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为何不联金抵制蒙古,反而与蒙古结盟灭了金国呢?

宋安之


南宋选择联蒙灭金,而不是联金抗蒙,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因为整个南宋朝代都被金人压着、欺负着,更别提与金国的国仇家恨了。当然,在南宋内部,反对联蒙灭金的人也是有的,因为北宋时代联金灭辽就吃了大亏,这是有前车之鉴的。

第一,蒙古选择联宋的历史背景

蒙古为什么要联合南宋呢?这是因为蒙军在进攻汴京时,遇到大麻烦。

汴京城池坚固,为了破城,蒙古人从太湖及灵壁运来大量的假山石,大小约一斤重,以投石砲轰城。蒙古人的投石砲可击穿铁甲,他们在每一个城角外都置砲轰击。短短几天的时间,蒙古砲所轰出的石块,几乎堆得与城墙一样高了。

可是金国的武器更厉害。在汴京之战中,蒙古人最惧怕金人的震天雷与飞火枪,震天雷是一种火炮,以铁罐盛药,用火点燃,炮声震天,故名为震天雷。蒙古人攻城十六天,死亡上万人,仍无法攻破。此时已近夏季,天气渐热,负责攻城的蒙古大将速不台心知汴京不易攻下,遂同意与金国媾和,撤围退兵。

为了灭掉金国,窝阔台决定联合南宋,共同出兵。蒙古派王楫为特使前往南宋襄阳城,谒见京湖制置使史嵩之,商议联合出兵事宜。

第二,宋理宗同意联蒙的计划

对于蒙古人之要求,史嵩之不敢作主,赶紧向朝廷奏报。朝臣们一商议,纷纷表示机不可失,应该答应蒙古人,灭了金国,一雪靖康之耻。

也有人表示异议,淮东安抚使赵范警告说:“宣和时,海上之盟,初约甚坚,后卒取祸,不可不鉴。”当年宋朝不也跟金国结盟灭了辽国吗?后来怎么样呢,自取其辱罢了。可是宋理宗不理会,仍然令史嵩之遣使报蒙古,并要求灭掉金国后,宋朝收回河南之地。

金哀宗感到大事不妙,汴京城怕是守不住了,他决定东逃,逃往归德(河南商丘)。速不台得知金哀宗东逃后,遂进兵再度包围汴京。经过四个月的围困,蒙古人终于攻下汴京。

第三,金哀宗提出联宋抗蒙,遭到南宋朝廷的拒绝

金国绝大部分土地已落入蒙古之手,连首都也被攻陷了,金哀帝成了落魄皇帝,他最后的希望是:联合南宋抵抗蒙古。

金哀宗派人前往南宋,两个目的:其一是借点粮食;其二是说明宋金联手的必要性。金哀宗是这样说的:“今蒙国灭国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于我;我亡,必及于宋。唇亡齿寒,自然之理。若与我连和,乃为我及彼也。”这是警告宋朝,蒙古乃是狼子野心,已灭掉四十个国家,倘若金国灭亡,接下来必是南宋。只有宋、金联手,才能自保。

对于金哀宗的话,宋理宗懒得理会。宋朝一直受金国欺负,就算议和,要么称臣,要么称侄,何其辱也。现在你金国已是落水狗,你别居高临下训导我。其实金哀宗说的,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宋与蒙古并无世仇,与金则有不共戴天之仇,本来就非唇齿相依,何来唇亡齿寒呢?

