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要如何做,才能成為公司的“不可或缺"

前幾天,一個朋友和我說,因為疫情的關係,他們公司決定裁員,而他就在裁員名單上。

他不得不重新找工作,更要命的是他不知道該找什麼工作,彷彿瞬間被抽空。

這樣的劇情,還在不斷上演。

這不得不讓我們思考,自己在公司中到底處於什麼樣的位置?

是“不可或缺”的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坦誠地面對自己。

假如你回答是否定的,不要緊,今天我們將一起來探討,如何才能成為公司的“不可或缺”。


工作中,要如何做,才能成為公司的“不可或缺

1. 成為公司裡的專家

每天朝九晚五,你可能很少去思考,如此努力奮鬥的目標到底是什麼?

是做一個好員工嗎?如果是,那好員工的標準是什麼?

  • 每天不遲到,不早退
  • 勤勤懇懇,每天加班到深夜
  • 對老闆忠心耿耿

你以為,這樣就是老闆眼中的“好員工”。

但是你錯了,老闆眼中的“好員工”不長這個樣子。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中村修二,在工作中是一個非常奇怪的人。

他在日亞化學工業工作期間,據說只要他投入到研究中,就不接電話,不參加會議,經常違反公司的指標。

而且在他獲得諾貝爾獎之後,還發表了極具挑釁的言論,聲稱:“憤怒是研究的原動力。”

這樣的員工,怎麼看他都不是一個“好員工”,甚至是一個很難相處的員工。

但事實上,在老闆眼中,他是老闆們都爭著要的“好員工”,因為中村修二發明的藍色發光二極管,是一個劃時代的產品,他是這個領域的專家。

為什麼會這樣?

在企業經營的三要素中(人員、商品、資金),其中人是最重要的,而專家是人裡面最核心的。

不管你在什麼崗位上,想成為公司的“不可或缺”,你首先要成為一個專家。


工作中,要如何做,才能成為公司的“不可或缺

2.給公司帶來現金流

公司是營利性組織,為了生存,必須能產生正向的“現金流”。

這裡我借用了財務中“現金流”的概念,什麼是現金流?

現金流是指公司營業額減去費用,剩下的這個現金數額,簡化下,可以約等同於企業的利潤。

想成為公司的“不可或缺”,你必須能給公司帶來實實在在的現金流。

具體到工作中你就要常常思考,你的工作成果能不能用錢來衡量?能不能給公司帶來正向的現金流。

前面提到的中村修二,他有過人的研發能力,研發出的產品能給公司帶來經濟效益和經濟回報。

反觀你自己,你的的工作為公司帶來了什麼,能否用錢的金額來具體衡量。

也許有些人會說,我又不是在銷售部門,沒有業績,我怎麼知道自己給公司帶來了多少現金流。

這裡有一個常見誤區,很多人覺得只有銷售才能給公司帶來現金流。

其實不然,即使像行政、財務、技術部門屬於“成本中心”的部門,也是能為公司創造現金流,只是衡量的標準不一樣而已。

衡量“成本中心”價值的標準,應該是為公司省下了多少錢,而不是帶來了多少收益。

我們用行政部門來舉例

比如說你是個行政人員,公司平常會有大量的紙質文件在各個部門之間流通,比如各種文件審批、工作報告的存檔等等這些。

你覺得大量的紙張使用對公司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於是你想到無紙化辦公,你找到一款非常適合公司的辦公流程的OA系統,並且不遺餘力地在公司內部進行推廣,解決大家在使用過程出現的各種問題。

最終,在你的努力下,你讓全公司都用上了這個新系統,減少了2/3的紙張使用,成功為公司節省了一大筆費用,同時你還提高了公司整體的運營效率。

這就是你的價值,

雖然沒帶來流入的“現金流”,但是減少了公司支出的“現金流”,某種意義上也相當於給公司創造了“現金流”。

想成為公司的“不可或缺”,你要麼成為“賺錢”的員工,要麼成為“省錢”的員工,如果兩者都不是,那你可能就危險了。


工作中,要如何做,才能成為公司的“不可或缺

3.擁有老闆思維

我們都知道,公司中最大的是老闆,人人都想成為老闆,但是老闆只有一個。

短時間內,在身份上你可能無法成為老闆,但是,你可以在思維上,努力老闆看齊。

老闆最需要的,也恰恰是能站在Ta的立場思考問題的人,因為他們會用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問題。

比如說你是個銷售,你發現你們公司產品出了點小問題,這個時候客戶又急著向你買貨,為了單月的銷售額和獎金,你會毫不猶豫地跟客戶推銷這個產品,讓他們購買。

因為你可能是這麼思考的:如果客戶對產品不滿意,跑來投訴,你可以把爛攤子交給你的上司來解決,即使最後解決不了,你還有最後一條路——辭職走人。

但如果站在老闆的角度,我們就不會這樣去思考問題。長遠來看,我們想和客戶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

發現產品不行,你不會貿然地銷售出去,而是先按住不賣,然後向公司反饋尋求解決方案。

因為你知道,後面一定會出問題,而出了問題,就會損害產品的口碑,進而影響公司的品牌形象。

你看,換種思維去思考問題,我們都會做出截然不同的行動。

能站在老闆角度思考問題的人,才是對公司“不可或缺”的人。


工作中,要如何做,才能成為公司的“不可或缺

結語:從優秀到卓越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要成為公司的“不可或缺”,必須把握以下三點:

①成為專家:你必須自己的專業領域不斷學習,不斷積累。

②為公司帶來“現金流”:你必須是一個能為公司“賺錢”或者“省錢的”員工。

③擁有“老闆思維”:站在老闆的角度,用長期視角來思考問題。

我們總是一步一步由平庸逐漸變得優秀,從優秀走向卓越,而這個過程,讓我們變成了“不可或缺”


我是@飛翔的海馬,80後知識獵人,專注知識管理與認知升級。歡迎關注我,一起學習如何學習,用學習活出100種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