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祥林嫂”,一個集“迫害和被害”於一身的女子


我是“祥林嫂”,一個集“迫害和被害”於一身的女子


01、

《祝福》是魯迅先生收錄於短篇小說集《彷徨》中的第一篇。故事描述了一位在舊時代被壓迫、被剝削的農村勞動婦人的形象。記得初中時候,在校園裡流行這樣一句話:“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我們從小就閱讀魯迅先生的文字,但直到年長以後,才真正讀懂魯迅先生。

怕是因為深刻,因為犀利,因為血淋淋。不管是《吶喊》還是《彷徨》,魯迅先生都從每一個最平凡的,最底層的窮苦人民身上,看到黑暗社會對於普通人的摧殘。肉體和精神上的困頓,讓他們終究逃不過命運捉弄,最後被這個殘忍的時代吞噬。

我是“祥林嫂”,一個集“迫害和被害”於一身的女子


而《祝福》則講述了一位叫祥林嫂的女性。她生卒年不詳,甚至也沒有名字,只以夫家的名字命名。然而,縱使祥林嫂有著強健的體魄和任勞任怨的個性,她的命運卻還是脆弱飄零。年紀輕輕的祥林嫂喪了夫,變成了寡婦。為了逃避接下來悽慘的命運,她逃到魯四老爺家去做工,但最後還是被婆婆抓回去賣給賀老六,做了第二回新娘。但賀老六累死,兒子被狼吞食,祥林嫂也最終成了大家眼中的“不幸人”,無處容身。最終,祥林嫂在飢寒交迫中,悽慘地死去。

有人說,祥林嫂是個“好女人”,她老實,肯幹,忠貞,勤勞,是那個“吃人”的社會把”祥林嫂害了。這話當然不假。但除了祥林嫂身邊冷漠的看客,和那個時代冷麵的調性,祥林嫂對於自身錯誤的認識也使她一步步走入了被殘害的囹圄。

祥林嫂悲慘的命運,不光光是那個社會<strong>投射給她的,更是她在一次次的反抗中自己<strong>承受和認同

的。祥林嫂沒有自己的名字,沒有真實的身份,她的一生也註定只能被人擺佈,伶仃漂泊。

02、祥林嫂悲慘命運的外部投射:你廉價、你骯髒、你羞恥

在精神分析以及心理分析領域,有一個重要概念,最早由克萊因提出,即投射性認同理論,它被認為是一個誘導他人以一種限定的方式來做出反應行為的模式。投射性認同 最初源自個人與最親密的撫養人之間的互動方式,最終把這種交際方式帶到現實的人際關係網絡中。

而在《祝福》中,孤苦無依的祥林嫂作為個人,卻是被整個外部社會所牽引著。<strong>可以說,祥林嫂的行動,即是這個外部社會關係給予她的投射和指示。

我是“祥林嫂”,一個集“迫害和被害”於一身的女子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往來,更多是平等的,但在《祝福》中,祥林嫂一直是相互關係當中的弱勢一方,在這個關係網中,祥林嫂被賦予了以下的外部投射:“廉價”、“骯髒”和“羞恥”

首先,祥林嫂的廉價投射來自於婆婆對她的價值判定

祥林嫂的悲慘在於,雖然她生為人,但是卻不被當作“人”看待,她更多是一個可以被用來交換的物品。所以,在她第一任丈夫死後,她的婆婆就要把她賣到別家去。雖然一開始,祥林嫂逃了出來,並在魯四爺家落了腳,工作上也勁頭十足,讓她臉也活泛了不少。但最終,她還是被抓回去,嫁給了賀老六。

無依無靠的祥林嫂,雖然做起活來乾淨利索,完全可以靠著自己的力氣養活。但在婆婆 一家看來,她只是可以用來換作錢銀的工具。也導致本來在魯四爺家以為找到生計的祥林嫂再一次捲入了悲慘的命運。

