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非要入蜀,为何不像刘表一样占领荆襄九郡,好好经营?

海林大


基于荆襄九郡的四面受敌地理位置以及当时诸侯割据的乱局,诸葛亮在隆中对时就给刘备献策,先取荆州为家,而后西进夺取益州,进可以与曹操孙权争夺天下,退可以有高山岩石作为屏障自保。

刘表在世的时候,自知自己年纪大了,虽有能力却没有多少时间了,而两个孩子又不能成器,所以收留刘备,用他作为前线对抗北方的曹操,当时的荆州九郡所处位置,北方已经被曹操平定,江东孙权历经三世也扎稳了阵营,西面刘璋张鲁围绕,南方有士燮割据交州,四面强敌环伺。如果单单占领荆州,是无法久守的。后来关羽失去荆州,一方面原因是他个人性格高傲自大,另一方面原因就是荆州腹背受敌,经不住两面夹击,你顾得了前面顾不了后面。


俗语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难平,蜀国自古以来就是易守难攻之地,诸葛亮说当年汉高祖刘邦,就是以蜀地作为根据地,进退自如最终平定天下建立汉朝,可见巴蜀的重要性。

诸葛亮当年已经把天下局势和未来走向分析的很透彻,刘备对此也深信不疑。北方曹操已经坐大难以抵抗,东吴孙权上下一心也已经形成了气候,刘备唯有先图谋年老的刘表,和暗弱的刘璋,占领益州荆州以后,再配合孙权与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才能进而逐鹿中原,实现光复大汉的霸业。


非想


首先来说,荆州在当时的正史记载中一共只有七个郡,即: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刘备从来没有能够占据过全部七个郡,赤壁之战后,其在荆州势力范围最大时共占领了荆州南部四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以及南郡的南部地区。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以及江北的江夏郡依然被牢牢地掌握在曹操手上,而南郡的大部分地区则在东吴占据之下。

荆州七郡示意图


刘表占据荆州时期,荆州周围除了羽翼未丰的东吴,基本都是一些中小军阀,不太能够对荆州刘表政权形成特别大的威胁。但赤壁之战后,占据荆州四郡多地盘的刘备集团就需要直面北方强大的曹魏以及东部根基已深的东吴,稍有不慎就容易兵败城失。这点从日后关羽在荆州的快速败亡就可以看出来。且相比魏吴两家,此时仅有荆州江南四郡的刘备集团在地理空间的转圜余地是很小的,所以必须尽快拓展新的领地,方能做长久发展之图。

在《隆中对》里,诸葛亮其实就已经提到了需要同时占据荆益二州才能与曹魏和东吴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待到天下有变时,一上将领一军出宛洛,刘备亲率一军出秦川方可能北伐成功。而彼时,益州又是在暗弱无能的刘璋手里。相比之下,这已经是当时刘备所能够捏的最软的柿子。刘备若不取益州,曹魏或者东吴早晚也必然攻取,他取之又何乐而不为呢?若是刘备当时没有听取庞统的建议快速攻取益州,从而为日后取得汉中打下基础,恐怕在关羽“大意失荆州”以后他们就再不可能独立取得任何可以割据一方的地盘了。由此可以看出,在刘备因为刘璋是其同宗而对于攻打益州摇摆不定时,强烈坚持攻打益州的凤雏庞统是有多么的重要了。庞统也用自己在落凤坡的牺牲换取了刘备攻取益州的胜利。可以说,没有庞统就无法及时取得益州。而如果不能即使取得益州,不要说恢复中原、复兴汉室,刘备哥仨的容身之地都会很快成问题。

益州牧:刘璋


刘备军师:庞统


子夜羌笛


刘表统御荆襄,这个人身长八尺有余,温厚伟壮,放在现在就是一个极有人格魅力的帅哥。名列八俊,可谓出名要趁早。所以,刘备和他比起来,那就是屌丝一枚。

刘表接替王睿担任的荆州刺史,启用蒯良、蒯越兄弟二人为辅佐,蒯氏兄弟是荆州一带的豪强,势力极大,也是刘表想在荆州站稳脚跟,必须结交的人物。刘表又娶了蔡瑁的二姐为继室,使蔡瑁历任为江夏、南郡、章陵等诸郡太守,刘表升任镇南将军后,为其军师。这是皇族与地方豪强的结合,因此荆襄之地在赤壁之战前都是比较和平的。

