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曹操、朱元璋、李世民、赵匡胤在同一个时代,谁能做皇帝?

老板别加香菜


刘邦,曹操,朱元璋,李世民,赵匡胤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皇帝,他们本身的雄才大略与文韬武略都为世人所称道,可是如果这五位历史上的伟大皇帝处于同一个时代,谁可以做皇帝呢?我个人感觉是朱元璋,原因如下:


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与地域,更离不开他的个人素质与团队水平,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的分析,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而这直接决定了一个人最终的成功。


“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这一句话不仅代表着史家的共识,更是对刘邦与朱元璋个人能力的高度肯定!因为不论是出自关陇贵族集团的李世民,还是出自地方豪强的曹操,或是出自军人世家最后来自禁军系统的赵匡胤,他们本身就比草根出身的刘邦和朱元璋拥有更多资源与人脉,从一开始就在起跑线上赢了这两位草根皇帝,奋斗的难度也大为降低,因此基本可以排除在外。


刘邦与朱元璋的逆袭史,不仅是一部政治励志剧,更是一部读不完的成功宝典,但是相比而言,朱元璋的个人能力比刘邦更强一些!



刘邦:他当时处于秦朝农民大起义的时代,外患基本没有,因为几年前蒙恬已经率领秦朝大军打跑了匈奴;内乱天天有,无论是他的死对头项羽,还是其他的诸侯王,都够他头疼的,但是他始终的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项羽!他只要战胜项羽,他就可以得到天下!所以,从刘邦后续的评价中也可以看出,他的汉初三杰基本都是围绕项羽而成功的,这也是他对天时最大的把握: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他所处的地利,主要是占据了原先秦国的地盘,无论是被分封为汉王,还是后续平定三秦之地,可以说,一直都是当时中国最好的地缘板块。进可以兵出函谷关以争天下,退可以守住函谷关以保住关中之地,而且秦国的关中平原与成都平原一直都是大粮仓,这个特别重要。


刘邦最为后人称道的就是他的知人善任与从谏如流了,因为出身草根,长期混迹底层社会让他锻炼出不一般的眼光,他特别会看人更会用人,所以他身边一直有一个最强团队,不论是萧何张良,还是韩信陈平,都很好地弥补了他的短板,从而发挥出最强战力。但是在个人能力上,刘邦肯定是差了一截,不论是与韩信的初次见面,还是刚入秦国都城之时,刘邦都表现出他在军事与政治上的缺陷,好在他身边有能人帮他弥补了这些缺陷,但是个人能力的弱点依然存在。


可以这么说,刘老板生错了时代,因为遇到项羽这个古代军神;刘老板也生对了时代,因为他的知人善任让自己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汉初人杰,加之他占据秦国故地,在地缘上与经济上占据主动,因此在纵横捭阖的秦末乱局之中最终胜出!


朱元璋:他当时处于元朝末年军阀混战的时代,他不仅要对付元朝政府的镇压,还要对付同为起义军的陈友谅和张士诚,甚至还有浙江的方国珍。可以说,他一直处于强邻环绕的险恶环境之中,稍有不慎,他不是被元朝镇压了,就是被其他义军吞并了!但是他牢牢守住朱升所说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正确主张,一步步由弱变强,可以说,不论当时的元朝大将王保保,还是张士诚,陈友谅都是一时豪杰,没有独到的眼光与能力还真的难以应付这个复杂局面。


他所处的地利,可以说并不十分占据优势,虽然处于江南鱼米之乡,但是北有元朝,南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东南有方国珍,说是四战之地也不为过。自古中国都是由北向南统一,从未有过南方统一北方的先例。但是朱元璋却凭借江南腹地,一举组织明朝军队统一北方,更是把汉族失去达四百年之久的燕云十六州收复,创造了一个历史的奇迹。


朱元璋在个人素质上可以堪称完美,不论早年投奔郭子兴,得到重用,最终与马皇后终成眷属;还是凭借个人魅力,招揽浙东四贤;还是明军北伐之时的正确作战方针;无一不显示出他过人的个人能力和军事素质,连毛主席都对朱元璋的军事指挥能力赞不绝口。从一个乞丐成为一代开国君主,这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完成的!


