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阅读的孩子与不喜欢阅读的孩子有什么区别?

美好的回忆50000417


喜欢阅读和不喜欢阅读的孩子,最起码在现代表达方式,语言魅力表达,写作能力上都会有很大不同,当然绝不单单是这一个方面。



很简单的例子。近日,日本援助武汉冠状病毒疫情物资上写的诗词频繁被刷屏,很多网友感叹到“很美很有力量”!

日本捐武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日本捐湖北: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日本舞鹤捐大连: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日本富山县捐辽宁: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头,共盼春来。

如果没有这层阅读文化底蕴,我们可能说得最多的就是“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现实学校教育中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而是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阅读,来自尹建莉老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

阅读是有一种魔力的,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从小有大量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平凡;哪怕是写作业的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慢很多。

我家孩子,我在怀孕期间就一直给讲故事,孩子一出生就跟他各种交流,各种绘本阅读,家里每个月都会有定额资金买书,现在孩子阅读习惯特别好。因为一直读,所以对阅读有特别深厚的感情,2年级已经开始鼓励她自主阅读长篇小说,每天坚持读,效果也特别明显!


那热爱阅读的孩子到底有什么不同?

1.对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有很大影响。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这点我家娃体现特别明显,因为她爱阅读,所以整天可以从书中找到很多奇思妙想,各种有趣的问题,经常害我问度娘。

2.对孩子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影响。缺乏阅读,理解能力就会差一些,阅读理解,作文其实很大程度上都考验你的理解能力和分析总结的能力。现在好多教育专家不是说,得语文者得天下,也是这个道理,其实就算好似不相关的数学,对题目的理解力也很关键,直接决定考试成绩的高低。

3.对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影响。我们都知道没有输入,输出都会干巴巴的,因为没有词汇的输入,怎么会有漂亮的表达能力,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4.对孩子开拓视野能力有很大影响。我们常说脚不能丈量的地方,书可以,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书也可以。因为年龄、经济条件、自身条件我们不可能走过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阅读能带我们更好抵达,而且方便快捷!


所以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阅读都是重要的。由此看来,想让一个孩子变得更聪明,是多么简单啊,让他去大量阅读吧!阅读会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一种魔力,能让他的智慧晋级。

爱读书的孩子,是时代的幸运儿!


丽丽郭


喜欢阅读的孩子与不喜欢阅读的孩子有什么区别?

前两天看到这样一段文字,深以为然

阅读带来的好处,归纳为一个简单的两个层次的公式:
  • 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
  • 你读得越多,知道得就越多;你知道得越多,就越聪明。

这段话在我小侄儿身上,我感触颇深。

我小侄儿今年不到9岁,他非常热爱阅读,识字多,阅读也快,家里的书都是成套地读。昨天带他去游泳,路上看见一只蝴蝶。他走进看,然后说:小姨,这是蓝尾凤蝶,我在书里看到过的,balabala;

前两天我给绘本《搁浅的鲸鱼》写书评,他先把书拿过去看完了。然后跟我聊:小姨,鲸鱼也是哺乳动物;救援时不能盖住它们的喷气孔,balabala......

我看到了知识的流动、联系与运用。他从中获得乐趣,也获得对这个世界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我等待着见证他的未来。

欢迎点击头像,关注“小公主变形计”。我是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硕士,喜欢心理学,也是六岁女孩的妈妈,所有的文章和回答都来自我育儿的亲身体验。欢迎您关注我,与我交流!


小公主变形计


还在怀孕的时候就开始大量阅读育儿书,看到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最多的观点就是让孩子爱上阅读,而且要从小培养,可以提前到刚出娘胎,甚至当宝宝还在你肚子里时,就可以培养她的阅读习惯。


怀孕的时候因为身体不好有几个月需要卧床,那期间看了很多书,对孩子有没有什么影响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我的近视又加深了。

我有两个宝贝现在三岁多,从刚出生的黑白卡到撕不烂到卡片书到现在的各种中外绘本,家里的书没有上千本也有八九百本了。我是一个笨妈妈,当我控制不住她们的时候,我就拿起一个绘本自顾自的读起来,一会她们就会安静的坐在我身边和我一起读起来。

