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從內容看這是一首什麼詩?

用戶9632105205471


山居秋暝是一首清新的山水詩,是有“詩佛”之稱的偉大詩人王維的名篇。

當時詩人隱居在終南山下輞川別業,在初秋時節雨後黃昏,春光已逝,但秋景更加,這景象令人喜歸自然,寄情山水,詩中有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即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也是詩人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山居秋暝

(唐代·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一場初秋的新雨過後,山谷裡變得更加空曠清新,在傍晚的時候,天氣格外涼爽,初秋本來就清新靈逸,山谷的初秋更加爽朗怡人。

竹林中笑語喧譁,漁舟被蓮葉遮蔽起初未見,聽到這笑聲,看到蓮葉紛披,才發現是一群少女洗衣搖舟歸來。

在這青松明月之下。在這翠竹青蓮青蓮之中,生活著這麼美好又勤勞善良又無憂無慮的人們。這和諧美好的生活景象,也是詩人的美好向往,並以此襯托出他對黑暗官場的厭惡。

最後兩句“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是詩人有感而發,雖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加。但願留下來,寄情山水,過這種恬靜,淡泊的田園生活。





中華文化顏十一


答:《山居秋暝》是一首山水詩。



全詩串講


《山居秋暝》是唐代註明詩人王維的一首詩。這是一首山水田園詩。全詩引用如下: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題目,山居秋暝。山居,意思是隱居,隱居山林。季節是秋天。暝,日落的意思。這首詩所寫,就是王維在輞川別業,在一個秋天的傍晚所看到的風景以及內心的情緒。


前兩句,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這兩句內容很豐富,提到了季節,是秋天;時間是傍晚;地點在山裡;天氣是小雨過後。意思是說,山林裡剛剛下過了一場小雨,空氣裡涼涼的,在傍晚這時候感覺到了有點涼意。


三四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是所見到的景色之一。先寫大自然的景色。首先是月亮。月光流瀉,松影婆娑。其次是山泉水,正叮咚叮咚的流淌著。前一句寫靜,後一句寫動。動靜結合,恬淡悠遠。


五六句,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三四句是寫大自然的景色,動靜結合;這兩句呢,就寫人的活動。浣女,就是洗衣服的姑娘們。她們洗完衣服回家來了;竹喧,是姑娘們從竹林裡走過,一路有說有笑的,很熱鬧;而那些打漁人呢,也回來了。他們把船停靠在了湖邊下了船,船邊的蓮葉都跟著晃動了起來。這兩句既是寫實,又是一幅絕美的山水田園畫。畫中的人勤勞樸素,平淡從容;畫面上的背景,就是一篇蔥翠的竹林,一湖秋水,幾艘漁船,以及幾個悠閒自在的回家的人。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非常美好。



最後兩句,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在看到了那麼美好的畫面之後,心裡就想,春天過去就過去了吧,沒關係了;因為,在這個秋天的傍晚,我看到了如此優美的景色,我願意一直活在這種美好之中。後面那一句,王孫自可留,是有用典故的。在《楚辭》裡面,有人就勸那些隱居的人,說不要在山裡面住著了,山裡有什麼好的呢?“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快回來吧。


但是王維這裡就說,不!山裡真的太美好啦,你看有月亮,有松樹,有山泉,有竹林,有洗衣服的姑娘和打漁回家的漁夫,它們那麼寧靜,那麼美好,我太喜歡了!我就要留下來,不走了!



小結


通過我前面的全詩串講,大家應該有所瞭解了。王維的這首《山居秋暝》,既有聲音,又有色彩;既有整體輪廓,又有細節描繪,人與大自然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有人說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我倒是覺得這首詩可以更進一步。它不僅是一副靜止的畫,還可以拍成一部絕美的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的影視畫面。


我是小阿蠻,近年來致力於古詩詞研讀,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大家。謝謝。

小阿蠻


《山居秋暝》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王維以及其清絕雅淡的手法描繪了初秋山野田園中雨後初晴的美好景緻,表達了自己志在山水,決意歸隱的思想情操。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strong>

初秋的傍晚,人跡罕至的山中在初雨過後異常清新。明月照入松林間,清泉在山石上淙淙而流。首聯和頷聯刻畫出的是一幅秋雨初霽的山水圖,清雅秀麗,引人入勝,正是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高超藝術筆法特點。