这就导致中原地区有大批士民进入荆襄避难,诸葛亮就是其中之一。而诸葛亮的老婆恰巧就是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黄承彦是混襄阳名士上层社会圈子的,南郡大名士蔡讽的女婿,蔡瑁的姐夫。黄月英有没有才我不知道,那是地方大族的小姐那是没跑,诸葛亮这个南漂找老婆眼光是不错的。

再来看看刘备,与诸葛亮一样,从中原来荆州避难,投奔刘表这位同族大哥。大哥也没把小弟当自己人,直接安排在了新野替大哥当炮灰。后来,刘表病故,其子刘琮继位不久便投降曹操。刘备连吴抗操,在赤壁与孙吴击败曹操,顺势夺取了荆州南部四郡。

当时刘备和孙权是联盟,孙吴和刘表及荆州本地豪强关系不咋地,当初孙权的老爸更是死在刘表下属黄祖手下,孙吴可是朝思暮想的要图荆襄地区。所以,刘备留下诸葛亮这个荆州女婿才勉强稳住局势。后来,庞统身死,诸葛亮离开荆州各种不放心,也不只是关羽太傲气的原因了。可是为啥不留下庞统这个本地名仕,带诸葛亮去取西川呢,大家细琢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总之,刘备不入蜀,能去哪里呢?


艾宣


导读:刘备本来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正如曹操所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我们不能说刘备就是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但是怎么也比割据一方的刘璋、刘表、马腾等人要强不少。只要不满足暂时的割据一方就不难发现荆州根本不是可以传承后世的基业之地。刘表在荆州的基业在诸侯并起的时候尚可以自保,但是当诸侯兼并逐渐明朗的时候荆州作为四战之地必须要需求出路了。


荆州虽然富庶但是不可以作为基业传承之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在军阀兼并完成后单凭荆州实力只能成为别人口边的一块肉。没有充足的战略纵深、易守难攻的地利条件,凭借四战之地的荆州是肯定守不住的。就像《隆中对》所说的“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分天下可定。下面我们分情况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群雄并起的草莽时代荆州可以自保,大鱼吃小鱼的诸侯兼并时代四战之地的荆州随时都有倾覆风险

东汉八骏之一的刘表,也是在董卓的举荐下担任荆州牧的。刘表也是个人才,在混乱的地主武装割据的情况下单人独骑匹马定荆州。刘表依靠荆州大族逐渐站稳了脚跟,开始在荆州暗中发展自己。而此时东汉朝廷的情况和春秋时期类似诸侯林立,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郡守都可以独当一面。所以刘表在这种乱世草头王的时代,以荆州之主确实称得上一方霸主。况且荆州物阜民丰、人才济济,又趁天下动乱之机收拢流民增加人口所以很快成为可以和孙权、刘璋、曹操、袁绍并立的军阀。

但是当进入大鱼吃小鱼的军阀兼并时期,荆州就不足以单独割据了。首先是荆州战略纵深不足,无论是在官渡之战还是曹操剿灭叛变割据的刘备时刘表都没有抓住战机拓展自己的战略纵深。放任曹操整合北方,当曹操统一北方后可不会放任富庶的荆州不管。所以即便刘备深耕荆州也不会让曹操和孙权放弃对荆州的垂涎。荆州就像战国时期的韩国,四战之地时刻担心秦、赵、魏、楚的围攻。所以长期消耗之下,韩国被拖的又穷又弱成为最先被灭掉的战国七雄。荆州也是如此,在刘备占据荆州的时候孙权已经占领了南部的交州。刘备被孙权、刘璋和曹操包围,俗话说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所以如果刘备只依靠荆州最后必然成为最先掉队的军阀。


