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若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我該如何?

denggao9527


自然界,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用進廢退,增強助弱。這是天地之法,物種能存在下來的規則,無論到什麼時代,處在什麼環境,顯像的或隱性的都改變不了這個規則。當你感覺到被謗被欺被辱被笑被輕被賤被騙時,只能說你非常弱勢,要麼動用你的權勢或財物來保護你,要麼自己強大起來自我保護,沒有人可憐自甘示弱自我放棄的廢物,人讓別人不小看,唯有自我強大,以骨氣示人,以能力和人,以品德服人,有實力才有位置。


刀匠


寒山問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該如何處之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與拾得兩位大師,是佛教史上著名的詩僧。唐代天台山國清寺隱僧寒山與拾得,行跡怪誕,言語非常,相傳是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的化身。

這倒是立身處世的一些原則。是比較佛系的。且看如何處之。

謗我:有人誹謗詆譭你,肯定是因為你在某些方面比他強,讓他注意到你了,而用一些不正當的方式來影響你,對於比自己弱的人,自然不需要太花心思,只關注,隨他去,冷處理最好。

欺我:能欺負你,肯定是在能力上比你強了,你比不過他,便只好忍讓了,沒必要硬上。當然,要是你是武林高手,也犯不上跟一個無賴計較。

辱我:對於低素質的,有時候也是要適當表達立場的力量的,適當教訓一下是要得的。

笑我:笑就讓他笑唄。無所謂啦,又不會掉塊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輕我:他說我沒有,我真沒有,奮發圖強。他說我沒有,但是我有,一笑置之。

賤我:把握個度,越線了還是要教訓一下的,也是對他負責。

騙我:不可交,敬而遠之,適當處置。

歐耶!


瘋哥哥l


如果沒有“我”,這些都不是問題了!

他謗我,如果有“我”,“我”就會難受甚至氣憤,這就是他的目的。如果“無我”,他謗的便是自己,因為他必須自圓其說,結果是“越圓越謊”,最終他將以醜陋的面孔處世。。。。。。

他欺我,按照“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原理,你同時也在欺他。不同的是:你不以為然,意識順暢;他自以為是,意識混亂。所以,他是輸家!

他辱我,結果與“他欺我”是一樣的。

他笑我,體現的是“我”的價值。笑聲總比哭聲好,世間的每一個“他”,都是“我”存在的環境!

他輕我,恰恰是“我”所需要的,“我”是贏家。在這個世界上,永遠都是“槍打出頭鳥”,“木秀於林、風必吹之”的道理,隱含的是低調做人!

他賤我,結果與“他輕我”是一樣的。

他騙我,是因為“我”當真了。假如“我”一開始就沒有當真,他的“騙”也就不存在了。人生,就是一個過程,真也假、假也真,原本就沒有真假,真假是“我”去區分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尋煩惱”。。。。。。


龍潭山隱士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雲: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與拾得兩位大師是佛教史上著名詩僧,唐代天台山國清寺隱僧。傳說是佛界兩位羅漢下凡化做苦僧修行,一日,寒山受人侮辱,氣惱至極,於是便有了與拾得充滿了睿智,精彩的以上對話。

即使至今日,我認為,這段對話內容在某些人事物情上依然適用。不是無奈,更不是退讓,而是以柔克剛,邪不壓正。張揚正能量,提倡真善美!

(簡論)


秋風秋雨聽秋聲


這樣的人如果還能跟你坐在一個桌上吃飯我佩服,你剩下的就是照死的罵和羞辱,如果敢回嘴你就只有照死的打,這樣的人不要臉也不怕打,只要注意別打成傷害就行,他不要臉也不會有一個人幫他的,這樣的人不待見你一樣不待見比他混得差的人,這樣的人在社會和任何時候都沒有朋友,因為他沒有尊嚴,我們要避開這樣的朋友,但也不要害怕這樣的朋友,生活中這樣的朋友不少,到處吹得任何事情都能搞定,結果什麼事也搞不定,不如那些平時低調辦事有力的朋友,只有遠離這樣的朋友你的路才會走的明白,


堅持的車伕


人在做天在看,真的~我前夫和我離婚後,不讓看孩子,說我會影響他們的生活,他二婚後,又離婚,二婚媳婦也不讓他見孩子,甚至把孩子的姓都改了,我知道後,心裡嘟囔了一句,終於有人替我報仇了~我相信因果報應,人要心存善念,作惡的人,你們如果慶幸報應沒來,那就會可憐了你們子孫後代,隔世報~你可以精明幹事,圓滑做人,一定不能去傷害人~


花開若相惜_27126002


答:“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這絕妙的一問一答,出自禪宗《古尊宿語錄》中的《寒山拾得忍耐歌》。原文為: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該如何處之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與拾得二位大師是唐代高僧,無血緣關係卻情同手足,做事不拘小節,在詩上均有極高的造詣。

傳說,二人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的化身,後被雍正皇帝追封為“和合二聖”。

他們常以童子的形象出現,是世人心中友愛情重、和睦圓滿的象徵。


“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拾得大師的回答巧含入世之理,初讀心潮澎湃,再讀耐人尋味。

關於最後這兩句,後人似給出了三種解讀方式。

一說爽快:等著善惡循環,看他因果報應;

二說度人:等著他被感化,懺悔改過向善。

三說度己:等著自我提升,看他再無波瀾。

小女道行尚淺,只覺各有各的道理,不知大家怎麼看呀?


