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獨大“強省會”壓力下,未來十年中小城市該何去何從?


一城獨大“強省會”壓力下,未來十年中小城市該何去何從?

​隨著國家發改委《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頒佈:100萬人至300萬人的城市取消落戶限制,300萬人至500萬人城市全面放開落戶條件。 戶籍制度帶來的變化,我國的城鎮化發展思路隨之發生根本性變革:中小城市難逃萎縮命運,而以直轄市、省會為核心的城市群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一城獨大“強省會”壓力下,未來十年中小城市該何去何從?

“強省會”戰略最近幾年被眾多省份愈發被重視, 以成都和武漢為例,武漢11年間人口從800多萬增至1000多萬。而成都人口從08年到18年增長了200餘萬,達到1476萬。 以至於很多網友開玩笑地稱之為“武漢省湖北市”“成都省四川市”。側面反映了成都與武漢在本省的實力與地位。

一城獨大“強省會”壓力下,未來十年中小城市該何去何從?

我國沿海的山東、江蘇等省份,一直以來都是重視城市均衡發展。山東16座城市15座位列全國百強,而江蘇13座城市更全部都是全國百強城市。

但隨著2019年濟南吞併萊蕪,南京以“提升省會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為發展重點。山東與江蘇也開始打造“強省會”戰略。隨著戰略的推進,兩市在2019年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南京GDP達到14030億元,已經高居全國第十一位。濟南GDP為9443億元,省會首位度也由2018年的11.6%升至2019年的13.2%,為打造國家中心城市,夯實堅定的基礎。


一城獨大“強省會”壓力下,未來十年中小城市該何去何從?


那麼,在一城獨大的“強省會”戰略下,未來十年中小城市該如何發展呢?根據我國300多座中小城市自身情況不同,筆者認為可以總體囊括為三類發展方式:

第一種:背靠大樹好乘涼(典型城市:保定、滁州)

依附於首都北京和直轄市天津,藉助“千年大計”國家重點打造的雄安新區,河北保定最近幾年可謂賺足了風頭。作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帶來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幫助保定在2019年GDP增長超過了7%。

安徽滁州屬於南京都市圈也是長三角城市,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吸引了大量江浙滬的資金。不到十年的時間,順利的躍居為全國百強城市。


一城獨大“強省會”壓力下,未來十年中小城市該何去何從?


第二種:自身強才是真的強(典型城市:鄂爾多斯、徐州)

作為老牌工業城市,江蘇徐州主導產業一直以來是依附於自身的交通及資源。如今,煤礦已開採殆盡,鋼鐵廠為主的高能耗企業因為限產能措施關停無數。但是徐州充分發揮交通樞紐和人口資源等優勢,著力發展物流產業高端機械製造業,打造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強勢突圍,入圍全國經濟前30強城市。

內蒙古鄂爾多斯擁有大量煤礦、天然氣資源,依託於能源銷售的高額財政收入,鄂爾多斯同時發展新材料、文化旅遊、大數據等新興產業。人均GDP排名在全國一直名列前茅。


一城獨大“強省會”壓力下,未來十年中小城市該何去何從?


第三種:經濟不好搞 人居環境一定要好(典型城市:鶴崗、黃山)

在國內的很多城市,既沒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又沒有足夠多的資源與人口,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人口流失,企業外遷麼?像這類城市該如何發展呢?

作為百年煤城,黑龍江省鶴崗市因煤而興,同樣因煤而困,隨著資源的枯竭,經濟逐漸開始衰退,人口大量流失,以至於成為全國房價最低的城市之一。而鶴崗市藉助網絡上的熱度,不僅吸引了很多外地人安家落戶,而且多元發展綠色礦業、綠色食品、生態頤養等產業。雖然經濟上,鶴崗難以再重振旗鼓,但是這種慢節奏舒適的生活還是非常令人嚮往的。

黃山美景甲天下,為保護生態環境,安徽黃山市因不發展重工業,自身人口較少等因素,經濟總量一直位於安徽倒數第一。但是,黃山市為發展生態文明城市的建設有目共睹,無論是空氣質量還是森林覆蓋率都是全省首位。依託於自身的生態環境優勢,黃山市著力發展旅遊業。如今,不僅是國家級森林城市,更是世界級魅力城市。

一城獨大“強省會”壓力下,未來十年中小城市該何去何從?



那麼,您覺得自己所在的城市該如何發展呢?歡迎關注並留言!


未來十年 您是準備留在家鄉還是去大城市? (多選)
0人
0%
留在家鄉
0人
0%
去大城市
0人
0%
還沒想好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