地缘环境不好:荆州没有易守难攻的地利,又没有天险可以依靠

荆州除了四战之地外还没有天险可以依靠,不像刘璋的益州易守难攻。即便是长江天险也是和东吴共有,所以没有天险的荆州很容易形成北宋时期开封的冗兵现象。无数的精兵钱粮布置在长江防线,一旦被突破就会使全面崩溃的结局。历史上金国骑兵南下黄河攻破开封导致北宋猝死就是典型的例子。

更何况防守对象不光北方的曹操啊,东部和南部的东吴、西部的益州刘璋这么长的防守战线肯定让荆州的实力快速的消耗。即便是益州刘璋暗弱不能,东吴的孙权和北方的曹操可是虎狼之辈。所以刘备只是要割据荆襄九郡认真经营的话,最终无法避免覆亡的下场。


荆襄九郡是水陆要道、南北要冲,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即便刘备有心割据也不行

荆襄九郡自古以来就是水陆要道、南北要冲,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军阀混战没有丝毫的脉脉温情可言,都充满了贪婪和血腥。更何况无论是富庶还是关键的地理位置都让荆襄九郡必然会充满厮杀。从春秋时代的晋楚争霸开始,几乎所有南北对抗几乎都可以和荆襄画上关系。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在弱肉强食的时代刘备想单凭荆州自身的实力在即将来临的三国时代保住荆州是不现实的。



小结:

综上所述,刘备占据荆州后即便是认真经营也无法作为传承的基业。因此跨荆、益,利用西川易守难攻的独特地理环境才能摆脱四战之地的风险。只有生存下来才能谈到发展,即便是将来的蜀汉在贫瘠和弱小至少能够作为三分天下之一获得传承后世的机会。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刘备在创业初期,混得是真的惨,好几次丢妻弃子,好不容易得到的地盘,转眼就丢,长期以来处于仰人鼻息的寄人篱下的状态。在跟着刘表混的时候,刘备听说有诸葛亮这么一号人物,放下身段三次拜访。诸葛亮给他提出了“隆中对”,即拿下荆州、益州,等北方大乱就可以两路出兵,在洛阳胜利会师了。

可能人倒霉太久以后,就会有好运发生。刘备的机会终于来了,曹操取得荆州,但被孙刘两家的联军打败,回江北去了。一大块荆州处于无主之地。趁着周瑜费心费力拿南郡的时候,刘备轻取“荆南四郡”;南郡拿下来以后,孙权琢磨着不对劲,好像我一个人顶着北方的压力,刘备在我下面闷声发大财,于是听从鲁肃的意见,借南郡给刘备,刘备又有了入蜀的机会。后来刘璋请刘备对付张鲁,这真是困了就有人送枕头。刘备入蜀后,没对付张鲁,反而成功消灭刘璋,占据西川。那么这里面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

西川形势

刘璋治下的西川,在人和这一点上,存在了很大问题。这也是益州牧一代目刘焉给儿子埋下的雷。刘焉是一个很有手段的人,他为了割据一方,或者是称霸天下,做了很多事。一是请求“废史立牧”,把一州的军政大权集中在州牧手中,然后自己成为益州牧;二是和益州宗教人员张鲁母子结交,把张鲁支到汉中去,让他截杀汉朝使者,使益州成为相对隔绝的状态;三是吸纳为了避难入益州的外来人员,扶植他们的势力,作为自己的心腹力量,被称为“东州士”。经过这一系列骚操作,刘焉成功掌控益州,甚至还有称帝的打算。

但是这也为刘璋留下隐患。张鲁杀了同行的张脩,接手他的兵马,还有“五斗米道”,在汉中站稳脚跟。刘焉在的时候,张鲁起码还听从刘焉;等到刘焉去世之后,益州大姓推举相对仁弱的刘璋上位。刘璋在西川的威望都不够,更别说汉中了。张鲁打算脱离刘璋,刘璋杀掉张鲁的家人,双方成为死敌;而“东州士”与益州本土之间的矛盾很深,派系斗争激烈,刘璋从哪个角度都占不到人和这一点。而从刘备入蜀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东州士”这些外来户的忠诚度并不是很高。

