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压岁“劫”:父母的态度,决定孩子未来的金钱观

午饭间隙,一大家子吃罢坐在餐桌闲聊,嫂子气冲冲从门外进来,后面灰溜溜跟着的是刚上小学两年级的侄子。

“这是怎么了?”爷爷一把拉过孩子准备询问,还没开口,侄子的眼睛就红了,嫂子也借机数落起来:

“上午我就觉得奇怪,这孩子满堆的零食和小玩具都哪来的?问他说是哥哥姐姐们给的,结果刚才被我逮个正着!”

嫂子气得不行,原来刚才她去小店买酱油,恰巧碰见侄子掏出百元大钞,眼不眨地买下一堆垃圾食品:“哼,也不知道这钱是哪偷来的……”

“我没偷,那是小爷爷(爷爷的弟弟)早上给我的压岁钱,他说让我买自己想吃的!”侄子力辩,许是靠着爷爷有了胆子,他甚至不服气地又隔着桌子质问自己的妈妈:

“我自己的压岁钱,凭什么就不能买我想要的东西?!”

是啊,明明是孩子的压岁钱,为什么孩子偏偏就没有支配权呢?


压岁钱,压岁“劫”:父母的态度,决定孩子未来的金钱观


孩子的压岁钱,年年有,可也年年遭“劫”。


一个孩子,无论怎么想呵护保全自己的压岁钱,到最后,大多入的还是父母的口袋,家长们总会有各种义正辞严,容不得孩子拒绝的理由:

“爸妈给你攒着,开学以后交学费!”

“小孩子家拿钱不安全,爸妈给你保管,要用的时候问我们拿!”

“爸妈没现金了,问你借一点儿!”

……

而我印象最深的是,记忆中母亲的那句话:

“压岁钱压岁钱,压个岁也就完事了,哪还真给你们孩子啊!大人给的钱大人收,你们,过过手瘾就可以啦!”


压岁钱,压岁“劫”:父母的态度,决定孩子未来的金钱观

多少年后,我依然记得那天眼巴巴望着母亲从我珍藏的大红包里掏出钱的画面,她一张一张数得仔细,然后塞进五斗橱的一个铁皮盒子,转头郑重告诉我:“这钱,等开学了给你交学费!”

直到今天,我也难以忘记钱在口袋还没有捂热就瞬间被掏空的失落感。


同时幻灭的,还有对压岁钱所有的美好幻想:那个中意许久的头箍没了;平时舍不得买的零嘴没戏了;一直想买的硬抄本也没影了……

你都不知道一个孩子没有钱的心,到底有多苦!

可如今,当我成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我也每年给儿子包压岁钱,可似乎也是以同样的理由,把孩子的压岁钱收在自己手里。


倒不是舍不得孩子花,而是真怕孩子管不住钱丢了,又或者是乱买一气。

“妈妈,我能用压岁钱买那个乐高吗?”

临睡前,儿子搂着我的脖子问。我答应了他,又告诉他该睡觉了。可睡意正浓时,儿子的声音又在夜色中清脆响起:

“妈妈,我能不能自己保管压岁钱呢?”

“能……等你长大以后……”

“那长大后是多大呢?”

儿子的追问,让我清醒:是啊,长大是多大呢?

有人戏称:守不住压岁钱,是作为孩子的宿命;而守住的压岁钱,却基本靠造化。

这话听着戏谑,却不由令人思考:一个孩子,究竟长多大,作为父母才能安安心心把本该属于他们的压岁钱交到他手里,由孩子自己来支配呢?


压岁钱,压岁“劫”:父母的态度,决定孩子未来的金钱观


几乎每一个大人都觉得,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要钱有什么用呢? 即便需要使用,再问大人要,不就行了?

可一个不愁吃穿的小孩,就真的不需要钱了吗?其实孩子真正要的不是钱本身,而是钱背后能够带来的纯粹的童真快乐。

作家三毛在回忆童年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对于“钱”的深刻体验,在她笔下,尽显一个孩子内心对钱的挣扎。

和那个年代所有的小女孩一样,三毛热衷收集无数彩色的橡皮筋和红楼梦丫头们的画片。对她而言,这些东西,就是她那段童年时间全部的快乐。

虽然家境不差,三毛的父母却管束很严,小孩子根本没有自己的零用钱。

有一次,三毛实在想买自己要的小玩意儿,于是她偷偷拿了妈妈放在卧室柜子上的五块钱。

但是,当三毛把五块钱放到自己的口袋后,她却一整天处于担惊受怕中,想要钱的渴望,又害怕被父母发现偷钱的后果,让她在那一天备受煎熬。

她不肯脱裤子午睡,因为钱就装在裤兜里;


