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自己抑郁了该如何调节?抑郁症患者一般前期后期会有哪些变化?

小哥说旅途


  情绪低落,心情郁闷,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思想消极……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喜欢为自己扣上“

抑郁症”的帽子,觉得自己是抑郁症,对照一下网上的诊断标准更觉得自己很严重,感到绝望,更加抑郁,不知道怎么办。这究竟是不是抑郁症呢?该怎么处理呢?广州心理咨询为您分析。

  很多人来心理咨询之前,因为一些问题出现一些情绪,比如焦虑、抑郁等,就很喜欢为自己贴上一个神经症的标签,觉得“我有抑郁症”、“我有焦虑症”之类的,然后上网搜索一些症状后就对号入座,觉得自己的情况很糟糕,对自己的处境感到绝望。

  一般来说,神经症(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癔症、恐怖症等心理问题)的诊断有严格的标准,需要专业人士在了解来访者的情况后结合专业的测量量表才能进行诊断。

  很多人并不太清楚抑郁症究竟是什么,他们觉得心情低落、内心压抑、难以排解那么就是一种抑郁症。其实抑郁症具有一定的诊断标准。抑郁症,又叫抑郁障碍,主要临床特征是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抑郁症主要有以下的临床表现: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3.意志活动减退

  抑郁症患者的意志活动有着明显而又持久的减退,受到很明显的抑制。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连吃、喝等生理需要和个人卫生都不顾,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称为“抑郁性木僵”,但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伴有焦虑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消极悲观的思想及自责自罪、缺乏自信心可萌发绝望的念头,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并会使自杀企图发展成自杀行为。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

  4.认知功能损害

  有学者认为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会受到比较明显的损害,如今有部分研究是支持这个观点。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认知功能损害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障碍,而且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5.躯体症状

  抑郁症患者还会有一些躯体化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躯体不适的体诉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病前躯体疾病的主诉通常加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具有特征性意义。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体重减轻与食欲减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类似的症状,可以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专业的诊断。在没有确诊的时候,也不要随意给自己添加某种心理疾病的标签。有些人内心力量比较弱,当给自己贴上某种心理疾病的标签,会出现悲观失望情绪,行为退缩等情况。更严重的是,有的人可能出现“自证预言”的现象,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比如在内心深处认定自己是抑郁症患者,日常生活中就会下意识地按照抑郁症患者的模式去行事。

  因此当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在一段时间内处于糟糕的状态,自己的行为有一些异常,不要急于给自己乱扣“帽子”,专业心理咨询师建议您做到以下“两要两不要”。

  所谓的“两要”,指的是要乐观、要求助。许多人出现心理问题后会高估严重性,甚至悲观绝望。但不论情况如何,保持乐观心态都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潜能,应对消极情绪。症状的改善除了当事人的自我调节外,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至关重要。当感觉自己需要帮助时,要大胆向亲人和朋友开口,还可以积极求助心理咨询与治疗,尽早解除困扰。

  而“两不要”是指不要过度担心、不要自责。不要担心别人的异样眼光,担心难以治愈,担心情绪和行为失控;也不要武断地认定是自己性格不好或行为不良造成的,以致自怨自艾。担心和自责带来的困扰比症状更强。心理疾病就像感冒发烧,无法避免。只要积极调节和治疗,大多数问题是可以解决和改善的。


李建学心理咨询


找个知己聊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给自己安排干不完的活,谈一场恋爱,总之就是别闲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