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湖北,封城30天,逆行抗疫21天,我请孩子懂得了这三个道理

2020年的春节,起步之时就充满了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似洪水猛兽,席卷全国各扡。身处湖北,与武汉距离300多公里,无处不散发着被感染的风险。

从始至终,我都无法把疫情当作新闻来看,从封城封路,到居民小区实行门禁制度,虽然不是医护人员,但随着公司的转型,我也成了一名“逆行者”,每天戴着口罩、帽子、手套,穿着工衣,严格20秒7步洗手,用84消毒……

从年初七开始,在群里接到战疫号召:为解决本地居民的生活问题,提前运行电商平台,以“线上下单+小区配送”模式,全力为油城人民做好服务,最大限度降低因疫情扩散风险。次日,包括我在内的6名女员工,就成为了小区网上商城客服、免费宣传员,以及一线食材配送员。自此,我和我的同事们,就跟这场硬核战疫紧紧相联。这些天,我除了当好一名逆行者,也与一起孩子每天关注着疫情信息。

目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全国确诊患者已破7万。湖北2020年2月20日0—24时,全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31例。但我的内心已不那么恐惧,因为全国有许许多多如我一样的平凡人,站出来成为疫情攻坚战上的一名逆行人,为大家的正常生活提供保障;还有像钟南山院士那样勇敢的英雄,守护着我们的生命。

今天,是我成为逆行者的第21天,亲历种种。这一刻,我有面对危机的三个启示要告诉孩子,与孩子共同铭记这一场抗“疫”时期:

身处湖北,封城30天,逆行抗疫21天,我请孩子懂得了这三个道理

懂得生命的可贵和价值,内心才明媚。

这次疫情是公共事件,也是对全民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的筛查。正如作家池莉所说:“疫情发生以来,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医护人员。”相比那些不愿戴口罩,破坏社会规则的人来说,那些在岗位上发光发热的人,让我们看到了众志成城阻击疫情的希望。尤其是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冲锋在前,许多医务工作者奋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由于戴着口罩,我们不知道她们姓甚名谁,任务紧急,我们也来不及看清楚他们的面容。

还记得吗?1月23日,我们刷新闻,被一封按满红手印的请战书感动得泪水奔涌而出,请战书的内容是:“17年后的今天,当全国人民正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作为一支有丰富经验、战胜过非典的英雄集体,我们更是责无旁贷。在此,我们积极请战: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落款是曾奉命赴北抗击非典的南方医疗团队里的20多位队员。

面对危险,作为专业人员,他们比谁都清楚,近距离接触病人意味着什么。就像受命前往金银潭医院支援的女医生之一,冯小萍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strong>“我们都很懵,但心里还是生出了一些使命感。

身处湖北,封城30天,逆行抗疫21天,我请孩子懂得了这三个道理

这些医护人员,他们身处疫情最严峻地区,需要先参加ICU培训,才能进入隔离区,然后每天都需要穿着防护服工作7个小时。我只是戴口罩、穿工衣参与配送6小时,头都会疼得受不了,何况是在防护服层层重压之下闷7个小时之久,可想而知,医护人员有多累!于是,出现了很多工作人员,出了病房就累得就地而睡的情况,摘掉口罩,她们的脸上都是印痕,手上更是被汗水泡得发白,脚也水肿。我想,如我一样,在走出家门,站在一线的时候,他们应该也是会害怕的,之所以毅然前往疫情灾区,是他们选择了担当和责任。

因此,在危机之中,真善,发出的光亮是能够温暖周围人的,又因为敬畏生命,也懂得生命的可贵和价值,内心的明媚才驱散了恐惧的阴影


身处湖北,封城30天,逆行抗疫21天,我请孩子懂得了这三个道理

人类是命运共同体,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近日,有三位“90后”女医生,返岗回汉工作的事件,引发了大家的赞誉。第一位女医生是公安24岁女孩甘如意,她在武汉一家基层小医院供职,本来在家过年,武汉突发疫情,她说服父母冒着寒风,经过3天3夜300多公里的行程,通过骑自行车、步行、搭顺风车等方式,硬是从老家“骑”到了武汉。这一路,她脚步不停,只为尽快返回工作岗位帮助患者。

第二位是武汉医院护士22岁吉林的女孩王欢,第三位是王欢的同事舒纯,主动放弃休假,历经辛苦返回工作岗位。她们的想法是:“我们是军队医院的护士,抗疫需要我们,今天我们必须回到岗位。”这些90后的女孩们真了不起,疫情当前,向武汉“逆行”,把人生与岗位看得至高无上,把责任与担当看得无比神圣。

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选择了逆“疫”而行。比如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公司群里,不止是我,大多数人都主动放弃了春节假期,积极请战随时救援。“我是党员,我报名!”、“我身体还行,请优先考虑我!”、“我报名,我愿意”……我相信,在社区工作者、人民警察、电商服务群体等等工作者们的群里,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大家纷纷请缨,积极报名,把危险留了给自己,选择了用生命去守护更多人的健康,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保护,降低了人员流动时疫情感染的风险。

作为普通大众中的员,我为自己能够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而深感骄傲。当我们认真仔细做好严防措施,是我们对生命的珍视;当我们前往一线的时候,是我们对他们人生命的保护。

正如池莉所言:“我希望武汉的孩子们能够去体会、去思考,生命有多么宝贵,生命有多么需要保护——保护自己又保护他人,因为人类是一体的!”

