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生前最後一計,“棺材南擡,繩斷便葬”究竟有何意圖?

李某某先生


關於網絡上所流傳諸葛亮生前最後一計“棺材南抬,繩斷便葬”,這個說法筆者認為是人為虛構的。為何如此說呢?事實上稍微有點常識的朋友都能夠發現其中的不合理之處。

其一:諸葛亮好歹也是蜀國的丞相,屬王侯貴族的階層。那麼根據古人講究風水的慣例,諸葛亮的墓應該在他去世之前就已經開始修建了,同時諸葛亮作為一位精通風水學說的權謀家,對於鬼神之說是非常相信的,比如他生前逢事都要祭拜鬼神。筆者斷定諸葛亮早在生前就為自己墓地。

其二、諸葛亮貴為丞相,他的棺槨尺寸和規格都是遠遠超過一般百姓的,他下葬之時僅僅讓四個大漢抬棺?能抬的動嗎?一個王侯下葬就找四個大漢抬出去,合適嗎?那些士兵呢?儀仗呢?王侯的葬禮是極為複雜的,怎麼可能如此隨便?這完全不符合情理。

其三、關於“棺材南抬,繩斷便葬”的說法,在正規的史冊上並沒有記載。相關的傳說也侷限於民間故事。那麼它的真實性就有待考究了,事實上民間傳說中棺材南抬,繩斷便葬的故事,可不僅僅諸葛亮一個。

綜上筆者斷定這個說法是虛構的。當然也有可能是當局者故意散佈這樣謠傳,為的就是最大程度的突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同時也是為了掩蓋諸葛亮真實墓地之所在,畢竟東漢時期盜墓的風氣是非常盛行的。


彈指千年


作為蜀漢第一開國元勳的諸葛亮,在北伐中不幸病逝於五丈原,為此蜀國上下痛哭流淚,此後不久蜀國便走開了下坡路,很多人都很惋惜他。

諸葛亮一生用計破敵無數,不過臨終前,最終設計了一計算計了劉禪,也讓後人無法找到自己的下葬之處。

關於諸葛亮死後入葬的說法有兩種:

  • 史書記載

在諸葛亮認為自己不久於人世的時候,便留下遺命告訴姜維,自己死後就近安葬於定軍山,不用為自己立碑,避免引來盜墓賊。金銀玉器不用放入一件,打造一口簡單的棺材,入殮時用自己平日穿的衣服即可。

劉禪知道後,痛哭不已,不久後下詔書為諸葛亮建立祠堂,不過這只是衣冠冢,下葬之處或許只有姜維知道了。

但他知道相父這樣做的原因就是不想讓人世人知道陵墓的位置,所以在定軍山處的祠堂被不少人認為這就是真實的墓葬。

其實這只是劉禪為了讓蜀漢臣民有一個祭祀諸葛亮的地方,沒有這個祠堂之前,他們的祭祀方式讓劉禪反感,會讓劉禪認為自己這個皇帝還不如諸葛亮,所以自己就大方了一把,讓世人祭祀蜀相諸葛亮的規格降低。

  • 棺材南抬,繩斷便葬

諸葛亮死後留下遺計,命令部隊偷偷後撤,在原本大營的地方故作疑兵,迷惑曹魏大都督司馬懿,自己的棺槨自然也是隨軍後撤。

由於魏延與楊儀的不和,分崩離析,此時蜀漢大軍原地不動,馬岱擔心蜀漢的安危,刀斬了魏延,蜀軍才得以後撤,司馬看穿了諸葛孔明這一計策,立馬派大軍追殺正在撤退的蜀軍。

不過姜維非常的聰明在設伏兵的時候,將諸葛亮生前打造的遺像拿出,嚇退了司馬懿的大軍,故此世人才會說:死諸葛,嚇跑了活仲達。

頂樑柱的倒塌

平安回到蜀漢後,後主劉禪看到了諸葛亮的遺體,痛哭流涕一點也沒有皇帝的樣子,像極了一位兒子在哭泣自己不久於人世的父親,不過我認為更多的原因是:他知道蜀漢的頂樑柱倒了,自己離亡國也不久了,畢竟蜀漢後期人才匱乏,這是眾人皆知。

諸葛亮想要趕緊出兵平定中原地區,為的就是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夠很快為後主掃平天下,但在劉備東征失利後,蜀漢的軍事實力在三國中是最弱的,他出兵不過是以卵擊石。