因此,南宋政府最终出兵,与蒙古联手把金国灭了。不过,以后的故事,不幸被金哀宗言中,金国一灭,蒙古与南宋就从盟友变为敌人了。


君山话史


这个还真不能怪宋朝,其实南宋很早就已经意识到蒙古将成为下一个强有力的敌人,于是便试图将金国作为一个缓冲地带,愿意放下仇恨和金国联合抗击蒙古。

当时南宋大臣乔行简认为:“强鞑渐兴,其势已足以亡金。昔吾之仇也,今吾之蔽也。古人唇亡齿寒之辙可覆,宜姑与币,使得拒鞑”。持有这种观点的官员还有很多,他们一直认为,金国已经大势将去,蒙古将成为一个新的强劲对手,如果能暂时放下仇恨,给金国继续输出岁币,然后以金国为缓冲来阻挡蒙古人的入侵。



当然除了联金派,还有抗金派。比如真德秀等人就主张"金人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应该乘金朝遭遇蒙古进攻之机,停止向金人输纳岁币,并出兵北上收复失地,以报君父之仇。" 认为想以金人为屏蔽是靠不住的,应该乘“虏之将亡而亟图自立之策,用忠贤,修政事,屈群策,收众心”。


虽然南宋朝廷意见不一,但也都认识到蒙古乃虎狼之邦,不足以为盟友,甚至是比金朝更为凶恶的敌人。所以南宋还是有放下世仇和金国联合抗击蒙古的打算的。

但是南宋有这个意思,不代表金国也有这个意思。被蒙古挫败之后,金国抛弃了河北和山东,仅留下了没有粮食的河南。而因为缺粮,金宣宗完颜珣便想伐宋取粮,于是1217年4月,金国以南宋不给岁币为由,企图夺取南宋的淮南之地,但是因为实力今非昔比,所以很快就被宋军击败,收复了部分失地。



金国的这一举动,彻底把南宋逼到了蒙古那一边,于是南宋开始和蒙古频繁接触表示友好,但也是仅此而已,因为在他们眼里,金国仍然是屏障。


一直到三峰山大捷后,金国大势已失,对于南宋的屏障价值也不复存在。于是南宋使孟珙出兵伐金,一举攻克邓州、申州,后又大败武仙于马镫山,“降其众七万”,八月十三日攻克唐州,彻底切断了金哀宗西逃之路。

其实南宋联蒙灭金也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一个国家不敢与强国联合去争取领土,而且还是去消灭一个和自己有世仇的国家,那么就是在向那个强国示弱,而最后也一定会迎来灭顶之灾。


火器工坊


蒙古联宋灭金是去复仇的,金住的是辽国都,清住的是元都城连个自己的基本国都住处都没能力建,对中原人民又能有什么好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绝对强行统治)没杀金人百姓留下的金人才就是现在所说的汉奸,汉人怎么会是汉奸呢,因为谁都爱自己的民族这是真实话。谁都知道金是没本事西征的骨头才狡诈破坏汉与汉 蒙与蒙的关系入主中原两次的(他们满人一出生就有了工资是为增长满人减少中原的人)蒙汉名族人民被奴役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杀法(你自然会明白为什么满清能统治二百七十年了,最后为保自己的命想法让出权利)除了八旗子弟,一般百姓那时排名第九的事实,表面舞文暗里杀人的狡诈的奴役中华民族,世界史学界研究得出是世界人类史上的大屠杀者。


zxcvbbbb


先说为何没有“联金抗蒙”。

金是愚蠢北宋请来的死神,南宋无力复靖康之仇,只得偏安,还被迫与金签订耻辱的“绍兴、隆兴、嘉定议和”,一个比一个更苛刻,最后两国居然要以叔(金)侄(南宋)相称。对这个外来强盗和世纪仇人,当蒙古人要收拾它时,南宋从情感上断无帮助它的可能。后来金不敌蒙古丢了北方,竟然“北失南补”捏软柿子掠夺南宋,加剧了彼此仇恨,失去了两国结盟的最后一丝希望。

再说为何选择“联蒙灭金”。

不要简单说南宋愚蠢,重蹈了北宋“联金灭辽”覆辙。南宋虽军力不强,但绝不缺韬略智慧,当然知道北宋灭亡的前车之鉴,当然也懂得唇亡齿寒道理。为何还是走上了这条不归路?源于拳头弱无可赖何,也源于犹犹豫豫的纠结。