现在每天午睡前要读书晚睡前也必须要读书,有时候时间太晚我们还要在读几本书上面讨价还价,当然每次都是我做出让步。

现在她们不仅爱听别人读绘本,更乐意自己讲故事,有时候听她们自己读绘本复述还原的能力简直让我惊叹。

我很高兴我的孩子热爱阅读,而且我发现身边的小朋友几乎没有不爱阅读的。所以我也无从考证不爱阅读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样。

我只知道,我的宝贝在读到精彩之处会表现出投入和向往,读到紧张之处会特别专注,她们会随着故事人物的悲喜而将情绪表露无遗。会指着天上飘过的白云问,妈妈那个是贝里奥变的吗?会抓住蠕动的蚯蚓说,妈妈它的日记在哪里?



我想爱读书和不爱读书的孩子差别就在于,她们会寻找到更多的乐趣。


两株苹果树


从孩子四年级分水岭回看培养儿童阅读能力重要性!


现代教育的三个核心,学校教育、阅读、科学!


每个孩子在接受小学教育期间,一定会面临小学四年级的成绩分水岭,很多家长发现自己孩子的成绩突然下来了,同学依然是那帮同学,大家还是和从前一样喜欢疯玩,课堂听讲也都说“听懂了”,课后作业也都做出来了,但一到考试,数学卷纸总有最后的的那一、两道题不会做,总有因所谓的马虎丢分;语文无论是考试还是平时,表达能力、中心思想归纳能力,作文能力总是比有些孩子差了一截,无论孩子如何认真努力似乎追赶的效果并不理想。

这是为什么?

这里有必要再重复一遍现代教育的三个核心,学校教育、阅读、科学。差距的奥秘就发生在学前儿童的阅读教育上。

第一、 量的差距

很多孩子从1岁就开始订阅不少于两本半月期刊,每本期刊上面至少有4个故事,4道智力题,仅期刊这一项,孩子到了4年级开始,就已经有800个文字故事的阅读量和800道循序渐进的智力题作为基础铺垫,这还不包括至少增加1-2倍的其他适龄读物的阅读量,每个家长都要心算一下,孩子在阅读量上的差距有多大,由此产生的学习成绩差距该有多大。


第二、 因阅读带来语言能力的异同

在幼儿园只会背几首儿歌、玩几个文字识别的游戏就能认大量的字吗?不能,最佳的途径是通过大量阅读,在阅读中把出现在不同句子中反复出现的字与记忆中的儿歌里出现的字做反复比较,实现孩子的猛然感悟,“噢,这个字懂了!”;孩子语言能力是天生的吗?不是,最佳途径是通过大量阅读,在阅读中比较词语的细微差异,并加以生活运用,最终形成对意思相近的词的暗示性、场景性有了驾轻就熟的把握自信,实现在作文上、阅读理解上总是有令人惊异的能力。


第三、 因阅读带来学习习惯的异同

从阅读到想象再到图书中探究循环往复再到运用,从阅读到疑问再到与人探讨再到图书中探究循环往复再到运用,这两个过程与从课堂听讲到思考再到书本中探究再解答习题,从课堂听讲到疑问再到与人讨论再到书本中探究再解答习题,知识形成的路线图多么的相似,学习习惯养成多么的自然。另外,从小就从适龄期刊、适龄绘本中循序渐进地做妙趣横生的智力题,一路走来,一路轻松,在接受学校课堂教育后,养成阅读习惯的孩子与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在“听懂了”这个概念上,内容完全不同,一个是因循序渐进而轻松愉快,一个是因半路出家苦不堪言;一个是因基础夯实而充满解决问题的冲动和自信,一个是因根基飘忽而充满解决问题的畏惧和畏缩,至此分水岭形成就毫不奇怪了。

阅读能力的培养从孩子出生0-8个月期间就开始了!阅读如此重要,作为家长,我们该怎么办?