刘备入蜀

刘备能入蜀,其实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益州内部的二五仔。益州本土派张松,觉得刘璋不是干大事的人,他出使曹操时又受到轻视,于是决定将西川拱手送给刘备;“东州士”中有两个混得不怎么样的人,一个是法正,一个是孟达,他们三个联手,来实现给西川换天这个大计划。

张松先是跟刘璋耳边吹风,劝他结好刘备,刘璋同意,派法正和孟达各领两千兵力资助刘备,孟达直接投靠刘备,法正回来;张松又劝刘璋,说西川内部人心不稳,骄臣跋扈;外部强敌虎视眈眈,如果里外两开花,西川不保,只有把刘备请进来才能保一方安稳。刘璋又同意了。刘备走水路到江州,然后沿垫江北上,一路“入境如归”,前期完全是躺赢。

经略西川

相会涪城

刘备带着人马进来“当打手”,刘璋怎么也得举行个联谊会啊。双方在成都以北的涪城相遇。这个时候庞统献上一计:直接趁此机会把刘璋拿下就完事了。不过或许是感觉不稳妥(刘璋带了三万人呢);或许是眼光更长远,考虑到仓促占据西川,民心不附的问题;又或许是如果一上来就和刘璋翻脸,以诈力取西川,违背了自己打的“仁义”的旗号,总之刘备是没有采纳庞统的意见。

双方在涪城玩得挺开心,宴饮好多天。刘璋给刘备发了一部分“工资”,然后回成都该干啥干啥;刘备则北上帮助刘璋干张鲁。

庞统三策

站在刘璋的角度来看,刘备干的事确实不怎么地道。刘备拿了人家的资助,北上到葭萌关的时候,不去打张鲁了,而是开始收买人心,增加自己在益州的影响力。

刘备这个时候在考虑接手益州之后的事情,但庞统还是更注意“眼前人”,先把刘璋消灭后再说。于是庞统给刘备出了三条计策,分为上中下。上策:挑选精卒,轻装简从、兵贵神速杀回程度,打刘璋一个措手不及;中策:设计诱杀白水关守将杨怀、高沛,然后对成都徐徐图之;下策:收拾行李回白帝城。

显然下策属于白给,是给上中两策凑数的弟弟,肯定不在刘备的考虑范围之内。上策又太过悬危,简直比在涪城直接拿下刘璋还险,刘备自然也不能考虑,于是就选择了中策。假装收拾行李回荆州,等杨怀、高沛开开心心送客的时候,干掉他们。

正式决裂

曹操进攻孙权,给了刘备实施中策的机会。刘备跟刘璋说,张鲁打不了了,你还得给我一万人,我回荆州帮助孙权和关羽。这不是开玩笑吗?你刘备进来公费旅游,临了还拿走我一万四千人(还有开始送的四千)。不过有一说一,刘璋还真是厚道人,虽然没拿出一万,却又友情赠送四千人。刘备就用这件事做文章,搞舆论攻势和思想工作,硬说自己给刘璋做牛做马,却遭受不公平待遇,用来激怒人心,提高士气,达到出师有名。

刘备这边“怒”了,张松,我压着身家性命挺你,结果你跑了。张松给刘备写信,说眼看益州就得手了,你刘备怎么能跑了呢?张松的哥哥广汉太守张肃发现了这封书信,上报给刘璋。刘璋大怒,杀掉张松,命令各个关城的守将抵御刘备。

战争过程

既然正式撕破脸皮,那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刘备杀掉杨怀、高沛(说实话小编是真不知道这种情况下,这俩人怎么中计的),开始往南方的成都打。

连战连捷

刘璋方面对刘备主要有三条防线,由北到南依次为涪城、绵竹、雒城。刘跂、冷苞、张任、邓贤、吴懿等人防御涪城,被刘备击败,退保绵竹,吴懿投降;刘璋派李严到绵竹督军,结果李严这个没节操的也投降了。