她不愿意洗澡,依然害怕藏在裤兜里的钱被父母发现;


她哭泣着躲在浴室不肯开门,把钱紧紧捏在手里,这钱犹如烫手的山芋,让她不知藏在何处是好;

最后,直到她把钱扔进柜子与墙的缝隙里,然后假装发现了钱,告诉妈妈,才算从担惊受怕、魂不守舍里解脱出来。


压岁钱,压岁“劫”:父母的态度,决定孩子未来的金钱观

其实很多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那些童年在金钱上的匮乏,让很多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他们甚至铤而走险,以窃取的方式,满足自己的私欲。

也有那些因为曾经未被钱满足,长大以后生活中在“失控”状态下的孩子,他们不停地通过花钱来“弥补”童年时没有零花钱的“遗憾”。

一个孩子,他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并不会随时间的流失而消失,反而会在未来的成长中,寻找机会报复式地反弹。而一旦涉及到金钱,后果则更加可怕。

三毛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对懂自己的父母。

事实上,三毛的爸妈早就知道她拿了钱,他们始终不动声色地呵护着三毛敏感的自尊心,不逼问,不揭发,也不责备,以便让三毛最后能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释然。

这件事情之后,三毛的父亲了解到,三毛要的并非是钱,而是收集彩色橡皮筋和画片的纯真的快乐。父亲开始管理起孩子的零花钱,每月从没有零花钱,改变为有固定的零花钱,并且爸爸还要求三毛自己记账,可以预支零花钱,但只能预支两个月,两个月满了,就只能忍耐。

三毛后来在回忆中写道,她很感激父亲从小给予她的金钱教育,让她知足于金钱带来的享受,却并不被金钱所缚。


多年以后,当她决定离开丈夫遭遇不测的伤心地,她几乎能以倾囊相赠的方式,毫无牵挂地处置了所有的家产,正得益于父亲多年来对她金钱观的培养。

就如儿童理财读物《小狗钱钱》的作者舍费尔说的那样:

一个人能否安排好自己的花费,是在他人生的早期就决定的。


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只有从小学会支配金钱,才能够过自己要想的生活。


孩子6岁左右,正是金钱观念的奠定期与塑型期。如果父母对孩子做好金钱教育,让孩子对金钱有正确良好的认识,未来则能帮助孩子理清金钱与人生的关系。

春节期间,当孩子得到压岁钱,当他开始对钱在意了,其实是最好的金钱教育时机。


压岁钱,压岁“劫”:父母的态度,决定孩子未来的金钱观

很多人问:

孩子的压岁钱需要大人保管吗?答案是:需要!

孩子可以自己拥有钱吗?答案是:可以!

其实,这两个问题一点都不矛盾。


我曾经在超市里见过这样一对母女,她们安排压岁钱的方式,我想是最好的例子。

孩子拿着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兴致勃勃挑选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她不断地叫着妈妈:

“妈妈,你觉得这个好还是那个好?”

“妈妈,这个就我是上次看中的,你觉得怎么样?”

一边的妈妈推着车,始终笑盈盈地望着孩子。等孩子问得多了,她会温婉地提醒一句:“你的压岁钱,你自己决定哦!”

我留意了这对母女许久,不想在结算的时候,又碰上了她们。孩子把自己的一堆东西郑重地堆放到收银员面前,非常认真地看着物品一件件被扫码。

“48.5元!妈妈你看我算得多好,没超出今天的预算哦!”

孩子兴奋着把手里的五十元大钞递到收银员面前,她依然意犹未尽地跟她妈妈畅聊着未来:

“妈妈,我刚才看中了一个玩具,不过超预算了,等下个月压岁钱的利息到了,我再来买!”

看着母女俩远去的背影,我深深佩服这位妈妈的智慧。

她把孩子大额的压岁钱存进了银行,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

她把孩子压岁钱产生的利息给孩子花,让孩子真正拥有钱的存在感,也从小让孩子领悟“剩余价值”的重要性;

她带着孩子去购物,鼓励孩子自己学会取舍,学会有计划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种潜移默化的金钱观培养,恰恰是对孩子最好的金钱教育。

教育家默克尔说:“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一个懂得金钱管理的孩子,他也便学会了未来成长中重要的生活技能,这也能让他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人生。

孩子的一生,会得到很多财富,而金钱便是其中一种。


把压岁钱交到孩子手里吧,和他一起来规划,孩子在管理金钱过程中他所学到的一切,不正是钱之于人最大价值吗?

**文字整理:家校联盟网(公众号:jxlmw-1),家校联盟网致力于优秀孩子养成经验共享,更多实用经验请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