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世界里,明确是三教儒释道,那孔圣的地位怎么没体现?

观自在行方便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它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西游世界里,虽有儒释道"三教"之说,但却没有体现孔圣人的地位,原因有二:

一是"儒教"没有适合《西游记》的创作素材。《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神魔小说,其中塑造的角色,上至玉皇、佛祖、天王、菩萨,下至天神、地仙、罗汉、妖怪,个个法器在手,武艺高强,腾云驾雾,呼风唤雨,彻地通天,法术无边!而所谓"儒教",本称儒学、儒家,它只是一个学术派别。“儒”这个字,原本是古代对学者的尊称,它的字义是“优”及“和”的意思,说他们的思想学问,能够安定社会,说服别人。所以它只能称为“儒家”。而"教"则指宗教,但凡称之为"教“的,都有一个客观上并不存在、而完全是人们主观臆造的,即超自然的"神明",其特质是要完全地改变人们现实的生活方式,追求“彼岸“的解脱。而儒家却没有人为塑造并崇拜的“神明",注重现世现实,强调内在修为,并以此去适应社会,它只是一套逻辑演绎的体系,是典型的"此岸"哲学。总的来说,儒家只是一门在"成教化"上与宗教有相似之处的学术派别,本质上其实算不上"教"。因此,在儒家这里也根本找不到创作神魔小说可资借助的角色"原型",作为儒家“鼻祖"、正人君子的孔圣人自然也难入西游创作者的"法眼"。

二是儒家强调维护的的"礼乐"宗法正是《西游记》批判鞭笞的主题。儒家学说本来只是一门学问,只是从汉武帝利用政治权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倡导的"礼乐“成为统治者的"宗法",作为儒学集大成者的孔子也被尊为“圣人",这才有了宗教的"意味"。

然而,经过魏晋、南北朝持续几百年的战乱、杀伐,大汉朝建立的"宗法“秩序破坏怠尽,儒家学说"斯文“扫地,风光不再,隋唐时已沦落为与道、释两家"并称"的境地。直至宋明完成了所谓的儒、释、道"三教合流",实质上是三家为扩大和提高自身的影响和地位,彼此在思想上的相互借鉴、融通。但此时道、释两家多为民众信仰,而儒家学说仍是封建王朝维护思想文化统治的"宗法"。

《西游记》书成明晚期,其作者吴承恩,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当时朝廷黑暗、外戚专政、残害忠良,倭寇侵扰,官匪模行,暗无天日。吴承恩也因吏治腐败、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

吴承恩就是在此背景下写成《西游记》的。书中描写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在路上遇到的妖魔鬼怪,多是天之神佛的亲戚、仆人或着宠物、坐骥,如太上老君的黄牛和童子;如来的舅舅金翅大鹏雕;观音菩萨的金鱼,等等。他们下界为虎作伥,祸害百姓,作恶多端,然即便最后被擒,亦不准处死,往往是毫发无损,带回天庭,照样过神仙般的日子。可见,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他通过塑造孙悟空这个正义的"化身",演绎大闹天宫、降魔捉妖的故事,其抨击的正是当时表面满口仁义道德、实则上下勾结、残害百姓的贪官污吏,鞭笞的还是统治者虚伪的封建"礼乐"制度。显然,作为封建宗法制度内核的孔子学说,一定程度上也是《西游记》批判的对象,因而作为儒学创立者的孔圣人在西游中根本不可能再有其所什么"地位"。


磁州大可


三教儒释道,首先“儒教”称为教并不恰当,应该称为儒学,它以仁为根本,讲究礼仪廉耻,忠孝仁爱,是礼乐文明的代表。后世尊孔子为祖师,历代王朝都以儒学为修身治国之要。

《西游记》是神话小说,现代修仙派的鼻祖。道教与西方教都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可以构建小说的素材。而儒学是切实可行的学问,不是别的教派所祟信的捉摸不到的东西,所以子不言怪力乱神,这也正是孔圣一直没有被神话的原因。

本书作者吴承恩,就是小说家,读书人,本身就是儒家思想,孔孟门生,如把孔圣人加以神话杜撰,先不说无异于冒天下之大不韪,首先作者自己就是对先师的不尊敬。书中引用儒学经典笔笔皆是,这正是孔子在文人心中的地位。





东瓜西瓜马来瓜


西游记是从师徒取经的角度上书写的 ,所以我们看到的大多数都是道家和佛家的人物和故事。在人间,还是孔圣人之说占有支配地位。在西游记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瑀正空门,可以看出佛教在地上只是孔圣学说的一个挑战者,而且有很多人质疑佛教的宗旨,以至于唐太宗之后有了法律规定,如果大家都信仰佛教,怎会有这样的法令?

自此时出了法律:但有毁僧谤佛者,断其臂。

唐僧一行人在车迟国,在消灭了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三个妖怪之后,和国王说道,

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

这里就很明显了孔圣人之说的作用就是为了养育人才,这也是一个国家最需要的,佛教和道教对于国家而言只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而儒家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


坐看牵牛织女星w1


西游记描述的是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生死魔难,而后成就大圆满!这是佛道文化的精髓,而儒家文化则是修身齐家平天下,与修炼大圆满,超越生死关系不大,故此孔圣的地位没有体现!





中医生命科学


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明确得一点是《西游记》是一本神魔至怪类的小说。基于这一点,虽然在书中明确三教中有儒家,但是儒家同样也忌讳“怪力乱神”。

个人的愚见是,如果在书中过多的讲述儒家,一来与书的主旨不符,二来若将孔圣人是仙神化,按照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说,恐怕咱们现在是看不到《西游记》这本书的。因为这样的做法在儒家看来,是对孔圣人的大不敬。

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玄山小道


西游记虽然说是儒释道三教,但他主题取经路上跟妖魔鬼怪的斗争,是唐僧所遭遇的九九八十一难,突出的是取经的艰难和经不轻易传播。主要讲的是佛道之间的矛盾,神仙妖魔的争斗,天庭的问题。儒教孔圣人是凡间之人,毫无法力,儒教之管理的是人间之事,不张显孔圣人也就是自然的,没什么奇怪。


道法自然ID


小说自有主题,不可面面俱到,平均使力,提到儒教,读者便自知孔子的功劳。作者怎会枉费笔墨去写些冲淡主题的东西呢?


逢春186177958


西游记的三教体现为道教是太上老君,佛教是如来,儒教就是玉皇大帝,


文学8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经典的神魔小说,关于其中三教:儒释道,说并没有体现孔圣的地位,这样理解不对的,儒家的思想早就融入了平常百姓的生活之中,不需要再来夸大形容描述


了尘138346227


怎么没有???

二师兄孔家庄招亲,孔太公就是孔子,招的是他二闺女孔二小姐。见《西游记》 85.4回和 130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