1196年,南宋虽与金国旗鼓相当相安无事,但已注意到了远方蒙古的崛起,南宋君(宋宁宗)臣(左丞相余端礼、礼部侍郎卫泾)非常清醒;“蒙古强大了,可能进犯中原”,“若蒙古灭了金,南宋面临的对手更强,不值得高兴”!为此宋宁宗密谕北方边军加强戒备。

1211年,成吉思汗在蹂躏西夏的同时,发起了对金战争。南宋朝议对策,形成了两派观点:一派认为(工部侍郎乔行简等);如果放任金国被灭,南宋将失去战略缓冲,直面凶恶的蒙古。现阶段应搁置宋金百年世仇,“联金抗蒙”,推迟蒙古南下步伐,让南宋赢得备战时间。另一派则认为(礼部侍郎真德秀等);宋金是世纪仇人,借用金国当篱笆为南宋阻挡蒙不靠谱。应趁金被蒙攻击,南宋“拒蒙灭金”趁火打劫,北上夺收失地,既报靖康之仇,又增加对蒙古战略防御纵深。无论两派言辞多对立激烈,但共同点-- 绝不考虑“联蒙灭金”!南宋选择按兵不动,观望蒙金缠斗,但停止了向金国进贡。

后来蒙古打残了金,占领了河北山东和金国首都北京,达到了战略目地,暂时罢手,挥师征服欧洲。缓过气来的金不但将首都迁至宋人的圣地开封,还发动“北失南补”对南宋战争,打了7年,精疲力尽,两败俱伤,仇恨加深,失去了成为盟军的可能。

即使这样,面对从欧洲回师的蒙古邀请,南宋并未失去理智,仍拒绝“联蒙灭金”。

1230年,蒙军强行借道南宋进攻金国,南宋为了尊严尽力堵截,无果。蒙军杀入了金国腹地。1233年,金国咽气前夕,为讨好、为不冒犯和继续得罪蒙古,也为了争取获得一定地盘,南宋被迫“联蒙灭金”,次年正月,蒙宋联军攻克开封,外逃的金国未帝哀宗上吊自杀,金灭。与此同时,南宋也踏上了不归路,但避免了速亡。

国弱不受尊敬,国弱被人欺凌。犹如棋盘上棋子,死活去留受人摆布,无法自己定夺。南宋就是这样的一颗棋子。

12


谌人


公元1125年,在强大的女真军队的打击下,辽国最后一位皇帝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兵败被俘。强大的辽国至此灭亡。辽国被灭亡的最后阶段,北宋与金国的“海上之盟“,违背宋辽澶渊之盟,与金国南北夹击,对灭亡金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帮助金国将辽国灭亡的北宋,仅仅在辽国灭亡两年之后就被金军攻破了都城汴梁,宋徽宗与宋钦宗两位皇帝也被掳到北方,皇室贵胄惨遭凌辱,后世把靖康之难的发生多归罪与徽宗君臣的目光短浅,为了短期利益而忽视了虎狼一样的女真人。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在北宋灭亡八十多年后,宋宁宗君臣不但没有吸取徽宗的教训,反而在蒙古伐金的关键时刻,联合蒙古灭亡了金国,最后在金灭亡的45年后,也被蒙古吞并。是什么让大宋君臣再一次的重复当年的错误呢?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六年,亲率大军伐金,开始了为时24年的蒙金战争。首战乌沙堡(今河北张北西北)获捷;再战野狐岭(今河北万全西北)、会河堡(今怀安东南),歼灭金军大量精锐;又战怀来(今属河北)、缙山(今北京延庆),大败金军十余万;重创金军于东京(今辽宁辽阳)、西京(今山西大同)、居庸关等地。后不断改变战法,分兵三路攻掠中原腹地及辽西地区。 这一年的金宣宗过生日,按照惯例前来拜寿的宋朝使臣余嵘走到涿州就发现前方道路已被金军封锁。

