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麥寧願種遲也不能種早,哪怕種稀疏也不能稠密?

奔跑的小輝哥


小麥播種時間如何種好小麥? 一、如何選擇小麥的適宜播種期。小麥適期晚播與防凍。 最近一段時間,不管是網上還是微信、朋友圈,都在討論小麥的播種期、防凍等問題,可以說是真真假假、沸沸揚揚、熱熱鬧鬧 舉個例子:唐河屬於“豫南旱作麥區”,秋季多幹旱,又無灌溉條件(即使有灌溉條件,由於土質粘重,麥播時節也“不敢”澆水,一旦澆了透埫水,可能半月二十天機械也不能進地),為了“搶埫”,“早播”比較普偏(如不“搶埫早播”,就有可能缺埫不出苗),大多農戶10月中旬播種,也有不少農戶10月上旬就把麥子種上了。“搶埫早播”麥田,一旦遇到“暖冬倒春寒”年份,凍害比較嚴重。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弱春性”小麥品種上。因為不少農戶不知道小麥品種還有“半冬性”、“弱春性”一說,不知道“弱春性”品種不能早播,早播容易出現凍害。“弱春性”小麥品種比較典型的,比如前幾年播種面積比較大的“鄭麥9023”以及這幾年推廣的“天民198”(蘭考198、蘭考矮早8)等,這類“弱春性”品種“春化”時間較短,如果播種過早,播種後氣溫高、埫情好,出苗快、生長快,年內旺長“起身”,如遇低溫“倒春寒”,就會凍壞、凍死“花芽”、“小穗”,造成嚴重減產甚至絕收。這樣的例子我們遇到的也確實不少。 唐河屬於“豫南麥區”,按照《河南省麥播技術意見》,豫南麥區適宜播期為:“半冬性”品種10月15~25日,“弱春性”品種10月20日至10月底。不管是“官方”專家還是“網絡”專家,大家都說今年可能會有“凍害”,為了預防凍害,小麥要“推遲”播期。只不過“官方”專家說要在“適宜播期內走下限”,即“適期晚播”,具體到咱“豫南麥區”,也就是“半冬性”品種10月25日前,“弱春性”品種10月底前播種。與咱們唐河農戶正常年份的“搶埫早播”相比,要推遲7~10天播種。所謂的“網絡傳言”,有的說要比往年晚播3天,也有的說要晚播5~7天,至多說比往年推遲10天。與咱們唐河往年“搶埫早播”的實際情況相比,也沒有多大出入。在這裡,我再次提醒各位,你必須弄清楚你的小麥品種是“半冬性”還是“弱春性”,“半冬性”品種播種期不能早於10月15日,儘可能10月25日前種完;“弱春性”品種不能早於10月20日,儘可能在月底播種結束。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年年都有不少農戶不能做到“適期”,要麼偏早,要麼偏晚。對於這些不能做到“適期”播種的麥田,怎樣防止出現凍害呢? 1、“早播”要“稀”。我們縣不少農戶習慣於“搶埫早播”,耽心晚播缺埫影響小麥出苗。如果真的播種偏早,一定要注意“適當減少播種量”,也就是“適宜播量走下限”。“早播”的小麥,由於播種後氣溫高,出苗塊、分櫱早,分櫱時間長,單株分櫱多。早播加上播種量大,會造成“稠麥弱苗”。本來早播就不耐凍,容易出現凍害,再加上“稠麥弱苗”,個體發育不良,凍害會更嚴重。適當“稀”一點,群體不“過稠”,麥苗就會“壯”一些,凍害就會輕一點。 2、晚播要“補”。如果由於“騰茬”晚或“缺埫”等種種原因,在品種“適宜播種期”內不能做到“適期播種”,有的可能會到10月底甚至11月份才能播種。由於播種晚,播種後氣溫低、出苗慢,出苗後遲遲不能分櫱,甚至冬前就不會分櫱,形成“單根獨苗”。這樣的麥田,一是分櫱少造成群體數量不足,畝穗數少,俗話說“頭稀”;二是“單根獨苗”不耐凍,遇低溫也會出現凍害。對於“晚播”麥田,一要以“稠”補晚,適當增加播種量,彌補因晚播單株分櫱減少的不足,保證每畝有一定的群體,即增加每畝“頭數”;二是增施肥料,“補充”營養,強壯個體,既可增加分櫱數,又可提高抗凍能力。這裡要注意,以“稠”補晚,“稠”要適當,按照“適宜播期”內的“適宜播量”,播期每晚播一天,每畝增加0.5斤播種量;“補充”營養可以從兩個方面“補充”:一是底肥施肥量要增加20%,二是每畝用“蕓薹素”半包加磷酸二氫鉀1兩拌種。