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沒有存款的我,只想趕緊上班

大規模的疫情出現在庚子年的開始,像一記悶棍打在了大家的頭上。居家隔離,減少外出;延遲復工,一延再延。在國民人心惶惶的延期生活中,很多問題悄然來到了職場人的頭上。

我的朋友週週是一個標準的月光族,而且每個月都忍不住買買買,工資不夠怎麼辦,只能用著花唄,白條。平常都是拆東牆補西牆,工資一到賬就先還貸,倒也沒有太大的問題,生活也能過得去。但是最近由於疫情延遲復工真是讓她愁到不行,沒有工資,可該還的花唄,白條還得按時還。再延遲復工的話,她可能就要靠啃老生活了。

像週週這樣的職場人還有很多的。根據《2019年白領滿意度指數調研報告》可知,大部分的白領都沒有經常儲蓄的習慣。2019年儲蓄有1萬元以上的白領只有48.6%,這佔比連一半都沒有達到。甚至有高達34.6%的白領沒有存款,且負債累累。


疫情之下,沒有存款的我,只想趕緊上班

平常大家復工的時候總會抱怨不想上班,甚至在復工的時候得上“假期綜合症”。但是在疫情影響遲遲沒有復工的你,是否也面對著錢包慢慢撐不住的窘迫?

這場疫情不但給大家帶來恐慌,也給大家帶來對自己的思考和警醒。

為什麼工作之後無法存錢?

1、 工資分配不合理

對於很多職場人來說,都覺得儲蓄是“老掉牙”的行為,都以“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為人生信條。喜歡的衣服,買!喜歡的手機電腦,買!想去旅行,想完就訂機票安排!想去演唱會,找黃牛買票也得去!

“買買買”,“去去去”的結果就是,天天工作累成狗,一到年末手空空。

把工資大部分分配在日常所需和日常慾望中,並沒有一部分用來儲蓄。可能平時感覺不到儲蓄的作用,可一旦意外狀況出現,儲蓄的錢簡直就是揮舞翅膀的小天使,救你於水火中。

疫情之下,沒有存款的我,只想趕緊上班

2、 沒有抗風險準備

所謂的抗風險能力,其實簡單來說就是在風險來臨的時候,你是否有足夠多的錢和足夠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來幫助自己度過風險。

在你的規劃裡是否有那麼一筆資金是專門用來“應急”的,用來應對可能發生的各種意外事件。

這是一種防患於未來的意識。儲存一筆“應急”資金,讓你在面對意外時可以迅速解決,而不是當意外出現時一臉懵的不知所措。

3、 基礎收入不合理

工作除了能給人帶來滿足感之外,最重要的是可以給人帶來收入。收入是否合理已經成為很多職場人幸福感的重要影響因素。而且收入將很大程度的影響你的生活質量。對於有的人來說,沒有儲蓄並不是因為沒有這個意識,而是實在收入不高,刨去生活必須,房租水電,柴米油鹽,一個月工資所剩無幾。工資僅夠生活所需,這就不合理。

疫情之下,沒有存款的我,只想趕緊上班

職場人該如何規劃自己的工資?

1、 拒絕精緻窮,合理規劃

“精緻窮”絕對是2019年的一個熱詞。意思非常好理解,為了精緻而窮。但為了精緻而窮以後,你真的越來越精緻嘛?

哈佛女神詹青雲在《奇葩說》說:“精緻窮”是商家定義的慾望陷阱。對於商家來說,他們不管你在購買商品以後是否真的精緻,他們只在乎,你是不是能夠一次又一次的為自己感覺精緻的那種爽感買單。

精緻窮帶給你的並不是更加積極向上的心態,而是付錢時自我幻想的虛假滿足,虛假滿足以後留下的只有更深的精神空虛。

我們可以精緻,但不必窮。我們可以精緻到每天都閱讀,也可以精緻到每天都運動。真正的精緻是你花了多少時間,而不是花了多少錢。我們應該把錢花在更恰當的地方,應該有意識的把一部分資金來儲蓄。

2、 積極充電,努力升職

在互聯網經濟的影響下,職場的變革變得非常的快。你不跟上時代的腳步,時代隨時可能拋棄你。李開復曾在《奇葩大會》上直言:未來10年,人類50%的工作都會被人工智能取代。

很多人在工作以後就停止學習了,覺得自己已經擁有工作技能,不需要再費心費力的去學習。《小歡喜》中的方圓就是因為在職場中依靠“吃老本”,不上進遭遇中年危機,在公司裁員時被首先辭退。沒有一家公司會想要一個毫無競爭力的員工。

疫情之下,沒有存款的我,只想趕緊上班

如果你隨意就能被別人替代,那你也隨時可能被放棄。

得到APP的創始人羅振宇,有一個堅持了7年的習慣。每天讀一本書,寫成10分鐘稿子,讓別人通過稿子明白這本書講了什麼。 堅持7年,日日如此,讓自己保持對文字的敏銳程度。

我們也許無法像大佬們一樣的優秀,但我們可以選擇成為更好的自己。當然,積極充電帶來的除了有卓越的見識,還有逐漸往上的職位和慢慢增加的薪水。

3、 發展副業,增加創收

變富有有兩種方法,開源和節流。而想長久的富有,只有開源。

我的朋友小何,在年前辭職了,準備著在年後重新找一份合適的工作。但沒想到疫情突然的爆發,讓年後的就業形式變得十分嚴峻。我以為他現在肯定十分愁眉苦臉,但沒想到,我見到他時,他十分淡定說這次可以慢慢選,要選擇合適的公司。他說他在一年前就開始在業餘時間給公眾號自媒體投稿,就算沒有工作,靠著副業也可以維持自己的生活。

在時代的快速發展中,就業的方式變得多種多樣。需求的多樣讓很多工作允許大家在業餘的時間來做,也就是所謂的斜槓。

如今發展副業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不但可以讓你增加收入,還可以在工作出現問題時支撐你的生活,給你一種有路可退的安全感,也給你一種面對生活的底氣。

災難的來臨我們不可避免,但人生還在繼續。都說吃一點長一智,疫情背後的反省與改變,才是我們現在最應該做的。堅持儲蓄,給自己面對風險的底氣和自信。

我是阿黃黃,一個愛好小文藝的工科女孩,喜歡我的文字可以關注我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