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拒絕,別要了面子,苦了自己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情況,在別人請求或要求做什麼事情時,有時明知道精力有限、並非分內,但又礙於情面,答應了下來。具體做這件事情的過程中,卻不能很好地完成,還影響了應該完成的事情,最終兩邊都不落好,要了面子,苦了自己。

在電視劇《少帥》裡面,張作霖教導張學良,有一句臺詞“江湖是人情世故”說得很好。我們的生活並不是江湖,卻離不開人情世故。“各掃門前雪”並不可取,但“耕好自己的田”確實是生存的根本。因此,學會拒絕,也是我們為人處世的一項重要技能。

學會拒絕,別要了面子,苦了自己

01

經歷多了,我們會發現一個道理,軟弱並不能得到別人的同情,善良並不一定得到福報。

有一個朋友,剛到公司上班時,心想初來乍到,希望與每位同事都留一個好印象,把每個關係都處理好,儘快得到所有人的認可。以至於所有同事有事情都會找他幫忙,剛開始跑跑腿,打個電話,後來交代的都是具體工作。

時間久了,這位朋友就吃不消了,與本職工作無關事情越來越多,以至於上司找不到人,經常挨批評,為此苦惱不已。後來,他慢慢試著推脫一些事情,發現許多人開始對他冷漠,說一些風言風語,令他心裡很涼。

其實,這種情況很多初入職場、初涉社會或者熱心的人都會有所經歷。原因就在於生活需要的是在本質崗位上有所作為的強者,並不是逆來順受的弱者,如果把精力一直分散在無關的事情上,成為強者也就不太可能。

一味的忍讓,一味的逆來順受,並不能獲得應有的承認,事實上一個人在一個公司不可能將所有事情都做好,也不可能將所有事情都處理好的,最終可能因為一件事沒有做好得到各方面的責備。如果你嘆息自己的善良沒有得到福報時,那是因為善良用給了錯誤的人、錯誤的地方。

每個人首先要做到自強,做好自己的事情,這樣才能更好幫助別人。有這樣一個事例,一個公司老闆每天都在操心普通員工做的事情,做到了事無鉅細,做了員工該做的事情,卻荒蕪了應有的管理能力提升,企業發展堪憂,員工會感激他嗎?

學會拒絕,別要了面子,苦了自己

02

每個人時間有限,精力有限,凡事都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老翁在田間挑水澆地,老婆牢騷著說:“一次挑那麼一點,什麼時候才能澆完?”老翁看著水桶裡六分滿的水只是笑了笑。路過村民問他:“你不會挑得多一點!”老翁笑著說:“我挑這麼多,剛剛好,能保證把地澆完,如果多了,累壞了,就澆不了地了。”

我們做事情何嘗不是如此呢?有人說,人一輩子把一件事情鑽研清楚就不得了了。做工作也是這樣,特別是新入職場或新創業的朋友更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把眼前事情、應做的事情辦好,其它事情多了,就會分散精力,就會影響整體成效。

同時,如果從一開始就沒有一個預判,不能做到拒絕,事後煩惱會越來越多。有一個同事字寫得比較好,乾的的是銷售工作,剛開始,主要領導的一些文字材料讓他寫,後來從副職到一般領導都讓他寫,特別是忙的時候,根本抽不出身,為此挨批評很多。

實際上,整個公司字寫得好的人有許多,只不過他更好說話,慢慢地就身不由己了,拒絕這個得罪那個。所以說,從一開始,要根據自己能力,有個準確判斷,量力而行,切莫“耕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學會拒絕,別要了面子,苦了自己

03

我們說學會拒絕,並不是提倡直接拒絕、強硬拒絕,而是說要講究分寸,最好通過委婉方式進行拒絕。

平時,我們在緊張的生活工作節奏中,並不是遇到的人都是不通情理的,只要處理方式得當,獲得別人的理解,是最好不過的。

當別人找我們幫忙時,我們可以告知實際情況,比如“手中有工作”“家裡還有事”“這個時候沒空,您看過兩天好嗎?”等等。

當然,拒絕也不是絕對的。我們做任何事情不能拒人於千里之外。樂於助人也是一種美德,在精力充沛、時間允許的情況下,主動幫人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幫人也是幫己。只有願意付出,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認可,釋放出更多善意,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一點是需要認真把握的。

對有些事情,我們是必須要拒絕的。一些違背道德、法律底線的事情,一些危害他人正當利益的事情,一些危及他人榮譽形象的事情,要堅決拒絕,做一個具有正義感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