可以这么说,朱元璋人如其名,百年大元在他手中最终终结,他不仅一统天下,而且也完成了汉族的再次复国。无论如何评价明代建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都不为过。如果不是朱元璋,中国可能会一直处于异族统治的境地,甚至南北朝的再次出现也不是不可能,如果是那样,历史会如何发展,谁也说不清!


因此,从时代背景,地缘分析,个人能力来说,我觉得最终成为皇帝的一定是朱元璋!


猫哥读历史


刘邦、曹操、朱元璋、李世民、赵匡胤这五个人,都是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人,除了曹操生前没有做皇帝,李世民是二世外,其他三个人都是各自朝代的开创者,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朱元璋建立了大明,赵匡胤建立了大宋。五个人在各自所处的时代,也建立了丰功伟业,都可谓人中龙凤。



假如他们五个人同处一个时代,要说最有可能成为皇帝的人,我觉得应该是曹操。对于我的答案也许很多朋友并不认可,而且可以用最直接的理由来驳斥我,因为曹操生前根本没有做过皇帝,而且当时还是三国鼎立局面,并没有统一。事实确是如此,曹操是没有建立大一统的政权,也没有称帝。但我认为曹操是这五个人中能力最强的一位,有他在,其他四个人根本没有机会。不信大家可以来看看我说的理由。



1、雄才大略

五个人之中,曹操是最有雄才大略的人,李世民次之,刘邦、朱元璋和赵匡胤三人就差远了。曹操能够只身一人刺杀董卓,未遂后,顺利逃脱。回到家乡后变卖家产,招兵买马,组建自己的武装,并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虽说当时曹操的势力比袁绍、袁术差很远,但他却可以脱颖而出,成为核心人物,足见其雄才。李世民虽说也很不错,可他毕竟还是依附父亲李渊的势力。刘邦创业之初,根本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只是后来在身边人的推动下,才登基称帝的。朱元璋是生活所逼,投靠郭子兴后,因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郭子兴的青睐。赵匡胤是背叛了周世宗的信任,窃取了政权。他们四个人与曹操的奋斗历程相比,区别还是很大的。



2、知人善用

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广揽人才,他能慧眼识关羽,他能同刘备论英雄,荀彧、郭嘉等谋士都尽为他用,手下武将也是数不胜数。刘邦在用人方面也还不错,且刘邦有哥们义气,以至于张良、萧何、韩信都为他所用,但他的痞性并没有得到‘’商山四皓‘’的认可,人家并不愿意出来辅佐他。李世民用人基本上是拿来主义,父亲和兄弟身边的人,在他夺得皇位后,也是尽力拉拢使用,并伪装成虚心纳谏的明君。朱元璋也想利用天下名士成就自己,如‘’浙西四贤‘’被他强征,可朱元璋疑心太重,对身边的人并不信任。赵匡胤身边除了忠心耿耿的赵普外,其他人他都不放心,那些把黄袍披在他身上的兄弟们,在他做了皇帝后,以‘’杯酒释兵权‘’的游戏给打发啦。曹操用人是用心,看看对降将关羽的态度,大家就明白,另外四个人无法相比。



3、驾驭能力

曹操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际,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实际的统治者,而且能够把握复杂的时局,重创对手,管理和驾驭能力非常出色。反观李世民为了皇位,不惜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兄弟为不义,逼父退位为不孝之举,曹操实在比他高明很多。刘邦和朱元璋则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后,登上皇位,做了皇帝后,又怕自己江山不稳,大开杀戮,铲除功臣。赵匡胤则直接欺负小孩。对于大局的把控能力,曹操无疑最强。



4、才华

曹操虽说武功不咋的,但他文采飞扬,有气吞山河之势,文章写得也是气势滂沱,大有天下兴亡,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李世民也有才,但更多的才能是体现在武功方面。刘邦和朱元璋的才华同曹操相比,那更不在一个级别,这两个人大字都不认识几个,时势造就了他们。赵匡胤好像也是除了打仗,也没有什么过人的才华。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要是他们五个人处在同一时期,曹操绝对碾压他们四个,曹操也不会给他们任何机会,他们能偏安一隅就相当不错啦,根本别谈做皇帝,所以说曹操才是他们五人中最优秀的领导者,是最有资格做皇帝的人。