因此,在这场疫情中,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看到在这个社会中,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比如正是由于水电厂工人的逆行,才保证了我们即使闭门宅家,也有网络信息可以了解。正是因为在非常时期,有食材的平价供应,才保护了我们不饿肚子。因此,我们要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树立正向的生命观和价值观,相信人与人之间,只有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相亲相爱才会共度难关。

身处湖北,封城30天,逆行抗疫21天,我请孩子懂得了这三个道理

把最深的敬意,给最勇敢的人。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写到:中国人一直都是幸运的,他们总是被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勇敢是什么?勇敢是不怕危险和困难,是够胆量,也是不退缩。勇敢还是疫情当前,敢于担当,逆行冲向第一线。毫无疑问,“白衣战士” 、“90后”医护工作者都是最勇敢的人,疫情突袭,主动请缨,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选择“逆行”,他们坚守在抗击疫情的一线,以职业操守和专业能力守护着民众,传递着温暖人心的力量,令人动容。而钟南山院士,更是最勇敢的那个人,国家有难,他挺身而出,人们用深重的四个字来表达对他的敬意:国士无双。

身处湖北,封城30天,逆行抗疫21天,我请孩子懂得了这三个道理

是啊,疫情来势汹汹之际,84岁的钟南山院士,让大家能不去武汉尽量不去,可自己却冒着生命危险,多次前往武汉疫区。

  • 在疫情很不明确时,钟南山院士主动提出:“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
  • 在疫情牵动着人心的时候,钟南山院士纵然深感时间紧迫,却毫不犹豫站出来,最早在镜头前提出警告:肯定人传人。
  • 在此期间,钟南山院士马不停蹄开展工作。据报道,钟南山院士抵汉开完会,就去武汉金银潭医院和疾控中心了解具体情况,中午不休息,下午一开会就到5点,再登上武汉至北京的航班。抵达北京又去国家卫健委开会,回到酒店时已是凌晨两点。睡4个小时,早晨6点起床看文件准备材料,参加各种会议。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谈及武汉,红了眼眶,他声音沙哑:“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

随后,73岁的李兰娟院士带着自己的团队也出发了,并表示国家需要她待多久,她就会待多久。微博上关于这位73岁院士的热搜很多,比如李兰娟院士团队重大成果、李兰娟回应疫苗进展、李兰娟回应新……这一次,是关于她个人作息的这一次,是关于她个人作息的热搜。记得当时有央视记者采访她时,她说自己休息很好,现在却被曝光了“不健康的作息”,被同事们“吐槽”:“她工作太忘我了,每天只睡3个小时”“真的是不分昼夜”。原来,李兰娟院士的工作,每天的行程已经满档,为了抗疫,不顾辛劳,带着她的科研团队做调查,找方法,为战胜疫情默默奉献

我们眼前的岁月静好,是源于勇敢者的负重前行:向你们致以最深的敬意!


身处湖北,封城30天,逆行抗疫21天,我请孩子懂得了这三个道理


小晓样儿结语:

在疫情蔓延至国内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甚至是村子、监狱里时,在确诊人数超过非典时,在漫长的时间只能呆在家里时,大概每一个人都经历了慌乱、焦虑、恐惧、惊疑、甚至沮丧的心路历程。

在封城的日子里,沉陷其中的许多人,都感觉到了疲乏。有时候,我在出门去配送点时,会茫然地抬头望天空,觉得天真是蓝得让人心发慌。有雨的时候,小区的白色水泥道上几乎空无一人,一旦阳光出来,就会有许多戴小红帽的人来来回回走动,那是社区维持秩序的志愿者。我有时会恍惚地想,如果是灾难片就好了,可是总不剧终!

在新型病毒肺炎严峻的这个非常时期,那些放弃休假,奋战在疫区的医务工作者、警察,人民子弟兵们,那些加班赶制的口罩厂工作人员们。那些口罩下的美丽笑脸,他们主动请缨,勇于承担,有召既来,来之即战,战之则胜的勇气和信心,他们是人民的勇士!大家过年,他们在过关。他们也有家有孩子,也是别人的孩子或父母,他们也害怕,也畏惧病毒侵袭,但为了抵抗病毒,他们坚守工作岗位。所有这些逆行的人们,他们是黑暗中的火亮,理应是我们心中最美的英雄。

孩子,通过这次疫情,我们看到了医者的担当,感受到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也见证了勇敢者的侠骨仁心。因此,我们应该懂得珍惜生命、承担社会责任、永远心怀感恩,并把最深的敬意送给社会上最勇敢的逆行者。从而学会从容应对人生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与挫折,最终成长为一个有理想、三观正、有勇气、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人。

身处湖北,封城30天,逆行抗疫21天,我请孩子懂得了这三个道理



今日一语:珍惜当下,是对生活最大的温柔。

今日话题:各位老师家长,疫情之下,您最想对孩子说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