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2《小婦人》:女孩成長童話之下,隱藏著殘酷的社會掙扎

我遇到過許多麻煩事,所以我儘量寫快樂的故事。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

金球獎影后羅南主演的《小婦人》改編自美國"鍍金時代"著名作家奧爾科特的同名小說,1868年原著一經出版,就風靡全球。2019年上映的新版《小婦人》,豆瓣評分8.2分,這已經是小說的第14次影視化。

豆瓣8.2《小婦人》:女孩成長童話之下,隱藏著殘酷的社會掙扎

馬奇家四姐妹

152年的時間裡,《小婦人》能夠歷久彌新,它講述的不只是馬奇家四姐妹愛情、婚姻、成長的故事,它還用輕鬆快樂的故事反映歷史的滄桑,發起對戰爭、金錢至上、女性價值的社會現實的叩問。

戰時美國生活的寫照

影片一開始就揭露了馬奇家的不體面,二女兒喬是家裡最耀眼的孩子,在人人夢想的紐約當作家的她更是馬奇家的驕傲,但家人不知道的是,聽起來受人敬仰的"作家"稱號,卻是喬用矮到塵埃的姿態在維持。

喬拿著寫好的稿子去出版社售賣,她雙手絞在一起,眼神侷促不安,看著主編輕易地扔掉一張又一張稿件,仿若在等待一場關於生死的審判。

豆瓣8.2《小婦人》:女孩成長童話之下,隱藏著殘酷的社會掙扎

喬等待著著“審判”結束

主編告訴喬,“稿子可以收,一般這樣的故事值25到30美元,我只能給你20美元。"

亦舒在《喜寶》裡這樣談論恥辱,"如果有人用鈔票扔你,跪下來,一張張拾起,不要緊,與你溫飽有關的時候,一點點自尊不算什麼。 "

喬是馬奇家最有氣性的女兒,面對主編的慢待,她也只能將脾氣收進眼底,因為她的稿費是母親和三個姐妹賴以生存的基本,自尊在溫飽面前一文不值。

她還要放下身段,去做別人瞧不上的家教工作。喬生活的窘迫,是當時美國千萬家庭的寫照,而讓小孩成為家庭支柱的原因便是無休止的戰爭。

哈佛大學的教授埃利奧特曾評價戰爭是,"戰爭滿足了,或曾經滿足過人的好鬥的本能,但它同時還滿足了人對掠奪,破壞以及殘酷的紀律和專制力的慾望。"

19世紀60年代,美國南北戰爭正打的如火如荼,資本家為了自己的政治慾望,將男人從家庭中抽離出來,把他們送上戰場,沒有了頂樑柱的家庭,婦女與孩童的日子舉步維艱,吃一頓可以填飽肚子的飯都是奢望。

豆瓣8.2《小婦人》:女孩成長童話之下,隱藏著殘酷的社會掙扎

孩子餓的哇哇大哭

影片裡兩個場景,是作者對政治家發動戰爭的控訴:第一個是,聖誕節當天,馬奇太太與女兒們將家裡的早餐送給了別的家庭,這個家庭比馬奇家還要落魄,一個婦女照顧五個年幼的孩子,房子是用木板搭建的,處處都漏著風,孩子們的父親去了戰場下落不明。

豆瓣8.2《小婦人》:女孩成長童話之下,隱藏著殘酷的社會掙扎

老人無處安放地手

另一個是,一位年邁的老父親的四個兒子都上了戰場,兩個已經去世,一個成了罪犯,剩下那個躺在醫院裡等待死神的降臨,老人衣衫單薄,手臉凍得通紅的去看望可憐的兒子。

如果沒有政治家貪婪的私心,孩子會在父親溫暖的懷抱中成長,兒子也會守護著老父親的兩鬢斑白。但是世界上沒有如果,野心家們用"正義"渲染慾望,犧牲千萬家庭的溫馨成全自己的高枕無憂。

《小婦人》不像馬克·吐溫的《鍍金時代》對戰爭的批判是直白且尖銳的,它用安靜地畫面,溫和地傾訴著戰場之下的不幸與悲涼,看似歲月靜好,實則是遍地破碎的小家。

對社會金錢至上的警示

馬奇家的大女兒梅格,還是少女的時候,參加舞會沒有新的禮服,貴族小姐將自己的禮裙借給她。梅格穿上別人的粉色禮裙,頭顱昂地高高地,那一刻她覺得自己也成為了貴族,不再是穿著破舊裙子的醜小鴨。

豆瓣8.2《小婦人》:女孩成長童話之下,隱藏著殘酷的社會掙扎

艾瑪-沃特森飾演梅格

即使女孩們略帶嘲諷的稱她為"黛西",一個用於寵物名的暱稱,梅格也絲毫不覺難堪,她說"這就像角色扮演,喜歡被人這樣稱呼。"她沉浸在迷離的燈光下,做著一個關於公主的夢。

梅格試圖在舞會里找到一個"金龜婿",從此讓她步入真正的上流社會,正在她躊躇滿志以為自己要飛躍龍門時,勞裡的話讓她墜地,她的心宛若掉進了冰窟裡,尷尬又沮喪。

梅格問:"你喜歡我今天的打扮嗎?"

