明买了两套房。家里不缺钱,孩子读书的费用不用愁,不过现在三个孩子见到他们就像是陌生人,都和奶奶爷爷亲。

实际上讲到孩子的时候,我看到老师傅眼里充满了茫然和陌生,也许他们自己也没想到孩子能够考上北大这样的学校,语气里丝毫没有自豪和骄傲,就像在说别人的事一样。我唐突的问了一句:“孩子们从小没有得到你们的关爱,会不会有些怨恨你们?”他沉默了很久,对我说:“我能看的出来,他们对我们还是有怨气的。”说完以后,老师傅再也没有说过他孩子的事。

原来怨念,也能产生可怕的动力......

贫穷?

这是一档综艺节目,里面介绍了一个刚刚考上清华大学的孩子。

这个节目里,孩子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我现在才知道,我家很有钱。”

原来这个学霸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给孩子创造了一个贫穷的生活环境,让孩子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穷人。

父亲是某公司董事长,却谎称在省外打工,缩衣节食给家里寄钱供孩子读书。

母亲也有自己的公司,却在家里教孩子如何在贫穷的生活中活的更有尊严。

孩子励志用学习改变生活。

最后他如愿考上了自己喜欢的学校,却得知自己的家庭并不贫穷,甚至于十分富有,这就像个笑话,以至于就连他自己都忍不住笑场。

后来主持人问了孩子的父母,为什么要这么做?原来孩子的父母坚持认为,贫穷就是最好的教育资源,他们只不过是合理的利用了这个资源而已。

我觉得能把那么聪明的孩子一直忽悠到考上大学,这样的父母真的可以颁给他们一个奥斯卡。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贫穷确实能让人奋发图强。

报复?

我有一女性朋友,孩子特别有出息,现在人在瑞典工作生活已经很多年了。听说这孩子考试从来都是第一名,对于学习成绩相当的偏执。

我很好奇,就问了我这女性朋友,是怎么培养孩子的,我也取取经。我那女性朋友却笑着说:“他这么偏执于学习成绩,可能是出于报复心理吧。”

听她讲完她的故事,我才知道,原来啊,我这女性朋友的前夫,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选择了离婚,抛弃了全职在家带孩子的她,还有他们的孩子。

当时我这女性朋友在家做全职太太已经很多年了,基本和社会脱节了,为了抚养孩子,竟然自己从新抱起了专业技能的书本开始自学,后来也找到了工作,独自把孩子给拉扯大了。

不知道孩子是从小受到母亲这种独立自强、永不放弃的精神影响,还是出于对那个不负责任,抛妻弃子的混账父亲的报复,孩子一直在证明自己,他可以代替父亲给她母亲更好的生活。

他做到了,如同狠狠打了那个混账父亲一巴掌,现在他和他的母亲都过的非常好。

有谁能想到,原来“报复”也能使人产生巨大的动力,甚至改变人的一生。

还是开头那句话,教育是一件很玄奥的事,孩子成长的激发点,未必来自于正面事件或情绪......


学海壹叶帆


教育子女,从来都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有人崇尚棍棒教育,认为“棍棒下出好人,我当年就是这样长大的”,有人反对打骂,提倡温柔育儿。父母们不知道如何选择,两者好像都有理。

针对这一情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提到了一个概念:

孩子教育要分年龄段,不同阶段的方法要不同,绝不能颠倒,总的来说,就是小时候斗勇,大了就要斗智。

Ø 斗勇:就是树立威信,在惩戒中让孩子有敬畏之心。

记得我小时候,邻居家的哥哥非常调皮,不是弄坏别人的庄稼,就是赶跑人家的鸡鸭。只要有人给他父母告状,他爸那根小手指粗的藤条就一定会打得他满院子跑。后来,只要他爸拿出小藤条,他立马下跪,表示再也不敢了。

这就是威信:让孩子知道怕,他才会收敛,这其实更是一种及时的保护,避免日后闯出连父母都收拾不了的大祸。现在有很多孩子对父母长辈都不够尊敬,撒泼打滚、辱骂父母......究其原因,就是父母在孩子年幼时没有树立威信,让孩子缺少了敬畏之心。

孩子都不怕你,又怎么会尊敬你。而这个怕,就是幼时必要的惩戒。

现在有些家庭太过溺爱,在家里不舍得对孩子说重话,生怕吓着孩子。在学校,孩子犯错被老师批评了、罚站了,家长还急匆匆地跑去学校“要说法”。学校可能会因为息事宁人给你一个说法,但你纵容下长大的“小霸王”,却会在成年后,被社会狠狠地教育。

所以孩子小时候犯错,我主张是该打就得打,不能一味放纵,但是要有方式方法,而不是乱打,变成家长没有目的的发泄。

首先,父母得让让孩子清楚,做事的边界在哪里,一旦越过边界就得受罚。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孩子就会自己掂量轻重了。