竹月小酒館


一筆勾銷,

橡皮擦掉,

白紙一張,

重啟自我,

心隨我動,

畫滿彩虹,

進我一尺,

還你一丈,

若在欺我,

撕紙不讓……


載你追寶馬


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這些是什麼狗屁佛法。佛祖有度人之心,也行霹靂手段。面對如此的惡行,唯有鬥爭到底。今天他辱你,他日也可以辱你妻子,辱你女兒,也受得了?這麼簡單的道德問題,還有什麼值得爭論的?是讀佛法讀傻了吧。你的沉默,導致了邪惡的盛行,你就是幫兇,助魔成長,助魔橫行世間。


命運之手將我推


寒山和拾得,據說一個是文殊菩薩轉世,一個是普賢菩薩轉世,被後人譽為高僧大德。大凡佛門尊者,在成聖成佛之前,自然免不了肉身的清修,在世間經歷九九之劫難,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也不例外。

寒山和拾得,就是前世的兩位清修的苦行僧人。有一天,寒山外出化緣,受到了世人的侮辱和輕慢,寒山非常生氣,回來後於是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置乎?”

什麼意思呢?寒山穿著破破爛爛,雖然是一個雲遊僧人,但是看起來跟一個乞丐也沒什麼分別了。這樣子去化緣,自然被當成了叫花子對待。寒山氣憤不過,希望能夠消除自己的怒氣,讓拾得給指一條明路。

拾得淡然一笑,回答道:“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出家之人,一切皆是身外之物,豈能自陷於泥淖而無法自拔乎?一切不平之事與不平之氣,都由他去吧。只要不加理會,再看幾年後的因果,超然於物外,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寒山的情緒化表現,可見他的修為與拾得相比,稍遜一個境界。而拾得能夠安然自處,雲淡風輕,更加接近佛門之中的空靈之境。

以上,就是“寒山拾得對答”的典故,出自南宋時期禪僧賾藏主編的《古尊宿語錄》。

寒山和拾得,並非神仙體態,而是肉身成聖,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兩人都是唐代時期有名的得道高僧,精研佛法和詩理,兩人是至交好友,經常詩文唱和,研習佛經。

據說,拾得是個苦命僧人,從小被父母遺棄在國清寺的廟門之外,被國清寺的主持高僧豐乾和尚收留,從小在寺廟中長大,出家為僧,後來被分派到廚房幹雜活。

寒山則是一個雲遊僧人,比拾得更加年長,有一年寒山來到國清寺,但是因為其瘋瘋癲癲的性格,並沒有得到寺廟僧人的款待,拾得是個善良的人,從廚房偷來食物給予寒山充飢,兩人一見如故,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友。

國清寺主持豐乾和尚見兩人情同手足,於是將寒山也留下了,在廚房做了一個廚僧。然而不久,寒山和拾得卻雙雙離開國清寺,雲遊四方。

後來,兩人來到蘇州的妙利普明塔院,寒山擔任主持方丈,弘揚佛法,遠近聞名,人們紛紛慕名而來,寺院也因此改名為“寒山寺”,就是張繼在《楓橋夜泊》一詩中提到的“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寒山寺。

到了清朝時期,雍正皇帝冊封寒山為佛門“和聖”、拾得為佛門“合聖”,兩人並稱為“和合二仙”,慢慢地,在民間又衍生出兩人是西方文殊、普賢菩薩轉世的傳說。

其實《寒山拾得忍耐歌》很長,原文如下:

稽首文殊,寒山之士;南無普賢,拾得定是。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之乎? 拾得雲: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雲:還有甚訣可以躲得?
拾得雲:我曾看過彌勒菩薩偈,你且聽我念偈曰:
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郝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隨它自幹了,我也省氣力,他也無煩惱。這樣波羅密,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其實所謂的忍耐,以及退讓等語,都是後人託名之作,並非寒山拾得兩人真正的對答之語。無非借佛家之口,勸慰世人,生氣惹是非,忍讓得平安。


END.

我是博書君,更多精彩內容,關注我的賬號:博書。看完文章,記得點贊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