由於自己滿腹智囊才會與曹魏的交戰中,僥倖獲得幾勝,所以平定中原不過是妄想,但有諸葛在可保蜀漢二十年太平。

現在諸葛一死,劉禪不知所措,不過人已死,只能順其自然,打開了諸葛亮給自己的遺書,上面寫道:兵書以全數交給了姜維,陛下可重用他。

繩斷下葬

而至於臣的棺槨讓四名兵士從南門出城,一直走等到繩斷的時候,那時便可就地下葬,萬萬不可鋪張而引來盜墓賊。

劉禪即刻下令人去做這件事情,派了四名親兵做這件事情,路上很多人都來為諸葛送葬,包括一些政敵,四人抬著棺槨走了一天一夜,看到繩子沒有絲毫要斷裂的跡象。

於是他們便商量,現在以上山,不如將丞相的棺槨就地安葬,不然等到繩斷之時,我們必將累死,其他三人同意了這個決定。

四人回到成都的時候,劉禪不相信這麼快繩子就斷了,所以嚴加審問,四人托盤說出,劉禪大怒,將四人斬首。如此一來諸葛亮的墓葬無人所知。這也便是諸葛亮的最後一計,墓葬之地無人知曉。

諸葛亮一生為蜀漢付出了畢生心血,最終死後沒有招搖的下葬,而是草草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或許這也正好證明了他勤政廉潔的一生,對此大家是怎麼認為的呢?歡迎留言互動。


大國布衣


在諸葛亮離世之前,他曾經也為了自己的身後事擔憂過,並囑咐過按照“棺材南抬,繩斷便葬”的方法來確定墓葬位置,而諸葛亮說出的這句話也體現了他的智慧。這句話的主要意思就是在諸葛亮離世後,讓人負責抬著棺材然後上路,如果繩子斷了,那麼就可以在繩子斷的位置下葬,這樣做的話別人自然就不知道諸葛亮陵墓的位置。


雖然這種說法比較普遍,但是根據史學家所查看的資料可以發現,其實在正史中並沒有這樣的記載,所以這個故事應該是杜撰的,作者可能為了在三國演義小說中突出諸葛亮的智慧才能故意安排了這樣一個橋段,而這件事情並沒有真實發生過。但是如果按照作者的創作思路來分析,諸葛亮為什麼要有這樣的主張呢?


首先諸葛亮一生都在為蜀國的江山努力,也是因為對蜀國的擔憂而離世,所以即便是死了,諸葛亮也希望可以當蜀國的保護神,繼續在地下為蜀國謀劃將來。

為此諸葛亮需要給自己找一個清淨的地方下葬,不能將陵墓的位置公佈於眾,否則會引來很多百姓祭拜,也會給盜墓者盜墓的機會,諸葛亮希望死後可以讓陵墓位置更加神秘,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安排。


其次諸葛亮一生都在為戰事出謀劃策,他雖然不用親自上戰場,但是每一次作戰都有他的參與,當時蜀國一直致力於北伐,雖然對於蜀國來說這是一個偉大的計劃,但是對於征戰沙場的將士和他們的親人來說,這就是勞民傷財毫無意義的舉動。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時的蜀國其實並不具備北伐的實力,但是卻對北伐非常熱衷,導致很多百姓的親人都死在戰場上,也加重了百姓的負擔。當時的蜀國百姓因為生活比較困苦,其實難以體會到蜀國目標計劃的偉大,反而感覺統治階層毫無道理可言,而諸葛亮親自參與謀劃作戰,很多百姓就將親人的死記在諸葛亮的頭上。


如果讓所有人都知道諸葛亮陵墓的位置,會遭到很多仇家和百姓們的報復,這樣諸葛亮不僅無法在安息,陵墓中的陪葬品也會被盜走被損壞,諸葛亮應該已經考慮到了這些層面,所以才會做出這樣的安排,不讓別人輕易知道自己陵墓的位置,只希望可以消無聲息的下葬。


尚武菌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尚武菌,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尚武菌


我是水煮汗青,我來回答。

“棺材南抬,繩斷便葬”,這是傳說中諸葛亮生前的最後一計,其目的是不想讓別人知道他葬在何處,不過這裡麵包含了太多不確定的因素,所以這個傳說並不完美。

按照流傳的說法,諸葛亮在五丈原之戰的時候,有一天夜觀天象,發現自己星宿中的主星暗淡無光,心裡頓時涼了半截。他把姜維叫到跟前,指著那顆主星說:“你看,那是我的星宿,如今客明主暗,你可知這是何天象?”

姜維詫異地說:“主星沒油了?”

諸葛亮嘆口氣說:“沒錯,我馬上要油盡燈枯,命不長久矣!”

姜維連忙問道:“軍師可有破解之術?”