打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怕,而绝不是为打而打。动手时,还得避开孩子的重要部位,比如头面部、腹部等,注意下手的轻重。

所以,不管是用武力让孩子有敬畏之心,还是给孩子立规矩,都要越早越好。

此时孩子小,适应快,也不会记仇。管教孩子要从小循序渐进,惩戒和规则都不能动摇,孩子习惯这种教育方式后,遇事就不容易出现偏激行为。

如果反过来,小时候对孩子溺爱,等到孩子大了,父母看到其他孩子的乖巧懂事后,突然变得严苛起来,孩子就会很难适应,容易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斗智:就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教育和沟通的方式,说话要点到即止。

青春期的孩子是敏感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不能是靠“打”和“立规矩”能教育好的了。他们的自尊心都比较强,不要说打,如果说多了重话,孩子要么和你对抗,要么离家出家,甚至做出不计后果的傻事来。

李玫瑾教授曾说: “孩子六岁之前,父母的唠叨都是黄金,十二岁之后,父母的话语就是垃圾。”

孩子越大越烦父母唠叨,因为他觉得父母讲的,翻来覆去都是些老话。所以,要想和青春期的孩子交流,家长必须学会换位思考。在理解和接纳的基础上再提出建议,孩子更能容易接受。

我有一个朋友的女儿上初二了,青春期的女孩子都对美有了更实质性的追求。有一天,她无意间看到女儿的书包里有一支口红。作为妈妈的她很震惊,脑海里一下子涌出了很多的联想:她哪里来的钱买口红?她每天都回家的,什么时候会用口红?她这么爱美,是不是早恋了?一连串的问题迫使她想急切地抓住女儿问个明白,但又怕影响了母女关系。深思熟虑后,她换了一种方式来了解这个事情。

首先,她夸孩子懂得爱美了,说明小姑娘长大了。接着又说,自己当年也曾有过爱美爱打扮的经历,和孩子站在了同一战线上后再给出建议,孩子自然就敞开了心扉,和妈妈聊开了。

所以同一件事情,换个处理的方法,收效会大不同。

青春期的孩子有较强的自尊心,但也想突显自我价值,这个时候,父母在孩子面前示弱是有好处的。

和孩子一起出国旅游时,让孩子充当你的临时翻译官;让修理简单的小家电,帮助做做家务等,都能让孩子在生活中找到“被需要”的幸福感。

时代在发展,我们也要做成长型父母。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法。掌握好家庭教育中的“斗智斗勇”,家长和孩子都会受益一生。

<strong>


Linda家庭育儿


看到了这个问题,我就想到了陶行知“四颗糖”的教育方法。故事是这样的:



某一天,陶行知在放学的时候看到一位男生再拿泥块扔另一位同学;他马上让那位同学住手,并到他的办公室去一趟。于是便有了接下来的对话。陶行知摸出一块糖递给学生,说:“这块糖是奖励给你的,因为我让你到我办公室来,你来了!而我迟到了。”话音刚落,陶行知又摸出了第二块糖递给学生,说:“这块糖同样是奖励给你的,因为我看见你在用泥块扔同学时我让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说明你对我表示尊重。”学生有些愕然的看着陶行知。接着陶行知再次又摸出一块糖递给他,说:“这块糖我还要奖励给你,因为刚才我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得知你之所以用泥块扔那位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非常有正义感。”这时这位学生掉下了悔过的眼泪,说“校长!我错了!我不应该用泥块扔同学,我保证以后再也不用泥块扔其他同学了!”之后陶行知有摸出一块糖递给他,说:“这块糖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是最后一块糖,我们的谈话到此结束吧!”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不防设想一下——如果是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况,那我们又会怎么处理呢?



放在家庭教育中,我想也应该是如此吧。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言传身教】

其次,为人父母者,不仅要看到自己孩子身上的缺点,也要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思考如何因势利导,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最后,父母要清楚的孩子不是你的附庸,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父母应该做到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人格;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相互尊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是龙枭,爱看书,爱学习,爱生活;也爱和你一起去解决在学习生涯中所遇到的“风风雨雨”,喜欢我就关注我吧!


龙枭学习社


我受益的经验是陪伴孩子读书。

父母读书给孩子听,在孩子享受读书乐趣的时候,讲故事的人是会和语言的乐趣、故事的乐趣一起留在孩子心中的。大家也许都很忙,但是,我希望大家要念书给孩子听。这是最好的亲子连接,它们和快乐的记忆一起留在心中。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时候说教没用,不如绘本效果好。我想对孩子说的话,全都通过念书传达给她了。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更有必要念书给孩子听。

在家里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时光是最快乐的陪伴,我的孩子从半岁以后开始接触绘本,现在三岁,已经习惯了睡前阅读。读的最多的书可以一字不差的背出来。孩子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很快就能说顺序正常的句式,自我需求的表达非常明确,我相信是阅读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