浣洗完衣服的姑娘們那喧譁的笑語從竹林中傳來,漁舟使得蓮葉紛紛離動。王維由前兩聯中詩畫合一的清新山色,自然地銜接到了純樸無爭的生活的人們,浣女美麗輕靈,正是一方秀麗山水所出。這樣自然之境和實際的生活境界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便是王維心中嚮往的世外桃源了。<strong>

整首詩的描寫由景到人揮寫而就,在詩的最後王維回到了自我的內心剖析,他由衷的說道:“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任憑這芳草的消逝,如此的世外桃源,我也可留在這塵世之外罷。

這是王維對自己欲隱居山野的直白表露,也是對世外以及朝野廟堂的失望,一句捫心嗟嘆,心中對歸隱的決意所向和實際半官半隱的狀態生動便展現了出來,信手拈來中成其絕然巧妙。<strong>

這首詩是王維在中年之時於終南山上修建了輞川別墅,並在此半隱半官的時所寫,從內容可以看到,這是一首在山水詩中地位頗高的經典山水詩。《山居秋暝》其詩句句廣為流傳,清絕雅淡,所表達的思想高潔出世,無論在描寫手法上和思想境界皆是大境之氣。


聽雪話詩詞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詩佛王維的代表作。從內容上看,這是一首抒發作者隱逸情懷的山水詩

王維的詩歌,風格多樣。這首詩歌,奠定了王維在唐朝詩壇的地位。就內容來看,表面上是山水田園詩,實際上是一首讚美隱逸生活的詩歌。

最能表現隱逸生活的,是詩歌首尾的兩個關鍵詞:空山和隨意。

先看空山。

王維詩歌中,“空”這個詞語出現的很多。在他的《鹿柴》裡面也寫過:“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還有《鳥鳴澗》中也寫到“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我們要知道王維信佛的大背景,對這個”空“要多加註意。

佛家講究”四大皆空“,”空“是禪宗對世界的一個認知。


”空山新雨後“,是把一切世俗塵世的慾望都拋棄了的內心的輕鬆。不但有空山,還有剛剛下過的一場雨,一切都是那麼的乾淨。

帶著這樣的一種心靈的澄明,再看其他景物,都是乾淨和寧靜的,而生活中的”空“”淨“‘靜”正是人們追求的禪意的生活。

再看“隨意”。


這裡的“隨意”並不是“隨心所欲”,而是儘管的意思。“隨意”,是唐宋之時人們的口語,相當於現代口語中的“儘管。”王昌齡的《重別李評事》詩云:“莫道秋江別離難,舟船明日是長安。吳姬緩舞留君醉,隨意青楓白露寒。”這首詩的末句也用“隨意”,意思就是:儘管是青楓白露的秋天了,吳姬還在歌舞留客。明朝的顧璘在《唐音》裡批道:“隨意二字難解。”可見,明代人就已經不懂得這個詞語了。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儘管春天已經過去了,但是這種遠離塵世喧囂的生活,卻真的是自由自在,讓人留戀。

由“空山”開始,由“隨意”結束,作者在這首詩中,給我們透露出的,是對隱逸生活的嚮往。這是一首抒發自己隱逸情懷的隱逸詩。


煙花三月09


你好,很高興我們一起來欣賞王維的山水詩名篇《山居秋暝》。

其原詩如下:

《山居秋暝》
作者:王維 (唐)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光從題目看《山居秋暝》,我們讀到的信息有:地點在山裡,時間是秋天的傍晚。

空寂的山巒,雨後格外清新;秋天的傍晚,天氣異常清涼。

明月,照在如蓋的青松間;泉水,在石頭是靜靜地流淌。

竹林喧譁,原來是洗衣女子歸來;蓮葉擺動,只因下面有漁舟。

任憑春日繁華消盡,避世的王孫啊,這秋色值得留戀。

當讀完這首詩的時候,我們感覺就像是看到一幅雨後,空曠的山,初秋的傍晚,有明月在天空,有松樹在山上,有泉水在石頭上流,流向池塘,池塘裡有蓮葉,水上有漁船,池塘邊還有洗衣服的姑娘的山水畫。看到如此愜意舒服、恬靜的景色,讓人心曠神怡。景色之美,再加上有勤勞的山民們,讓整個山間更是充滿著靈氣。儘管《楚辭•招隱士》說過:“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但作者偏要“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閉上眼睛,跟著作者一起帶我們感受一下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色,乾乾淨淨的綠色,清澈見底的泉水,整個山裡都被新雨盪滌過了,作者的心彷彿也被新雨盪滌過了,作為讀者的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將自然的美與心境的美完全融為一體,創造了一種純美詩境!就好像我們也身臨其境!