諸葛亮向姜維介紹了“七星燈續命”的方法,並告誡在續命的七天內,不允許任何人進營帳打擾,否則燈滅人滅!

那時正好是中秋,姜維帶著兵士守在帳外為諸葛亮把守,一切都進展很順利,眼看第七天馬上就要過去了,突然大將魏延闖進了諸葛亮帳中大叫:“報~曹軍大兵將至,是戰是撤請軍師定奪!”就在魏延衝進來的一剎那,諸葛亮用於續命的燈被吹滅了!

姜維一拍腦袋大叫:“完了~完了!”說完就要撥劍殺魏延,諸葛亮馬上制止說:“此乃天意,怪不得他。”

魏延走後,諸葛亮一病不起,不久後就駕鶴歸西了。後主劉禪得知消息非常悲痛,準備厚葬諸葛亮,這時候姜維把諸葛亮的遺書遞給了劉禪。

按照遺書交待,諸葛亮要求死後一切從簡,只需要他準備一口棺材,然後用胳膊粗的繩子綁好,命四名強壯士兵抬起往南走,待“槓斷繩爛”時即可就地下葬!

劉禪按照諸葛亮的吩咐,一切都安排好了,四名抬棺的士兵就開始往南走去。走了一天一夜,四名士兵又累又餓,便停了下來休息,順便吃點東西。

四人坐在路邊,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其中一位就說了:“那個,出門的時候你們誰帶了乾糧?”

“沒有啊!我以為主公給安排的糧食都在你們那保管呢。”

“那有錢不?去買點吃的來,餓死了!”

“我這沒有,你們也沒給嗎?”

四人都呆住了,沒糧又沒錢,這繩還沒斷我們的腸子要餓斷了!

於是四人商量,乾脆就在這裡埋了算了,回去後大家誰也不許告密。就這樣,諸葛亮被就地埋葬了。

四人回去向劉禪覆命,劉禪感到奇怪,這才出去兩天,這麼粗的繩子就斷了?於是問他們一些細節的東西,結果四個人答的都不一樣,劉禪斷定他們是撒謊了,下令將四人都斬了。

過了一會,姜維好像想到了什麼,連忙對劉禪說:“主公何不先問清楚他們軍師葬在何處,再斬也不遲?”劉禪大叫:“有道理,快傳,刀下留人!”結果手下回報,四人皆已被斬,劉禪癱坐在椅子上直拍腦門:“唉喲,瞧我這豬腦子!”

就這樣,諸葛亮的墓成為一個謎,無人知道他葬於何處,最後一計為他創造了死後的寧靜,不被人打擾。

我的觀點

由於這個故事是個傳說,所以我們不能當成歷史來看,實際上諸葛亮的墓根本就不是什麼謎,他死後被劉禪追封為忠武侯,被葬在漢中市勉縣的定軍山腳下,明朝萬曆年間的按察使趙健曾為諸葛亮立了墓碑。

《三國演義》是小說,裡面有誇張成分和作者的個人想法,“棺材南抬,繩斷便葬”也是為了體現諸葛亮足智多謀,料事如神。但是人性豈能預料?如果抬棺的四人都是一根筋,一直給抬到海南島去,那不是要海葬了?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水煮汗青


諸葛亮是一個傳奇太多的人物,生前就以神秘莫測的計謀聞名天下,甚至到了死之前,都安排了不少妙計,比如這一件事,傳說就是諸葛亮的妙計。<strong>

諸葛亮死後,吩咐四人抬棺,繩斷下葬。

諸葛亮在前線病逝以後,屍體被送回成都。按照諸葛亮的遺囑,劉禪安排了這次的下葬任務。由四個人抬著棺材一路向南走,一直走到繩子斷了的時候,就把諸葛亮給下葬了。

本身這個安排就有些超出常理,堂堂大漢朝的丞相,怎麼可能就這麼草率下葬呢?可是這是諸葛亮的遺囑,劉禪只能尊崇。所以他安排了四個人,這四個人走了好一陣子,繩子始終都沒斷,他們就想要偷懶,所以就割斷了繩子。

繩子被割斷也算是斷了,所以他們就在割斷繩子的地方,把諸葛亮給下葬了。下葬以後,這四個人就會領賞了。可是劉禪覺得不對勁啊,一查之下,這四個人果然招供是割斷了繩子,劉禪一氣之下,將這四個人都給宰了。

