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這回事》:原來寫作類書籍也可以如此輕鬆幽默

近來在找一些寫作類書籍讀,一位老師推薦了《寫作這回事-創作生涯回憶錄》,豆瓣查了一下,評分8.9,這評分在同類書籍實屬高分,又大概看了一下介紹,感覺是本不錯的書,於是從多抓魚上買了一本。

看完後不得不說這是一本很特別的,很有意思的寫作類書籍,教人寫作的書不讓人打瞌睡已經很難得了,斯蒂芬·金居然能把寫作教程寫得妙趣橫生,讓人忍俊不禁。怪不得《華爾街日報》評論說這本書是一本獨一無二的經典。

《寫作這回事》:原來寫作類書籍也可以如此輕鬆幽默


斯蒂芬·金是誰?他是當今世界上讀者最多,名氣最大的美國小說家之一,是世界奇幻文學獎終身成就獎和愛倫坡獎大師獎獲得者。

他幾乎所有作品均為全球暢銷書,有超過百部影視作品取材自他的小說,是好萊塢的搶手貨。如果這麼介紹你還是一臉茫然,那這幾部改編自他小說的電影你應該聽說過,甚至看過:《肖申克的救贖》《閃靈》《危情十日》《魔女嘉莉》。

《寫作這回事》:原來寫作類書籍也可以如此輕鬆幽默


這本書到底有什麼與眾不同,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收穫。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本書的精華內容,這本書主要分為作家成長經歷、作家寫作觀點和方法兩大部分。

一、關於作家的成長經歷

斯蒂芬於1947年出生於在美國波特蘭,兩歲那年,他父親欠下一屁股債後離家跑了,他和哥哥由單親媽媽撫養成人,生活過得十艱難,印象中,媽媽老是搬家。

作家最早的記是三歲時,搬水泥板玩不料底下有蜂巢,被馬蜂叮了一下,還沒來及哭,石板掉下來砸腳上了。

“那種痛精光四射,就像是猛然一口吸進毒氣,是我短暫人生經歷中最在厲害的痛楚,但幾秒鐘後新的痛楚紀錄就誕生了”。

稍大點跟聰明過了頭的哥哥玩,用毒藤的葉子擦屁股,結果屁股一路癢到胸腔。還跟哥哥一起玩電,把一條街的電器都燒了。

《寫作這回事》:原來寫作類書籍也可以如此輕鬆幽默


斯蒂芬小時候多病,一年級休學在家養病,讀了約6噸重的連環漫畫書,從模仿開始嘗試寫故事。然後在媽媽的鼓勵下,寫了四個故事賣給媽媽,一個兩毛五,賺到了人生第一匹稿費一塊錢。

斯蒂芬的第一次投稿是13歲,故事被拒稿了,但是稿子被留下了,多年後,這家編輯還拿著這個稿子來簽名。

他第一個成功發表的故事刊登在一本恐怖科幻雜誌上,是一箇中篇小說。

提及創作的靈感,斯蒂芬認為,世上沒有點子倉庫,好故事點子真的來自烏有鄉,我們的工作並不是找到這些主意,而是在它們出現時,能夠認出他們來。

每位創作者都有過退稿的經歷,斯蒂芬當然也不例外,他把退稿條用釘子掛在牆上,到十四歲時,牆上的釘子已經無法承受退稿信的重量,後來又換了根大釘子。

《寫作這回事》:原來寫作類書籍也可以如此輕鬆幽默


整個中學,斯蒂芬最感興趣的是電影,幾乎每個週末都會搭便車去看。還曾把恐怖電影電影寫成小說拿去學校賣。

一九六六年,斯蒂芬開始在緬因州立大學上學。斯蒂芬讀大四時,某日,被一個笑得很放肆的女生吸引,並愛上了這個姑娘,她就是他的妻子塔碧莎。

他們婚後三年就有了兩個孩子。大學畢業後,斯蒂芬找不到教職工作,為了生計,只好去洗衣房工作,幹著又噁心又累薪水又低的活。他的妻子在甜圈店上班,負擔太重,他們的收入只能勉強持生計。

在這樣的情況下,斯蒂芬每天下班堅持寫作,就連中午飯後休息的工夫也會寫一點,他並不覺得累,而是樂在其中,後來終於謀上一份教英語的教職,但經濟並沒多大改觀。

在出版《魔女嘉麗》獲得成功之前,斯蒂芬一家的生活一直處於拮据的狀態。但塔碧莎始終支持他寫作,從沒說過一句懷疑的話。

《寫作這回事》:原來寫作類書籍也可以如此輕鬆幽默


《魔女嘉麗》是斯蒂芬從生活中取得的靈感,來自兩個必備受欺負、侮辱的同學。後來這部小說成功出版,獲得20萬美元的版權費,從此走上了職業作家之路。

這部分他用生動,幽默,帶點自嘲的口吻講述了他的古怪跌宕的生活與寫作經歷,和一些作品產生的過程。

斯蒂芬說:“我試圖告訴大家一個作家是如何成長的......”