很快,余嵘得知蒙古军队正在大举进攻金国,并且也知道了金国接连失败,国内兵力已消耗殆尽。得胜的蒙古军队已经进入居庸关,包围了金国中都,金国被迫宣布戒严。忙于对付蒙古大军的金国君臣,根本顾不上照顾来祝寿的南宋使团,余嵘等人只好返回。并将金国蒙古开战,并且被打的溃不成军的消息,带回了南宋朝廷。

此时的南宋君臣立即意识到当年辽国灭亡的历史在重演,蒙古灭掉金国之后就会成为南宋的邻国,此时如何处理与金国和蒙古的关系显得非常的重要,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再来一次“靖康之耻”。朝堂上迅速分为了两派,一派是以丞相史弥远为首的扶持派,主张金国与南宋有唇亡齿寒的关系,如果金国灭亡,则南宋不保,应当扶持金国;另一派是起居舍人真德秀为首的强硬派,他主张停止对金国的岁贡,用节省下来的钱犒赏军队,整修武备。真德秀的主张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建议停止通好女真,不再缴纳岁币,同时派驻军队防备淮河沿岸。

就当两派争论不断之时,公元1214年,成吉思汗九年三月,蒙古集兵于中都(今北京)城下。金国一时无法抵御,遂遣使求和,奉献岐国公主、金帛和马匹无数,成吉思汗大军同意了金国的乞和,引兵退出了居庸关。金宣宗完颜珣显然是吓破了胆,不顾左相徒单镒反对执意将首都由中都迁往汴京,成吉思汗非常生气,六月以金朝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而“违约”为藉口,发兵攻打金国。同时派遣使者到南宋相约南宋一并攻打金国。

宋宁宗最终还是采用了强硬派的做法,表明不断绝两国的关系,但是确口头上对金国要求减少岁币,到隆兴二年和议的数目:即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为什么宋宁宗会做出这样的决议,这就要追溯到1194年宋宁宗赵扩继位的时候,身为国仗的韩侂胄(tuō zhòu)独揽朝政, 此人是当年北宋仁宗时期坚决抵抗西夏的大将韩琦之后,大概受家风影响,对侵略大宋的金国一直是强硬态度,他追封岳飞为鄂王,追削秦桧官爵,发动“开禧北伐”可惜最后因为军事准备不足而失败,不得已向金国求和,而就算那个扶持派的史弥远当年为了达成合约,竟然把韩侂胄的人头送给了金人,并且增加了岁币的金额,最终达成合约,史称“嘉定和议”。

而隆兴二年的和议指的是隆兴元年南宋最有理想和抱负的皇帝也就是宋宁宗的爷爷宋孝宗赵昚在位时绕过三省与枢密院,直接向张浚和诸将下达了北伐的诏令,南宋虽然不宣而战但最终无法取得收复中原的目的,但是与绍兴和议相比,南宋在隆兴和议中的地位有所改善。皇帝不再称臣,岁贡改为岁币,数量也有所减少。让金国重新承认隆兴二年的和议,意味着不再向金国称臣。有趣的是在自己被蒙古人打的满地找牙的情况下金宣宗完颜珣不但不答应,反而因此震怒,竟然下令攻打南宋,于是第四次宋金战争爆发了。

这一次的结果与前三次截然不同,金国军队损兵折将,根本无法取得进展。四川方向,名将完颜阿邻战死蜀口,京湖方向,猛将黄掴阿鲁答被俘。两淮方向,时全更是“一军全没”。正如《金史》评价:“宣宗南伐,士马折耗十不一存”,“国家精锐几近丧”,“枢府武骑尽于南”。最终,迫于两线作战的压力,只能放弃进攻南宋。

