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門文化與“竹林七賢”:重門為何成了當時一個新的政治文化中心

重門文化與“竹林七賢”:重門為何成了當時一個新的政治文化中心

魏晉時期,是中國歷史中一個文化絢爛的歷史時期。玄學之風盛行,隱逸之士不斷,使魏晉時期的文學作品登上了一個新的高度,其時代所產生的文化,也成為了後世中國人的文化共鳴。

造成如此現象的,離不開魏晉時期文人的努力,正是因為他們身上的思想與才學,創造了一個不朽的時代。儘管政局的混亂迫害了文人得以施展才華的環境,但是卻不影響他們文學光茫的展現。

在魏晉時期,最有重量的代表就是“竹林七賢”,因為他們堅韌的品質與高超的才學,使他們成為了魏晉時期的代表。現在,每當提起魏晉時期,都會想到“竹林七賢”,那麼“竹林七賢”的產生,是源自於什麼文化呢?對“竹林七賢”產生的地點進行歷史考察,就會發現“竹林七賢”活動的中心是重門,這個齊王舊宮的所在地。

重門文化與“竹林七賢”有什麼樣的聯繫?這便需要對重門文化進行解讀。在三國亂局之後,中國政局的走向,發生了哪些偏移,又對中國歷史造成了哪些影響?而在廣大的中國土地上,為何重門成為了當時一個新的政治文化中心?

這些問題,需要對重門的地理進行分析,還需要對魏晉時期的歷史背景進行發掘,才能感受到重門文化的價值所在。雖然這段歷史已經過去了有近兩千年,但是重門的歷史價值,依舊存在。

重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想要進一步瞭解重門文化,就需要對重門的地理位置進行了解。在漢朝進行分封時,重門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了齊國封地的宮室所在地。到了三國時期,魏朝的一家獨大,也使魏國的宰相對皇位產生了覬覦之心。而魏國曹氏皇帝只傳承了三代,就被司馬家族所取代,為了安排魏國的第三代皇帝,重門成為了最好的選擇。為何選擇重門,這與重門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有關。

重門文化與“竹林七賢”:重門為何成了當時一個新的政治文化中心

1、齊國封地的宮室所在地

漢朝建立之後,其中央制度沿襲了秦朝的制度。在秦朝歷史興亡的歷史教訓中,漢高祖劉邦認為秦朝的滅亡之快,與分封制度的取消有關。“徵亡秦孤立之敗”,所以漢朝的地方管理制度是由郡縣制與分封制共同聯合構成,由此使漢朝的統治持續了四百年之久。在漢朝的歷史中,其中央與地方的聯繫,有著商周時期的影子,但是通過郡縣制,中央對地方的掌控又進一步加強。

地方國家的設立,其統治中樞與朝廷京都的功能相關。為了遏制地方國家的權力過大,防止地方對中央的威脅,齊國封地的首都所在地並不在齊國境內,而在離京都洛陽較近的重門。正是因為重門靠近洛陽,又在山東泰山之北,所以中央可以直接對齊國封地進行管控,而又代表了齊國的重要性。所以重門的地理位置,還具有政治內涵。

2、曹芳的封王之地

魏朝的建立是不符合中國傳統思維的,因為魏朝的建立具有不忠的因素存在。曹氏家族為了獲得皇權,不惜對漢朝的劉氏皇族進行迫害。所以,魏朝政權的崩塌,似乎印證了因果輪迴的報應,晉朝取代魏朝的歷史,與魏朝取代漢朝的歷史如出一轍。

“重門城,昔曹芳為司馬師廢之,宮於此”,司馬師為了取代魏朝皇帝,獲得天下的統治權,其將魏朝的第三位皇帝改封為王,封地為重門。重門位於太行東南,有山有水,有王者的風水。由此,重門成為了曹芳的封王之地,也使曹芳過著囚牢式的生活。

3、文人的聚集地

重門文化與“竹林七賢”:重門為何成了當時一個新的政治文化中心

正是因為重門靠近京都洛陽,處於中原之地,三國亂世之中,無數文人志士奔波於中原之地,所以重門作為昔日的齊國宮室所在地,成為了文人的聚集地。隨著曹芳帝位的喪失,使不少文人志士放棄了對朝政正常化的希望,而“竹林七賢”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重門文化才走向了歷史的舞臺。因為“竹林七賢”所活動的地帶在輝縣山陽、鄧城、魯莊一帶,而這些地方正靠近於重門。

“竹林七賢”與重門文化的關聯

除了地理上的原因,“竹林七賢”與重門文化有直接關聯以外,在思想和文化上,“竹林七賢”便是重門文化的代表。重門文化所代表的是什麼文化?“竹林七賢”又代表著什麼思想文化?重門文化與“竹林七賢”又有怎樣的聯繫?