只有最後一句,作者覺得潔淨淳樸的山居生活很好,很嚮往,但也側面反映出他對官場生活的厭棄。


閒聊新發現


誠邀:

王維的《山居秋暝》這首詩,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山水詩,詩人寄情于山水間,寄託自己高潔的情懷和追求。

解題:

這首詩的題目非常有特點,“山居秋暝”四個字可以分四層意思來理解,“山”字就是詩人隱居的終南山輞川一帶,“居”字就是指詩人的生活狀態,“秋”字點明季節,“暝(míng)”字點明時間,暝字的意思就是日落時分、黃昏時分。

這四個字高度還原了王維寫詩的時間地點,可以說這四個字有四重奏的意味,要說最那一個字突出的話,我個人認為就是這個“暝”字。

原詩如下: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賞析:

一,“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這兩句中的“空山”二字並不是說山裡面空蕩蕩的什麼也沒有,而是表達山的幽深靜謐、朦朦朧朧。

王維用“空”字烘托出自己感受到的幽靜和空寂的感覺。因為山中居住的山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所以到了黃昏時分,山裡就顯得格外寂靜了,這是古代人的生活習慣,不像現在有這麼豐富的夜生活。剛下過一場秋雨的山中,格外的涼快,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涼,這兩句是寫自然景色、點明時間詩句。

二,“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兩句特別有詩情畫意的美感,可以設想,詩人王維此時並沒有睡下,而是藉著皎潔的月光來到了外面,來細細感受這夜晚的美好,聽著涓涓泉水發出的潺潺的聲音。這畫面幾乎讓人陶醉在這美好的夜色中,也能看出來詩人多麼熱愛生活,熱愛自然。

王維的這兩句詩色彩層次豐富,穿過鬆林的皎潔的月光,松林的幽深靜謐,石灘的清淺,涓涓細流的潺潺溪水聲,王維不就是在聽一首“月光曲”嗎?

三,“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這兩句充滿了動態的節奏感,而且非常有韻味,詩人王維聽到了竹林中的喧鬧聲才知道了浣女的歸來,看到了蓮葉的擺動才看到了漁舟的靠近。浣女們的喧鬧聲在這幽深靜謐的山中,顯得是多麼快樂,她們的歡聲笑語把詩人從“月光曲”的回味中帶了出來,她們熱烈的情緒感染了詩人,讓詩人更進一步去體驗這山中的美好景象。

他看到了徐徐靠近岸邊的漁舟,看到了款款擺動的蓮葉。這是一個多麼美妙的時刻,多麼詩情畫意的“山居秋暝”畫卷,這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場景。

四,“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這兩句是詩人寄情于山水間,寄託自己高潔的情懷和追求的真情表露。其實有必要解釋一下這兩句的出處,屈原《楚辭·招隱士》中有“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詩人王維匠心獨運,反其意而用屈原的話句,這是非常巧妙的。

王維的言下之意是說盡管山中春日的芳華已經落盡,但是這山中晚上的秋景也是很美麗的,人們可以留在山中,盡情地欣賞這山中的秋景,欣賞這“山居秋暝”畫卷,也表達了詩人有歸隱秋山的願望,這是自己高潔的情懷和追求。

總結:

王維的這首詩通過對山水、明月、松林、清泉、浣女等景物和人物的描繪,表達了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也是詩人對無憂無慮、無拘無束生活的嚮往,詩情畫意,耐人尋味。


一縷英雄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註解

1、螟:夜色。

2、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3、春芳:春草。

4、歇:乾枯。

譯文

一場新雨過後,青山特別清朗,

秋天的傍晚,天氣格外的涼爽。

明月透過鬆林撒落斑駁的靜影,

清泉輕輕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傳出歸家洗衣女的談笑聲,

蓮蓬移動了,漁舟正下水撒網。

任憑春天的芳菲隨時令消逝吧,

遊子在秋色中,自可留連徜徉。

這是一首寫山水的名詩,於詩情畫意中寄託詩人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的追求。

首聯寫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霽,幽靜閒適,清新宜人。頷聯寫皓月當空,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流於石上,清幽明淨的自然美景。頸聯寫聽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分披,發現了浣女、漁舟。末聯寫此景美好,是潔身自好的所在。

