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最後一百天真的可以逆襲嗎?

櫻桃的家家


於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會說不是多少天的問題,只要努力,一定可以。

我剛上高中時也是重點班的學生,大概年級300名左右的樣子,學習不是很努力,自己感覺智商還可以,學習也不是很努力。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越來越討厭學習,整天上課睡覺,到大二下學期是我最差的時候,那時候我的成績在年級排1000多名,換算成高考,大概就是比一本線低20分左右、山東高考510分左右的樣子。

到高三開學,9月份到6月份,也就只有不到300天的時間了,我感覺父母辛苦工作賺錢,我明明有能力卻不努力,實在對不起他們的汗水,於是我開始認真學習,當時的我努力程度沒有到瘋狂的地步,但也從整天睡覺變化為上課認真聽講,下課偶爾能研究自己不懂的問題。

說實話,2年沒有認真學習,學習思維與智力感覺真的會下降,而且各學科基礎也不好,高三時候我的化學才剛知道方程式要配平。幸好,我的學習方法還沒隨時間消失掉,隨著我自己不斷找回學習狀態,成績一直在穩步提升。高三第一次月考,我考了600多名,可以說並不好,畢竟我們理科一本也就能上900左右,我最初的目標可是985!

隨後的幾個月,我一直保持著還不錯的學習狀態,有時候堅持不住了,稍微休息一會,深呼吸,繼續刷題。高三10次左右的正規考試,我每一次的名次都穩步提升。最終,在高考的時候,我考了600分左右,英語和化學基礎太差,沒有補上來,其他科的話,數學140+,物理接近滿分。

最終進了一所還算不錯的211高校。

最後,我想用我當年的感受說一段話給快要高三的同學:

努力永遠都不會完,也許你不是一個愛學習的人,但你一定是一個愛你爸媽的人,想想自己望子成龍的父母,能不能在最後一段時間裡咬牙堅持下去,多刷一道題,你就可能高考多得2分。從小到大,也許一直都是父母在為你付出,你也想為他們做點什麼。等你高考成績下來,你的父母滿臉驕傲的對親朋好友說出你的成績的時候,看著他們高興的眉眼,你會覺得你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來自一個90後高中不愛學習的學長


林清說創業


我是一名中學教師,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這個完全可以。

且不說之前我教過的一些學生,我先給你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也是一個地道的從學渣逆襲成為學霸的故事。

 

 這個故事需要從初三考高中那最後100天說起。

 

故事的主人公名字叫做馬洪旭,在距離中招考試只有100天的日子裡,他突然想考他們當地最好的高中,但是,當時他的成績在他們學校的700名考生裡排名只有600名。這樣的成績,別說重點高中了,可能連普通高中的大門都難以邁過去。

 

 但是當時他想到了自己的夢想,他覺得自己不能放棄,他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

 

他給自己制定了一個學習計劃,他把這個計劃的名字命名為“超人養成計劃”。這個計劃分為五個部分(1)對自己當前狀態的分析(2)為了實現目標,各個階段需要完成的階段性目標 (3)以科目分類,需要完成的任務清單 (4)以時間分類,需要完成的任務清單 (5)每週或者每日的需要完成的細化任務表

他把這份超人養成計劃給各科老師看,他希望能從老師那裡得到一點點的肯定和支持,一點點的顧慮和幫助。然而,他得到的幾乎全部都是冷嘲熱諷,所有的老師都認為這幾乎是個天方夜譚。

然而,他並沒有被打敗,他從第二天就開始了他的逆襲之路。

他每天6點鐘準時起床,邊吃早餐邊將當天的to-dolist做好,然後背起書包,上學路上的20分鐘里正好可以複習一個單元的單詞。上課前30分鐘的早自習裡,他可以默寫兩三個單元的公式或者改幾道頭天晚上總結的錯題。課上一邊聽老師講課,一邊利用複述的方法進行主動記憶,保證每節課上完就基本將所有知識點從被動記憶轉化為主動記憶。