金色花1913


相信每位家长都承认阅读对孩子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吧,阅读并不是一件可以直接表现在外貌上的事情,它会浸润在一个人的谈吐、待人接物和对万事万物的选择和看法上。


喜欢阅读的孩子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八十多年前,著名学者陈寅恪曾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当今这个信息极度发达的社会,有自己的思想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要知道人云亦云是一件又可悲又可怕的事。自己的思想不是胡思乱想,是有自己对于事情的看法,是建立在自己的价值观之上的,阅读便是一个这样建立自己价值观的过程。我一直都很赞同蒋方舟对于读书的看法,她说:一个人如果不看书,那他的价值观就只好由亲朋好友来决定,这样的人是可悲的,一个人最独立的思想都是别人的东西。

所以阅读与否带来的是价值观的不同,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思想层面的不同。


喜欢阅读的孩子习惯自己解决问题

每一本好书都是作者心血的凝练,他们花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创作这本书,而你可能只需要一个午后就可以读完,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吗?无论是人文类的还是当今讲求实用的书籍,不同的人去看总会从当中找到打动或者对自己有用的不一样的点,不论是思想层面的还是就可以直接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欢阅读的孩子总能在书中找到面对这个世界的方法,他们在书里看到了平时生活中看不到的景色,学到了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如何提早证自己的情绪以及怎么去有条理地解决问题,阅读早就让他们面对了这些问题。


喜欢阅读的孩子会把阅读当做一种消遣

孩子需要一个接受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的知识的渠道,阅读可以帮助他们。我们平时休息的时候不论是看电视还是玩手机,都是我们接触这个世界新鲜资讯的渠道,而书籍对小孩子来说是一个干净的,不伤眼的方法。当小孩子能从阅读中得到乐趣,能见识到我们平时看不到的风景,那么阅读又何尝不是一种他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又何尝不是一种消遣?


阅读是一件需要坚持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看到成效的,坚持阅读的人和从不阅读的人是不一样的,孩子也是如此。

我是朵朵妈,儿童新阅读推广人,专注于孩子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的探究。坚信阅读和故事,可以帮助孩子各个阶段的成长。我已加入儿童新阅会——新时代孩子的阅读新方式。如果你也想为孩子带来最好的阅读体验,欢迎关注儿童新阅会(公众号ID:Dodorobook)。

朵朵妈980


古人有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喜欢阅读的孩子拥有更广阔的世界。但不一定比不喜欢阅读的孩子更成功。

喜欢阅读的孩子,受到各类书籍的启发,自己思考问题的维度更丰富,不只是局限于每天自己接触的实际知识,还可以知道更广泛的空间中的知识和信息。

不喜欢阅读的孩子,更多的是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储备。

短时间差异不大,长期来看,喜欢阅读的孩子更有后劲,在社会上发展得更好。

但是,喜欢阅读的孩子也不一定更成功。

一味死读书,并没有什么用。阅读的积累最终是帮助我们开拓视野,而不是单纯积累书本的知识。


当然,针对孩子来说,从学习成绩上看,喜欢阅读的孩子成绩一般不错,可能会优于不喜欢阅读的孩子。这主要是一个理解能力的训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喜欢阅读,书读得多,理解能力强,做题准确度就会提高。

欢迎点击头像,关注“亲子成长手记”。我们的团队都是名校的一线教师。所有的文章和回答都来自我们育儿的亲身体验。欢迎您关注我们,和我们交流,一起成长!


亲子成长手记


我觉得孩子的阅读要从识字开始说起。因为受年龄的限制,小朋友的识字量是有限的,同样,阅读也受识字量的限制,识字量如果达不到,阅读是缺乏乐趣的。可能每个孩子不同,但是,我从我儿子身上深刻感受到,孩子对于汉字的敏感程度,以及对阅读的喜欢有很大程度上是由天份决定的。


所以,我觉得喜欢阅读的孩子和不喜欢阅读的孩子的最大区别是是否天生对于汉字敏感。通过我儿子以及我对他同龄的一些孩子的观察,发现,其实孩子是否喜欢阅读不要强求。尤其是他在幼儿时期。所以妈妈们也不用急于给自己的孩子贴上喜欢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的标签。