二、關於作家的寫作觀點與方法。

1.建造一個自己的工具箱

斯蒂芬認,作家應該建造一個自己的工具箱,裡面裝著詞彙、語法、風格。

關於詞彙。斯蒂芬說“用詞的第一條規矩是用你想到的第一個詞,只要這個詞適宜並且生動即可。”比如,“撒泡尿的功夫”你別說成“完成一次排洩行為的時間”

他認為關於詞彙,最糟糕的做法是粉飾語彙,想用大詞來替代小詞語。就像給家養的寵物穿上晚禮服。

關於關於語法。斯蒂芬認為,語法核心內容很簡單,那就是句子只需要名詞和動詞,這就夠了。

他說:“副詞不是你的朋友”,“我相信通往地獄的路是副詞鋪就的”。比如:

“把它放下”,她叫道

“把它放下”,她威脅地叫道。

顯然後者效果比前者弱。

應該儘量避免被動語態,比如:“會議定在七點整”,別寫成“會議將於七點整被舉行”。

簡潔就是美,少些華而不實的修飾。

關於風格。斯蒂芬認為,段落是自動形成的,寫小說時,最好不必過多考慮何時另起一段,訣竅就是順其自然。

《寫作這回事》:原來寫作類書籍也可以如此輕鬆幽默


2.多讀多寫是哪個作家都要乾的兩件事

斯蒂芬說多讀多寫是哪個作家都繞不開的兩件事。

“你如果想成為作家,必須首先要做到兩件事:多讀、多寫。據我所知別哪個作家都要幹這兩件事”

他認為,想成為一個作家必須廣泛閱讀,同時不斷精煉並且重新定義自己的作品。很難想象那些很少閱讀或根本不閱讀的人竟然也打算寫作,並且期望別人喜歡他們的作品。

“你如果沒有時間讀書,那你就沒有時間寫作。道理就這麼簡單。”

關於專門的寫作時間和寫作地點,作者認為是必須確定的。

“要進行這種有規律的寫作,工作環境就要安靜。”

斯蒂芬認為寫作需要一個可以把世界關在門外的房間,需要關上門的決心。也需要一個目標,堅持的時間越長,寫作就會越容易。如果可能,書房裡不該有電話,當然更不該有電視或者電腦遊戲這些讓人打發閒暇的玩意。

至於寫什麼,你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什麼都行……你只要講真話。

“喜歡什麼就寫什麼,注入真實生活,結合自己對生活、友誼、愛情、性愛以及工作的瞭解,讓作品與眾不同。尤其是工作。”


《寫作這回事》:原來寫作類書籍也可以如此輕鬆幽默


3.關於如何寫好一篇小說

斯蒂芬認為小說都是由三部分構成的:敘事,將故事從A點推至B點,最終推至Z點,故事結束;描寫,把讀者帶進現場;對話,通過具體言語賦予人物生命。”

關於情節,他的觀點是情節與真正創作的自覺性是互不相容的,不要試圖去構思情節,情節會讓故事造作,不自然。

“必須記住,”任何描寫都不是最重要的——“故事才是,永遠都是。”

關於改稿,斯蒂芬說要關門寫稿,開門改稿。關門寫第一稿是給自己看,開門寫第二稿是經讀者看,第二稿要放在一段時間之後再去看。

“你丟開稿子六個星期後,可以發現故事或是人物發展中的巨大漏洞。我說的是大到開得進卡車的漏洞"。


最後總結一下,《寫作這回事》這本書,生動,幽默,帶點自嘲。講述自己真實的寫作與生活經歷,完整體現了作者的創作觀點和方法。

《寫作這回事》:原來寫作類書籍也可以如此輕鬆幽默


作者在寫這本書時,剛寫完第一部分,一天去散步遭遇車禍,差點沒命,好不容易被醫生從鬼門拉回來,出院後斯蒂芬忍受著巨大的痛苦把這本書寫完,可以說是嘔心之作。

讀這本書,我被作家的寫作熱誠所打動,從作者的寫作生活中能受到啟發和鼓勵,從作者的寫作論中能學到最簡單實用的寫作方法和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