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最大的悲哀:條件一般,卻把孩子當富二代養”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養孩子,真的不是一件輕鬆的事,為人父母深有體會。怕孩子太辛苦,又怕孩子沒出息;希望他平平淡淡,又希望他飛黃騰達!

做父母的,一直在這樣的矛盾中掙扎,不知不覺孩子就長大了。

那麼,普通家庭該如何養育孩子,筆者覺得應該:量力而行,切勿攀比,否則苦了自己,害了孩子。

  • 社會上流傳著一句順口溜:德國的車,瑞士的房,日本的媳婦,中國的爹和娘。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的父母對孩子的付出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把孩子養大後竭盡所能幫助孩子成家,有了孫子後,全心全意的看孫子,兩代人都過上自己的日子了,老兩口還要盤算著給孩子們留下點遺產,這就是大多數中國父母的現狀。

  • 每個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

近幾年,學區房房價直線上漲,原因不必多講也很清楚,父母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讀個好學校,為考個好大學做準備。

娶媳婦的彩禮年年攀升,聽說南方南方地區已經漲到了50萬。50萬,對一個普通家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父母可能後半生都要負債度日,這就是中國父母付出的最現實的代價。

  • 孩子接受了好的以後,很難再回到過去。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如果父母一味的去滿足孩子的要求和願望,孩子就會覺得這些都是他應得的,不知道珍惜。

某一天,一旦慾望得不到滿足就會對父母指責,甚至謾罵!

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很難有作為,更不要奢望他為父母分擔了。

所以,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對孩子能力的培養與品格的塑造,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立於不敗之地。


教育仨倆事


大家常說孩子要富養

可不能委屈他們滿足一切需求。

寧可自己吃鹹菜加班跑滴滴也要給孩子買最好的鋼琴,手機,買最貴的衣服.

我親自見過一個家長,父母就是普通打工族

孩子3年級喜歡舞蹈,家長透支信用卡2萬給孩子報了一個套餐,為的是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老兩口不停的加班打零工,省吃儉用的

為了還信用卡,可是孩子又喜歡上了跆拳道

鬧著父母去報班,父母帶著孩子就又去

報了一年的套餐6000多,平時這位孩子什麼都要吃品牌貨,衣服必須是品牌零食必須是品牌

一旦父母不答應任何一個要求,孩子馬上就耍脾氣,責怪父母.完全沒有任何憐惜父母的心.

俗話說的好-窮人家孩子早當家.

所謂的富養指的是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

富並不是指的金錢,而是父母正確的引導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沒有之一[贊][贊]


曉耕奶爸


記得我剛當爸爸的時候,那時候被初為人父的喜悅包裹著,孩子的一切願望,我都滿足,孩子沒有提出的要求,我也會選擇性的幫他提出來,然後滿足他,那時候,他看見我就說“爸爸抱抱,爸爸糖糖”。

這樣的情況維持了兩年多,後來我發現孩子蠻橫,且不願意和人交流,不願意和小朋友分享他的玩具等等情況,曾經一度我是悲傷的,我覺得我把我能給的最好的都給了他,但是為啥我就培養出來了一個自私、蠻橫、且好買東西的孩子呢?於是我又換了一種方式,對他提出來的要求都選擇性的滿足,並且當他犯錯誤的時候,我會很嚴厲的懲罰他,批評和打的次數多了,又讓孩子對我產生了深深的畏懼,我的孩子不再粘著我,不再當我一回家就嚷著爸爸抱抱,看著我的時候都是一副小心翼翼的樣子,沒有當父母的朋友們無法體會到當孩子在被窩裡偷偷給他媽媽說“我不喜歡爸爸,爸爸總是批評我”的時候我內心深處的苦楚,淚水在眼眶裡打轉,我只能翻過身,假裝自己已經深睡,我意識到我對孩子的教育又出現問題了,我陷入了死角,我是一名教師,為什麼我能培養出很多很優秀的學生,為什麼我能讓我手上的學生都深明大義且品學兼優,但是卻培養不出自己的孩子?一次次看見孩子畏懼我的眼神,我內心也一次次的掙扎。

在一次朋友聚會上,我把我的苦楚向一位長者傾訴,長者默默的聽完我的絮叨之後問了我第一個問題“你想把你的孩子培養成怎樣的人才?”我呆了一下,是啊!一直以來我只是在按照我的思維固有的給他我認為最好的東西,但是卻忘記了孩子本身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路要走,不可能按照我所設計的路按部就班,我抬頭看著長者想說,但是卻不知道怎麼回答。