而金国军队的进攻,彻底把南宋推到了强硬派一边,连“扶持派”的史弥远丞相也同意了联蒙伐金的策略,不仅坚决抗击金军南下,而且公开招纳有相当实力的山东忠义军,同时与西夏会师夹击秦州、巩州。此时的金国陷入了内外交困之中,四面为敌的境地,金宣宗最终于1224年12月去世,传位给了儿子金哀宗完颜守绪,他的儿子总算是醒悟过来,尝试改善与西夏、南宋的关系,可是已经完全来不及了,1234年在蒙宋联军重重包围之下的蔡州城中,金哀宗完颜守绪传位于东面元帅完颜承麟,自己则自缢于幽兰轩,时年三十七岁。至此,立国一百二十年的金朝宣告灭亡。

所以纵观来看,金国的最终灭亡的原因与其最后阶段的外交政策没不可分,金宣宗盲目自大,在蒙古来势汹汹的情况下依然与西夏断交与南宋结仇,实在是不明智的决定,但是那个时代决定了蒙古强大的战斗力,就像当年女真族那样,2500人就消灭了契丹几万军队。一个民族的上升期是历史不可逆的。即使南宋和金联合抵抗,又能够抵挡多少年呢?

而南宋之所以做出联蒙伐金,而不是与金国一同抵抗蒙古的决定,除了因为北宋灭亡的仇恨之外,多次的金国南侵,尤其是在金国末期的南侵举动,根本让南宋无暇去思考旺季仇恨。这与当年的辽国还不一样,辽国与北宋澶渊之盟后一直和平相处平安无事,但是金国灭亡南宋的心思一直没断过,就好像有一直狼要吃你家的羊了,一只老虎要吃狼,你即使明知道老虎吃完狼也会吃羊,但是你第一反应只能是先打狼,而不是等着老虎先吃狼。所以南宋与金不存在联合的可能性,与其于金国一起陪葬,不如趁机捞一点好处,走一步看一步了。


伦语说历史


宋金是世仇,

宋金两国关系相当于今天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关系。靖康之变一直都是宋朝皇帝和中国古代读书人心中的耻辱,宋高宗这个二百五皇帝为了个人私欲破坏北伐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绍兴和议,但金国并不满足,多次墨迹未干,撕毁协议伐宋,这可不像澶渊之盟,澶渊之盟之后,宋辽两国再也没有打过仗,和平共处,互为兄弟之国,关系平等,由于金国欺人太甚,后来的南宋皇帝根本就不想屈从于金国了。

同时南宋很多百姓大多是靖康之变后从北方逃到南方的,金狗害的他们家破人亡,从宋代一些诗句,像岳飞"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可以看出,百姓对金国的仇恨太大,因为仇恨失去了理智判断

无法选择

金国和蒙古都不是什么好东西,选择要理智,对此宋朝召开会议讨论,:有的大臣认为应该继续给金国岁币,帮助金国抗蒙古,可是如果金国赢了,又会强大起来,南宋肯定得不偿失;有的大臣主张联合蒙古抗金,后果大家都知道,唇亡齿寒;有的主张不要给金国岁币,也不联合蒙古,咱们就坐山观虎斗……南宋皇帝最终选择了坐山观虎斗,这其实没有什么错,结果金国皇帝觉得,我打不过蒙古,还打不过南宋,没有休养生息好就去打宋朝,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徒劳无功,最后把南宋惹火了,蒙古一拉拢,就联合蒙古灭掉了金国。这只能怪宋徽宗昏庸导致北宋灭亡,宋钦宗、宋高宗无能没有彻底解决金国问题,留下后患,使后人陷入被动,无能为力,


一代天骄光武大帝


我觉得有以下四点原因。

第一, 南宋和金国有难以化解的历史恩怨。“靖康耻,犹未雪”对宋人的刺激非常大,北伐的念头事实上一直藏在南宋军民,也曾有过失败的尝试,宋人一旦看到金国国势不振,能不落井下石就很不错了,去联金抗蒙的可能性并不大,而日后的历史也证明,南宋最后还是选择了从背后给金国来上一刀。


第二, 金国自身也没有表现出联宋抗蒙的诚意,反而主动惹南宋作死。在被蒙古打得惨败之后,金宣宗不思卧薪尝胆击败蒙古,竟然想着从南宋身上“找补”,通过发动侵宋战争来弥补被蒙古占去的领土,最后却也只打了个不胜不败的和局。两国之前虽有和约,但金国不仁毁约在先,南宋不义在后,黄雀在后的蒙古在旁边自然是偷着乐了。到了亡国最后关头,金国才想起对南宋晓之于情动之于理,晚了!