殺掉他們是容易,但是諸葛亮的埋葬地只有他們四個知道,這下劉禪慌了,找不到相父的屍體這是多大的罪過啊。

後來反應過來才明白,原來這就是諸葛亮的一個計策,目的就是防止有人找到他的墓穴,現在誰也不知道他到底藏在哪兒,反而不會引來盜墓賊。

還有一個版本,說是四個挑夫,一個伙伕一起去送葬。

依舊還是繩子斷了才會下葬,但是這次劉禪比較人性化,他給這四個挑夫還另外準備了一個伙伕。這個伙伕專門在路上給他們五個人做飯吃。

出門到深山老林裡,可沒什麼店家,所以伙伕就顯得十分重要了。但是這個伙伕就想要獨吞賞金,所以在繩子斷了之後,就給這四個挑夫下了藥。

而這四個挑夫心裡不平衡啊,憑什麼他們這麼辛苦挑棺材,回去以後還要分夥夫一份呢?所以他們就在繩子斷後,將諸葛亮安葬了以後,順便把伙伕也給殺了。

沒想到這個時候四個人也毒發身亡,結果五個人沒有一個是活著回來的,那誰也不會發現諸葛亮的屍體了。這也算是諸葛亮窺探了人性,認為人都是會貪心的,尤其是在沒有任何監管的條件下,貪心暴露出來的幾率非常大。

真不清楚劉禪到底要給這幾個人多少賞金,以至於他們爭奪的你死我活。不過這件事最終達到了諸葛亮的目的,這是比較精彩的地方。



事實上,諸葛亮被安葬在了定軍山附近。

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這裡距離成都至少有一個月的路程,所以趕回去屍體早就腐臭了。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這件事,所以為了早點入土為安,諸葛亮吩咐姜維為自己在定軍山附近尋找一處墓穴。

所以說諸葛亮在去世以後,其實是被姜維安葬在了定軍山。按照諸葛亮生前的遺囑,不允許在棺材內放置任何金銀珠寶,也不要給他立墓碑,以防被人盜取。

我覺得這還是比較符合諸葛亮的行事風格的,畢竟諸葛亮一生簡樸,不可能死後再來一個風光大葬。而且他死後不想麻煩別人,被送回成都以後,劉禪必然要為諸葛亮風光大葬,這不是諸葛亮的願望。

正因為如此,所以當地的老百姓漫山遍野地祭拜諸葛亮,這種情形是不利於維持穩定的。所以劉禪選擇在定軍山建造武侯祠,以諸葛亮的衣冠冢供大家前去祭拜。

現在我們依舊能夠看到這座武侯祠,很多人便認為這是諸葛亮真正的墓穴,其實並不是這樣。

既然姜維負責安葬諸葛亮,那麼他有沒有將這件事告訴劉禪呢?

姜維是諸葛亮生前最信任的人,據說還是他的親傳弟子。後來姜維也是為了恢復中原,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努力。

所以姜維成為諸葛亮託付後事的人,其實一點也不奇怪。既然姜維知道諸葛亮安葬在什麼地方,那麼他有沒有告訴劉禪呢?

要知道劉禪對諸葛亮的感情那是非同一般的,沒有諸葛亮,哪有劉禪的幸福生活呢?所以說劉禪對自己的相父感情很深,必然是要去探望一下諸葛亮真正的墓穴的。

如果劉禪向姜維提出了這個要求,那麼姜維會不會答應呢?姜維必須要考慮一件事,劉禪想要前去拜祭的話,必然是有不少隨從的。

這麼一來諸葛亮的墓穴可就沒有任何神秘感了。所以姜維必然要拒絕劉禪的這個請求,那麼他該如何巧妙地拒絕劉禪呢?

我認為這就是那幾個故事的來源,或許姜維告訴劉禪安葬諸葛亮的方法,就是諸葛亮本人出的主意。其實這一切都是姜維的計策,目的就是希望劉禪不要去尋找諸葛亮真正的墓地。

即使劉禪識破了這個謊言,可能劉禪也不會說破,畢竟劉禪也知道,不應該去打攪諸葛亮,這或許是諸葛亮最理想的結局了。

<strong>


江湖小曉生


諸葛亮死了之後,劉禪終於長舒一口氣。

諸葛亮在世之時,劉禪過得十分壓抑,當皇帝這麼多年,都沒出過宮,都不知道成都的風景如此之美,都不知道成都的美食如此好吃,都不知道成都的美女如此美呆。

諸葛亮去世不久,劉禪第一次去了都江堰,被秀麗的風光迷住了,大發一頓感慨,面對此情此景,本來想吟詩一首來的,可是腹中墨水不足,幹憋了半天一個字也沒憋出來,最後來句:“我X,真美!”