另外提醒大家,不管是晚播麥田還是早播麥田,用蕓薹素加磷酸二氫鉀拌種,都具有提高出苗率、壯苗、抗凍、增分櫱的功效! 3、苗期噴打葉面肥。另外,不管是早播麥還是晚播麥,結合除草、治蟲、防病,在生長期噴打蕓薹素、磷酸二氫鉀、氨基酸等葉面肥,都可以增加細胞液濃度,提高細胞液的“冰點”,從而提高小麥抗凍能力! 4、再說“保埫”抗凍。實踐證明,凡是播種時及苗期埫情好的,出苗塊,紮根多,分櫱多,麥苗就生長健壯,就抗凍、抗旱、抗病!因此,一定要千方百計“保埫”!一是秸杆覆蓋保埫。前茬收穫後儘可能讓秸杆均勻覆蓋地面,減少水分蒸發。二是旋耕後及時“鎮壓保埫”。三是播種後及時鎮壓保埫。假如確實因乾旱缺埫,有水澆條件的,可以人工澆水“造埫”,但切忌“大水漫灌”。 二、關於施肥。下面我們主要談下氮磷鉀。 1、底肥要施足。按照有關農業專家、小麥專家制定的“河南省小麥高產技術意見”,高產小麥要“底肥與追肥相結合”,要“前氮後移”,要重點在“小麥拔節末期追肥”。以上這些“小麥高產技術”在豫北等沙壤土、有水澆條件或春季雨水較多的黃淮流域比較合適,但不適應於唐河。唐河,位於“豫西南”,屬於“長江流域”,春季多幹旱,有“春雨貴似油”之說,加之土質粘重,又多無灌溉條件,小麥春季不便追肥(追肥後遇乾旱,不但肥料不能吸收,還會加重旱情;追肥後遇陰雨、或過晚,小麥易貪青、倒伏),因此必須施足底肥,不要“指望”追肥。 2、每畝施氮量要達到二十七八斤。市場上銷售的、經銷商所謂的“小麥專用肥”,大多含氮25%左右,如果是肥力基礎比較好的,每畝施用100斤也就可以了。但是,對於一般地塊,特別是花生茬以及秸杆還田且秸杆量比較大的地塊,以及騰茬晚、播種比較晚的地塊,每畝100斤就有點嫌少了,每畝120斤比較合適。一是一般薄地,每畝100斤相當於施入純氮25斤,只能達到七八百斤產量,超千斤難,每畝施用110~120斤,容易形成壯苗,增加分櫱;二是花生茬,消耗地力大,必需適當多補充些營養;三是秸杆還田,秸杆腐爛過程中,微生物需要消耗大量的氮素,如果不增施氮肥,小麥會出現黃苗、弱苗現象。四是晚播麥田,必須增施氮肥,以肥促苗,以肥補晚。但是,對於肥力基礎好,或上茬施氮肥量比較大,或播種比較早的地塊,不宜多施氮肥,以免冬前旺長,出現凍害、倒伏。另外要注意,不管哪種情況,每畝總施氮量不要超過30斤。3、關於磷鉀的施用。小麥千斤以上產量,磷素施用量最好達到12~15斤/每畝,不能低於10斤/每畝;鉀元素每畝最好也要有個十二三斤,當然,連續多年秸杆還田的地塊,鉀肥可以適當少施些。磷鉀肥如果施的偏少,當年可能不會有啥影響,但如果連續幾年偏少,莊稼就會表現出易生病、易倒伏、不抗凍、不耐旱等情況,嚴重影響作物產量。如果磷鉀肥施用充足,不但當年、當季作物抗災、高產,而且還能夠提高土壤肥力,甚至下季(比如麥茬玉米、麥茬花生)只施用氮肥,不施用磷鉀肥,作物照樣高產。所以,如果有條件,要適當多施磷鉀肥,當季用不完,下季還可用。建議施用100~120斤/每畝複合肥,再加20~30斤二銨;或三個15、三個17的平衡肥100斤/每畝,再加30斤尿素。 三、關於整地。種麥整地注意哪些事? 說到“整地”,老“莊稼筋”都知道:整地要“上虛下實”,要“踏墒”、“保埫”。 這幾年,年年都有一部分麥田出現黃苗、弱苗、死苗、黑根、不紮根、不分櫱(不“破頭”)現象,甚至成片、成行死苗,嚴重影響小麥產量。究其原因,就是整地質量差,土壤不實(不踏實、不踏墒、不保埫),懸空跑風(漏埫、跑埫)造成的。 1、旋耕機旋後沒有鎮壓或沒有鎮壓好,表土過“虛”,一腳下去能踩很深,風吹日曬,土壤水分散失,造成“缺埫”,小麥不能正常出苗或出苗後“吊死”,即使不死,也是黃弱苗。 2、上茬玉米長勢好,秸杆還田量大且秸杆分佈不均勻,由於秸杆的影響造成“跑埫”、“懸空”,出現黃弱苗、死苗、不紮根、不“破頭”。 要解決以上問題,一是旋耕機旋耕後一定要反覆、多次鎮壓,使土壤“踏實”、“踏墒”、“保埫”,防“漏風跑埫”。二是秸杆還田要儘量使秸杆散佈均勻,並且要增施氮肥