第三, 南宋低估了蒙古的威胁。这一点,就要批评南宋不涨历史记性了,当年联金灭辽,最后被金国反噬的历史教训没有吸取,在联蒙灭金上又犯了一次相似的错误。在南宋朝野的心中,可能还是当蒙古人是一个不大的威胁,殊不知蒙古铁骑比全盛时期的大金国都要可怕的多。


第四, 南宋本身也有从中渔利的想法。南宋看见大金亡国在即,也想投机一把,收复北宋当年的河洛旧地,谁知这是一个火中取栗的危险生意,投机不成反而输光了赌本。


从理性而言,南宋的确应该联金抗蒙,即使不出兵,也应该大力给予物质援助,最低限度上,也不应该从后面捅上金国一刀,如此,可能将大大延长金国的存活时间,让金国“替”南宋抵抗蒙古的兵锋。当然,考虑到蒙古的军事实力过强,即使联合,宋金两国也难逃亡国命运,但至少可以“苟活”更多年,万一这期间天下有变呢?

<strong>


张明扬不说话


这么说吧,南宋联金抗蒙,这个不存在的。因为联合,必须是双方你情我愿,或者是双方并不情愿,但是形势逼迫之下,他们认识到不得不如此。但这两个前提,都不存在。

首先,宋金世仇,南宋人很难忘记。不仅徽钦二婶被掠去,而且宋的后宫被金人大肆奸污,连赵构老娘都被绑到北国,生下孩子,这对于南宋而言,自然是奇耻大辱。而现在你说南宋联金抗蒙,这份仇恨能不能放下。

如果说能放下,那么咱们看第二点。

第二点就是金人依旧瞧不起南宋。金人即便是在被蒙古暴捶的情形之下,所想的不是联宋抗蒙,而依旧是想南下灭宋,夺取南宋的地盘,而后再利用长江天险和蒙古形成对峙。1217,金人发动侵宋战争,距离金灭亡近17年。

金人首先攻打襄阳,被南宋大将孟宗政半渡出伏兵袭击,歼灭半数。随后,金人又攻打枣阳,被孟宗政的儿子孟珙击败,斩首千余级,金人逃走。而到了1232年,也就是金朝灭亡的前两年,当时的金哀宗已经撤退到蔡州(今河南汝南)。大将武仙,又提出建议,夺取南宋的四川作为落脚之处。于是金兵开始出动,依旧是孟珙率军迎击,一系列战斗,连破武仙,逼得他狼狈逃走,后来被蒙古人杀死,金国打开入蜀通道的计划彻底破产。

所以你看,金在临死的时刻还巴望着要咬南宋一口,你让南宋怎么与他合作?

第三即便是金愿意和南宋合作抗蒙,他的实力已经所剩无几——要知道这个时候的金,已经不是当年金兀术时代的女真骑兵。多年享乐,断送了他们当初算是强悍的战斗力。蒙金战争发生之后,野狐岭一战,40万金军被击溃。随后从1211开始,到1215年,才4年时间,金就被打的大败,丢失了包括中都在内的大片江山,这样的战斗力,就算愿意与宋联合抗蒙,能有多大作用?后来到了窝阔台时代,蒙古发动三路伐金,三峰山(今河南禹州市)一战,金军再惨败,金哀宗坚守了一阵后放弃都城,南逃归德(今河南商丘市),在蒙古人追击下继续逃往蔡州,直到最后的灭亡。你看金人的战绩,基本上都是惨败,这样的实力,就算是真心实意,都很难说有多大作用?更何况连诚意都没有。