1、重門文化

在曹芳帝位被奪,貶入重門為王之前,此地便是齊王宮城。在漢朝時期,此地不僅

是齊國的政治中心,還具有文化代表性,齊國的文人志士主要在這一帶活動。在司馬師篡奪曹魏政權後,重門又成為了曹芳的幽禁之地。雖然曹芳的帝位被篡奪,但是曹芳的政治正統性還被許多文人所認可。

由此,許多文人紛紛拒絕與司馬家族合作,保持自己的忠心。在此之後,五胡亂華,重門成為了石勒與劉曜的結盟之地,以及石勒屯積輜重之地,此期間的政權交替,也使重門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在這些事件的轉變中,展現了重門地區的民族性、地域性以及政治性文化。

2、“竹林七賢”的思想

重門文化與“竹林七賢”:重門為何成了當時一個新的政治文化中心

面對曹魏政權被篡奪的悲劇,不少文人紛紛拒絕與司馬家族的合作。在與司馬家族作鬥爭的過程中,以重門地區的“竹林七賢”最有代表,也最有特色。為了表達自己對司馬家族政權的不滿,“竹林七賢”縱酒放歌,彈琴賦詩,在豪放不羈之間,隱晦的譴責司馬政權。

在這一時期,在各種文化藝術中,“竹林七賢”發表了許多絕世之作。除了詩歌上的成就,《廣陵散》、《與山巨源絕交書》等,也是當時的文化鉅製。“綸巾羽扇顛倒,又似竹林狂”,正是因為“竹林七賢”放蕩不羈的性格,文化作品及文化故事都使中國文化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3、兩者關聯

由此,可以看出,在表面上看,重門文化包括“竹林七賢”,可是“竹林七賢”又是重門文化最璀璨的時刻。正是這種關係,使兩者互補互成,倘若曹芳的貶地不是在重門地區,那麼“竹林七賢”的名稱及故事一定會有所變動;如果沒有“竹林七賢”,重門地區的文化,一定不會具有現在的歷史價值。那麼,重門文化該怎樣發揚和探索呢?

重門遺址的現狀及反思

想要重新探索重門的地區文化,除了在史料上尋找答案以外,還需要更可靠的歷史遺物,加以佐證。由此,對重門地區進行考古發現,必定可以發現許多令人信服的史蹟線索。要想進一步發展重門地區的考古價值,就需要對現有的考古發現進行總結和反思。

1、齊王宮遺址

重門文化與“竹林七賢”:重門為何成了當時一個新的政治文化中心

在大史村西北隅,挨著黃河左岸,在平坦的沙地上發現了一座古城遺址。東牆和南牆基本不見,僅存北牆600餘米,高約5米;西牆500餘米,高約3米。後經過考古隊證明,這是一座漢代時期的建築,再據相關推斷,此地應是齊王宮。

從遺蹟上看,齊王宮有宮殿、內城和外城等建築,如此規格的建築,只有王者才能享有,因此曹芳被貶於此地,便有了史蹟佐證。這也證明重門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如此大規模的宮城建築。由此,想要進一步瞭解重門文化,就需要對齊王宮遺址進行更深一步的考古發掘。

2、方圓寺遺址及迎恩宮遺蹟

此兩者作為魏晉時期之後的宗教建築,在對重門地區的後續文化發展具有解讀作用。兩者位置都在大史村東北里許李史村附近,只是方圓寺在北,迎恩宮在南,由於長期荒廢,現已殘破不堪。在遺址附近,有大量的殘磚碎瓦,頹廢不堪,想要發展重門的文化,此兩者遺址的保護尤為重要。

3、對文化遺址的反思

重門文化與“竹林七賢”:重門為何成了當時一個新的政治文化中心

在人們生活需要的情況下,文化遺址並不能使人們獲得物質上的滿足。所以,在重門地區的遺址中,大部分受到了人為的破壞。許多地方被開墾為耕田,如齊王宮遺址之上,早已被充作農田;在方圓寺遺址中,一半被夷為窪地,尚可種植農作物;在迎恩宮遺址上,部分被作為民宅用地,也造成了嚴重的人為破壞。

由此可知,在文化遺址的保護上,人為因素無疑成為了文化遺址保存的難題。再加之中國近期的高速發展,以經有足夠能力來保護相關遺址,所以想要妥善保護好相關文化遺址,就需要對主要的人為因素加以防範。

結語:

通過對重門文化進行發掘,不僅可以感受到地理區域內文化的重要性,還發現了存在於區域文化背後的人文文化。而重門文化無疑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其起源於漢代,輝煌於魏晉,之後便消失於歷史文化的視野中。如今重新審視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地理區域,重門文化因為“竹林七賢”,使其具有了矚目的史學價值。

在魏晉時期,“竹林七賢”活動於重門地區,並在此創作了許多不朽的傑作。由此,重門地區成為了研究“竹林七賢”的主要考古地區,在對重門地區進行考古發掘的過程中,有驚喜也有遺憾。如何使重門地區重現它的文化輝煌,除了突出“竹林七賢”的地理活動範圍以外,還需要可靠的考古證明,

使重門文化走向大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