言歸正傳。諸葛亮臨死之前,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看星星。

孔明在姜維的攙扶之下,來到了營帳之外,然後拔出寶劍,指向夜空中最不閃亮的星,那是自己的將星,已經忽明忽暗,搖搖欲墜了,孔明口中唸唸有詞“菠蘿菠蘿蜜”,果然星星又“點亮”了。

其實,這只是個障眼法。之所以如此,是因司馬懿也是看星星的高手,諸葛亮擔心司馬懿看到自己將星墜落,會趁機大舉來犯,如此蜀軍就完了!

果然,司馬懿看到孔明將星搖搖欲墜,本來想趁機進攻的,但他轉念一想,這孔明擅長六丁六甲之法,或許這次又是他的詭計,還是不要輕舉妄動了吧。就這樣,蜀軍從容退兵了!

第二件事,抬棺南行。

三國盜墓賊非常猖狂,要知道,摸金校尉的祖師爺就是當時的曹操,曹操的徒子徒孫多著呢,一天到晚地死盯著王公貴族,往往這邊剛剛下葬,還沒入土為安,那邊被摸金校尉光顧了。

講究一點的,只盜寶貝,不毀壞墓葬;不講究的,不僅把墓葬洗劫一空,還會把屍骸拖出來喂野狗。

諸葛亮擔心自己的身後事,於是特意交代了劉禪一番,讓四個壯漢抬著他的棺槨,一直往南邊去,一直走到繩子磨斷為止,然後在繩斷之地掩埋他的屍身即可。

這四個壯漢,抬著諸葛亮遺體走啊走,走了七七四十九天,繩子絲毫未斷,眼看就要走到越南了,這樣走下去就怕四個壯漢累死,繩子也不會斷掉的。

這時候,有個壯漢抱怨了:“我說兄弟們,不如咱們就地掩埋掉吧,然後把繩子割斷回去覆命。”其他三個人一拍即合。

四人把孔明就地掩埋之後,就高高興興地回去覆命去了,之前說好的,完成任務領賞金500兩。

然而,劉禪見四人回來之後,勃然大怒!軍師之前特意交代,繩子斷掉至少要九九八十一天,怎麼提前回來了,肯定有詐!

諸葛亮生前最後一計,“棺材南抬,繩斷便葬”究竟有何意圖?看後恍然大悟

小衫愛美麗01-290評

在諸葛亮離世之前,他曾經也為了自己的身後事擔憂過,並囑咐過按照“棺材南抬,繩斷便葬”的方法來確定墓葬位置,而諸葛亮說出的這句話也體現了他的智慧。雖然這種說法比較普遍,但是根據史學家所查看的資料可以發現,其實在正史中並沒有這樣的記載,所以這個故事應該是杜撰的,作者可能為了在三國演義小說中突出諸葛亮的智慧才能故意安排了這樣一個橋段,而這件事情並沒有真實發生過。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能掐會算,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載,有祈禳續命之能。

眼看自己病入膏肓、油枯燈滅的最後時刻,諸葛亮決定用七天的時間,擺下“七星陣”法,披髮仗劍要向上天再借10年壽命。

六天過去了,在大帳外為師傅守候的姜維不由心中暗喜:“只要過了明天,師傅就可以續命10年,太好了!”

他知道蜀國必亡,為了避免陵墓被敵軍破壞,所以他要遠離鬧市。將自己葬在不為人知的地方,只用4人抬棺也是不想引人注目。

“一路向南”其實也是暗示抬棺人,讓他們走得越遠越好。因為諸葛亮也料到他們等不到繩子斷裂,就會隨機選擇埋葬地,但這4人並沒能領悟,最後丟了性命。

諸葛亮是蜀漢丞相,蜀漢事情幾乎就是他說了算,所以在正常人認為,他應該是十分有錢的。即使他清貧下葬,估計後人也會認為他墳墓裡有不少寶藏,從而來打擾他,盜他的墓。諸葛亮為了防止被盜墓,所以這樣做。

諸葛亮是個聰明的人,一生神機妙算,就是死後,也與普通人不同。


尋你and奔跑


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我國曆史上社會動盪歷時最久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墓葬具有以下特點:墓葬形式多種多樣,盜墓活動異常猖獗,各種傳說不脛而走。疑冢和秘葬,就是這一時期出現最多的喪葬形式。

