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救災無能,沃爾瑪憑什麼成為“救世英雄”?

美國政府救災無能,沃爾瑪憑什麼成為“救世英雄”?


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企業成為搶險救災的主力軍。

例如,阿里利用發達的供應鏈為武漢調配物資、丁香園通過搜索的優勢上線“抗擊肺炎”的動態報道、順豐從運輸鏈入手供給物資、3M公司調配大量庫存物資捐贈武漢.......

截止到1月26號,就已經有超過200家企業向武漢施以援手,捐贈金額接近50億元。

美國政府救災無能,沃爾瑪憑什麼成為“救世英雄”?

許多知名的企業,早已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練就了強大的應急和公關能力,它們能在最短時間內統籌物資,搶險救災。

在災難來臨之時,無論是為了社會聲譽還是長遠利益,企業都會挺身而出,成為最積極的“消防隊長”。

今天,我們就以沃爾瑪為例,來看看,企業如何在災難中迸發出不可思議的能量。


一、沃爾瑪式救災


沃爾瑪共有員工220萬人,是世界上僱員最多的企業,在《財富》500強企業榜單裡連續五年位居第一。

作為全球零售企業的翹楚,物流供應鏈無疑是沃爾瑪的看家本領。

在全美三大零售企業沃爾瑪、希爾斯和凱馬特中,物流成本僅佔沃爾瑪的1.3%,希爾斯是5%,凱馬特是8.75%。

如此高效的運營模式,是因為沃爾瑪最少提前10年就應用了世界最尖端技術(例如衛星、GPS )來提升配送效率,完善物流網絡。

21世紀初,沃爾瑪在美國共有近60多個配送中心,7個發貨中心....擁有如此強大的能力,利用沃爾瑪來進行搶險救災,無疑是最佳選擇。

美國政府救災無能,沃爾瑪憑什麼成為“救世英雄”?

2005年8月28—29日,美國史上破壞最大的颶風—卡特里娜颶風登陸美國東南沿海地區,對佛羅里達州和路易安納州等地造成了致命打擊:新奧爾良市有80%的土地被淹沒,數萬難民集中於會議中心,或者露宿街頭。

在這種危機情況下,州內部依舊相互扯皮:民主黨參議員瑪麗指責緊急事務管理局始終提供不出藥品,而緊急事務管理局則反咬說是議會不批准......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美國提前兩天就已經知道颶風將攻擊新奧爾良,但依舊手忙腳亂,難以招架。

很快,卡特里娜颶風重創市區,而州內依舊是一片混亂,甚至一度陷入無政府狀態。

這是因為,在此之前災民的生活保障並不在美國政府的職責範圍之內,這些都由紅十字會、救世軍等重要社會力量提供並保障。因此,緊急事務管理局的救援人員和物資一直難以就位。

颶風摧毀了佛羅里達和路易斯安納的各大基礎設施,沃爾瑪網點也同樣遭到破壞,其在災區的126家分店和發貨中心都受到停水停電等不間斷的衝擊,考驗沃爾瑪的時候到了!

實際上,沃爾瑪早在颶風登陸前,就已經派出了約2000餘輛載有各種應急物資的卡車派往前線。

為了應對這次災難,沃爾瑪在24號就成立了應急指揮中心,所有專家都處於備戰狀態,所有緊急用品早都提前備好。

在本次肺炎疫情中,向醫護人員捐助安全褲等生理用品一度成為焦點,很多網友認為關鍵用品都捐助不上,為什麼要用這種次要的物品佔用渠道。

但在05年的時候,沃爾瑪早就考慮到這個問題了,生活物資在第一時間就衝入了災區,每輛車都有GPS定位,迅速彙報給了應急指揮中心。

在這批生活物資中,不僅有女性用品,還有嬰兒奶粉,這是為了保障嬰兒的生存,由此可見沃爾瑪決策的細緻入微。

在救助社會上,沃爾瑪的表現更是十分搶眼,不僅在災區開設“迷你沃爾瑪”商店,將各種物品以低價或者免費贈送的形式救濟災民,同時開發失蹤人員查詢系統,積極協助醫院,為醫院“免費代送藥物”,“接送難民”。如此驚人的效率,讓沃爾瑪打贏了這場戰爭。

僅在颶風過去兩天後(9月2日),就陸續有分店開始營業,在整個救援過程中,沃爾瑪總共運送2498箱救援物資,併為災區和指揮中心提供了約350餘萬美元的物資。

美國政府救災無能,沃爾瑪憑什麼成為“救世英雄”?

與沃爾瑪相反的是美國救援中心,救援中心的隊伍,在沃爾瑪進入災區兩天後才像無頭蒼蠅一樣,又因為不瞭解情況,物資要麼不能用,要麼存在質量問題,反而使居民對政府傷透了心。

連傑斐遜縣縣長亞倫布勞薩德都說“如果美國能和沃爾瑪一樣,這場災難或許不會有這麼大損失了”。

在此之後,美國才開始逐步承擔災民的生活保障,但由於自身限制,依舊無法保障災區的物資供給,只能為災區提供資金保障。例如,社會團體在救災以後,可以申請資金報銷,最高比例75%。

除去卡特里娜颶風事件,沃爾瑪的在別的危機事件中表現也同樣搶眼。

例如,為了應對中國禽流感危機,沃爾瑪專門制定了三本不同危機級別的應急操作手冊,其中包括各個部門運作守則、採購標準,供應商選擇等標準流程。

而在2017年8月四川阿壩九寨溝7.0地震中,沃爾瑪立即啟動救災應急機制,緊急調集價值50萬的救災物資捐贈給受災地區......


二、為何企業效率更高?


在多次災難中,我們總能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許多來自外地的救援物資,都被當地州政府攔在門下,或者被敷衍搪塞。

例如在卡特里娜颶風事件中,來自密西西比地區的100名醫護人員全部被當地政府拒之門外,不予理睬,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並不是說當地政府官員缺乏同情心,不通人情味,而是死板的官僚主義阻撓了他們的救援,這種情況在相互扯皮的美國更為明顯。

美國政府救災無能,沃爾瑪憑什麼成為“救世英雄”?

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為了爭奪決策權,互不相讓,同時,他們也不願意企業和個人在中間插一腳。

所以州政府往往並不會配合民間的物資的物資援助,因為這會侵犯他們的權威,也有可能讓他們越權(犯錯誤)。

而許多知名企業的做法,往往與此相反,高層會讓下屬部門自行裁決,便宜行事。

例如當時的沃爾瑪CEO李就說“我們只對災難做出相應級別的響應,請大家隨時準備越級的選擇”。

沃爾瑪高層把工作重點放在設定目標和評估進度上,並不會對下屬做到過多幹預。

美國政府救災無能,沃爾瑪憑什麼成為“救世英雄”?

當然,我們並不認為所有企業都能良好地應對災難,企業的第一目標是盈利而不是給社會做貢獻。

但企業確實能在災難來臨之際,更有效地通過手中的資源來應對,例如供應網絡、儲備中心......

從10多年前的沃爾瑪,到現在的阿里、京東和滴滴等企業,都說明了這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