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城寺——參拜九華山之十五


化城寺——參拜九華山之十五

  歷經唐、宋、元各個時期的興衰更迭,九華山佛教至明初獲得顯著的發展,清代達到鼎盛時期,有寺廟300餘座,僧尼4000多人,“香火之盛甲天下”。今存寺廟90餘座(其中9座列為全國重點寺院,30座列為省級重點寺院),有僧尼近600人,存真身(肉身)5尊,佛像6300餘尊,藏曆代經籍、法器等文物2000餘件。

化城寺——參拜九華山之十五

新羅國(位於朝鮮半島南端)王族金喬覺(696 —794年),24歲時削髮為僧,於唐玄宗開元年間來華求法,經南陵等地登上九華,于山深無人僻靜處,擇一巖洞棲居修行。當時九華山為青陽縣閔員外屬地,金喬覺向閔氏乞一袈裟地,幾畝或數頃都不在話下,何況只是區區一袈裟地,閔氏自然不暇思索、慷慨應允,此時只見金喬覺袈裟輕輕一抖,不料展衣後竟遍覆九座山峰。這使閔員外既十分詫異,又大開眼界、嘆未曾有,由靜而驚,由驚而喜,心悅誠服地將整座山獻給“菩薩”,併為持戒精嚴、艱苦修行的高僧修建廟宇,唐至德二年(757年)寺院建成,金大師有了修行道場和收徒弘法的條件。金喬覺由此威名遠揚,許多善男信女慕名前來禮拜供養。連新羅國僧眾聞說後,也相率渡海來華隨侍。閔員外先讓其子拜高僧為師,遂後自己亦欣然皈依、精進修行。至今九華山聖殿中地藏像左右的隨侍者,即為閔氏父子。 

化城寺——參拜九華山之十五

化城寺——參拜九華山之十五


化城寺——參拜九華山之十五

化城寺——參拜九華山之十五

化城寺——參拜九華山之十五


化城寺——參拜九華山之十五

化城寺——參拜九華山之十五


化城寺——參拜九華山之十五


化城寺——參拜九華山之十五


化城寺——參拜九華山之十五

化城寺——參拜九華山之十五


化城寺——參拜九華山之十五


化城寺——參拜九華山之十五


化城寺——參拜九華山之十五

化城寺——參拜九華山之十五


化城寺——參拜九華山之十五


化城寺——參拜九華山之十五


化城寺——參拜九華山之十五

化城寺——參拜九華山之十五

化城寺——參拜九華山之十五

化城寺——參拜九華山之十五

化城寺——參拜九華山之十五


化城寺——參拜九華山之十五


化城寺——參拜九華山之十五


化城寺——參拜九華山之十五


化城寺——參拜九華山之十五

九華山化城寺

化城寺四周環山如城,是九華山的開山主寺,歷史最悠久又是地藏菩薩道場,是九華的“總叢林”。全國重點寺院,又名地藏寺,位於九華街盆地中心化城峰,東臨東崖,南對芙蓉峰,西接神光嶺,北倚白雲山,四山環拱如城。

始建於唐,至 德初年(公元756年)當地鄉紳請新羅僧人金喬覺入居,貞元十年 (公元794年)金喬覺99歲圓寂後,僧眾視為地藏菩薩化身,化城寺遂闢為地藏王道場。

東晉隆安五年(401年), 僧人杯渡曾在此築室為庵。

明嘉靖王一槐《九華山志》載:“化城,天竺國佛場名也,今寺在山之西南,自麓陟旋而上數里至其處,峰巒環列,泉壑紆迴,中曠而夷,類其國郭,故名。

舊志雲:晉隆安五年(401)天竺僧杯渡始創寺,日“九華”唐郡守張嚴(巖)奏額始名‘化城’唐人費冠卿《九華山化城寺記》載,唐開元末有僧人檀號居此,寺額即日“化城”;至德初年,青陽諸葛節等發現正在東岩石室苦修的新羅僧地藏,深為感動,於是買下檀公寺基,構築臺殿,以成琳宇,請地藏大師居之;建中初年,池州刺史張巖奏請朝廷移舊額置於新寺,於是化城寺成為地藏大師傳經佈道的大伽藍。

貞元十年(794)大師圓寂.,被僧眾視為地藏菩薩靈蹟示現,從此九華山逐漸成為聞名海內外的地藏道場。

“化城”源出於《法華經》中的佛教故事。傳說釋迎牟尼與小徒下鄉佈道,忽為山險所阻,小徒飢渴交加,坐地不起。

釋迦牟尼手指前方說:“前有一城,速去化齋。”小徒頓為振奮。所謂城實乃佛祖點化而成。因化城寺地處高山平地,四面環山如城,故名之。

化城寺位於九華街,坐落在芙蓉山下。迎面是一座圓形廣場,廣場中間有一個月牙形的蓮池,名月牙池,傳說為當年地藏放生池。

寺殿前後有四進,分門廳、大雄寶殿、後進和藏經樓。此四進隨地勢漸高,結構自然,門楹窗柃、斗拱樑柱和臺階基石均刻有精巧美觀的圖案。

殿內有康熙御書“九華聖境”橫匾和乾隆御書“芬陀普教”橫匾。後殿首明代崇禎皇帝御書“為善最樂”橫匾。

初建於公元757年的原化城寺,早已蕩然無存。現存寺廟的山門和藏經樓為十六世紀所建,而大雄寶殿和後廳為十九世紀重建。

這些建築除四壁磚牆和瓦頂外,內部為木結構。柱、梁、檁、椽全部採用閂縫對榫、互相楔咬的傳統方法,不用一顆釘子。門楣、斗拱和橫樑上都鏤刻著鳳凰戲牡丹、獅子滾繡球,以及花草圖案,施以重彩。

尤其是大殿正中的藻井,層層迭進,九條木雕的金龍圍著中心的碩大寶珠盤旋飛舞,祥雲和瑞蝠穿插其間,令人歎為觀止。今住持僧常明。

化城寺現已用作九華山廣場文物博物館。化城寺前的廣場上有“娘娘塔”址,正中有一口井。關於娘娘塔有兩種傳說。出化城寺向南,可到旃檀林。

後該寺歷經維修改建,現存殿宇四進,莊嚴有序,最後一進為藏經樓,珍藏明版藏經6777卷,保存至今,十分珍貴。該寺面積3500平方米,是全國重點寺院。

地址:池州市青陽縣九華街盆地中心化城峰

佔地面積:2880平方米

又名:地藏寺

建立時間:晉隆安五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