全詩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實乃千古佳句。


七七話生活


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是一首山水詩,也是一首言志詩

盛唐山水詩以靜逸明秀的風格見稱。王維作為其中的代表人物,其山水詩作自是得陶謝風致,又典型地體現了盛唐詩人俊逸的氣格。

《山居秋暝》是王維山水詩的代表作品,收到讚譽頗多,有贊此詩色韻清絕的,有說詩歌雅淡中有致趣的,更有說詩人隨意揮筆,得大自在。

可見有人讀到了詩歌表現的山水之美,有人讀到了詩人的情懷體悟。簡言之,此詩于山水中情志,亦將情志寄寓於山水。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起句點明瞭地點、天氣、時間與季節。“空山”二字領起全篇,“空”在王維的詩歌當中的出現的頻率非常之高,現存的詩歌中有85次.

而“空”與“山”聯用頗多,除本詩外,也有我們熟悉的“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之句,又有“夜靜春山空”(《鳥鳴澗》)之句,另外還有諸如“郡中遙望空雲山”;“作暮雨兮愁空山”“曙月孤鶯囀,空山五柳春。”等句。

“空”字還與其他特定空間詞相組合,如“空林”(頻次最多)、“空谷”、“空館”、“空潭”、“空堂”等。王維對“空”字的痴迷大概來自於他所受到的佛家“萬物皆空”思想的影響,因此,“空”字不但與空間詞聯結,也有如“聲空”“聞空”“性空”“虛空”等詞的組合。

本詩之“空山”二字使詩情顯出通透輕靈之感。“新雨後”即是雨剛剛放晴,世間萬物被蕩盡塵雜,洗刷一新,一股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沁入心脾。

“天氣晚來秋”,點出了作者當下凝神關注的時間點正值入夜時分,雨過天晴,萬物鹹新,秋風送爽,夜掩塵囂。《繭齋詩談》贊此二句“起法高潔,帶得通篇俱好”。

秋雨洗刷過的不止這天地萬物,還有作者的心也因這雨更趨清新寧靜。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此句文字清淡,但造境老熟,渾然天成。

作者置身於其間,閒閒地寫來,一俯一仰間,疏落有致,動中顯靜。秋晚雨晴,月出東鬥,皎潔的月光透過疏疏的松林灑落下來,一脈清泉從林間歡快地躍出,流過齒齒溪石,發出的潺潺細響在林間迴盪。

明月,松林,清泉,溪石,構成一幅松泉映月圖。此二句雖下語清淡直率,本色自然,又清新脫俗。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載周珽評此二句為“洞口胡麻,非復俗指可染者”(周珽所說之洞口指黃龍洞口,指羅浮山天華宮所在,因傳有金龍起於宮,遂改名黃龍洞,又傳此處為葛洪修仙處。宋代留元崇有詩“黃龍洞口胡麻飯,不是神仙不得嘗。”)。

《唐詩矩》評此句“非復食煙火人能道者”,這些評論回溯到對王維人品情操的肯定。《唐詩歸》更認為此名類於佛禪中的偈句,於其中可參到佛禪佳趣。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如果說頷聯營造了清新脫俗,不染塵俗的意境,那麼頸聯就由不著煙火的妙境回到凡間,這是一幅富有生活氣息的生動畫面,簡樸單純,不含心機。

浣女趁月洗衣歸,漁人夜釣入溪流,都是山邊水岸人家的日常生活。

但此聯妙在無論是浣女還是漁人都沒有出現在畫面中,所謂竹喧蓮動中的場景,均來自於詩人的聯想:那隱於竹林後面的浣女們,手持著衣籃,正說說笑笑地走著,心情是如此的愉悅;

更遠處的溪流上荷葉擺動,那是漁人在放舟夜釣,身心是如此的隨意自適。此聯中的“歸”“下”字均為詩人主觀地臆想,也正是詩人內心裡尋求的生活嚮往。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雲:“浣女”、“漁舟”,秋晚情景;“歸”字、“下”字,句眼大妙;而“喧”、“動”二字屬之“竹”、“蓮”,更奇入神。

確實如此,“歸”與“下”的來去自如,於樸實的生活情境中透出了作者羨慕之意。而竹喧與蓮動則讓畫面描寫不落實處,盡顯空靈搖曳之神韻。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尾聯意格清遠,入事言情。面對如此美景,就算那春天的美景早已不再,但您亦可為此留連而不必別處尋求。