這時候他問了我第二個問題,“你認為怎樣的孩子才是好的?”我沒有猶豫的回答“像你家的孩子一樣”,他微笑搖頭說“那你知道他小時候拿酒瓶打我頭上,把我頭打破了嗎?你知道過年的時候親朋好友來家裡拜年,等吃飯的時候他把所有人趕走,原因只是因為大人們看電視,而他看不了他喜歡的動畫片嗎?”我驚呆了,我無法想象我們看見的這樣優秀的一個孩子居然還有這樣的一面。

久久不能言語,長者又問了我第三個問題,“我的孩子優秀嗎?”我剛想說優秀,但是腦海裡想起他剛說的哪些話,我遲疑了,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這個時候他站起身來拿著籃球說“優秀”,然後和他兒子去玩籃球了。

看著原本不會打籃球卻有說有笑的父子倆,我若有所思,對孩子好,不是要我們用自己的血和肉去滋養他,而是要在能力範圍之內去滿足他,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我們是人,不是神,不可能無休止的滿足他的要求,教會他如何正確面對和處理自己要求得不到滿足的事情,教會他正確的是非觀念,而剩下的就是和他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教育孩子本就是一場互動的活動,而不是單獨的管教或者單獨的給予,如果用教學生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那自然大部分家庭會面臨各種問題,只有打開他們的心扉,和他們一起成長,那麼我們才能收穫一枚優秀的“神獸”。

而提問者的問題裡的情況大多都是有“溺愛”和孩子們的不正確的“是非觀”造成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千千在線


大家好我是珍姐,很高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普通家庭最大的悲哀,條件一般,卻把孩子當富二代養,怎麼看?
下面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我個人的看法
溺愛,是大多數中國家庭中出現的一個詞彙,慈母多敗兒,是古時候流傳至今的一句實話,其實現在不光是男孩子,大多數女孩子也已經被溺愛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再此,我想說一句,如果你家是普通家庭,拜託請別把孩子當成“富二代”來養。
富二代和打腫臉充胖子是不能等比例的,什麼叫富二代,在中國,可能富豪非常多,但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也就是王思聰那個小哥了,人家才是真正的直接出生在人生終點的人,而什麼叫做打腫臉充胖子呢?現實中我相信大家身邊也有很多例子,
男孩子窮養,我倒認為沒那麼誇張,只不過,你的家庭如果是普通工薪階層,那就不要對孩子溺愛,當成富二代來養,因為他的後半輩子你陪伴不了,除非你能養育他一輩子,所以為人父母的我們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1、不能有求必應
不管是剛會說話的小孩子,還是已經青春期的高中生或者大學生,都會有自己的價值觀和需求,在他提出要求的同時,我們一定要想想這個東西是不是有必要給他買,如果沒必要一定要嚴厲的拒絕,讓他受到挫折,一定要讓他明白,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東西是可以靠自己以後的努力得到的,而不是撒嬌、任性、發脾氣來得到。


2、做事先學做人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你只負責讀書就好了,別的你都不用管”,是呀,這是你親口告訴他的,我只要讀書就行了,剩下的你來解決,等到他一旦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他就會像慾求不滿的“吸血鬼”一樣對你這個最親的人張開聊牙,其實比起學習來講,最重要的是要引導孩子怎麼學會做人,因為做人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他能學會做人,那起碼他不會變成一個自私自利的人。
3、天天都開小灶
每天給孩子另外做飯,做他想吃的東西,這件事情看起來很小,其實影響是最大的,如果從小到大是這樣的話,他就會無形之中覺得所有人對他的好是應該的,有好東西理所應當是他的,說起這件事情,我還想到我一個老鄉,他家是兩個姐姐一個弟弟,他就是那個弟弟,直到現在,他下班回到家,姐姐還會打熱水幫他洗腳,他的老婆還在一旁,我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真的非常驚訝,你都多大了,他媽媽說,他是家裡的寶貝,他兩個姐姐就應該讓著他,從小習慣了,我真的無言以對,心裡只是在想,他的兩個姐姐從小到大得多委屈。
要做事先做人,很多時候,挫折能讓人成長,家長疼愛孩子固然沒錯,但是千萬不要變成溺愛,如果你是普通家庭,那更加不要打腫臉充胖子,把孩子當成“富二代”來養,不然,最後受傷的還是自己,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d2e000293e28b61416b\

珍姐的vlog


真是個好問題,回答的人也多,共鳴的人也多,我也提供一下我的答案

問題:普通家庭最大的悲哀就是條件一般,卻把孩子當作富二代來養,怎麼看呢?