其次,祥林嫂的骯髒投射來自於魯四爺一家對她的嫌棄

自古在封建社會,好女不侍二夫。而祥林嫂在被賣給賀老六,有了二婚的經歷以後,祥林嫂即被釘在了“骯髒、不貞”的恥辱柱上。更因為祥林嫂的丈夫再一次病死,兒子被狼叼走,祥林嫂的精神面貌漸漸潰敗。

所以魯四爺和四嬸雖然看她可憐,把她收留下來,但卻明裡暗裡都嫌棄著祥林嫂。所以當魯鎮開始祝福祭祀時,祥林嫂變成了最清閒的 一個。

“祥林嫂,你放著罷,我來擺。”

“祥林嫂,你放著罷,我來拿。”

雖然頭上頂著寧死不屈撞破頭的傷疤,但祥林嫂最後的屈服,仍舊被看成是她不貞潔的罪證。至此,祥林嫂因為不乾不淨,傷風敗俗,成為最不被需要的邊緣人。

最後,祥林嫂的羞恥投射來自於鄰里鄉親對她的冷漠與嘲諷

在祥林嫂初次來到魯鎮時,她掃塵,洗地,殺雞,宰鵝,徹夜的煮福禮,比一般的男人還能幹,人人都誇她勤快。

然而 ,等到她第二次回到魯鎮時,她卻成了周圍人的談資和笑料。她可憐的兒子阿毛被狼吃了, 最初還能在人們內心激起一些憐憫。但經過祥林嫂反覆的訴說,也變作是一則,再普通不過的,清湯寡水的故事了。甚至於一些人也開始拿她的過去開玩笑。

“祥林嫂,我問你:你那是怎麼竟又肯了?”一個說。

“唉,可惜,白撞了這一下。”一個看著她的疤,應和道。

而祥林嫂也從大家的笑聲和聲調中,知道這是在嘲笑她,也只能一句話不說地走了。眾人的不理解和嘲弄,成為壓在祥林嫂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她無法找到出口排解,也無法找與人說。

我是“祥林嫂”,一個集“迫害和被害”於一身的女子


03、祥林嫂對悲慘命運的認同:我寧死,我不祥,我有罪

而在《祝福》的故事中,周圍環境對祥林嫂的投射,表面上祥林嫂做出了反抗,但實際上,她都照單全收。祥林嫂不光認同了黑暗社會對自己的傷害,更是在心靈上不斷地戕害自己。

  • 認同廉價:我寧死,也要保持貞潔

祥林嫂的婆婆是一個精明能幹的人,所以在祥林嫂第一次喪夫以後,婆婆就一直盤算著把祥林嫂賣了換錢。而對於要再次嫁人的祥林嫂,她只有兩條路。第一次,她跑了;第二次,她選擇死。

因為在舊時代婦人的心中,她們的貞潔是比生命還要重要的。生命不值錢,所以她寧願撞牆也不想嫁給賀老六。

我想,這原先是婆婆,是社會投射給祥林嫂的思想和概念。但在這樣的環境下,祥林嫂也只能認同並照做。因為在那時的人們看來,丟了命總比丟了臉面要好。

我是“祥林嫂”,一個集“迫害和被害”於一身的女子


  • 認同骯髒:我不祥,把丈夫和阿毛都害死了

在阿毛被狼叼走後,祥林嫂回到了魯鎮,並且逢人就說

“我真傻,我單知道雪天野獸在深山裡沒有食吃,才回到村裡來的,我不知道春天也會有。”她一直把阿毛的死歸咎在自己身上,是因為自己的無知和大意害了兒子。也是因為自己的不祥,把親人都剋死了,而就算下到地獄,她也是要被劈開來贖罪的。