豫見阿力


我國有幾句諺語:“稀麥稠谷餓死人”,“早黍晚麥不歸家,種麥早字要狠抓”,講的是種麥要趕早,麥子種的稠了比稀了好。而題主的說法剛好反過來,哪種觀點是正確的呢?

農業耕種在我國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耕種文化,指導和安排著當今人們的農作物耕種,它是中國人民勞動經驗和智慧的結晶。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有些習慣已經不能適用於現在了。

其實這兩種說法都不是十分的科學,只能作為一種參考,小麥的具體耕種方式要結合實際的種植條件而定。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

小麥種植不宜過早或者過晚,要結合當年的氣溫變化而定。

1,小麥種植太早。

因為近年來全球氣溫不斷的在升高,冬天的溫度比較高,暖冬現象越來越常見。尤其是今年的冬天,進入正月份以來平均氣溫都在十幾度,今天的最高氣溫是19度。在溫度比較高的情況下播種小麥會促使它在年前出現旺長,俗話說“麥無兩旺”,

年前旺長會使土壤的養分早期過度消耗,麥苗出現先旺後弱現象,從而使冬小麥的越冬能力和抵抗病蟲害的能力變差,影響第二年的收成。一般冬小麥理論最適合種植的氣溫是在16-18攝氏度。根據專家公佈的一組氣象數字,拿河南來說近幾十年來,符合冬小麥種植條件的平均氣溫向後推遲了一個星期左右。這說明適合種植小麥的時間是在不斷的向後推遲的。

2,小麥種植太晚。

並不是說種的晚了就好,

種的太晚氣溫低了會導致小麥種子缺少萌芽所需要的適宜溫度,會影響出苗率低,甚至年後出苗,也就是農民朋友說的“土裡捂”,越冬前生長髮育不夠形不成壯苗,比較瘦弱,分櫱少。

所以科學的種植小麥時間是要根據當年的氣溫變化情況而定,在最符合小麥種植條件16-18攝氏度時播種,不宜過早或者過晚。

小麥種植稀稠要結合地力情況,合理播種。

1,小麥播種太稀。

俗話說:有錢買種,無錢買苗。太稀會使小麥基本苗不夠,影響分櫱。還會使土壤營養過剩,造成只長莖稈不長麥粒現象,很難取得高產。

2,小麥播種太稠。

太稠的話會造成麥苗通透力、通風采光能力不足,水分、養分供應不夠,苗弱苗黃,容易滋生病蟲害;莖杆細弱,麥根抓地力不強,後期容易倒伏。

所以小麥的稀稠要根據地塊情況合理調整,比如我們這裡一般每畝在播種11公斤左右。

總結: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也很適用於農業,我們在遵循古人流傳下來的經驗的同時,也要結合當今的情況和先進的技術做出適當調整。與時俱進,才能使我們的農業水平越來越高。

關注我,每天為您分享更多農村新鮮事!歡迎下方點贊一起交流討論!