一本夏


性格决定命运,五个人的性格各有千秋,但都具备了当帝王、成大事的因素。

从性格上看:

刘邦脸皮厚,被称为厚黑学的鼻祖,他的字典里没有“不好意思”几个字,而且能屈能伸,今天当爷,明天做孙子,他都能接受。刘邦相信,只要有命在,就有翻盘的一天。

曹操深谙用人之道,但是他用人的标准是重“才”,“德”是退而求其次的东西,如果在二者之间做个选择,曹操必选前者。曹操做事态度是务实,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朱元璋坚韧不拔,很自我,敏感而多疑,自卑而暴躁。但朱元璋很善于借鸡生蛋,借力打力,以四两之力去搏千斤重物。所以,朱元璋是个太极高手,既可以把人哄的团团转,为他出生入死、肝脑涂地,又能眨眼间将其打入地狱。

李世民是位为卓越的军事家,打仗有一套,还会笼络人心,但有时候给人一种虚情假意的错觉。李世民心狠手辣,做事不留余地,心思缜密、步步为营。他凡事要求尽善尽美,达到极致,所以活的很累。

赵匡胤很会投机,善于捉摸人的心理,而是武功最棒的皇帝。战场上他自己可以冲锋陷阵,独挡一面。但缺乏远见、保守内敛。也正是他苟且将就的立国精神,致使整个宋王弥漫着一种男人填词,女人裹足的绵柔之气。

从待人接物方面看:

刘邦大气,尽管有时候是装出来的,但他明白“舍”与“得”的关系,还具有能把给出去的东西再要回来的自信,这样的人最容易获得成功。

曹操奸诈,他能得到一部分人,但同时为一部分人唾弃。如果说,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那么他最缺人和。所以他只能分得到三分之一的成功。

朱元璋勤奋,不放权,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他不相信任何人,而且只要觉得对方是个威胁,那么他一定想方设法除之而后快。这样的人能共苦,不能同甘,所以团队之间离心离德,难成大事。

李世民勤俭,能吃苦,而且号召所有人跟他一起吃苦。他以圣人、完人标榜自己,而且还要让别人学习自己。李世民克制了人性的许多欲望,但不明白人无完人,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他把所有人都搞的很疲惫,竞争自然处于劣势。

赵匡胤多疑,胆怯,小家子气。跟着他混,越颓废他越高兴放心,但是前景暗淡无光,没多大出息。所以,他们那帮人都在不知不觉废了武功,也就谈不上大的成功。

综上所述:刘邦、曹操、朱元璋、李世民、赵匡胤同处一个时代,能当皇帝的是刘邦。因为跟着他混,什么样的梦想都能实现,刘邦最大的优点是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会成就别人。

感谢朋友的点赞、关注!观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从这五个人的成就来看各有千秋,从很多方面可以看出他们都是能成大事的人,除了曹操没做过皇帝之外其他人都当皇帝。

从人物习性来看:

曹操唯才必求,他用人的首要是“才”,“德”是其次的要求,这一点在关于的身上有很大体现,如果不是他重才,那他也不会损失几员大将。曹操做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一点我想体现在他为了能证实他睡觉时会乱游,他于一晚杀了一名侍女以证曹操说的话。

刘邦脸皮厚,他不会谈“不好意思”这几个字,而且可以屈一时之辱,可以马上改变态度刚刚还是大爷,一会就可以是孙子。用一句谚语可以形容刘邦的态度“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朱元璋持自我圈子,对人生性多疑,性格暴躁。可以这样形容朱元璋,他就像一个可以魅惑敌人的苏妲己,利用这样的方式他人用尽身心的为朱元璋服务,当利益殆尽,一下就决定他人的生死。

李世民在军事方面很有卓越,在打仗方面也很有方法,会笼络人心,会给人一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感觉。李世民做事不留余地,心思相当缜密、稳扎稳打。他对任何事都要求做到极致,十全十美但哪有这么好的梦。

赵匡胤做事很会找漏洞,很多时间去猜测别人的心理,在武力方面也相当出色。所以战场上他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见识短浅、做事保守。

从对待人的方面看:

曹操生性多疑,他为了证实自己,对身边的侍寝的人都能下手。虽然他的重才可以得到人,但得不到人心。

刘邦很大气,虽然看不出来他是演的还是真的大气,但他真的很大气,在很多方面都很舍得,正是这份舍得最后让项羽输了天下。

朱元璋的自我,让他把大部分事情都让自己去完成,不放心让别人去做,也就是说他不下放权利。再这样一个一人独裁的世界里很难一统 。

李世民做事追求极致,十全十美,但世间哪有这么美的梦,他极致要求自己,也劝身边的人和自己一样要求自己 所以让自己活的很累,那他还有什么精神去做其他的事。

赵匡胤为了集兵权于一身,上演了杯酒释兵权,当初跟着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将军,事成之后就像一个有名无实的存在,那将军们做事还有什么兴趣。

由这些可以看出:刘邦、曹操、朱元璋、李世民、赵匡胤在同一个时代,我认为刘邦能当皇帝。他的大气可以有很多人实现梦想。


礼葬篱落


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是秦朝,而从秦朝到清末,中国一共有过422个皇帝。而如果在这422个皇帝中挑选出四个综合能力不错的皇帝,毋庸置疑就是:秦始皇、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假如我们脑洞大开,穿越时空,将秦始皇、刘邦、李世民和朱元璋都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那么谁将是皇帝呢?

或许这个问题有点痴人说梦了,但小编还是相信很多人对这个问题还是很有兴趣的,我们按照时间顺序,先来说一下秦始皇。

秦始皇他结束了奴隶制社会。正是由于秦始皇的改变,才将中国进入到了封建时期,并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在他的统治下,国富民强。政治方面,他设立郡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和管理;经济方面采取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在文化方面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改革,将原来的大专简化为小篆,钱以小篆为标准文字;在军事上,他修建长城。可以说秦始皇在各个方面都有不小的功劳。

其次,我们再来说刘邦。刘邦虽然文不能书,武不能战。但是他却利用秦末动乱提供的机遇,成为了历史中的弄潮儿和幸运儿;再来说李世民,李世民可以说是出自于高干家庭,后来李世民精心策划了玄武门之变;最后我们来说朱元璋,朱元璋从底层出生,他完全是靠他的勇敢和智谋,才艰辛的坐上皇帝的位置的。

而我们分析一下,假如她们四人生活在同一个朝代,又会有怎样不同结局呢?我想需要将他们四个人分成两组,秦始皇和李世民一组;刘邦和朱元璋一组。为什么这么分呢?因为前二位都是出自高干家庭,成功相对于容易。反观后二位,他们都是普通人逆袭,成功的阻力非常大,所以最终能够称上皇帝的,我想就是秦始皇或者是李世民了!


五五195885070


原标题后面又加了铁木真和秦始皇,有些朋友可能没有看到。

把几个不同时代的人放到一起做比较,这个想法让人脑洞大开。历史没有假如,所以也只能意味着这个问题不会有标准的答案,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这几位基本上都是开国帝王,虽经历不同,大致都是经过一番厮杀,几经磨难,最后一统天下,成就一番大业。

既然把这几位不同朝代的帝王放到了一起,假设成立了。那我们就按这思路分析下去。

这些人能够一统天下,跟他们个人修养和能力是分不开的,过人的才智;处事不惊的能力;出色的统治能力;知人善用的管理能力;超前的眼光;坚定的信心;缜密的分析能力、预判能力等等。光有这些是不够的,若想成功,得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所以离开他们各自所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人生机遇,就可能成就不了他们的一番大业。由于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这些比较起来很困难,也不够客观。那我们不妨做一些更直观的比较:生平所占领土的版图和武力值。

按版图大小比较,前三位应该是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和成吉思汗铁木真。成吉思汗去世时版图还在扩张,具体数字不详。1206年—1227年成吉思汗在位时期,大蒙古国控制了金朝北半部、西夏、西辽、花剌子模、高加索山一带和东欧钦察草原。看地图面积不小。

