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聚焦“凉都三宝” 发力提质增效

六盘水:聚焦“凉都三宝” 发力提质增效


  雨水过,春耕忙。行至乌蒙腹地,刺梨树迎风摇曳,张福琼正在刺梨基地忙活着,她还请来十余位当地农民到基地来帮忙,与往年不同的是,他们都戴着口罩。

  张福琼是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也是眼前这片地——六枝特区梭戛乡沙子村500余亩刺梨基地的“主人”,这片地他们已打理两三年。

  走进基地,远望近看,这个山头,农户剪枝、割草井井有条;那片林地,松土、施肥忙得不亦乐乎。基地内,他们彼此间隔两米开外,手上动作不停,专注于眼前这“一亩三分地”的活路。

  “你看,这种分枝就要剪掉,不然树形不好,果子的品质自然不高,树木也像人一样,要打理。”张福琼领着记者在基地内穿梭,不时给记者普及技术要领。


六盘水:聚焦“凉都三宝” 发力提质增效

  在张福琼看来,修剪分枝其实就是一次取舍,舍去眼前分枝长出的小果子,是为了赢得长远的刺梨树收益。这些,都是他们在农技专家指导下,一点点摸索出的小“窍门”。

  “经过前些年的发展,我们公司刺梨基地大数在33000亩,从量上来看,已能满足企业需求,质现在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于轩辕农业而言,提质的“撒手锏”是基地化管理。

  “以前,我们冬春管护只做松土和补植补种,去年刺梨初挂,效果不如我们预期。”吃一堑长一智,张福琼多次将农林部门专家请到基地内现场培训,自己也外出学习考察。


六盘水:聚焦“凉都三宝” 发力提质增效


  去年秋天,刺梨收获后,张福琼和同事早早谋划,多次商讨制定刺梨产业管护方案,明确时间节点、技术标准,对标对表推进,为的就是——地里结出更多更好的刺梨“金果果”。
  事实上,在凉都,秉持精耕细作理念投身农业产业革命,张福琼并非个例。放眼这片沃土,从南到北,从山头地块到加工车间,处处春潮涌动,春意盎然。
  据六盘水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陶勇介绍,林业部门正从技术培训、管理方式、资金扶持等多方面为刺梨提质增效助力,目前全市15万亩刺梨产业提质增效正有序推进。


六盘水:聚焦“凉都三宝” 发力提质增效


  一个产业就是一面镜子,映射出农业的整体形态。
  今春的凉都,小小刺梨果为着今年的好收成,暗自蓄力,农人管护繁忙。对于同属“凉都三宝”的早春茶、猕猴桃而言,更精品质、更高效益从何而来?
  答案,早已呼之欲出——
  做优存量,向单产要效益,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深入实施2020年提质增效行动,巩固六盘水农村产业革命丰硕成果,走深走实走稳山地特色农业之路。


六盘水:聚焦“凉都三宝” 发力提质增效


  从2月2日起,水城县米箩镇草果村猕猴桃基地内,经过体温测量、登记、消毒等程序后,每天30多名工人有序进入基地内开展猕猴桃春季管护工作。
  水城县宏兴绿色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草果基地工作人员王彦告诉记者:“基地现在每天工人上班都需测量体温,每天测量四次,工作时,也实行分区域作业,并要求佩戴口罩。”
  疫情防控、春耕生产,并不是一个二选一的“单选项”,而是一个同抓并举的“双选项”。细而又细的基地管护方式,同疫情防控并不相悖,而是“凉都三宝”进阶跃升的必然选择。


六盘水:聚焦“凉都三宝” 发力提质增效


  草果村猕猴桃基地始建于2011年,挂果面积已达810亩,作为一个“老牌”猕猴桃基地,在这次提质增效行动中,不甘于后,也想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我们基地,今年春季管护重点有两点,一是保湿抗旱,观测土壤湿度,二是播施萌芽肥,以为了更好的分化花芽,以确保今年的挂果量。”王彦介绍。
  为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努力着的不止有猕猴桃企业、合作社和勤奋躬耕的农户,作为猕猴桃产业主管部门,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也给出了妙计良方。


六盘水:聚焦“凉都三宝” 发力提质增效


  去冬今春,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印发春季农业生产方案;开展冬季管护技术培训43场次;落实猕猴桃产业发展20条任务;按照《六盘水市猕猴桃种植基地灌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方案》,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桩桩件件,指向一个中心: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
  大地回春,农事渐起。面对疫情,六盘水市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各类经营主体为刺梨、猕猴桃今年的一季丰收,攒足了劲、竞亮实招。


六盘水:聚焦“凉都三宝” 发力提质增效


  田间地头,戴着口罩,农人依然勤于躬耕,绕过座座大山的农技专家将“课堂”搬到生产第一现场,合作社为生产物资电话接打一通又一通……这是乌蒙大地上,渐次铺开的春耕图。
  将视角聚焦到座座茶山,茶农的忙碌,又有些许区别——去冬今春的精心管护,只为眼前这一刻:采摘茶青,卖个好价,让更多人品尝到舌尖上的这一抹春天。
  近日,六枝特区4.4万亩春茶开采。在月亮河双文茶园内,100多名茶农分散采摘茶青正忙,他们手指上下翻飞间,片片青叶即已落入篓中,每一片青叶,承载一份收获。

六盘水:聚焦“凉都三宝” 发力提质增效


  “生在高山上,长在云雾中”,凭借优良的品质,双文茶园的茶叶斩获了不少好评。茶叶刚刚开采,安徽、浙江等地顾客纷纷预购茶叶,即采即卖,供不应求。
  茶农在口罩下因“真金白银”入袋绽放的笑颜,企业负责人手机上源源不断的订单,是疫情防控、春耕生产齐头并进信心的彰显,也潜藏着农业部门的深谋远虑。
  2月6日,六盘水下发《关于抓好2020春茶生产的指导意见》,从茶园施肥方式改进、采茶工组织、茶青交易方式创新等多方面提出具体意见,为茶企生产提供重要参考。


六盘水:聚焦“凉都三宝” 发力提质增效


  时间再往前推,六盘水早春茶生产和茶园补植补种早早启动,一组数据以证扎实作为:去冬今春,六盘水市共完成茶园补植补种4080亩,开展茶产业相关人员培训989人次。
  将“小茶叶”做成“大茶业”,六盘水的举措不止于眼前,今年该市将重点在“提档、增产、全利用”上下功夫,提高茶叶加工水平和品质,提高管护水平和采茶效率,充分采摘和利用夏秋茶,既提高茶叶产量又增加产业综合效益。
  田间果木在望,山上茶叶青青,今春的凉都,疫情防控与春耕生产双线作战还在继续,一次次精耕细作,“凉都三宝”提质增效蹄疾步稳,产业革命纵深推进,农户也在其间盼望着又一个丰收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