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五小無所畏懼?三點表明:優劣參半,火箭更多靠天“吃飯”

全明星賽後的第一場比賽,火箭用一場30分的大勝開啟了對最後賽程的衝擊。看過比賽的球迷一定印象深刻,在瘋狂的三分球投射中,火箭全員命中了高達25記三分,由此與勇士拉開了懸殊差距。而通過這樣一場摧枯拉朽勝利,人們也對火箭全面五小的陣容產生了不一樣的看法。

全面五小無所畏懼?三點表明:優劣參半,火箭更多靠天“吃飯”

我們知道,自傑夫格林和卡羅爾加盟後,球迷們愈加期待這樣的組合究竟能產生怎樣的效應,而僅從結果分析,新成員的加盟對火箭還是有很大的推促作用。以上一場比賽為例,科爾教練拿火箭的陣容實在沒有辦法,在對手全面空間的戰術鋪展下,火箭打的愈加從容可行,全面五小的陣容也最大程度挫傷了勇士的即戰力。

那麼這種情況會一直延續下去嗎?眾所周知,在競技體育的世界裡,一場比賽的勝利歸屬大都存在著偶然性,火箭的30分大勝也並不能表明他們現有體系毫無缺點,更何況勇士還是聯盟墊底球隊。檢驗他們真正實力的,是連續的征程與奮戰。

全面五小無所畏懼?三點表明:優劣參半,火箭更多靠天“吃飯”

而如果我們用一種全新眼光看待這樣的陣容,就會發現:火箭的全面五小並非無堅不摧,在很大程度上,他們的結構體系所產生的影響力是優劣參半,沒有絕對的優勢,但存有一定劣勢,能否贏球,最主要還是看優勢的體現能否蓋過劣勢。而以下三點,更加全面展示了這一現象。

優勢:空間感、三分球、快節奏的比賽方式

上一場比賽能取勝,火箭大概率還是打出了球隊固有的優勢,那就是空間感、三分球、以及快節奏的比賽方式,某種程度上,這就是火箭過去幾個賽季一直尋求的競技狀態,當然也是時代的要求。

交易卡佩拉後,火箭的陣容再也不會存在空間滯澀問題,而這也間接表明泰森·錢德勒與哈滕被棄用,不到萬不得已,德安東尼絕不會讓他們出場。與此同時,考文頓和傑夫格林的到來也為火箭的外線攻防注入新的能量,當然,不僅僅是進攻層面的三分球,在體現身體機能的防守方面,這些新來的球員也都能完美融合。

全面五小無所畏懼?三點表明:優劣參半,火箭更多靠天“吃飯”

這種情況下,火箭將三分球和空間作用的威懾力釋放到極致,聯盟第一的三分球出手、聯盟第一的三分球命中數,火箭在追求全面五小的同時,也將這些層面的優勢放到最大。

再有就是沒有了傳統中鋒後,火箭可以更加流暢打出快節奏的比賽方式,無論是反擊進攻還是防守落位,球員們大都能迅速做出反應。

這的確是火箭的優勢所在,放眼整個聯盟,我們再也找不出像火箭這樣追求極致的打法。不可否認,在德安東尼和火箭成員看來,這是常規打法,但是在外界看來,他們大都持有懷疑的態度。即,球迷們承認火箭體系結構的優勢,但也提出了陣容的缺陷性。

劣勢:高度、籃板球、內線護框能力

通俗的說,籃球場上不同的戰術間,在人員配置方式的使用方面,大都是環環相剋的。個子高的球員速度不佳,投射能力不佳;個子偏矮的球員敏捷力強,但是籃板球卻成為大問題。具象到火箭,亦然如此——缺乏了中鋒後,火箭的內線成為大問題。

還是拿上一場比賽為例,他們雖然狂勝勇士30分,但是在籃板球上,他們卻落後勇士5個;在內線得分上,火箭甚至落後勇士高達24分!而這一切都是由於火箭內線球員貧瘠的原因:首發時,1.98米的塔克站5號位;替補輪換時,2.03米的傑夫格林站5號位,

而對於聯盟絕大多數球隊而言,他們都有高大中鋒坐鎮。

全面五小無所畏懼?三點表明:優劣參半,火箭更多靠天“吃飯”

或許就是遇到了勇士,倘若遇到鋒線防守能力出眾的球隊(又同時保持高度的優勢),那麼火箭的麻煩便接踵而至了。可以這麼說,在內線,火箭只能靠體重支撐,靠卡位搶籃板,但凡對手將籃球送到籃下,那麼火箭只能望球興嘆。如果再加上個人進攻不順的話,那麼比賽的走勢大都由對手掌控了。

毫無疑問,這是火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挑戰。他們有著全聯盟最極端的戰術體系,他們是三分球瘋狂的追逐者,但這些存在的問題(高度、籃板球、內線護框)終究會影響火箭的最終高度,尤其是到了季後賽。

優劣參半!火箭更多還是靠天“吃飯”

從上面的表述來看,火箭終究是一支優劣參半的球隊,而在很多時候,基於這樣的優劣勢,火箭更多地還是靠天“吃飯”。

全面五小無所畏懼?三點表明:優劣參半,火箭更多靠天“吃飯”

數據顯示:火箭的整體三分球命中率只有35%(排在聯盟第20位),雖說他們有著高額的三分球出手,但整體命中率卻著實一般。手感好了,球隊可能一場進20幾個三分球,大勝也就信手拈來;可手感不好時,再加上籃板球的劣勢,對手就會因此打出高頻率的反擊,屆時火箭的崩盤也如山雨般降臨了。

我們知道,一支球隊不可能持久保持高水準的競技狀態,也不可能始終維持高命中率,對於火箭來說,能不能更多地投進三分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的賽場威懾力。

全面五小無所畏懼?三點表明:優劣參半,火箭更多靠天“吃飯”

除此之外,火箭的靠天“吃飯”還體現在個人單打。畢竟球隊有哈登和威少兩大持球攻擊手,兩人的單打在火箭的體系中就扮演了相當大的戲份。哈登的後撤步三分球、威少騰雲駕霧般的反擊上籃、哈登的突破、威少的中距離幹拔,看火箭隊的比賽,這些畫面也都司空見慣了!而場均21.5次的助攻(倒數第二)也充分體現火箭整體配合的低效。

在單打和三分球投射空前增加的前提下,而能否高效命中,也就成為火箭靠天“吃飯”的晴雨表。

結束語

這樣分析下來,我們會發現火箭的全面五小陣容並非無懈可擊,贏下勇士也不值得他們過多炫耀。從球隊整體的人員配置看,火箭大都呈現優劣參半的現象:空間與三分球、高度與籃板球,這是火箭的矛盾,也是球隊難以把控的方向。火箭的勝利歸屬,也都決定於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