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五塊錢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的購買力?

普法幫


不要再羨慕那種低物價、低工資、低消費的生活了。雖然那時物價低,但是,你的工資也低,大部分年輕人月工資,只有三、四十元,現在還有人願意幹嗎?許多家庭能買輛永久、鳳凰牌自行車,就感到很驕傲了。


福壽天地


1981年的五塊錢相當於現在多少購買力?

這個問題有點籠統,真的不好說。

那時候火柴兩分錢一盒,現在火柴兩毛錢一盒,基本是十倍。

油條一毛錢一根,現在一塊錢一根,也是10倍。

冰棍五分錢,現在一塊錢,是二十倍。

小學學費兩塊五,現在免費。

十五寸黑白電視機七百多塊錢,還沒有貨,現在二十五寸液晶電視也是七百多塊錢。

……

所以,真的不好說。


基層微課堂


1981年元月我進一家化肥廠上班,學徒工每月生活費是20元,外加營養費7元,每晚大小夜班還有幾毛錢補貼和幾兩糧票,廠裡有免費洗澡堂,幼兒園,醫療室,圖書室,有集體單身宿舍與家屬區,單位發勞保鞋、帽、手套、工作服和肥皂等福利,八月半和過年還會發些過節禮品,工會亦經常發電影票、戲票。



寫以上內容的目的是,我想說明在單位的人家中不增置生活大件用品,靠所得工資日常花費是卓卓有餘的。那時每月5號開工資,我就交給母親20元,補充和改善自家生活,餘下的錢自己零用,遇上車間師傅們家兒子娶親、女兒出嫁就出5塊錢喜禮,反正我靠自己的零花錢,半年內買了一塊40元的防震鐘山手錶,一年內又購置一輛156元的長征牌自行車……


書歸正傳,當年吃的糧油肉、穿的布料棉花、燒的煤球都是憑證按計劃供應,十分便宜,又因為年代久遠,當年各方面的日常商品價格已經糊塗不清,硬要用當年5元錢相當於現在多少錢,那就按友友們所言,800元以上。


老夥計610322


八十年代十塊錢~就拿一個住校高中生來說~一週的伙食費~外加打檯球去飯館吃一次麵條混沌什麼的~看電影~~換算到今天~一週伙食費六天~每天三十塊~180塊~打檯球一週打三次最少每次三四十塊錢~一百塊~吃兩次麵條混沌三十塊~看兩場電影一百塊吧~算下來四百多塊錢一週~就是說八十年代十塊錢~等於現在四百塊錢!


漫漫東坡路


我八一年進大隊衛生室,一年二百元錢,算是高收入了,當時我大隊八個自然村,三千多口人,衛生室六個醫生,日營業額二十多塊錢,別提掙錢了,聽老先生說七幾年也有合作醫療,每人交五分錢,老先生說狠狠心,開了個一毛五分錢的大方子,我村有個腦出血住院去,問老先生帶五元錢夠吧?當時我鄉去省城濟南是車弗一塊一毛九,一天一趟,市裡公交101是五分錢。哪時上邊領導下村辦工,有吃一斤多面條的,現在想想都想笑,別的不說了,真的。


榮生576


1981年的五塊錢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的購買力?說實話,那時候光有錢也沒用,因為買東西還需要各種票進行配套。比如說,糧票、布票、自行車票等等。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有幸經歷過上世紀80年代的人一定最有發言權。反之,如果單憑簡單粗暴的數據去分析,一定會顯得生搬硬套。而我本人正是80年代走過來的,雖說那個時候還僅僅是小學生,但對於兒時的那段美好時光至今記憶猶新!

時至今日,已過去了38年,也許大家的工資收入都早已翻了上百倍,但我可以肯定地說,很多人的幸福感都下降了不止萬倍!很可能有人不信,沒關係只需要去問一下您身邊的長輩,聽一聽他們或者她們的說法便知。

上世紀80年代初,絕大多數人的月薪不過就是20-30元左右,但也就是這幾十元錢足可以解決一個家庭的生活全部開支。那個時候,作為一個小學生如果手裡拿著1毛錢就可以買2-5個冰棍兒,為什麼會是一個區間呢?原因就在於中午的時候只能買2個解渴,而到了放學後小商販箱子裡剩下的就“不值錢”了,可以批發至5個。