1.三國時期,有三個著名的墓葬故事,曹操用七十二口棺材掩人耳目,司馬懿連妻妾都不允許合葬,最後一個就是諸葛亮,抬棺南走,繩斷便葬,這便是諸葛亮死前的最後一計。

2.抬棺南走,繩斷便葬的意思是,將屍體入棺,由四名士兵抬著向南走,槓斷繩爛之處便是他的葬身之所。其實這個安排本身就有些不合常理,堂堂丞相,怎麼可能就這麼草率下葬呢?對於這位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的丞相的最後遺言,劉禪豈能不遵?於是他命四個關西壯漢,抬著他的棺材一直往南走。這四個漢子抬了一天一夜後,終於體力不支,但是此時槓未斷,繩也未爛,四個人商議後,將諸葛亮的棺就地掩埋。回去後,他們報告劉禪,說將丞相棺掩埋於槓斷繩爛之處。劉禪聽了報告後覺得不對勁,怎麼這麼快就會槓斷繩爛呢?於是將四個人抓起來嚴加審問。四壯漢經不起皮肉之苦,只好招認。劉禪大怒,以欺君之罪將四人殺死。但劉禪此時才發現,這四人都死了,那諸葛亮的埋葬之地豈不是誰都不知道了?劉禪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也是諸葛亮的一個計策,就是為了防止有人找到他的墓穴,擾他清淨。

3.關於諸葛亮的這一計策,一種說法是諸葛亮不想讓劉禪知道,因為君臣之間矛盾十分緊張,防止事後算賬,畢竟鞭屍的案例十分常見,但可能性不大。還有一種說法,據說是諸葛亮為了迷惑司馬懿,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對於蜀漢的重要性。所以他死亡的消息最好是越少人知道越好。而沒有諸葛亮確切的死亡消息,司馬懿是萬萬不敢直接攻打蜀軍的。諸葛亮此舉正是在為劉禪拖延防禦時間,讓他做好充足的迎敵準備。如此忠心,可謂感天動地。不過,劉禪是否領悟,那就不知道了。

4.根據歷史記載,諸葛亮臨死之前留下遺令要求葬在定軍山,並且一切簡單為主,不放陪葬物。根據《三國志》記載:“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所以到目前為止,都認為諸葛亮的墓地在定軍山勉縣,稱武侯墓。但是真是假,早已無從查證。

我是@拓野紅顏,歡迎大家留言、點贊、關注。


拓野紅顏


首先聲明“棺材南抬,繩斷便葬”這件事非正史所載,而是出自野史。

據野史所說,諸葛亮臨死前因擔心死後被別有用心之人挖墳掘墓,致使自己死無葬身之地,於是上表劉禪希望死後“棺材南抬,繩斷便葬”,以此來杜絕自己死後埋葬之處會被世人發現。



諸葛亮死後,劉禪就按照他的遺言,命四個壯漢抬著他的棺材一直往南邊去,繩斷之處就是諸葛亮的埋葬之所。如此,被劉禪選中的四個壯漢就抬著棺材一直往南走,可是一連走了四十九天,繩子都絲毫沒有要斷的意思,而且眼看都要走出益州了,因此那四個壯漢變得越來越不耐煩,他們覺得就算他們走到死,繩子都不會斷掉。

就是如此,在這一天,四人中的其中一人終於爆發了,他與其他三人說道:“我說兄弟們,這下走下去,就算走到死這繩子都未必回到,不如咱們自己把繩子割斷,然後就地掩埋,我們就回去覆命吧!”,而其他三人也本就不想繼續走下去,聽到他這麼一說,一拍即合,四人就將諸葛亮的棺木就地掩埋。之後帶著被隔斷的繩子就快快樂樂的趕回成都覆命去了。



可是,他們絕對沒有想到,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早就算出自己繩子會斷的時間,那就是八十一天後,而且他也將這個時間告知了劉禪。這下可好,這四人沒到八十一天就回來了,劉禪自然就知道他們並沒有在繩子自動斷的時候將諸葛亮埋葬,而是他們自己割斷的。如此,劉禪焉能饒過他們,一頓棍棒伺候之後,這四個壯漢就把自己乾的事情全都招了,而後劉禪就下令將這些膽敢欺騙他的四人全部斬首示眾。

從此以後,再也沒人知道諸葛亮埋在哪裡了。

當然據野史所說的,這四位壯漢不聽命令,擅作主張將諸葛亮就地掩埋一事也是諸葛亮事先算計好的。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早就知道這四位壯漢是不會老老實實的等著繩子自己斷的,他們一定會自己割斷這繩子的,然後就地掩埋。



而後他也知道劉禪在知道自己給出的時間後,一定會下令將這四位敢欺君的壯漢下令斬首,如此之後,因這四位壯漢是隨意的選擇地點下葬的,所以除了他們四人恐怕無人知曉埋葬的地點,而隨著他們四人的被殺,這世界恐怕就真的再也沒人知道他的埋葬之所了。