晚上回家,他一邊吃飯一邊給母親講白天所學過的所有的知識。從第一節課一直到最後一節課,卡住的地方就做好記錄,飯後立即查漏補缺。

晚餐後就是大量地刷題,把錯題撕下來放在一個盒子裡,寫上日期,留著第二天和第二週再做一遍。

他不再和同學們打鬧,不再玩任何的遊戲,不再理會所有無關的同學問題,就這樣過了一個月,終於迎來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月考。然而這次考試並沒有像他想的那樣,他不過是從年級600名進步到了400名。

   他看到成績的一霎那,感覺很崩潰,他覺得他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一炬。他垂頭喪氣的去找了班主任。班主任對他說:你考的還可以啊,為什麼這麼不開心呢?你沒有注意到一個問題,就是現在大家都在拼命的努力,憑什麼你自己一努力就要比別人厲害很多呢?就這樣堅持下去一定可以的。

一句話重燃了他心中的希望之火,他回去之後又重新梳理了一下他的超人養成計劃 ,他發現自己雖然對時間應用的非常緊湊,然而還是有部分時間給浪費掉了,於是他又在身邊準備了一個長方形的小本子。他在這個小本子上記錄了10分鐘以內能完成且不緊急的小事,比如整理歷史知識點的筆記順序、瀏覽這一週的物理選擇錯題、背誦一首必備古詩詞。

  就這樣又過了30天,迎來了第二次月考,這次考試他從400名進步到了200名。

 他對計劃的應用越來越熟練,到最後,他對自己充滿了極大的自信,他能保證只要自己作過的題,考試一定不會出錯。

 

第三次考試就是中招,這次他考到了年級前十,班級前三,順利進入了重點高中。

到了高中,他又沒有好好學習,從競賽班到了實驗班,在班中墊底,但是到了高三,又利用這個計劃絕地反擊,成功逆襲,考入了武漢大學。

幾年前我看到這篇報道的時候,心裡特別的震撼,於是用這種方法激勵了很多學生,所以也有很多逆襲的事情。

其實我就是收益的一個人。去年我就給自己制定了40天減掉30斤體重的超人養成計劃,結果也成功做到了。所以只要你敢,你想,去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並持之以恆的去努力,相信你也可以!加油!


一簾春雨


我可以很明確的說可以。我本人就是高三下逆襲的。我高中迷戀看小說,打遊戲,經常晚上玩到兩三點,第二天上課每節課都睡覺。我在班裡面排名倒數第三(倒數第一,第二是社會混子)。高三春節回家,跟家人說不想讀了,他們也沒說什麼就帶我幹了五天的農活,雖然本人是男生,但身體較弱,那些重活差點把我累死。高三下學期回來後洗心革面,放棄了小說,遊戲。把書本撿起來,努力了三個多月,超過一本線60多分去了一個醫科大學。所以你還有機會,最後一百天努力奮鬥,相信自己,時光不負努力。[奮鬥][奮鬥][奮鬥]



瘋狂的粽榴菌


我是多年前從山東裸分硬幹的北大,可以分享一點點心得。

如果你想讓我告訴你高三最後一百天可以從一個倒數的學生逆襲到清北之列,那對不起,不可能——我在北大6年也沒有見過這樣的人。甚至我的大多數同學,特別是非北京、上海的同學,基本從小學開始就名列前茅,一路考上當地最好的初中和高中(北京的同學不用班級名列前茅就能上北大)。

但這並不意味著高三的最後一百天不能做出改變。以我自己為例,我一模前心態出了點問題,數學的最後一道題怎麼做都做不出來。我數學老師看到我年前的期末考試和一模成績都有點慌了,以為她教我這半年來我數學成績出現了顯著的下滑。但我自己總覺得自己沒有下滑,反而是前進到了一個瓶頸期,覺得自己冥冥之中掌握了一個訣竅,只要走出來就能夠無往不利。後來我在靜悟(我們高考前兩個周不上課,學生自己“悟”)的時候,把過去三年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三年前的“五三”我高一的時候就粗做了一遍)所有的相關題型都手把手的重新做了一遍,在本子上歸理了一下,梳理出了半本挺厚的本子。直到高考前的最後一天,我感覺數學老師仍對我有點不放心,但我就是覺得自己懂了,信心滿滿的趕考去了。