解答:我確實不理解,我從農村刻苦學習考上大學,畢業後來到城市裡安家落戶,事業一般,但孩子培養的很好,可是回到老家農村,對農村家鄉和親戚的孩子教育非常頭疼,看不慣,經常勸說他們,但因為我自己也不是大富貴成功人士,基本沒人理睬我;

農村大部分家庭經濟狀況一般,對孩子的教育觀念很落後,很多家長就是把孩子扔給老人,自己去打麻將或者喝酒去了,老人帶孩子就是給孩子吃喝,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學習和生活習慣基本不去管理,家務和學習沒有孩子的事情,孩子就像放羊一樣,無憂無慮,整天打遊戲的孩子很普遍,在孩子6歲前就培養了很多壞習慣,進入小學和中學學習階段,很難糾正過來;

改革開放前的普通家庭孩子,因為父母非常辛苦,大多數從小就要開始幫忙家務,稍微大一點就要幫忙農活。以前農村基本沒有錢買化肥,都是每家自己積累牛屎或者其他農家肥,一擔擔的挑到田裡面去,也沒有除草劑,要不停的拔草,家長非常辛苦,孩子從小就要幫忙做各種家務和農活,挑水、養雞和餵豬等不在話下,所以農村孩子非常能吃苦;比較而言,當時城裡的孩子卻比較輕鬆,家長在上班,孩子就各種玩;所以以前農村孩子讀書很吃苦,學習很勤奮,據高曉松回憶當時考上清華大學的學生有一半多是來自農村貧困家庭的;

改革開放後,國家經濟由農業轉型工業,我國邁入工業化時代,農村種田已經很輕鬆,各種機械化操作,大量使用化肥、除草劑等,家長自己在家裡都很悠閒,國家又大力扶貧,各家經濟狀況雖然一般,但吃飽穿暖沒有問題,在農村也沒有緊迫感,不用買商品房,家長都是不捨得孩子吃苦的,孩子就比較放任自流,放羊一樣;現在城鎮化率越來越高,城裡的孩子很多,這樣教育資源就比較緊張了,孩子之間的競爭激烈起來,有些城市的普高錄取率低於50%,重點高中錄取率低於8%;城市的家長再也不能放鬆了,早早就開始想著要如何教育孩子,為了孩子的將來,家長們想盡各種辦法,孩子再也沒法愉快的玩耍了;

普通家庭為什麼普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家長的觀念差,甚至家長自己就放任自流、不思進取,孩子是有樣學樣;

現在對好大學進行調查,農村孩子的比例越來越少,這樣的差距以後會更大

其實說他們把孩子當富二代養,是不對的,現在的很多富二代在父母的薰陶下,可是很努力的,只是有個別的富二代因為疏於管理出了事,被廣泛傳播而已,不代表所有的富二代都這樣;他們家長能成為富豪,家長的見識與理念都是比較先進和積極努力的

普通家庭最大的悲哀是家長沒有意識到孩子競爭的激烈程度,還有是因為自己就不夠積極努力,自己就是不好的榜樣,孩子是有樣學樣,放任自流,一代代的落差,不是越來越近,反而是越拉越遠。

基於愛的家庭教育,倡導的就是要先解決家長的理念問題,家長的觀念對了,孩子自然就跟上了。


基於愛的家庭教育


沒有身價上千萬,不是富翁,卻讓孩子習慣了不勞動,沒有保姆,卻沒有讓孩子學會做飯收拾房間,這樣孩子走出去,自理能力非常的差,自己生活的時候更是每天買著吃,房間裡垃圾堆的到處都是,你能放心孩子自己生活嗎?

孩子早晚都會離開我們,有自己的生活,別人不會像我們一樣,嬌慣著孩子,那被嬌慣著長大的孩子,還能適應這樣的社會嗎?

我們不是富翁,卻把孩子養成了富二代,去超市買東西從來都是想要啥那啥,沒有錢的概念,不知道父母掙錢不容易,只知道自己喜歡就要得到,這簡直比富二代還霸道。可是在父母跟前的時候,養成了亂花錢的習慣,以後自己養自己的時候,能養得起嗎?