同時如野史所說,諸葛亮之所以會在死後採取“棺材南抬,繩斷便葬”這樣的下葬方式,除了防範被他人盜墓,他也害怕自己死後會被劉禪清算,致使屍骨無存,同時他也算到蜀漢日後必定會被曹魏吞併,而後司馬氏建立晉朝,因此他也懼怕司馬家的人在奪得政權後,會對自己秋後算賬,因此才決意採用如此奇葩的下葬方式。



當然野史所說不足為信,單單就看諸葛亮能算出繩子斷的時間,這個故事就不足為信,而你就更別說諸葛亮還能算出蜀漢被曹魏所吞併,司馬氏建立晉朝這樣看起來就是天方夜譚的事情了,因此這故事幾乎可以確定是假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正史早就明清的記載了諸葛亮身後事的安排,《三國志.諸葛亮傳》載:“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諸葛亮的遺囑就是自己死後能夠葬在漢中定軍山(今定軍山勉縣武侯墓)中,然後依山勢修建墳墓,墓穴只需要容納下一副棺材即可,且要薄葬不需要任何陪葬品。



而後經過考證,諸葛亮的墓地就是在今漢中市勉縣的定軍山腳下,名曰“武侯墓”。它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想想看,國家都承認這個墓就是諸葛亮的,你說這能有假嗎?

說句題外話,諸葛亮真的算是封建時代難得一見的千古賢相。作為蜀漢的實際掌控者,位居百官之上,手握一國的軍政大權,只要他稍微動一下手指,就有數不盡的財富向他滾滾而來,但事實上他卻什麼也沒有做,他一生為國為民,從不以權謀私,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三國志.諸葛亮傳》載:“初,亮自表後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羸財,以負陛下。”及卒,如其所言”,想想看作為一國宰相,家產就只有800株桑樹和15頃土地,這是何等的高風亮節,何等的清正廉明。

試想,就這樣的諸葛亮,實在是不虧為“千古賢相”的典範。


澳古說歷史


諸葛亮最後一計是這樣的:

由於諸葛亮日理萬機,為蜀國的大業鞠躬盡瘁,久而久之積勞成疾病倒在了五丈原。

五丈原是諸葛亮伐魏的前沿陣地。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能掐會算,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載,有祈禳續命之能。

眼看自己病入膏肓、油枯燈滅的最後時刻,諸葛亮決定用七天的時間,擺下“七星陣”法,披髮仗劍要向上天再借10年壽命。

六天過去了,在大帳外為師傅守候的姜維不由心中暗喜:“只要過了明天,師傅就可以續命10年,太好了!”



就在姜維高興的時候,意外出現了。

就在當天傍晚,由於司馬懿突然發起攻擊,大將軍魏延火急火燎來向丞相彙報情況。由於魏延腳下生風走得急,姜維一下子沒攔住,魏延一陣風闖進了大帳,身後的風撲滅了七盞油燈。

諸葛亮一下子癱坐在地下,手中的木劍扔出多遠。口中喃喃道:“吾命休矣,天意不可違也!”

姜維進大帳要砍魏延,被諸葛亮伸手製止了,傷心說道:“不關魏延的事,實乃天意也”。

第二天黎明時刻,也就是即將續命成功的第七天早上,一代名相諸葛亮闔然長逝,享年54歲。

後主劉禪得到噩耗後,急忙跨上快馬十萬火急趕到了五丈原。此時諸葛亮已去世五天了。

姜維跪迎劉禪,隨後把丞相臨終前寫給劉禪的一封信交給了他。

劉禪滿含熱淚打開了信,只見信中寫道:“我死後一切從簡,不墳不樹,只要往我口中放七粒米,手中放一枚銅錢即可……”

原來人死後有說講,不能空著肚子上路,這是諸葛亮要求口中放七粒米的原因。

手中的一枚銅錢,是過奈何橋給孟婆“忘憂湯”的茶水錢。

據說人的靈魂經過奈何橋進入陰間時,只要喝了孟婆的“忘憂湯”,世上的煩惱和恩怨一筆勾銷,不記得前生任何事情,輕鬆上路,不過孟婆湯是收費的。



在信的最後,諸葛亮囑咐阿斗:“派四個壯漢,用拳頭粗的繩子抬棺材往北走,繩斷時把棺材葬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我的陵墓。”

劉禪看罷有點疑惑,不知道相父為何要這樣?“還沒見過如此舉行葬禮的。”