小時候,我清晰的記得只需要花10元左右就能把家裡種地所需要的農具、種子、化肥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油鹽醬醋一切全部包攬了。還有就是當初上小學時,好像除了繳納2元錢外,幾乎沒有任何其他費用。最有印象的是,那時候農村經常停電,以及燒火做飯都離不開火柴,家裡必須要常備一盒火柴,而買一墩子火柴(裡面有10盒)僅僅是5毛錢。此外,80年代的一斤牛肉不到2元錢,而現在近30元。

現如今,北上廣有近三成的人月薪過萬,可就算如此,他們在上海地區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買一平方的房子。哪裡有什麼幸福可言?因為按照當前上海地區的均價都在5萬以上,相當於一年下來不吃不喝也就夠2平方米左右。但是在1981年時,房子的問題完全由國家解決。

198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4935.80億元,而去年我國經濟總量GDP已經突破90萬億元。從人均GDP來看,1981年我國人均GDP497元,而去年我國人均GDP達9700美元。但即使是90年代末,我國廣義貨幣M2僅為15293.4億元,相當於當時整個GDP的0.8192倍;但目前國內的M2已經突破190萬億元,達到了同期GDP的2倍以上。由此可見,近年來國內通貨膨脹率之高。


總之,1981年的20-30元錢差不多夠一個普通家庭幾口人一個月的生活開支。而現在一個普通家庭的月開支恐怕得3000元左右(備註:還月供以外)。從購買力來看,當時的5元錢解決一個人一個人一月生活,而現在不夠一頓早餐。


東震木


1981年5塊錢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的購買力?關於這個問題,那個時候物資比較緊張,一般工人都是三四十元錢工資,那時候公社書記才四十五元工資一個月,一個家庭四五個人,就靠幾十元工資生活,都不會餓到,還能活得下去,但是那時候物價都很便宜的,青菜,羅卜只要幾分錢一斤,豬肉,牛肉,魚都是8角錢到1元錢一斤,那時我是農民,我們生產隊每10工分有丨元錢,每年能分四五百元錢,還是很不錯的,現在農民工每個月有三四千元工資,現在物價很高,工資差不多也漲了100倍,但是糧食價格漲了十幾倍,肉也漲十幾倍,總的來說現在生活富裕多了,比以前過得舒服了。


水太5


1981年的物價與現在來比較,不能簡單孤立的去比較某一個商品的價格,而那時候又沒有商品房銷售,同時,那時的輕工業品(如電視機、自行車、手錶等)屬於稀罕商品(還要憑票購買),與現在沒有可比性。那就只能比較一下日常生活費吧。81年我在縣城中學讀書,一個學期回家一次,從開學到學期結束,大概將近5個月,僅伙食費一共不超過30元(扣除米飯,因為米是自家運來),平均每月伙食費6元左右。加上學費、來回車費以及其他開銷,一個學期下來50元左右。去年,我老家一個親戚的孩子在縣城讀高中,一個學期下來,光伙食費就花了6千元,平均每月1300元左右,扣除現在的生活標準高多花費500元,最低也需要800元才能相當於81年的6元錢開銷。這樣一比較,就能看出81年的6元錢值現在的800元。也就是當年5元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600多元,現在的基本生活費是81年的120倍以上。


山萱子


我讀書少,只知道按吃宵夜計,81年在廣州街邊食宵夜,可以炒三個小菜(普通的),加三支本地啤酒(當時青島啤酒最貴)。現在廣州街邊大排檔,炒三個小炒大約100元,三支老珠江碑酒約15元,大概一共:115元左右,大家點計算,我不懂。


用戶1410064174167


根本沒有可比性

聽我爸說,一斤餃子――一斤麵包的餃子。

5塊錢,一群叔叔大爺――大西轉盤“延安”飯店――十多個大老爺們吃好喝好

36塊8能養一大家子

房子單位分,自行車、上下班有事算公傷、第一天上班趕上開工資給全月的。

飯票(家屬都可以用)、澡票、勞保用品……。

單位都管

現在公務員5000左右,二師兄多錢了?

老闆魚――破華子魚以前幾分錢一斤,沒人買。

一平二靜三黃花

公交車9分錢我趕上了,坐一天都就9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