我們家庭條件一般,就不要慣著孩子的這些毛病,畢竟我們沒有錢給孩子請保姆廚師,所以必須要讓孩子學會自立,教給他生存的能力,不然孩子長大了,靠什麼養活自己?

雖說關愛下一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值得弘揚,但萬事都要有個度,太過溺愛就走向極端了,父母的“呵護”,對於孩子們來說,無疑是一味“毒藥”。孩子們心安理得地享受著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不知道感恩,不知道體貼父母,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相反,還滋生了很多虛榮、懶惰、不學無術的壞毛病。導致啃老族橫行,“白眼狼”層出不窮。前不久上海報道了這樣一件事:一名體型較胖的年輕女子,在大街上用手狠狠地拽著一個環衛工人的頭髮拖行數米,旁邊其他環衛工急忙上前攔架。記者一採訪才知道,原來是女兒在向母親要錢!這位母親已經48歲了,做環衛工10多年了,一個月才幾千塊錢。她的女兒孩子都有了,還隔三差五伸手向母親要錢,不給錢就辱罵、吵架、打架……這就是溺愛的後果,過度的愛,會讓孩子會無視父母的辛勞付出,把這一切當成理所應當,最終變成啃老族、白眼狼。漢朝的時候,漢高祖劉邦分封了一百多位功臣,其中蕭何為劉邦穩定後方,對新朝的建立居功至偉,所以劉邦分給他很多肥沃的良田。但是在蕭何堅決不接受,反而要了很多貧瘠的次田。劉邦問他為什麼,他說,貧瘠的土地可以督促子孫勤勞耕種,懂得節儉。而肥沃的封地,孩子就容易變得好吃懶做,這樣家族慢慢就會沒落。果不其然,在一百年之後,這一百多位功臣的家族大多沒落了,但是蕭何家卻依然興旺。曾國藩曾說過,如果孩子不經苦難,是不能成材的。孩子一定要給他坎坷,給他磨礪,而不是給他各種卓越的條件。”在曾國藩的家訓中,“窮”是“善身”之道。在寫給大兒子曾紀澤的家書中,曾國藩說:“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幾可以成大器。”“意思就是,越是富家子弟,越是官宦子弟,越能勤儉自律,越能在物質生活上主動跟貧寒之士一樣,這樣的孩子將來才有可能成大器。”給孩子再好的教育,都不如讓他親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正如曾國藩所說:“子侄除讀書外,教之掃屋、抹桌凳、收糞、鋤草,是極好之事,切不可以為有損架子而不為也。”今天的父母,總想著把最好的條件給孩子,這其實是在害孩子。成長過程中,物質越充裕,孩子就越不能懂得感恩,越不懂得勤勉,好吃懶做,害人害己。反之,給孩子正確的教育,是讓孩子懂得困難與艱辛,引導孩子學會勤奮和努力,這才是對孩子最深邃的饋贈。


暖小喵


俗話說:窮養兒,富養女;金山銀山,總有花完的一天。說的不無道理。

普通家庭,說明家庭經濟條件有限,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量力而行給予孩子物質上的消費,如果超出家庭一般正常支出讓孩子過上富足的物質生活,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未必是好事,甚至會對孩子造成自卑心理,不懂的感恩,整天好吃懶做,更不懂的家長生活的不容易。

我們村裡就有一個這樣家庭,家境情況一般,孩子父母為改變家庭貧窮狀況,長年在外打工,父母感覺對孩子缺少關愛,虧欠孩子,儘量在物質上來彌補孩子,把掙的錢也捨得花在孩子身上。這個孩子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上小學就寄宿在私立學校,學習也不是很好,但當時還沒有感覺不一樣。上了初中以後,這個孩子就出現了一些問題。表現出對人冷漠,有虛榮心,不大合群,平時也不願和同學們交往,花錢大手大腳,沒有上進心。有一次,我有事情找他父母,結果他記不住爸爸媽媽的手機號,連手機上也沒有存,父母過年來家,也不和父母交流。

人們常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貧寒出孝子,這些話說的不無道理。尤其是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好了,其實他們更需要挫折教育,生活上的貧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所以說,經濟條件一般的普通家庭,不建議讓孩子過上富二代的生活。