勞裡回答:"不喜歡,我不喜歡輕狂和虛榮。"

梅格所處的時期,被後世人稱為"鍍金時代",在那個年代裡,幹什麼都與金錢有關,商人們追求極致的利益,資本掠奪、壟斷輪番上演,一切都為了數不過來的票子。

上流社會的女孩、男孩們日日鶯歌燕舞,他們明晃晃地炫耀金錢帶來的紙醉金迷,隨意地輕賤窮人。

豆瓣8.2《小婦人》:女孩成長童話之下,隱藏著殘酷的社會掙扎

一條裙子的爭論

婚後的梅格,想要定做一件價值50美元的華麗裙子,卻因為家境貧窮不能實現,她苦苦哀求丈夫。

"我不是故意浪費你的錢的,但我沒有辦法,莎莉買了她想要的一切後,就因為我沒買可憐我,我努力想讓自己學會滿足,但實在太難了。"

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裡評價物質的本質,“外觀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世人都容易為表面的裝飾所欺騙。”

豆瓣8.2《小婦人》:女孩成長童話之下,隱藏著殘酷的社會掙扎

“甜茶”飾演勞裡

貴族們試圖用花俏的衣著展示內心的高貴,讓拜金成為普世價值。梅格為了一刻的虛榮,陷入了與丈夫一次又一次的爭吵中,而忘記了她與丈夫曾多麼琴瑟和鳴。

《小婦人》用舞會、漂亮的裙子、名貴的珠寶,演繹著人們膚淺的見地,警示著人們過度崇拜金錢,會讓溫馨演變成一地雞毛。

讓人忘記自己的理想追求和人生價值,活著不是為了每一個真正的自己,活著是為了將金銀貼在臉面上。

對釋放女性價值的呼籲

馬奇阿姨是獨身的富婆,她一生都沒有結婚,但她常常勸侄女們要結婚,不是因為愛而嫁人,是為了有個經濟依靠,所以要嫁就嫁給富人。

豆瓣8.2《小婦人》:女孩成長童話之下,隱藏著殘酷的社會掙扎

“梅姨”飾演馬奇阿姨

在她看來,本有機會嫁給貴族的大侄女梅格,為了愛情嫁給了窮小子,是愚蠢;二侄女喬清醒灑脫最優秀,卻說"婚姻是經濟問題"勵志成為作家,是無知;三侄女貝絲乖巧懂事,喜愛鋼琴卻身體孱弱;只有小侄女艾米是嫁入貴族的希望。

為什麼馬奇阿姨自己不婚,卻告訴侄女們與貴族結婚才是正經事?20歲的艾米夢想成為一名畫家,在羅馬和巴黎苦苦追尋下,現實磨光了她所有的抱負,她臣服於社會的重壓,失去了鬥志。

豆瓣8.2《小婦人》:女孩成長童話之下,隱藏著殘酷的社會掙扎

艾米道出現實的殘酷

艾米說"作為一個女人,我沒法靠自己賺錢,至少沒法養活自己,或者支撐我的家庭,就算與事實相反,我掙到錢了,那筆錢在我們結婚的那一刻就會屬於我丈夫了,如果我們生了孩子,他們也將屬於他而非我,孩子會成為他的財產。"

這是19世紀美國的真實反映,社會留給女人的空間小的可憐,女人要依附男人而活,馬奇阿姨之所以拒絕婚姻,一部分是她有足夠的財產能夠獨活,另一部分是婚姻給她帶來的不是愛,而是失去自我成為他人的陪襯。

馬奇阿姨太懂社會規則,她知道沒有經濟條件的侄女,不去嫁貴族,人生會被生活的睏倦打倒。這又要責備誰?《小婦人》說,是每個宣揚著"女人就該憑美貌為自己鋪就富裕的婚姻路"的個體

他們忘記了,女人與男人一樣,也是人,除卻身體構造不同,女人也有著遠大的理想需要完成。

就像主編告訴喬,寫的小說想要被大眾喜歡,大結局時女主角要結婚,否則就讓她死掉;也像勞裡問艾米誰有權利定義天才,艾米回答是"那些男人"。

豆瓣8.2《小婦人》:女孩成長童話之下,隱藏著殘酷的社會掙扎

壞境造就女性的無奈

後來,喬用盡力氣悲憤地吶喊"女人不止有心靈也有思想和靈魂,女人不止有美貌也有抱負和才華,我真的受夠了人們說,女人只需要談戀愛然後結婚生子,我真的受夠了,但似乎這麼想的只有我一個人。"

《小婦人》借用主角們之口,除了抒發男權社會對女性侷限的憤怒,還呼籲整個社會應該釋放女性的未來,她們不應只是女兒、妻子、母親,她們更是她們自己。

結語

《小婦人》的作者奧爾科特僅活了56年,她的一生升騰跌宕,飽受貧窮、離別、病痛的折磨,她感慨這一生太苦,只想寫點甜的,為大眾創造了小婦人的童話,但一個懷有悲憫的作家,她不願只粉飾太平,她將人們殘酷的社會掙扎隱藏在女孩們的成長中。

豆瓣8.2《小婦人》:女孩成長童話之下,隱藏著殘酷的社會掙扎

看到了什麼?

能被提名第9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小婦人》,如果單是講述女孩的成長還不足以讓它與《寄生蟲》《好萊塢往事》《1917》同臺競爭,真正打動評委的是它的暗喻,讓大眾重視當下,19世紀的現實問題,21世紀仍有思考餘地。

至此,《小婦人》的用心良苦,需要我們一幀一幀地去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