精彩尉氏


適當的晚播小麥確實能高產。晚播小麥也有利於小麥的安全越冬。晚播小麥冬季積溫低,莖葉少,分櫱少。因此,冬季營養素的消耗較少。春天氣溫升高時,分櫱會快得多。因此,適當的小麥晚播不僅可以防止小麥病蟲害的發生,而且可以減輕小麥的凍害,更有利於春季的返青和分櫱。

俗話說“金九銀十”,每年9月和10月是小麥播種的高峰期,但不同小麥產區的具體播種時間不同。

農民最適宜在10月初至霜凍期,即10月1日至10月23日播種秋小麥。做好播種質量。目前,小麥一般由播種機播種。機背挺直均勻,播種均勻,播種深度一致,有利於麥苗均勻、完整、結實。最好的辦法是推廣15-16cm等間距種植,這樣可以增加地面覆蓋率,減少地面蒸發,具有節水增產的效果。

為便於麥田管理,宜在每種播種寬度與3-4釐米深之間留20釐米寬的行,使小麥安全越冬,實行“保土”,不需播種時鎮壓。播種1-2天后,有0.5-1kg的乾土層再次壓制,有利於保墒。同時,最好每畝種植5公斤左右的氮磷複合肥。畝播種量10-15公斤。早播容易減少。晚播可適當增加播種量。每延遲一天,增加0.5斤播種量,保證整株苗連續成壟。

小麥最佳播種期為早播,冬前易造成凍害,不利於優質高產;晚播不利於增產。冬小麥適時晚播有利於冬前穩定生長和安全越冬。俗話說:“麥無兩旺”,“麥怕‘大耳朵’”。這就是原因。近年來,冬季氣溫普遍偏高,晚播也會延緩蜘蛛、蚜蟲和雜草的發生。小麥播期對小麥黃花葉病毒的發生有直接影響,晚播麥田的發病率遠低於早播麥田。

村裡種小麥一般都種的很稠,最好是能見一見苗兒。種小麥上的底肥又非常多,尤其是氮肥。這個我們就要費點兒勁了,就要鋤地了,並且要鋤的深一些,最好能把小麥苗的根鋤斷一些,讓小麥苗不能好好生長,讓它長得慢一些,但是也有很大的害處。因為鋤斷的根就會傷口,很多的細菌會感染這些傷口,讓小麥感染疾病,無形中增加了小麥感染病蟲害的機會。

還可以儘快的噴施控旺藥來控制冬小麥的生長。但是這些方法,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我們還是要按照正常的時間來種冬小麥,不要種早了。真的種早了,補救措施費時費力,效果卻不理想。











農村巧姐


您好,我是青楓亭記,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一、先回答為什麼小麥寧願種遲也不能種早:

1.這種小麥是冬小麥,需要了解冬小麥的生長特點,如果種的太早,小麥前期長勢會過旺,會影響小麥的越冬期,嚴重小麥會在越冬期死亡。

2.如果您在種植冬小麥時,底肥充足的話,在越冬前,只需澆壓凍水就行,種晚的麥苗也沒有關係。

3.冬小麥的生長期,主要是年後,返青期、拔節期是關鍵。所以說,年後再追肥,年的弱苗的營養也能跟上,不用擔心種的晚。


4.年後春天,容易受到寒流的侵襲,出現倒春寒的跡象,長勢太旺也會被凍死。

二、種稀疏比種稠密好?

1.種的稠密影響苗木紮根,影響群體結構。

2.群體結構過密,小麥秸稈軟,影響分櫱。

3.後期影響麥穗的長勢,粒小,不飽滿。

4.不抗倒伏。

具體小麥情況,得因地制宜,一地一情況,根據您自己家的地情況來進行管理。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助到您,祝您今年有個好收成。


青楓亭記


過去老人常說,種小麥不能太稠,也不要太稀,稀能發苗,稠能墊根,這句話就是麥子分孽的能力很強,如果種的種子多了,又浪費種子,還不會高產,因為太稠了麥子容易不透風,太陽曬不到根部,麥杆就會發黴發病所以不能太稠了。小種小麥都是要掌握好節氣的,節氣到了氣溫就沒那麼高了,如果提前種上,氣溫很高,小麥會生長的很快,有的在打春前就開始拔結,到春節前後氣溫一下降反而會把麥子凍壞的,所以不讓種太早了,遲種幾天麥子長出來的葉子不太高,所以不怕凍,而且還能高產!所以說小麥寧願種遲不種早,寧願種稀不種稠!