整体而言,南宋是攻弱守强,尤其是在四川湖北的山地防御上更占上风,但到了平原之上,遇到蒙古骑兵优势,那确实没有办法。所以从1234-1259,宋蒙打了陆陆续续25年,蒙古基本上没有讨到多少便宜,相反在南宋的反守反击下损失不少。就防守而言,南宋确实比金做得好太多。而就世界范围而言,南宋也确实是蒙古在整个欧亚大陆所遇到最难征服的对手之一。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没错,南宋最终选择联蒙灭金,重蹈北宋连金灭辽的覆辙,很大程度上,还真是金国失败的北失南补策略造成的。

首先,崛起的蒙古重创金国时,南宋朝中也是有清醒的大臣认识到这个新兴对手的可怕,并主张联金抗辽,或是尽量支持金国继续存活。

主张联金抗蒙的大臣,主要以乔行简为代表。他认为金国入主中原多年,制度文化毕竟有类中华,与金人打交道,尚有章法可循、文明可讲。但蒙古人不同,他们比金国更危险,所到之处城池化为废墟,百姓几乎被杀戮殆尽,十分的凶残野蛮。

因此,所谓唇亡齿寒,乔行简清醒的认识到,此时的金国早已由过去的世仇,转变为南宋至关重要的缓冲国。只有保证金国的存在,才能抵御蒙古人的进攻。所以,乔行简极力主张南宋继续保持对金国输纳岁币,以便支持金国。

他在朝堂上指出:“强鞑渐兴,其势已足以亡金。昔吾之仇也,今吾之蔽也。古人唇亡齿寒之辙可覆,宜姑与币,使得拒鞑”

可是,此时的金国却做出了一个相当不理智的举动——南下攻宋。

当时金军面对可怕的蒙古铁骑时,根本就不堪一击。所以,金国接连丢城失地,北方大片领土沦陷,金宣宗被迫南迁汴京以避其锋芒。至于饱受蒙古蹂躏的河北、山东等地,金国朝廷干脆弄了个“九公封建”,自动放弃这些地区。


尽管当时的金国早已半死不活,但他们对南宋还始终摆出一副上国的姿态,并且认为金国对南宋还存在压倒性的军事优势。于是,他们便以南宋不按期交纳岁币为由,大举发兵南侵。正是金国这个不理智的举动,最终使南宋朝廷的心理天秤彻底倒向蒙古那边......



这些历史要读


历史上金国一直对蒙古人实行减丁政策,过一段时间就去草原斩首身高超过车轮的蒙古男人。后来出了位铁木真,联合草原各部落取名为蒙古开始了复仇之路。蒙古和金可是世仇。再说宋,宋也和金世仇,每年送岁币还有女人,金还是不满足吞并领土。抓走宋朝皇帝之后,隔壁帐篷欺辱皇室公主,史称靖康耻。反倒蒙古和和宋中间隔了个金,所以宋蒙没有什么直接冲突。之后的野狐岭蒙古大胜金主力,此时金大势已去。灭亡已经定了只是时间问题。期间金也提起过联宋抗蒙,但是条件把蜀地送给金算是对蒙古占领的金地的补充,可以说金打心眼里没把宋人当人。蒙古答应灭亡金以后把河南开封还给宋,联蒙抗金报仇完全合理。后来杀光金国人拿着金国皇帝尸体去庙祭祀算是报了仇吧。

只是结盟的时候蒙古人发现了宋之弱小,所以后来索性顺手灭了南宋。

所以不管宋联金抗蒙还是联蒙抗金都只是在稍微拖延自己灭亡的时间。不管联合谁,那都是弱者的无奈之举。金当时随便找个理由灭北宋,蒙古找个理由灭南宋都可以看出来,弱者被统治只是时间问题。只是可惜了前面发展的汉文化,元朝时所有的法理文化,礼仪之道文学作品全部断层。宋朝的璀璨文化有多璀璨可以百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