如果你有一个天生对汉字敏感的宝宝,那么恭喜你,因为你不需要太刻意怎么做。只需要配合他就好。我记得儿子,二岁就开始识字了。他前面一些字是怎么认识的我都不是很清楚。但是,突然有一天,我儿子就开始用小手指着路牌,标签……所有有字的地方开始问我们。当一个牌子的字中有一两个是他认识字的时候,他就开始猜其他的字念什么。我们现在的家长都会给孩子买很多各个年龄段的图画书,于是他的阅读就开始了。我觉得喜欢阅读,让他有很好的语言词汇的积累,还有就是他对中文意思的理解和运用是非常到位和恰当的。这是他跟一些不怎么喜欢阅读的同龄人的区别。但是,我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因为现在电子产品的普及,还有就是他进入七八岁以后,他开始没有那么喜欢读书了。当然,我也曾经试图给他买电子书,希望即可以迎合他,又可以让他继续阅读。但是,收效甚微。我觉得,有时候孩子大了,好多事不是我们家长可以决定的。当然,我们家长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能我们没能坚持在这方面的引导。



同样,我觉得有些宝宝在小的时候可能对汉字不是那么敏感,识字量也少,所以到很大了,也没有真正开始阅读,但是这也不能说明什么,希望家长不要贴标签,不要放弃。可能到一定年龄后,他们反而爱上阅读。


倾诉空间


喜欢阅读在孩子和不喜欢阅读的孩子是有很大区别的,也许暂时从外表看不出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慢慢的显示出他们的不同之处。

1.喜欢阅读的孩子更容易专注的做事情

喜欢阅读的孩子更容易专注的做事情,比如完成作业,比如完成老师或者家长布置的任务。因为他们要看完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就需要认认真真的去阅读,这样就养成了他们专注书本、专注一件事情的习惯,所以更容易专注的做事情。比如上课认真听讲的专注力就会更强,时间会比不喜欢阅读的孩子更长。

2.喜欢阅读的孩子遇到事情更容易解决,对事物充满探索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为读了不少书,开阔了孩子的视野,让他们在书中看到了、学到了很多也许日常生活中都不会出现的知识和情况,所以当他们遇到自己不曾经历过,却在书中看到过相似的事件时,他们就会马上调动脑子去回忆和思考,从而很好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书就是一个宝库,囊括了四海八荒的内容和事情,孩子在这个浩瀚的书海里徜徉,接受到的知识就会丰富他的人生和见识,显示出和不喜欢阅读的孩子截然不同的表现。如果我家孩子在只有五岁的时候就开始称了我姐姐孩子的“领导者”——我姐姐孩子8岁,不喜欢阅读!——他们一起玩的时候,玩什么,怎么玩,都是我孩子说了算,侄女就跟着一起玩,一起学,搞得姐姐都感慨:“城里孩子真会玩”。其实不是城里孩子真会玩,而是城里孩子更喜欢阅读,知道很多种新奇的玩法,仅此而已!

3.喜欢阅读的孩子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因为工作的关系,平时几乎没有周末,所以小长假我一般会带孩子出去玩儿,回到大自然的怀抱里去感受自然的恩赐。我不希望我孩子做一个“五谷不分”的人,所以在大自然里孩子可以很好的释放自己的天性。而孩子给我的惊喜便是,看到一片茂密的山林,孩子脱口而出:“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甚至看到平静的湖面洒满细碎的阳光时,她可以脱口而出:“波光粼粼的湖面洒满了金灿灿的的碎片。”诸如此类的状况越来越多的时候,这就是喜欢阅读的最佳效果。

所以喜欢阅读孩子可以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而不会只是用“好看”,“漂亮”这样笼统的词语,甚至在吃了一盘美味的时候还可以有模有样的“点评”一下:“有点点辣,却不腥燥,软糯而细腻,有种入口即化的香甜……”

4.喜欢阅读的孩子可以更好的打发自己的闲散时间

周末没有时间陪伴,如果遇到停电等特殊情况,孩子看不了电视,更 别说玩电脑了,作业也做完了,也正好没有玩伴儿,这个时候喜欢阅读的孩子就会去找来一本书安静的坐在一旁看书。

