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曹操

歷史上的風雲人物,其實很多都充滿了爭議,因為很多非常的成績都用了非常的手段,是非功過都留給後人去評說,這是一種擔當。

他機智與奸詐雜糅,豪爽與殘忍並存。時而厚遇英雄,時而又摧殘人才,殺人時心如鐵石,事後又痛心疾首,徵陶謙而屠城,縛降卒而坑之的他,同樣寫下了《蒿里行》這樣反思戰亂,悲天憫人的偉大詩篇。“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曹操不僅是三國時期最傑出的軍事家,又是首位推出屯田制穩定國家政權基礎的傑出政治家,他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為中國詩歌史上五言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許劭許子將評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曹操


痛改前非,步入仕途

曹操的父親是大宦官曹滕的養子。曹操小時候十分聰明,據說他過目不忘,無師自通,但學習卻不刻苦,經常趁學堂先生不備,私自溜出去和其他孩子一起習武練箭。一次,曹操又帶著幾個小夥伴外出打獵,途中他被人罵作“宦門遺醜”,這罵使他的自尊心受挫,從此,他再也不去駕鷹牽犬,而是關起房門來博覽群書。 在眾多書籍中,曹操喜歡讀《詩經》、《離騷》,但最愛讀的卻是兵法。他對諸家兵法,特別是《孫子兵法》、《孫臏兵法》,不僅熟知能背,而且摘錄了其中大量的神策妙計,並根據自己的理解,彙集成冊,題名為《兵法書要》。

曹操痛改前非、勤學苦讀的事很快傳了出去。他19歲時被家鄉人推舉為孝廉;20歲時,任洛陽北部尉,負責京城治安。曹操到任後,就有不凡之舉。他叫人造了十餘根五色棒,有違令者,皆用五色棒打死。一次,他依法打死了大宦官蹇碩的叔父,在京城引起轟動。無奈官場黑暗,他被當權者從京師擠走。不久,曹操又入徵為議郎,當了參議一類的冗官。

亂世奸雄的曹操,也曾滿懷赤子之心!然而世事如刀,專斬風平浪靜。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曹操


雄才大略,統一北方

189年,漢靈帝去世,東漢政局更加混亂。這時,割據涼州的軍閥董卓趁亂帶兵入京,以武力廢少帝,立9歲的皇子劉協做了皇帝,即漢獻帝。他又自封為相國,將權臣袁紹逼出洛陽,獨自把持朝政,並縱容官兵洗劫洛陽。

曹操親歷變亂,目睹董卓之害,十分不滿。他逃出洛陽,東走陳留,散家財,招兵將,積極參加了當時關東各地軍閥聯合反董的鬥爭,191年,曹操因鎮壓河北農民起義軍有功,被袁紹推舉為東郡太守,取得了一塊地盤。第二年,青州黃巾軍攻入兗州,刺史劉岱戰敗被殺,兗州官員忙迎曹操領充州牧。曹操用殘酷手段,逼降黃巾軍三十餘萬人,並從男女百姓百餘萬口中挑選精壯者組成“青州兵”。自此,曹操既據有充州,又有一支可觀的武裝力量,遂大施智謀,與群雄角逐。

曹操是一位很有才幹的政治家。據三國志記載,董卓死時,每郡人口仍在幾十萬戶以上,在今後十年的軍閥相互征戰以後,大部分的人口從這片戰亂的土地上逃離了,人們帶著耕牛、農具,舉家流亡,且耕且戰,沒有人知道到底多少人倒在了流亡的路上,曹操在《軍譙令》中寫道,“舊土人民,死喪略盡,使吾悽愴傷懷”。

建安元年,曹操採納了屬下的建議,於群雄內第一個推行屯田制,在許下大規模屯田,曹操在參與鎮壓黃巾軍的過程中,俘虜了大批軍民並擁有大量土地和耕牛,具備屯田所需的條件。靠著這些資財,曹操頒佈《置屯田令》,將逃難的流民組織起來,每五十人為一屯,春夏耕種,秋冬操練,許昌屯田的當年,得百萬斛,獲得巨大的成功。

曹操實行的屯田制,雖然是強制勞動,剝削率也高,但屯田積穀使北方的農業經濟得以恢復,結束了農民與土地分離的情況,黎民百姓可以安心務農,不用在四處流浪躲避戰火,農民有以國家隸屬農民的身份,和土地重新結合,人民生活在連年的戰爭中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在民以食為天的真理之下,誰能讓人民吃飽飯,人民就跟誰走,站在曾經飽受戰火摧殘的土地上,望著綠油油的麥子從土地裡長出來,也許在曹操眼裡,這才是人間最美的景色。此外,曹操唯才是舉善於用人,對於文人謀士,曹操也能夠以禮相待,量才而用。他的重要謀士荀彧、許攸、郭嘉等都是墓名而來的。

在軍事上,曹操很講究策略。起初,他拉攏北方最大的軍閥袁紹,避免與之過早交鋒,而先攻擊其他較弱的勢力。196年,漢獻帝東逃洛陽,曹操接受謀士的建議,開始“挾天子以令諸候”,政治上得勢使曹操更加雄心勃勃,他相繼擊敗盤踞南陽的張繡,佔據徐州的呂布後,於200年在官渡大敗袁紹。此後,曹操繼續南征北戰,終於在207年平定了關中,進入隴右,完全統一了北方。

平定北方是曹操事業發展的頂點,但這並不是他的最終目標,他的雄心是乘勝進軍南方,統一全中國。208年,曹操率數十萬大軍南下,直指荊州,結果在赤壁一戰中大敗,他統一中國的希望成了泡影。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曹操


不懈創作,文采飛揚

曹操在文學上也有很深的造詣。他在“外定武功”的同時,還在不懈地進行文學創作。他特別愛好文學,在率軍征戰的三十餘年裡,手不釋卷,登高必賦,創作出《觀滄海》、《蒿里行》等許多優秀詩歌,開創了建安文學的新局面,奠定了五言詩的基礎。

早年討伐董卓時,曹操這麼寫道:“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當看到大漢王朝的衰落,他痛心疾首道:“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對於深受戰爭摧殘的百姓民眾,他也有深切的關心:“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在河北翦除袁氏兄弟時,他豪情萬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赤壁之戰前,他在釃酒臨江時,寫道:“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在晚年一掃漢末文人感嘆浮生若夢、勸人及時行樂的悲調,慷慨高歌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