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曾與確診病例面對面……


抗疫英雄贊 | 他們,曾與確診病例面對面……

病例患者居住在哪兒?去過哪些地方?有誰跟他接觸過?


前些天,相信大多數人早晨睜開眼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拿手機、看疫情新聞,尤其是有無新增確診病例和確診病例的行程軌跡。


每一份看似簡短的疫情報告的背後,都離不開一個團隊的努力——達拉特旗疾控人。


抗疫英雄贊 | 他們,曾與確診病例面對面……


流調組裡有棵“松”


疫情防控工作之初,李曉松就被分在了疫情流調組裡。


這位85後疾控人,在這個春節要直面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從大年初一開始,每天睡一兩個小時,到確診、疑似患者家中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寫流調報告……


每當接到處置電話,李曉松和同事們就防護服、手套、護目鏡全副武裝,火速到達疑似患者或確診患者所在醫院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一要查清感染者的病源從何而來,二要對患者行程和期間接觸過的所有人進行詳細調查,三要找出患者發病前後所有密切接觸過的人,然後再對這些人進行隔離觀察,再來一個流行病學調查循環。


1月28日,達拉特旗疾控中心接到了達拉特旗人民醫院關於疑似患者的信息報告。作為黨員的李曉松帶上應急裝備立即趕往醫院隔離病房。在去醫院的路上,李曉松的內心是不平靜的,“消息來得太快,希望這不是真的。”


病房內,隔著2米的距離,李曉松和疑似患者聊了起來,可是嚴實的防護裝備讓他聽不清患者的聲音。習慣使然,聽不清時,李曉松就往前挪動一下,一次,兩次……直至一米不到。


抗疫英雄贊 | 他們,曾與確診病例面對面……


患者的行動軌跡、每一個接觸過的人、停留時間,甚至是汽車牌照,李曉松沒有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為了收集更加全面的信息,李曉松和患者互加了微信,便於隨時聯繫。


走出醫院隔離病房的那一刻,李曉松渾身溼透了。一天後,鄂爾多斯市疾控中心傳來消息:患者確診。


流行病學報告起草的重任落在了李曉松的肩上。面對面調查結束後,李曉松顧不上吃口午飯,便徑直走進辦公室,坐在了辦公桌前。一兩分鐘後,敲擊鍵盤的聲音響了起來。


抗疫英雄贊 | 他們,曾與確診病例面對面……


編寫報告,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細心才能完成。與患者面對面,繼續跟進病患情況,收集最新數據,進行分析彙總……原本可以在24小時內完成的調查報告,李曉松不到4個小時便完成了。


第一位確診患者的基本軌跡行程終於調查清楚了。“可是這個事情才是個開始,因為同患者接觸的人還有好多,他們還分別去了好多地方,我們要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時間,加大密切接觸者排查,把他們一個個都找出來,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李曉松的語氣也透露著緊張。


流調報告,流調報告的進程報告……尤其是確診患者家屬陸續發病後,李曉松每天至少寫6份報告。“每天總感覺有寫不完的報告,經常寫到凌晨兩三點,每一個數據、每一個細節都深深刻在了腦海裡。”


調查武漢返鄉發熱人員16名,調查疑似、確診病例10例,調查密切接觸者40餘名,完成流行病學報告60餘份……這一個個看似簡單的數據,卻是李曉松無數次努力的結果。


“麗人”檢驗組


馬麗、張軍、於麗紅、張麗、劉銀河,組成五人檢驗組。好巧,五人名字中,三人都有“麗”,暫稱“麗人”檢驗組吧。


抗疫英雄贊 | 他們,曾與確診病例面對面……


從早晨6點到次日凌晨2點,馬麗和同事們幾乎一直在工作。


電話一個接一個地打進來,要數據、準備採樣、醫院取樣、核對信息……那段時間,馬麗害怕聽見電話響,一個任務沒完又來一個。


2月1日,檢驗組接到了第一個任務:需要對確診患者家屬進行咽拭子樣本採集,馬麗和張軍出發了。


抗疫英雄贊 | 他們,曾與確診病例面對面……


咽拭子樣本採集,是和病毒“零距離”接觸。“我來採!”作為參加過“非典”抗擊的老大哥張軍說。看似極其簡單的幾個動作,風險是必然存在的。負責登記的馬麗是第一次真正上“戰場”,護目鏡和眼鏡已上霜,看不清的她,心裡沒底,著實發慌。


“你怕不?敢不敢上?”馬麗問。


“在醫院傳染科幹過幾年臨床,心裡還能承受。”張麗回覆。


就這樣,張麗和劉銀河主要承擔起了樣品的送檢工作,康巴什、呼市,說不準去哪兒,不論是晚上還是凌晨,24小時待命,隨叫隨到。


抗疫英雄贊 | 他們,曾與確診病例面對面……

↑核對咽拭子樣本


於麗紅的老公奔赴一線消殺組,夫妻倆留下兩個兒子全由老人代管,為了不讓他們有後顧之憂,組裡安排於麗紅主要負責採樣物品的準備,咽拭子樣本的收集、樣本信息的核對。


“聽到某個人確診時,是我心裡最難受的時候,看著病例數一天天多起來,真的好揪心。”馬麗說。


取樣——送檢——報告,每一個細節循環往復,卻認真精細、毫不懈怠,他們每天睡眠不足6個小時,和疫情爭分奪秒地賽跑,只為讓病例行程再具體點,病毒擴散範圍再小一點,老百姓的安全再多一點。


為了大家的安全,他們只能捨去小家,最忙的時候他們沒有時間跟家人聯繫。

兒子說想媽媽了,一早讓爸爸打個電話給馬麗,馬麗掛斷電話中午才抽空給兒子發了個視頻。兒子說他夢見媽媽了,聽後的馬麗淚水止不住地流,匆匆找個藉口掛斷電話,再也不敢發視頻。


女兒說想媽媽了,讓奶奶發視頻給張麗。張麗哄著女兒說,等晚上睡著了媽媽就回去了。可第二天醒來,女兒見不到媽媽的蹤影,在視頻裡竟嚎啕大哭,說媽媽是騙子。奶奶告訴張麗,這幾天,女兒想媽媽的時候,只能抱著她的被子親一親……


看一份報告,需要幾分鐘;寫一份報告,需要幾小時;完成這份報告,需要疾控人付出無數辛苦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