農村老崔


小麥是主要糧食作物,但是能把小麥種好的人不多,原因在於各地氣候條件不同,小麥的品種不同,種好小麥,具體的種植經驗具體的種植經驗是種好小麥的關鍵因素;這也是許多農技人員種植小麥的產量,沒有一些有經驗的老農小麥產量高的原因。


這些具體經驗包括,種植小麥的時候,寧願種遲,也不能種早,寧願讓麥苗稀疏,也不讓麥苗稠密;那麼,為什麼會這麼說,有什麼道理?

小麥適宜的播種溫度在16攝氏度,這時候播種小麥出苗率高,並且生長快速;但是,這個溫度下種植的小麥,在具體生產中常會出現麥苗旺長,瘋長的問題,看起來麥田裡綠油油一片,煞是喜人,但是到了寒冷的冬季,這樣的麥苗常會被凍傷,甚至會被凍死,對小麥的產量造成很大的影響。

而在日平均氣溫10攝氏度,甚至8.9攝氏度時播種小麥,小麥雖然出苗很慢,但是麥苗很壯,並且分櫱數量多,抗寒能力很強,在冬季,即便出現低溫氣候,也不容易造成凍害;這樣的麥苗,年前看起來很小,但是到了第二年春天,氣溫回升的時候,就會快速生長。

所以,有經驗的農民種植小麥,情願推遲播種,也不會在氣溫高的時候下種。

在小麥播種的時候,有些農民的播種量是驚人的,每畝地會播種70斤左右,這樣的播種量長出的小麥麥苗密度很大,在生產中會發現,這樣的麥苗幾乎不分孽,並且成穗以後,麥穗很小,產量並不高,如果氣候惡劣,這樣的小麥由於秸稈纖細,容易倒伏,給產量造成一定的影響。

有的人把播種量控制在25斤左右,出苗以後,麥苗顯得稀稀拉拉,但過了一段時間,麥田裡的基本苗就能達到要求,原因是麥苗之間有適度的空隙,能夠滿足分櫱的要求,每株麥苗會分櫱出3-5幼苗;這樣的麥苗不但能達到豐產的要求,並且秸稈粗壯,康道富能力很強,不至於因為出現惡劣氣候而倒伏。

所以,那些經驗豐富的農民,在播種小麥的時候,寧願減少播種量,讓麥苗稀疏,也不會加大播種量,讓麥苗稠密。

種植小麥,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但更要重視經驗;經過不斷實踐,掌握了實際經驗,才能把小麥種好。

同意我的觀點,請點個贊;對您有所幫助,請多關注。謝謝!


老農說鄉村


為什麼小麥寧願種遲,也不能種早,那怕種稀蔬也不能種稠?

答:因為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近幾年來,全球氣溫總體變高,這是客觀原團。就拿我們陝西關中來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這裡每年種麥跟秋分種,人常祝:秋分前十天不早,後十天不遲。那就是說秋分種麥最合適。而現在呢,關中地區跟寒露節氣種麥,節氣向後推遲一個節氣。而南方小麥產區也一樣向後推遲一個節氣,通過這事實說明氣溫比以前確實高了,所以現在農民總結出麥要種遲,不能種早。

第二:人常說:麥不二旺。意思說從種到麥撥節不能有二次旺長。冬前不能旺,如果冬前麥旺,來年春季小麥反青發旺就沒有氣力了,團為之前發旺消毫大量營養,來年無力生長,小麥不能按時反青,撥節等,產量自然下降,不能增產。

第三:如果冬前小麥種稠,遇到高溫以後,肯定發旺。解決這一難題的唯一途徑就是小麥播種量不能稠。如果下籽量合適,哪麥根本不會發旺,但前提條件要種遲,不能過早。


三秦老趙


你好。

播種時間、播種量兩個方面的問題都是圍繞小麥產量來說的。那麼小麥的產量跟什麼有關係呢?小麥的經濟產量主要決定於畝穗數、穗粒數、千粒重三個方面。結合今年的情況說一下。