詩人被山間純美的景緻打動,被此處樸實的生活場景打動,方寸之地所充盈的自然之美與生活之美正是自己一直尋求的心靈歸宿。

王維一生宦涯,有年輕時的自信昂揚,也有漫漫宦途中漸生的倦意,但禪心不改,熱愛自然亦熱衷於投身自然,“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送別》),若此前還有一番遲疑,至此去官歸隱的心志便日愈堅定了。

王維的《山居秋暝》是其在終南山隱居時所寫,這是他遠離官場宦所的一方清靜之地,兩種不同的生活處境帶來的不同感受,終是這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最契合於內心所想,但經歷了安史之亂的王維卻最終不能以歸隱的方式成全其心之所願。


茶香燉魚


問題:

《山居秋暝》從內容看這是一首什麼詩?


前言

《山居秋暝》是盛唐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從形式上看,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從內容上看,這是一首山水田園詩。

一、從形式上 看標準五律

五言律詩要注意平仄、押韻、對仗、和黏連四個要素。

這首詩沒有一點瑕疵,連拗句都沒有使用。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韻,2、4、6、8押【尤】韻。

中間二聯對仗也非常工整: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另外比較難得的是,詩人也非常注意中間二聯的句子結構。頷聯221,頸聯212 。

有一點可以注意的是,前四句的前兩個字,都是結構相同的名詞:空山、天氣、明月、清泉。這種形式被稱為四平頭。

相連的四句前兩個字結構與詞類相同,被稱為四平頭。例如陳師道《和元夜》前六句都犯此病:

笳鼓喧燈市,車輿避火城。彭黃爭地勝,汴泗迫人清。

梅柳春猶淺,關山月自明。賦詩隨落筆,端復可憐生。

紀曉嵐評價說:“前六句皆雙字平調,殊為礙格。”

四平頭不算巨病,在唐詩中其實挺常見。但是詩歌短小, 講究騰挪變化,因此還是注意一下好。

二、從內容上看《山居秋暝》

這首五律是標準的山水田園詩。

1、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首聯破題,空山新雨後,寫出了山居;天氣晚來秋,點明瞭秋暝。

2、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頷聯兩句接著寫了秋暝: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照應首句的山和雨。而且這兩句還寫出了“空“字。

頷聯詩一幅畫,寫的是視覺。

3、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從空到有,從靜轉動。可見王維的山居處,並非不食人間煙火之地。

頸聯有聽覺”竹喧、蓮動“,歸浣女和下漁舟,是視覺?聽覺?還是詩人的一種猜測?任讀者聯想。

山中已晚,浣女歸來可解。不知道晚上誰下漁舟,漁翁要趁著夜色好去夜釣嗎?真是自由自在的美好生活。

4、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此處反用淮南小山在《楚辭》中的典故:

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

你說不可留,但是我這裡有如此絕佳美景,當然是可以留下的。

三、章法與內容

這首詩前六句都是寫景,最後兩句抒情,表達了厭倦官場、歸隱山林的願望。

清代黃生《唐詩矩》評價這種章法為:

尾聯見意格。

王阮亭《唐賢三昧集箋註》評價:

寫景太多,非其至者

沈德潛《說詩晬語》也認為:

中二聯不宜純乎寫景。

一般來說,五律或者七律的中間二聯,情景各一。

這種前六句寫景或者敘事,尾聯抒情見意的詩中,李商隱的《淚》很有代表性:

永巷長年怨綺羅,離情終日思風波。湘江竹上痕無限,峴首碑前灑幾多。

人去紫臺秋入塞,兵殘楚帳夜聞歌。朝來灞水橋邊問,未抵青袍送玉珂。

喜歡作詩的朋友可以體會一下,這兩首詩的章法。

結束語

王維《山居秋暝》最讓人欣賞的是他在寫景方面獨到的功力,因此蘇軾評價到:

品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至於詩中所表達的歸隱山林、不欲仕宦之意,則是古人的陳詞濫調了。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山居秋暝》這首詩寫的是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寧靜淳樸的生活!

全詩將空山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新雨過後山谷裡空曠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

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歸來,蓮葉輕搖是上游蕩下輕舟。

春天的美景雖然已經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連。

喜歡請點贊!更多精彩請關注(路尋寫作創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