在我看來,祥林嫂不曾想過,她被迫嫁二夫,是被婆婆逼迫;阿毛的逝世,也只是一個意外。在一連串不幸的命運中,這個女人最後屈服了,不到四十歲,就白了頭。

  • 認同羞恥:我有罪,情願去捐門檻,讓千人踐踏來贖罪

祥林嫂雖然再次來到魯鎮,但境遇已和第一次完全不同。她死屍一樣的臉上沒有笑容,做起活來也很不利索。再加上柳媽對她說:

“你和你的第二個男人過活不到兩年,到了陰司去,那兩個死鬼還要把你據開來分了。”

“你到土地廟裡去捐一條門開,當作你的替身,給千人踏,萬人跨,贖了這一世的罪。”

事實上,雖然二嫁並不是祥林嫂本意,但最終這個惡果卻是祥林嫂來擔。逼迫她不貞的婆婆只被人背地裡說“精明”,而祥林嫂卻最終傾家蕩產捐了門檻,“不要臉面”的被人踐踏。

我是“祥林嫂”,一個集“迫害和被害”於一身的女子


04、結合現實,習慣“投射性認同”的祥林嫂可以給我們哪些啟示?

其實,如同祥林嫂這般習慣性以他人的目光來評判自己的人,除卻舊時代的男女老少。在如今的社會中,這樣的情況也同樣比比皆是。

楊瀾就曾經說:“我們必須承認,人是容易自以為是的。我們自覺不自覺地評判別人,全然不知自己也在別人不斷的評判中。”

於是,我們一直活在別人的看法裡,為別人的標準活著,也在他人不斷的投射中,改變自己的原本認知,最終活得又累又失敗。雖然如今的社會和思想體系不再如同祥林嫂時代的那般扭曲和壓抑,但是從投射性認同的錯誤價值中跳脫出來,也同樣成為我們能夠獲得更好生活的途徑。

①以個人的價值觀為轉移,建立正確的評價系統

也許很多人在小時候,總被這樣和那樣地嫌棄過。父母嫌棄你蠢笨,連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老師嫌棄你理解能力差,不會舉一反三。於是你漸漸相信自己不如別人,考試越來越差,成績也差強人意。最後,你還會心安理得地和父母說:“你看,你們把我生得笨,我就是如此差勁。”

但其實,別人投射給你的評價,你有選擇的權力,你可以認同;同樣,你也可以拒絕。

曾國藩就曾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即使他一次次落榜,一次次驗證自己的蠢笨,但他卻沒有把外部的投射作為對自己個人價值觀的評價系統。相反,他勤勉有加,最後用勤勉戰勝蠢笨,成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

我是“祥林嫂”,一個集“迫害和被害”於一身的女子


②拒絕迷信,在不幸的命運面前,保存實力,努力向前

在古代,由於科學尚未開發,許多不能用常理解釋的現象,被人類當作是鬼神作怪。而在祥林嫂的故事中,她兩任丈夫死亡,阿毛的逝世,更是加重了她“傷風敗俗”、“不乾不淨”的形象。

而愛爾蘭著名作家埃德蒙・伯克就說:“迷信是意志薄弱者的宗教。”

許多人都曾有不幸的過去,但如果我們把此當作是命運的打擊和安排,那麼我們只能在不幸的漩渦裡沉淪,迷失。就如同在《肖申克的救贖》中,如果男主認同那是命運的安排,是妻子死去對他的詛咒,那麼最終他會認命在牢裡終身監禁。這樣也就不會有最終享受海灘,享受自由的機會了。

我是“祥林嫂”,一個集“迫害和被害”於一身的女子


可以說,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既是一個受害者,也是一個迫害者。她在封建禮教的無情痛擊下,漸漸失去了做人的生氣。變成了一副死屍一樣的沉默嚇人的臉面,最終也在他人的冷漠中,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而祥林嫂對命運的認同,對命運的低頭,也最終令她沒有逃脫“被吃”的命運。而或許,她的命運也在敲醒後人,在不幸的命運面前,在低頭承受生命的重擔之前,先做出評判:

“接受無法改變的,改變能改變的去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