高考的時候,因為我好久沒做過選擇和填空題了,有點手生,做到最後兩道題的時候看了看錶只剩下了二十分鐘。但是在數秒的關鍵時刻,不知怎地,我恍惚了起來,感覺自己就在天花板上俯瞰這個教室,只能看到筆尖自己在試題上游走。最後我做完這兩道題的時候看看錶還剩下五分鐘,我匆匆塗完卡掃了一遍就交卷了(千萬不要學我後塗卡的習慣!!!)。

最後結果當然是好的,不過我數學也沒有滿分,選擇題錯了一個所以是145(我tmd算出了一個錯誤的選項)。不過我還是認為高考前的努力是很有成效的,所以高考前100天的確可以做出改變。最後謝師宴的時候我數學老師給我看了她的一個講義,裡面有我高三數學考試所有錯過的題(感激涕零),因此老師的努力也可以幫助學生逆襲。

對於題主來說,高考前100天可以逆襲,但是對於其他更多的同學來說,其實求學的每一個階段都可以逆襲。我前面說過我的很多同學從小就在班級名列前茅,可是也有一部分人不是的,比如說我自己。所以只要在每一個年級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學好自己該學的,踏踏實實的往前走,那結果自然是好的,也不會存在什麼逆襲的故事。


積薪成火


不到最後一刻就不能放棄,還剩餘100天,就是3個月。3個月時間,你還可以拼一下。用粵語俗語說:“搏一搏,單車變摩托”。說不定,100天后的你說不定就可以逆風翻盤。

看到這裡,你估計我接下來要說雞湯,咯裡吧嗦講一大堆道理。哈哈哈,我哪裡來這麼多雞湯熬呢。我也是經歷高考的人,也在那個炎熱夏天,對自己未來迷茫,不知道是該繼續讀書,還是放棄讀書,還是出來工作。你說的逆襲,是想要現在考試總分200多分就能逆襲上985高校那種分數,的確有點痴人說夢話。不是說不能有這樣的念頭,而是你想想僅僅是廣東省高考人數都是幾十萬,2019年數據顯示廣東省報考高考人數是76.8萬,而每年985高校在廣東省招生人數是多少?你去查一下數據就知道。

這種級別的逆襲只存在於童話故事裡,就算有這樣子級別逆襲,概率也是很低很低的。其他考生有3年時間一直在努力學習,你試圖想要3個月時間就能考上985高校,估計比中大獎的概率還要低。

如果你想要的逆襲,是想要200多分考到400多分,由原來只能讀3B專科,逆襲上到三本,甚至是二本分數線,這樣子是大概率是有可能的。現在你要花時間來梳理高中要考科目的知識點。梳理出來,然後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現在越是到了高考後期,越是要將自己的心理放平和,跟著自己的節奏走。

現在算是到了破釜沉舟的程度,對自己狠點。這樣子才能有未來,說不定還可以上演逆風翻盤情節。這不是雞湯,的確是我作為一個高考過來人一點點小建議。

不到最後關頭,不能放棄學習!





