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觀人員9批次,人員224名!呼市玉泉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日常如何管理?

2月的夜晚,乍暖還寒,在玉泉區兩處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工作人員依然緊張忙碌著。出入檢測、日常測溫、遞送晚餐、詢問留觀人員狀況.....一切井然有序、有條不紊。玉泉區利用兩個酒店建立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作為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的前沿陣地,築起了疫情防控的鋼鐵堡壘。

留觀人員9批次,人員224名!呼市玉泉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日常如何管理?

截至發稿前,玉泉區兩處隔離觀察點累計接待入住留觀人員9批次,人員224名,132人已陸續解除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強力執行 密織工作網

為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措施,最大限度減少聚集性感染,降低疫情傳播風險,玉泉區迅速行動,制定一系列“硬核”舉措,對轄區出現新冠肺炎疫情確診患者的居民小區,將同單元樓居住人員接到集中隔離觀察點進行隔離醫學觀察,力爭將風險控制在最小範圍。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2月1日,按照市委有關部署要求,玉泉區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副總指揮、人員安置組組長劉照江立即組織區應急管理局、區公安分局、區衛健委、區民政局等相關部門實地進行選址,對照7條隔離觀察規範,現場查勘酒店位置、內部結構,著眼細節,一一排查,仔細比對研判,最終確定兩個符合選址規範的酒店。場地確定後,安置組馬上將指揮部設在一線陣地,組長全天駐點調度具體工作。

每一個安置點細化成立醫療、安保、後勤等10個專項工作組。在184間單獨隔離房間配套設施保障到位,電視、網絡等通信暢通基礎上,適當進行改造,合理劃分集中隔離觀察點內部區域,張貼各類引導標識,確保被隔離人員按照規定路線進行隔離,避免出現交叉感染。全部工作人員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通過酒店監控和值班人員實現“技防+人防”,確保預警到位。現場配備疾控中心人員、醫護人員和臨床醫生,做好各項技術處置和物資配備保障工作,一旦發現發熱病例,迅速啟動處置流程。

“三、四、五、八” 管理服務合理有序

為使隔離點管理服務更加科學、規範、實用,玉泉區人員安置組指揮部制定了“三、四、五、八”管理制度,即:嚴把三關、公開四條、服務五塊、落實八項,全面實施標準化管理服務流程,進一步細化、嚴密管控措施,把留觀人員服務工作做得更加精準、更加到位。

1號安置點臨時黨支部書記、負責人張虎平介紹道:“嚴把三關”,就是嚴把集中隔離區域隔離關、嚴把集中隔離人員入住解除關、嚴把集中隔離點工作人員進出關;“公開四條”,即公開工作人員通訊信息、公開工作流程標準、公開服務保障事項、公開醫學觀察進展情況;“服務五塊”,即提供黨員組織服務、醫療保障服務、心理諮詢服務、後勤保障服務、疫情防護服務。一方面,用後勤保障讓群眾感受溫暖,全面保障餐食、飲水、消毒、防護用品,兼顧孕婦、老年人、嬰幼兒、患病人員等個性化需求。另一方面,通過醫療組面對面和黨員利用微信、電話點對點包聯3-5名安置人員,線上線下解決心理情緒問題,綜合保障安置人員身心健康;“落實八項”,即警戒線、獨立房、服務隊、微信群、登記表、值班表、監控器、告知書等八項規定程序措施。嚴格的管理服務措施,為阻斷疫情傳播提供了科學運行規範,確保隔離點萬無一失。

黨組織成為抗“疫”前沿堅固堡壘

一線指揮部成立之初,玉泉區就建起了由51名黨員組成的臨時黨總支。臨時黨總支下設2個黨支部和9個黨小組,黨員點對點包聯隔離群眾,黨小組負責樓層管理,實現網格化虛擬社區管理。黨員幹部衝鋒在前、勇挑重擔,黨組織成為抗“疫”前沿堅固堡壘。

留觀人員9批次,人員224名!呼市玉泉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日常如何管理?

2月18日上午,記者在玉泉區疫情防控人員安置指揮部1號安置點見到陳治永時,他正提醒著年輕同事做好每個細節:複核新來的留觀人員基本信息登記;做好醫療廢物收集、對隔離房間等區域及其物品進行清洗消毒;發放集中醫學隔離觀察告知書、如何防控疫情等宣傳資料;不折不扣地實施每天兩次的體溫監測和情況登記;隨時關注留觀人員的三餐等,盡力滿足其生活物資的採購、發放需求……

採訪時,陳治永不斷地與同事們交流、上傳下達,對接各項工作安排和部署,不時接到留觀人員電話。如有的擔心身體健康,有的想叫外賣,甚至還有修理電器的……可以聽到,他的聲音有些沙啞但不失耐心和熱情,電話另一端的留觀人員反饋都很滿意。面對日常繁雜的工作陳治永始終面帶微笑,不慌不亂,確保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作為一名黨員,非常時期,我們就該衝在前,哪裡需要就奔赴到哪裡,每天及時彙總留觀人員提出的各類生活物品採購需求,不管何時我們工作人員勤‘跑腿’,最大限度保障留觀人員身體健康、人身安全和各類生活需求,讓大家平安舒適度過觀察期。”陳治永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