刘备军队越打越强,荆州方面诸葛亮等重要人物也入蜀,从东往西打,接连攻克白帝、江州、江阳,和刘备一起合围成都。

雒城告破

这个时候刘备在攻打雒城。张任等人被击败之后,退守雒城,进行顽强的抵抗,持续了一年之久。在攻城的时候,庞统还被箭射死,英年早逝。到建安十九年,雒城终于告破,刘备兵锋直指成都。

马超投靠

此时成都还有一定的抵抗力量,“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这个时候刘备方又出现一支外援。马超被击败后投靠张鲁,又与张鲁不合,决定投奔刘备。刘备秘密给马超一支军队,让他来围攻成都,这下终于压垮刘璋的心理。刘璋于是率众投降。








唐僧观世界


这是由形势左右的,刘表是皇帝册封,朝廷任命的荆州负责人,他统领荆襄之地,名正言顺、大权在握!刘备不一样,乱世之中谋求立足之地谈何容易,况且能拿的地方就是西川、占地利。

荆州是四战之地,刘备若占此地,会面临北、西、东,三方面的军事压力,所以拿下西川,让荆州之地做钱粮兵员基地和北伐的水陆要冲,是最合理的选择,也是明智的选择!

刘表故去后,荆州一分为三,不是一家独占,这也证明了天下之腹的荆州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局面。刘备集团拿下西川,巩固荆襄所得,按照诸葛亮的规划是可行的,正确的。这样才可以进退无忧,以争天下。




聿剑


刘备是三国枭雄中势力最弱,也是真正的草根起风的,这种草根虽然尝谕汉室宗亲,但是实话说连丞令也不欣闻。

所以刘备草鞋半折,桃园结义,卧龙拜诸葛,三来二仰,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刘备他是做的最保险的选择,就像根据地打绺,

谢谢😜


农民杂品家


荆州是借的,四战之地,蜀中天府之国比较富庶,高祖龙兴之地,刘备想学刘邦,从蜀中出发夺取天下,这也是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


杨喜光


刘备白手起家,创业初期事业确实发展的极其艰难,屡屡寄人篱下,仰人鼻息。

后来,慢慢的手下人多起来了,刘备自然就要开始选择自己的根据地了。根据地可不能胡乱选择,实际上,在诸葛亮庞统给刘备制定的策略中,也是先占荆州,再取西川入蜀。



为什么诸葛亮庞统要给刘备制定下这样的策略呢?

首先,在当时的情况下,如孙刘联手抗击曹操胜利,东吴必然无暇荆州襄,此时刘备便可轻取荆襄,作为临时根据地。之所以荆州只能作为临时根据地,一是因为荆州之地强敌环伺,以刘备当时之实力,比然不可能久留;二是荆州之地不大,没有了发展空间。诸葛亮辅佐刘备是要成就王霸之业的,自然不会满足于占取荆州之地。


其次,为什么诸葛亮庞统希望刘备取西川入蜀呢?

一是蜀地易守难攻,创业初期的刘备实力不强,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后方。

二是蜀地富庶,刘备要开启王霸之业必然需要钱粮,蜀地有这个基础。

三是蜀地没有强大的军阀守护,刘备可轻松拿下。

四是蜀地四周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便于刘备开疆拓土。


史海钩沉


第一,刘备从来没有完全占领过荆襄九郡,刘备地跨荆益时期也只是战略部署荆襄九郡的一小部分,大多数还是曹操的地盘。

第二,实力不允许,并不是他不想占领!荆襄九郡当时不仅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战略地位更是极其重要!可以说欲得天下比先取荆州!三国各个势力对此都心知肚明,所以一直都想将其收入囊中。作为三国中势力最弱的刘备实在是无力抗衡最终只能退守西蜀。

所以刘备并不是非要入蜀,而不想占领经营荆襄九郡,完全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只能先发展实力,伺机而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