拂衣西亞


可以。但是先看條件,基礎太差,想上清北就別指望了,400以下提升150分以上還是有方法的。策略:語文閱讀和作文必須拿下,方法;掌握閱讀的解題技巧,準備幾篇應試作文。數學:每題都是有固定知識點的,變化就那麼幾種。真是一天講一題,25天也就夠了。以此類推,各科都是有重點。漏幾個重點不學不是不可以,例如數學,最後一題不要了,這樣去準備就能來得及。條件,有經驗老師帶,每科針對個人能力知識點有所捨棄,主觀上,你還真要加把勁


鏽鐵劍


我本身是一名初中數學老師,也帶有高中的學生,你的問題我的學生也經常問,我跟他們說的一句話是:首先你要搞清楚自己存在的問題,然後對自己的問題有一個規劃,這樣你才懂得如何去逆襲;其實100的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到了高三階段,每個同學都應該搞清楚自己現在的情況,文科理科都一樣,語數英三科現在多少分,文綜或理綜多少分,每一門科目都是多少分,高考750分,每一科都及格的話是450分,回頭看看自己有幾科沒有及格,為什麼不及格,哪一部分沒有掌握,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數,然後針對這個沒有及格的科目,咱們如何去複習,如何在這100天之內達到及格水平。

我是教數學的,我就拿數學給你分析,咱們高考數學想及格容易嗎?有些人覺得難,那我跟你說,你把高考試卷認真看看,認真分析分析,你會發現及格不難。

簡單說一下,高考數學是由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組成,選擇題12題,及格的前提是你前10題或者不能出錯,那前10題也是比較基礎的題, 多練習,是沒有問題的,填空題4題,前2題不能出錯,解答題,17題到20題的第一問先保證拿到分,然後咱們的數列、解三角形、概率,這些題的第二問也是比較簡單,可以拿到分的,同時最後選做題也是基礎題,並且題型固定,這樣的話算下來,數學會不及格?按照這個思路,你會發現咱們其他學科也都是這樣,先做分析,然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所有問題解決了,你也就逆襲了。

所以,針對高三100天能不能逆襲,取決於你是否有決心,有毅力,靜下心,認真複習,相信付出了肯定會有收穫的。加油💪


範範數學課


看你對逆襲的定義是什麼,如果提分三五十分就叫做逆襲,那肯定是可以有的。再多就不好說,概率就小了很多了。

二十多年前,我自己高考的時候,差不多就是在最後三四個月開竅,在老師們都不太看好的情況下,從學校年級五十名靠後一下躍升到十幾名。最後高考時到了前十,考上了一個二本。那時錄取率低,本科線以上的全國應該不到2%。比平時考多了五六十分。我還有個同學更神,平時差不多百名開外的,從預選開始躍升,高考比平時提升了七八十分,也考上了本科。

回憶一下當時情景,好像是到了最後幾個月,一下子能集中精力了,有了那種現在稱為心流的體驗券。所以以前搞不太懂得,突然搞明白了,不會做的題能做出來還能答對了。所以,集中精力很重要,如果足夠全神貫注,高中的課本沒有那麼難,很快就可以掌握那些基礎知識。考很高的分短期內難以達到,但進入前20%應該不是太難。現在高考錄取率比較高,上個省重點之類不是太難。但想殺入九八五院校,平時的基本功就很重要了,不是靠最後幾個月衝刺就能逆襲的。


Simon叔的商業觀察


可以逆襲,但不需要100天,只需要2天,也就是最後高考的兩天,俗稱:超常發揮


高考跟長征一樣,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沒有紮實的基礎,要想僅僅依靠最後100天,來完成別人3年努力的結果,一般概率很小,除非你就是傳說中的那個天才。


但也要承認最後100天如果學習方法得當,自己也願意付出的話,還是會獲得比較好的回報,比如成績提供20分以上,或某一門比較薄弱的學科會好很多。


雖然一般情況下逆襲很少,但我還是願意相信奇蹟,只要你自己也願意去嘗試。


加油,祖國的未來。


市場與風險


什麼時候都不晚,現在網絡上有很多快速解題的方法,這是學校老師不教的,數學的快速解題方法可以讓數學有一個質的提升。

英語,最重要的是單詞和語法,多聽多讀多背多寫。任何時候學習都不晚。

給自己定一個目標,但是要切合實際,不要自己水平只能考一般大學,非得定清華北大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