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預算出現僵局,是否有危險,到底是誰的錯?

新文化街男孩


西方國家的預算扯皮,是每年每季每任期政治秀的標配樣板戲之一。

(七師弟總結過:競選,府院演講,預算和峰會,是師弟總結的標準四大西方樣板戲。)奧巴馬要為保險老闆和高科技金主們拉生意,特朗普也得為石油大亨和軍火大王們創業績。美國有因為預算而政府停擺的大戲,歐洲自然也不會免俗。

不過從政治倫理而言,公共預算的扯皮和吵架,雖然看起來不夠大氣,但是畢竟是花費納稅人的錢,如何花?花多少?確實應該去斤斤計較,錙銖必較。倒不是西方政客有多麼高尚,而是一旦花錯了或者花多了,或者最終沒流到自己金主的腰包裡,這位置可能立馬就坐不穩了。

畢竟,把老百姓的錢拿來多蓋幾座醫院和學校,多培養和維護優秀的衛生工作者隊伍,總比大把得撒到國際上去買尊嚴,以及沒事兒玩軍演閱兵要好的多。


言歸正傳。歐盟預算的問題,第一是英國,第二是窮國。就這兩個沒別的。

英國脫歐後的窟窿怎麼填?

有人說英國脫歐的原因是英國不想再在歐盟這個群裡發紅包了,七師弟認為這個形象的比喻說對了大半,其實歐洲人掏錢搞高度福利化,大家都不會太小氣。比如:環保、教育,創新和社會救濟。


但是英國有脾氣的原因是,老孃出錢可以的,但是沒地位我就不開心。

現在英國一離開,大家就因為英國的會員卡轉給誰而爭論不休。這下英國可以狠狠地出一口氣了,因為英國一直以來在歐盟之中出錢是第二到第三名之間,但是地位一直確難以走進前五。7年750億歐元的缺口,相當於歐盟多了一個波蘭這樣每年幹拿100億啥事都不幹的國家。

歐盟內部的兩部分矛盾:明面的劫富濟貧與隱現的同床異夢

歐盟內部5個領頭羊:法德英意荷,根據2019年數據,排名第5的荷蘭與我國排名第3的山東省GDP相當。尤其幾個東歐國家,均是拿錢躺花。


本來大家在這種劫富濟貧的模式下相處還是較為開心的,但是自從歐債危機之後,情形就開始顯得不同。善養懶人的希臘因為自己的債務玩崩盤了之後,使用了大量的歐盟預算救援,而一直繳費靠前的意大利卻只能在預算中獲得很小的救助,最後只能靠和法國與德國的私下關係得到支援。

對此法國和德國首先在2010-2011年間分歧不斷。法國認為預算應該捆綁引導甚至管控,實現有效花銷;而德國則認為,管控不符合歐盟機制和原則,直接少交用市場調節就可以了。

翻譯一下兩國的觀點就是:

法爹:給你錢可以!但老夫要專門看著你怎麼用,而不是讓你去養懶人刷爆信用 卡!!

德媽:又不是獨裁怎麼幹預別國用錢,老孃認為認為大家都少交錢管好自己,窮國自己不爭氣就別想拿錢!!!

當然以上的爭論因為歐債危機的結束和特朗普的上臺而擱置,但是矛盾沒有化解。


在此同時,特朗普上臺引發的右翼政治浪潮也使得歐盟內部一派團結的景象下暗流洶湧,所謂疑歐派紛紛從邊緣勢力成為政治主流之一,藉助著英國脫歐的東風,這些派別紛紛登臺演出,其中包括德國右翼(甚至是日耳曼種族主義),法國右翼(代表人物勒龐),東歐右翼(產自波蘭和前南國家),意大利右翼(已經贏得大選接管政權),這些疑歐派在難民問題和英國脫歐的溫床下迅速贏得民意,目前,馬克龍岌岌可危,默克爾已經宣告不再連任(去年差點無法組閣),意大利已經脫胎換骨,荷蘭右翼差點贏得大選。英國要不是保守黨自斬兩員首相去順應民意,否則大選都贏不了了。

所以當前的歐盟,雖說還是左翼的同志們坐在一起開會講話,但是大家到點的到點,危險的危險,沒戲的沒戲,對於一些國家的領導人而言,歐盟不歐盟的已經不重要了。


看待歐盟的走向?還是要用一體化理論

歐盟危險嗎?要崩嗎?會解體嗎?

答:起碼10年內不會

一體化理論講,廣泛的各領域合作效應是保證一體化的基礎,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講,歐盟依然穩固。

無論是G7,G8,G20還是金磚峰會,世界大國為未來10甚至20年制定的遊戲規則叫做“製造為王”,因此有了China2025,有了美國的減稅資金回巢,有了世界範圍的知識產權和關稅熱戰。

由於經濟結構的歷史與地緣原因,歐洲製造業由法德英意主導市場和研發,奧比瑞西葡支撐資源和北歐能源供給,東歐諸國拿出廉價勞動力的大格局不會改變。

通俗地解釋就是,如果將歐盟比作一個大企業,法德英意組成了市場開發部,技術研發部和總策劃部,奧地利比利時瑞士西班牙和北歐組成了物資部,東歐國家組成了人力資源部,無論是汽車,飛機,奢侈品還是軍工,目前都是這個結構暫時不變。

至於英國退群,好比公司市場部和策劃部有人出去重新創業,而即使重新創業,鋼鐵也得找比利時,勞動力資源也得靠東歐,除了能源可以抱美國大腿,否則也得看芬蘭和俄羅斯的臉色。


七師弟


那些親美派的錯。跟美國一起被迷糊的只顧爭峰顯己。參與事非。不老實的去尋找發展經濟的對相。聰明者明應美。便尋找有益的發展經對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