阿斗轉而一想,相父深謀遠慮,也許另有原因,聽相父的話沒錯。

阿斗雖然滿腹狐疑,依然還是找了四位壯漢,對他們說:“你四人抬著棺材一直往北走,繩斷埋葬棺材回來領1000大洋的賞錢”。

四人一聽很高興,抬起棺材就上路了。

一天天過去了,到了第七天,棺材抬出了200多里地,四人再看大繩完好如初,根本沒有要斷的跡象。

這四人嘀咕開了:“咱哥幾個恐怕要累死也斷不了,不如咱們用石頭砸斷回去覆命領賞錢去吧。”



四人一合計,沒人跟著咱們,誰知道是自然斷還是砸斷的呢?只要咱四人套好詞,騙阿斗還不容易嗎?

想到此,四人就用石頭砸斷了繩子,把棺材埋了,拿著斷繩回去找劉禪領賞錢去了。

等劉禪看到斷繩後,沒多想就把1000兩銀子給了四人,四人均分,每人得了250兩,然後屁顛屁顛回家了。

四人剛走,姜維來找劉禪商議軍情。

姜維一眼看到斷繩,發現斷口很整齊,劉禪講了事情的經過。姜維一拍大腿,說:“陛下讓這四人騙了,自然斷的繩子沒有這麼齊整的斷口,這分明是用石頭砸斷的。陛下你想想,七天的功夫,拳頭粗的大繩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自然斷掉嗎?”

劉禪恍然大悟,於是傳旨把這四個欺君罔上的傢伙抓回來。

士兵很快把四人抓了回來,劉禪用大刑伺候,四人承認了造假,盛怒之下的劉禪把四人砍了。



劉禪剛要喘口氣歇會,姜維來問啥時候為丞相燒紙祭奠,劉禪猛然想起沒問四人把丞相埋在哪裡。他只顧發怒,正事都忘了,現在死人不會說法,劉禪懊惱的只拍自己的腦袋。

這就是諸葛亮最後一計,他考慮生前得罪了一些人,害怕對手掘墳盜墓使自己在地下不得安生。

他料定這四壯漢不會遵守協定繩斷落葬。諸葛亮看透了人性,知道沒人監督這四人,四人不會傻到一直抬著棺材到繩斷。

同樣諸葛亮也看透了劉禪,沒有人比他更瞭解阿斗,這是一個不動腦筋的人,料定他一定會盛怒之下斬殺四人。

只有這四壯漢知道埋在哪裡,四人一死,自己埋葬的地方就成了無人知曉的秘密了。這就是至今依然沒找到諸葛真身陵墓的原因。



目前所有的諸葛亮墓都是衣冠冢,真身葬在哪裡無人知曉。

不過諸葛亮這事做的有點狠,為了保住墓葬的秘密竟然讓四個壯漢為他殉葬,這有損他的的形象,所幸這只是傳說。


秉燭讀春秋


公元234年,一代奇才諸葛亮因積勞成疾,在五丈原去世。諸葛亮生前料定自己命不久矣,於是囑咐姜維帳前守護,自己點燈續命但被魏延闖入踏滅主燈,諸葛亮也無法挽回自己的生命。

關於諸葛亮的死,民間一直有個傳說,諸葛亮寫給劉禪的上表中有交代過後事:讓4個士兵抬著棺木一路向南,何時繩短就可以落地下葬。諸葛亮死後劉禪按他的遺願照辦,4個壯漢抬著棺材走了一天一夜,最終來到一處荒山野嶺,可繩子並沒有斷裂的跡象。

於是這4人心想,這得抬到何年何月是個頭哇!於是將諸葛亮的棺材就地掩埋就回去覆命了。這一切當然是瞞不過劉禪的,這麼粗的繩子怎麼可能一夜之間斷掉!

一番逼供後,4人終於說出實情,劉禪聽了大怒,於是將這4人給處死了。如果這個傳聞是真的話,想必應該是諸葛亮設的局。

他知道蜀國必亡,為了避免陵墓被敵軍破壞,所以他要遠離鬧市。將自己葬在不為人知的地方,只用4人抬棺也是不想引人注目。

“一路向南”其實也是暗示抬棺人,讓他們走得越遠越好。因為諸葛亮也料到他們等不到繩子斷裂,就會隨機選擇埋葬地,但這4人並沒能領悟,最後丟了性命。

諸葛亮真正的葬身之處,至今還有爭議。大家都認為他的墓是在定軍山下,據《三國志》記載,這座墓只是個衣冠冢,陪葬品都沒有。因為後人都對他非常敬仰,所以他的墓從未被盜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