就着温暖的光,在读书角或是书房,或是沙发,寻一个舒服的角落,摆个舒服的姿势,开始阅读,那也 是一种惬意。

不喜欢阅读的孩子也许就会开始大闹天宫般的在家里东翻翻,西找找……等你回来,是一地的杂乱和无奈。

5.腹有诗书气自华

前段时间很火的诗词大会冠军武亦姝,慢慢的书生气,斯文、儒雅,身上散发着淡淡的光彩,犹如一株兰花,在激烈的比赛场上悠悠的口吐莲花;著名主持人董卿,火得不要不要的,不是因为她的口红,不是因为她的衣品,而是因为她总能有不一样的开场白,有不一样的见解,时而朗诵一段,时而吟哦一句,她说:“从小就喜欢和父亲一起看书,背诗”。是的,这就是喜欢阅读的孩子的模样!

当然,喜欢阅读,大量的阅读后也有孩子并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甚至连语文都学不好。我想这个孩子的阅读是出了问题的,是没有思考的,是囫囵吞枣的,所以才会如此。这和不喜欢阅读的孩子是一样的,所以也需要家长的引导。


一家人三座城


从小学课堂教学中可以轻易区分喜欢阅读与不喜欢阅读的孩子。

1.喜欢阅读的孩子注意力更集中

在课堂中总会出现一些爱讲话,爱玩小物件的孩子。这些孩子并不一定是从内心不喜欢学习,而是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没有养成专注某一件事不动的习惯。他们的“不认真”,很难在短时间内改正,会影响学习的效率。


2.喜欢阅读的孩子逻辑性更强

在各种类型的书中,总是有许多的前因后果,因为小天鹅受伤了,所以小鸡和小鸭才去帮她送礼物。一株植物会先发芽,再长出叶子,变高,长出花蕾,花开了,结果了。长期坚持阅读的孩子,更容易理解学习中的前因后果。

3.喜欢阅读的孩子更爱问“为什么”

这是一种自主去探索的欲望,有好奇心的人更容易主动地去学习,去寻找这背后的答案,并且在他找寻到这个答案后,他会把相关事物主动关联起来,形成更稳固的记忆。这跟临时去背答案形成的记忆是完全不同的。

4.喜欢阅读的孩子更容易成为时间的主人

实际上,在小学课堂中,常常会出现参差不齐的学习进度。在同一学习时间内,有些孩子会先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然后利用剩余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而有些孩子则在别人学习时玩,等别人开始阅读时他还是在玩,只有在老师盯上他时,他才会学习,几乎不能自主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

5.喜欢阅读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全能王”

因为前面的四点,爱阅读的孩子往往都能成为成绩优异的孩子,那么他们理所当然地可以去发展自己的爱好,并且有时老师会主动给予更多的发展机会。比如说,当学校活动需要挑选主持人时,老师一定会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孩子里选择几个孩子进行主持人培训,而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的孩子则需要在老师的监督下继续学习。


绵妈育儿


从孩子七八个月开始不间断地读绘本到如今,跟周边没有阅读的孩子相比,其实还是有明显的差距的。

首先我觉得我宝宝语言能力很强,语言也很丰富。很多时候我都很惊讶三岁的孩子怎么会说出那样的话,特别老到与沉稳,有时候一帮孩子在玩,五六岁的孩子都说不过他,毕竟绘本的语言的确是异常丰富的。


其次是孩子的思维能力转换得特别快,左转右转前进后退,无死角变换。所以你会发现不管什么时候,他总能跟别人聊上天,不管说到什么话题,孩子总能接上去。事情的选择性也特别多。不会钻进牛角尖,A方案不行,那就退居选择B方案,我估计这也跟孩子看了那么多的书,给予多种刺激有关。

第三是孩子有主见。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也总会问他的意见,特别他自己的事情上,会让他自己做决定,比如今天要去哪玩,怎么玩等等,孩子总能说的头头是道,有时直接把绘本里的游戏copy出来,但是玩得很尽兴。

第四是见识广。每次出去玩,碰到与绘本里的元素相同或相似,孩子总能立马识别出。这个时候总觉得特有成就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的育儿总方针,也是我自己定下想要陪孩子完成的承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