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奢侈的醃菜缸,由7000斤玉石雕琢而成,忽必烈當寶愛不釋手

每一座博物館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寶庫,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軌跡都讓人為之嘆服。

——《國家寶藏》

史上最奢侈的醃菜缸,由7000斤玉石雕琢而成,忽必烈當寶愛不釋手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而博大精深。在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明裡,我們的先人們,給我們留下了一件又一件國家寶藏。而它們,不僅僅是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更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載體。

每一件文物,大至古城遺址,小至磚瓦器皿,都承載著中華厚重的歷史底蘊。每一件國寶,每一個物件,都訴說著中華文化的一脈相承,而我們都應該珍視與保護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每一件的寶貴遺產與財富。

但在中國歷史上卻存在著一個最憋屈的國寶:它是由7000斤玉石打造而成,被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當作寶貝,但卻在後來淪落而裝了300年的鹹菜。在這件憋屈且不受待見的國寶中,究竟存在著怎樣的故事呢?

匠心獨造,是鎮國之寶

這個憋屈而輾轉的國寶叫做瀆山大玉海

,在中國的國寶界中,它算得上是最身世浮沉的一個了。被皇帝視若珍寶,也被默默無聞當作鹹菜罈子,可見它在歷史上的輾轉起伏。

史上最奢侈的醃菜缸,由7000斤玉石雕琢而成,忽必烈當寶愛不釋手


瀆山大玉海是忽必烈專門下令而製造的,曾經一度被當作是鎮國之寶,在元朝享有很高的地位。同時,瀆山大玉海也是目前中國歷史上發現的最早最大想玉器,不僅顯現出了元朝當時國力的強大與繁盛,更顯現出了當時中國在玉器製造上精湛的技藝。正像大家都知道的那樣,隨著歷史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有許多古代的工藝技術已經失傳了,因此瀆山大玉海上的精美紋飾以及製造工藝對於我們今天繼承傳統也有非凡的意義。

瀆山大玉海是1265年開始製作的,至今已經有十分悠久的歷史了。它由7000斤玉石打造而成,高達80釐米,縱觀整個中國歷史,也少有這樣巨大的玉器出現。而瀆山大玉海也並非一般的玉石製作的,它是由中國四大名玉之一的獨山玉,可見忽必烈在這件玉器的製作上下了血本。

獨山玉是中國獨有的玉種,在玉石品種中獨具一格,顏色品類也很豐富,十分稀有。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就在他的著作《水經注》中誇讚獨山玉:“

南陽有豫山,山山出碧玉。”再加上瀆山大玉海還有著精美多樣的紋飾,更顯現出了它的不同尋常。

史上最奢侈的醃菜缸,由7000斤玉石雕琢而成,忽必烈當寶愛不釋手


元世祖忽必烈集結能工巧匠用盡整整一年的時間才完成瀆山大玉海的製作,雖然忽必烈把它作為儲酒器具,但卻把它視若珍寶,妥善將它安置與自己的宮殿之中。只有在慶祝國家喜事的時候,忽必烈才會邀請群臣共飲瀆山大玉海中珍藏的好酒。

瀆山大玉海在明清時期也幾經輾轉,受到歷代皇帝的喜愛。它在明清時期又經過了幾次的修繕,並且還增添了許多精美的紋飾,使得瀆山大玉海顯現出一番獨特的光彩。乾隆皇帝也十分喜愛瀆山大玉海,還曾經多次為它作詩歌頌讚美。此外,乾隆還為它親自題寫了一首《玉甕歌》,並且專門聘請工匠將詩句刻在瀆山大玉海的內壁。

幾經輾轉,淪為鹹菜罐子

“清初不幸遭火焚,遍體鱗傷光澤隕。真武道人不識寶,渾作菜缸幾十春。”雖然瀆山大玉海受到歷代皇帝的喜愛,但它卻陰差陽錯在這樣的朝代更替之中變得遍體鱗傷,甚至還一度沒落到當了300年的鹹菜儲存器。

原來,在元朝末期改朝換代的時候,瀆山大玉

史上最奢侈的醃菜缸,由7000斤玉石雕琢而成,忽必烈當寶愛不釋手

海也經歷了重大變故。同這樣的時代起伏以及在這樣混亂的戰爭之中,瀆山大玉海自然也免不了顛沛流離。作為元朝國寶,自然也有不少人對瀆山大玉海虎視眈眈,想要將它據為己有。

由於戰火的不斷瀰漫,瀆山大玉海在戰火中不幸被大火焚燒,雖說它紋飾精美也十分金貴,但在這樣的大火之中它也逐漸失去了當初的色彩,變得很普通。就在這樣的朝代更替之下,瀆山大玉海流落到了民間。再經過輾轉流離,瀆山大玉海最終到了一個寺廟裡。

雖然被大火焚燒之後的瀆山大玉海已經失去了原來的光澤與色彩,但它的名聲早就傳遍了民間。寺廟裡的和尚似乎卻不知道瀆山大玉海的來頭,剛好寺廟裡正缺一個鹹菜罐,於是原本被一代天驕忽必烈視為珍寶的瀆山大玉海就在這座無名的小廟裡面默默無聞地當了300年的鹹菜罐子,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史上最奢侈的醃菜缸,由7000斤玉石雕琢而成,忽必烈當寶愛不釋手


乾隆千金相賜,國寶重回視野

乾隆皇帝有慧眼,四次誥命修我身。”直到清朝乾隆時期,才被再次被發現。乾隆不惜以千金相賜,以將瀆山大玉海再次帶入宮中。於是,瀆山大玉海才得以擺脫裝鹹菜的命運,又經過幾次的不斷完善和保護,我們才得以在今天依舊能看到瀆山大玉海的原樣。

不得不說,瀆山大玉海的經歷上奇特的,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起起伏伏。這正像中國幾千年來一脈相承的文化一樣,雖然也在歷史中漂泊沉浮,斷斷續續,但卻在這樣的歷史變遷之中保持著一份獨特而本真的模樣。經過世事變遷,卻不斷完善與發展著,這正匹配了中華民族不滅的可貴品質。

縱觀中國歷史,雖然瀆山大玉海經歷了起起伏伏 當過寶藏,也淪落成為鹹菜罐過,但至少它卻得以完整保留至今。而在中國的歷史上,不少的國寶也在歷史潮流中逐步消失,無論是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掠奪中國文物,還是我們生活中對於國寶的保護程度不足,這都使得我們的許多瑰寶遺失。

史上最奢侈的醃菜缸,由7000斤玉石雕琢而成,忽必烈當寶愛不釋手


國寶不僅僅是一個小小的物件,它也是有生命和靈魂的,見證著我們歷史的變遷,刻畫著歲月的痕跡。同時,國寶也是一個國家文化歷史底蘊的深刻體現,在其中蘊含著的,還有一個民族的獨特審美以及靈魂深處的獨特品質,是溝通我們現代與古代的特殊橋樑。

瀆山大玉海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憋屈的國寶了,由7000斤的玉石匠心打造而成。被忽必烈視若珍寶,做過300年的鹹菜罐子,但它卻保留到了今天,它也是幸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