说起武力值,那就得说说成吉思汗了。成吉思汗一生共进行60多次战争,除十三翼之战因实力悬殊主动撤退外,无一失败。因此中国学者刘乐土在其《成吉思汗》一书中说:“成吉思汗是后人难以比肩的战争奇才。他逢敌必战、战必胜的神奇,将人类的军事天赋穷尽到了极点”。成吉思汗麾下的铁骑,势如破竹,硝烟漫卷到了俄罗斯、阿富汗及印度北部。在广袤的欧亚大陆,成吉思汗已经成了战无不胜的神,对手无不闻风丧胆,屈服于脚下。

综合以上看来,个人认为假如秦始皇、刘邦、曹操、李世民、赵匡胤、铁木真、朱元璋这几个人生在同一个时代,很可能铁木真能做皇帝。

原标题后面又加了铁木真和秦始皇,有些朋友可能没看到。





野渡惊飞鹭


刘邦军事能力稍微差一些,与强者对战赢得少,项羽和匈奴之战就体现军事竞争力不足。

曹操属于军事天才,也善于用人,但是容易骄纵,宛城赤壁就体现他的缺点

朱元璋也是位传奇人物,军事上更注重实力,谋略稍显不足。

赵匡胤综合能力都很优秀,但是遇到强者稍弱些,北宋疆域也不是很大。

李世民是军事奇才,也善用人才,性格也很沉稳。

这五人在同一个时代,李世民更有可能做皇帝


富元制作


这个问题问的独到啊!基本都是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有胆识、有野心、有魄力、有魅力,能打码头,能守江山,能笼络人心开疆拓土,又能杯酒释兵权,牢牢掌握权力核心,一句话都不简单。

先说刘邦,楚汉争霸硬是把一代枭雄项羽逼得自刎乌江,最后坐上汉朝的第一把交椅。

还有曹操,在东汉这样一个乱世,谋杀董卓,灭北方三袁,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北方。

朱元璋就更传奇了,真正的农民,和尚出身,不简单。

李世民,善于用兵,屡建奇功,为唐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赫赫战功。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通过杯酒释兵权巩固自身权利,牛人!

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产生的时代英雄,不能一概而论谁能做皇帝。如果非要比一下的话,我选择刘邦,秦汉一统,华夏民族真正的文明源头!







大漠飞雪


在这五皇当中,如果是同一时期出现,刘邦占首,朱元璋只能排二,刘邦善于用人,在狠辣方面是比不上朱元璋,但治邦谋略朱元璋是无法比的,有种说法打江山需要的是人才,坐江山需要的是奴才,(就好比现代一些企业也是一样,创业时期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才一起拼搏,等到树茂根深时想方设法把这些有能力的元老级人物干掉,独享其成,然后重新起用一些能听话的来守业)。在这点上刘邦不如朱元璋,朱元璋登基后手下八十三位开国文武官员杀了个通透,只留下三人,因为朱元璋疑心重。再从二皇人才分布来看刘邦是无法超越朱元璋。

刘邦主要人力分布:文官有萧何,武官有张良、韩信、彭越、陈平、樊会、英布。

朱元璋主要人力分布:文官有刘伯温、李善长,宋濂,刘基,武官有徐达、常遇春、汤和、郭兴、冯胜、邓愈、李文忠、唐胜光。

这些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从这上面就可以看出二皇的实力。但这不是重点,上面说过打江山需要的是人才,守江山的只需要奴才,这就是朱元璋的做法,主要是朱元璋没自信,江山是打出来了,怕守不住,坐不实,怕跟他一起打江山的人夺权谋位,恐朱家天下不保,因为这些文谋武略的手下个个都比他自已厉害,在登基定“明”后首要就是想方设法除之,为朱家后代天下排除阻障,(明朝历时二百七十六年)而刘邦的雄心谋略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不管是打天下时期或守天下时期都需要人才奴才并用,他自信你再有本事也无法跳出我的手掌心(汉朝历时四百零七年),这就是刘邦为什么能排首位之说法,自信走天下,心虚怀炸弹。


太阳泪珠3


这几个人中,都不是啥好枣。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同富贵。李世民还算好一点,他只是杀了建成元吉两个兄弟。

要是再加上秦始皇和成吉思汗就不一样了。秦始皇很会用人,他也很有想法,应该算是雄韬伟略了。可他在的那个时代很有局限性。成吉思汗比他晚了一千年,和秦始皇来比,不是很公平。我想,论战斗力还是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吧!这些人曾经打下来3000多万平方公里的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