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是人生的最后底线吗?为什么?

老孙遁世无闷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良知:

良知,通俗讲就是好心肠和良心。因为人心向善,人之初,性本善。老祖宗给我们把这六个字讲了几千年了。

1.良知是对是非善恶的正确判断。

所以有良知的人是好人。从古至今,我们都知道绝大多数人都是有良知的,所以绝大多数人都是好人。

2.良知是一种宽大包容的情绪。

良知是一种宽恕。因为有良知的人,会有良好的情绪,他不会自己不好的心情传递给别人,他懂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不管对人对事,都不会存恶心,都会往好的方面去想,引导别人积极正能量,向好的方面尽力。

另外,比如对爱情和婚姻,会忠实于对方,做到三从四德,全神贯注,信守承诺,有担待,不改初心。特别是夫妻之间,得让人处且让人,能接受和容纳对方的不足和缺陷,不想方设法妄图去改动对方,这样的夫妻必定联系调和,甜美恩爱。

3.良知是一种善于发现:

有良知的人,往往比较容易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闪光点,而不是捏住他人的缺陷不放,良知发现,其实是我们生活里,最值得赞美的宝贵品德。比如教导员,心理医生,老师等等,她们都是帮助那些徘徊在生死边缘的人,或者自暴自弃的人。

4.良知是一种知恩图报。

父母亲含辛茹苦养育我们,我们定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有良知的体现。父母亲受尽各种磨难养大我们,我们就应该尽力孝顺父母赡养他们。让父母亲安享晚年。有些人却只管自己小家庭,对爸爸妈妈不睬不问,乃至勒索爸爸妈妈,打骂爸爸妈妈,真是丧尽良知,应该遭到赏罚。

5.良知是一种高贵的品德。

好品德有良知的人,一般都是善良贤淑,心存善念,品德高尚,我们虽是小百姓,但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个有良知有修养有品德的人。只需这样,我们才是一个好人,一个有良知的人。

🙏🙏🙏再来看看为什么良知是人的底线: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是否严守着做人的底线,是否还依然的保存自己的良知。的确是我们需要用心思考的问题。

1.因为良知是很沉重:

因为有良知的人,通常难以避免痛苦,由于他不得不直面实在的人生,他不得不接受浊世的污秽。良知使他的心柔软,而柔软的心灵总是避免不了被损伤。

比如:你在大街上看到一个无比可怜讨钱的人,你马上掏出给了他100块钱。你以为做了好事,结果后边看到他又在另外一个地方,同样的手段要钱。你的内心就受到了一个创伤。

还有,比如最近抗疫前线的韩红,以及袁立,她们十年如一日地做着公益基金。但是总是有喷子喷韩红,结果促使她病了,因为她很伤心。但后面继续坚持带病在做着公益事业。这也是有良知的人,非常的痛苦的一个体现。

公益的她们,无法对不义和喷子保持沉默,但他们也无法爽性完全地逃离。你可以逃离不义,你无从逃离良知。虽然痛苦难过。但她们的善举和坚持的良知,给了大部分人的美好幸福安康的生活,让很多人和家庭得到了帮助和救治。虽然笑声中也含着眼泪。

2.因为良知激励我们保持清醒。

很多时候,我们甘愿在眼睛上蒙一片玫瑰色的布,以维护我们软弱的心灵。或许它会被尘俗所蒙蔽,可是,正如云终不能蔽月,沙终不能混金,一个人的良知即便被深深埋藏,毕竟仍是可以被唤醒--只要他的良知不曾完全消灭。

3.因为良知是我们的诚信体现

诚信是最做人最基本的品德,是良好人缘的必然回报。如果你失去诚信,也就是去良知道德底线,我们时刻要注意自己的品行,绝不可无视道德的价值,否则缺德就是丧失良知,也会毁灭自己的一切。

把握底线,做人的大智慧,有了底线,我们的价值观才能确立。我们的行为才能规避风险!越过底线,动摇了自己的人性堤坝,行为必然失去最起码的控制和约束,人生将是苦涩的,落寞的。你能坚持底线,才能享受到做人的快乐与最后登上巅峰的惬意。

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底线,每个人的底线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我想,做为一个人最起码的底线应该是善良、爱心,诚恳,守法,我觉得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底线。

人生有限,大路无限。良知的底线,是对良知的据守。

所以守住了良知,就守住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和子孙后代的健康道德的延续。











安如意


良知是人生的最后底线吗?为什么?

针对这个问题!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良知?然后根据良知的意义,识别决定:“良知”,究竟!是不是人生的最后底线?

什么是人的良知?

良知!追根溯源,是以人性的“善”为根据,进行细化,化出很多以良为首的词汇。因题需!只对良知,进行解析。

良知:指的是被人们久已确证的,人的最初向善意识产生情形。具体!通过以善的意识导向,意识唤醒思维对善“正面的,积极的,代表良善的一面全部积极因素,发生感知。通过意识思维,感知良善一面全部的,积极因素的优良性,然后再由思维,将意识感知善良的一面的,全部的积极的因素,归纳综合为善良的思想。

由良知的阐释,可知:良知是善良思想先导,前提感知,并且!最终决定善良思想的形成。由此可知!一个连良知都不具备的人,一定不会产生崇高的人生思想道德品质。由此可见!良知作为人生道德修养的底线,是正确无误的。


A小雅29



无怨无悔1427282


人生底线应当属国家法律。我们国家的基本法都是以道德底线划定界限的。比仿两个人嘈架属人民内部矛盾,嘈架中骂人了,超越内部矛盾的道德底限,同时也超越法律底限,打架就犯法了。

所以,确切的说人生最后的底限是法律。


溪山山人


良知是作人唯一底线。因为良知前面一定是奸诈,阴险,污恶,引诱,金钱和美女等的考验。能经的起考验者一定是有良知的,有道德的,守信的,善良的,有气节的,值的尊敬学习的人。所以良知是底线。


福玺75635


这样的问题,类似于“道德与法律”谁高谁低?

这样的问题从不同的角落可以推出不同的结论。

从向好的角落说,道德规范要高于法律规范。道德规范要求人们善对社会,法律要求人们不得损害社会。

从惩处的角度说,道德规范要低于法律规范。道德规范没有强制执行力。违反法律规范就会受到处罚。

本人以为,‘’良知‘’既是人们行为的底线,也是人们行为的起点。说它是底线,是因为违背良知就会被遣责或自责。说它的起点,是因为任何一个情操正常的人都不会违背良知去行为。


不糊涂时涂糊不


我觉得应该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良知,那他将不会知道他所做的事是否违背了良心,他就不会因为他所做的事而感觉到负罪感,就会继续恶化下去,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毁掉他的一生。


聚焦悦读


这么说不恰当,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按王阳明先生后来的定义是:知善知恶是良知.做人,最怕善恶不分.


宜昌自由


没有第一也没有最后才是良知


无为小关


良知是人心的起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