強哥在四方


我有同感!你的銳目洞穿了社會一個慘痛的現實問題!因為孩孑少,現在家庭相對從前確實有吃有穿有餘錢,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中國大多數家長教育認知的缺失,還有一個重要的社會誤導,如再苦不能苦孩子之類口號的蠱惑,讓不少家長在物質生活上的對孩孑有求必應,儘量滿足,有時甚至比某些富二代還富二代。穿要名牌,吃要高檔,花消要闊綽。這確實是目前中國家庭的悲哀,許多家長寧可自己節衣縮食,也要滿足孩子的無窮無盡的慾望。

其實這種做法害了孩子,以至現在許多孩子不能吃一點苦,十分嬌氣,十分脆弱,也十分自私,因為他們把這一切看成是理所當然。

大家都看到了這一點,這是很好的事,讓有此共識的網友們團結起來,向社會大聲呼喊:慣子若殺子!父母們,切莫以此為榮!


天嶽樵子


朋友的叔叔,為了小孩子得到更好的生活,沒日沒夜賺錢開了工廠,而妻子卻和別人好去了,一個普通的家庭幸福瞬間就支離破碎!讓人感到無比的惋惜和無奈![祈禱][祈禱][玫瑰]

那叔叔的初衷是好的,為了家庭更好讓孩子更好的生活!他在外面一直在打拼有了自己的工廠,生意也蒸蒸日上,成為了朋友們的佳話!正在他的事業正風生水起時他的妻子竟要離開!聽鄰居街坊說,他忙於事業幾乎對家庭不聞不顧,在外面也有不少誘惑,而妻子在也耐不住寂寞和一位老闆好上,雙方就這樣分道揚鑣,唉這是我們大家不願看到的!

我在這裡想要說的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量體裁衣量力而行才是最好的!我也不知道他們誰對誰錯,大家都不容易,關鍵在於彼此之間的信任與包容,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逗表哥666


這種現象非常常見,從心理學角度上,我們來分析下:

首先,這種現象的出現是源於父母對小時候吃過的苦的過度補償。

父母成長的一代,在物質上有很多壓抑。哪怕是80、90後,勤儉的父母都不允許我們在成長中肆意的滿足物質上的慾望。所以當我們成了父母,很容易去把小時候自己沒有吃過的東西,沒有玩過的玩具買給孩子,甚至過度滿足孩子,其實是在彌補小時候的欠缺。

因為對於父母而言,很容易把內心的孩子投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孩子好,自己就有滿足感。

其次,跟現代的生活條件有關,相對來說,大家的物質都是比較豐厚的。

即便是普通家庭,如果父母勒緊褲腰帶也有富養孩子的可能性。加上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如果父母也是獨生子女,還有雙方的父母,六個人的物質基礎,在提供一個孩子的成長所需。所以富養孩子就順理成章。

還有,中國父母傳統的思想,會把孩子放在家庭中最重要的地位。

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叫做: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就是中國人對於孩子和教育的看法。我們把孩子當成家裡最重要的那個人,好吃的、好玩兒的…所有資源都向孩子傾斜。只有這樣,我們才會覺得自己是合格的父母。

而這種思想也導致了富養孩子的出現。

實際上,富養孩子往往是害了孩子,尤其是對於貧窮的家庭。

孩子會變成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感恩父母?

貧窮的家庭撫養孩子,反而會養出不感恩的孩子。因為孩子習慣了好的東西是自己的,如果父母稍微對物質上有一些限制,他反倒不習慣,會去埋怨父母。

比如,曾看到一則新聞,去日本的一個留學生,在機場問媽媽要錢,媽媽沒有給他,結果他連捅了母親十幾刀。

孩子的生活習慣養成了,再改很難。當他發現自己家很窮的時候,他只會看不起父母,心生很多抱怨。

富養的孩子沒有獨立能力。

他需要的一切太容易被滿足了,所以這些孩子沒有奮鬥的動力。他們要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只會去怪父母,或者像孩子一樣又哭又鬧,卻不會想辦法自己拼搏得到。

富養的孩子容易出現自卑情結。

普通家庭富養出來的孩子,看似被照顧的好好的,卻很容易自卑。他們有一天發現自己不是公主,也不是王子。自己的父母不是國王,也不是王后,但自己又沒有能力改變命運,只會產生自卑。

所以,普通家庭的孩子千萬不能富養。這是害了孩子,也是苦了你自己。把孩子當成家庭的普通成員,尊重他卻不過分的重視他,這樣他才會跟父母站在統一的戰線上,一起為這個家去奮鬥。

我是心理諮詢師蓮君,希望以上內容對您有幫助,歡迎點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