我是魯西北這邊的。今年小麥表墒比較好,又是暖冬,導致播種比較早的小麥和播種量比較大的田塊兒普遍存在旺長的現象。小麥旺長顯然是不好的,預防倒春寒的壓力比較大。同時小麥旺長田間環境比較鬱閉,不透風透氣,紋枯病的發生會加重,如果不及時防治會導致死苗、白穗,最後減產。同時如果旺長情況太嚴重,有效穗數難以保證。

正常來說一畝地的用種量在15-20公斤左右,根據實際的田間情況合理播種。播種時間我們這邊一般會在10月1日到15。播種量越大,播種時間儘量往後移。

同時田間出現旺長的現象的話可以在返青期對小麥進行鎮壓。保墒的情況下,可以促進小麥根系的生長,優化小麥根系的生長環境,為最後的小麥高產奠定基礎。


平凡的白鹿世界


大家好,這裡是地鍋的味道,對於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一是再先談談以前是怎樣種小麥的。前些年種小麥由於機械化程度低,種麥需要的時間長,種著種著就到節氣啦,那時小麥沒有種早的。種的晚點,這樣小麥年前不會旺長,不僅能安全越冬還能保存自身的能量。等來年有個好長勢。

二是以前麥子的品種和現在不一樣,以前麥種的分叉很強,一畝地七、八斤就可以。稀種有利麥子的分叉和抗倒伏能力,俗話說稀麥稠豆,有一定的道理。

現在種麥子就因情況而定啦,近幾年由於農業機械化的提高和麥種的改良。麥子的種植也發生了一些改變,只要有機械現在種麥的時間沒有以前要求的那樣啦,早點湊有車都種上啦。還有現在的麥種都進行了改良,一畝地得二、三十斤麥種。

這是我們這面的情況,你們那邊怎麼樣


地鍋的味道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農巴士|多年專注於作物栽培和植保技術研究!

小麥播種時間和密度是有一定講究的。適宜的播種時間是為了讓麥苗既不旺長又不凍傷,密度是為了降低病害發生率。不光小麥,任何作物都是如此。

小麥播種時間

民間有“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的說法,提倡最佳的播種時間是秋分時節。2020年的秋分時間是陽曆9月22號,陰曆是八月初六。按照近幾年的氣溫情況,這種說法並不準確,因為9月22號氣溫偏高,且墒情不好,不利於小麥發芽。

我認為小麥的播種時間在10月份15號左右最適宜,前後不要超過5天。

如果播種過早,會有兩種可能的危害:

第一、地溫偏高,地上溫度尚有20多度,小麥生長出苗速度過快,且這些年農民在逐年加大肥料使用量,會造成小麥旺長,一旦遇到11月份下旬或者12月份上旬的降溫天氣或者雨雪天氣,會把小麥“凍傷”,把剛剛孕育出的分櫱直接凍壞,也就意味著產量會降低。

第二、墒情不好的話,地表土層硬度高,麥苗發芽後破土時間會拉長,長時間處於土層中的麥芽,會發育畸形或者爛芽、壞掉,直接減少了小麥的株數。同樣會造成減產。

如果播種過遲,麥苗發芽破土時溫度低,小麥剛鑽出地面易遇到低溫,大概長出兩片桶狀真葉時對低溫抵抗力差,會直接被凍壞。尤其是遇到雨雪天氣,這種凍傷是無法逆轉的。並且,再補種也已經來不及,白白損失了產量。

小麥播種密度

麥苗稀疏還是稠密,是由下種量決定的,即小麥播種密度。南北小麥主產區因為氣候原因,下種量的差別是很大的,例如,河南豫南區域,下種量為18—20斤/畝,而河北小麥區下種量高達40斤左右/畝。姑且不論多還是少,因為土質和氣候不同,下種量高也是有道理的。

如果過於稀疏,一畝地的小麥棵數、分櫱數量和穗數都是不夠的,後期產量也不高,所以只能適當稀疏而不能過於稀疏。

如果過於稠密,在年後小麥返青後,小麥完全進入營養生長高峰期,會快速封壟,此時通風不好會造成田間溼度過大。而常發的紋枯病、根腐病等病害會快速傳播,一旦發病嚴重,很難防治。

所以這也就是你說的寧願稀疏不願稠密。

總而言之,隨著種植科學性的推廣,越來越多的農民正在摒棄以前的老觀念,尤其是“下種量越大產量越高”的錯誤思想。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