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中不可忽略的幾大細節幫你看懂《小丑》


電影《小丑》以同名DC漫畫角色為基礎,本片的故事背景設置在20世紀80年代。講述了一位生活陷入困境的脫口秀喜劇演員漸漸走向精神崩潰,在哥譚市開始了瘋狂的犯罪生涯,最終成為了蝙蝠俠的宿敵“小丑”的故事。

該片獲得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從導演,攝影,編劇,到小丑飾演者傑昆·菲尼克斯,將載入電影藝術史冊。


劇中不可忽略的幾大細節幫你看懂《小丑》


如果說希斯·萊傑的小丑,演盡了《蝙蝠俠》中小丑的癲狂,那麼傑昆·菲尼克斯的小丑則讓人看到的是一位生活困窘卻仍心懷善良的喜劇演員亞瑟,他是如何在痛苦掙扎中蛻變為了一個人性泯滅的小丑,傑昆驚豔入魔般的演技將亞瑟這一人物心理動向的複雜演繹的淋漓盡致,而脫離漫畫又不失小丑這一人物精髓的改編,則賦予了電影以更為充沛的內在層次和解讀空間。

下面是影片中出現的幾個重要元素,幫我們從不同角度理解這部影片:

1.樓梯

片中樓梯出現了四次

第一次是在表演演砸之後,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第二次是在失業後諮詢心理醫生,帶著藥回家,壓抑的心情,同樣的階級壓迫。


劇中不可忽略的幾大細節幫你看懂《小丑》


第三次是在下樓梯,是在亞瑟被解僱後,下笑哈哈公司的樓梯,樓梯上方貼著不要忘記笑,忘記被人惡作劇地塗去了,當亞瑟走出門的一霎,光芒萬丈,是心中小丑的半萌芽,也是他愉悅的心情。


劇中不可忽略的幾大細節幫你看懂《小丑》


第四次是在下樓梯,在他準備去演出的路上,之前上過的大樓梯,他人生的高光時刻也是在這個時候,跳著歡快的舞蹈,踩著樓梯的積水,身體中小丑徹底解放。


劇中不可忽略的幾大細節幫你看懂《小丑》


2. 筆記本

筆記本在影片中是線索也有著重要的寓意,也是壓迫的象徵,在幾次翻筆記本的過程中,可以看到亞瑟貼的風情畫圖片,是底層人性壓抑的真實寫照。

筆記本在片中出現了四次:

第一次是心理醫生看的時候,此時小丑還沒有萌芽。


劇中不可忽略的幾大細節幫你看懂《小丑》


第二次是回憶寫下那段話的時候,用的是代表惡魔的左手,身體中的小丑開始萌芽。


劇中不可忽略的幾大細節幫你看懂《小丑》


第三次是在酒吧表演的時候,拿出來就大笑不止。


劇中不可忽略的幾大細節幫你看懂《小丑》


第四次是在默裡的節目上,本子成為了嘲笑的對象,加速了小丑惡魔的釋放。


劇中不可忽略的幾大細節幫你看懂《小丑》


3.舞蹈

片中出現三段重要的舞蹈:

第一段是在琴行門口做廣告,機械,呆滯,是小丑的無意識狀態。


劇中不可忽略的幾大細節幫你看懂《小丑》


第二段是在地鐵打死三個精英的時候,回家照著鏡子,身體中的小丑開始復活,處於半覺醒狀態,僵硬的舞蹈有了靈魂,不靈活但是有了情緒的表達。


劇中不可忽略的幾大細節幫你看懂《小丑》


第三段舞蹈是在下樓梯參加默裡的節目時,身體中的小丑完全復活,舞蹈情緒激昂,完全是一個鬥士的模樣,甚至是死前的一段solo,因為他準備的笑話是自殺,用自己的死給人以警醒,結果因為憤怒,殺了在電視前的默裡。


劇中不可忽略的幾大細節幫你看懂《小丑》


4.手比槍打腦袋的動作

影片反映的是20世紀80年代的事,而手勢是來自於1976年電影《出租車司機 Taxi Driver》,男主角特拉維斯精神崩潰。索菲暗示亞瑟的精神,即將崩潰。而影片當中出現這個手勢的前後,正是亞瑟變成了小丑。


劇中不可忽略的幾大細節幫你看懂《小丑》


5. 光線

片中光線的明暗的細膩處理,也是一條線索,整個影片是在壓抑的暗色調中完成,其衣服的顏色也是一種暗示,從暗色到鮮紅,從亞瑟到小丑,從平靜到極度危險,是一種蛻變。

給母親洗澡的浴室光線,看到了粉紅和黃色光暈,代表著溫馨。

劇中不可忽略的幾大細節幫你看懂《小丑》

自己左手寫日記的時候,周圍是暖色,廚房卻是藍色的冷色,暗示著惡魔小丑已經開始萌生。


劇中不可忽略的幾大細節幫你看懂《小丑》


殺人之後的冷色調,正是小丑侵蝕亞瑟身體,意識反抗鬥爭的表達。


劇中不可忽略的幾大細節幫你看懂《小丑》


被人從警車救出後,把鮮血塗成笑笑臉,正是蛻變完成,光線變成暖色調,他已經適應了小丑的身份,小丑徹底誕生。


劇中不可忽略的幾大細節幫你看懂《小丑》


6. 音樂

音樂也是情緒的集中表達,從開始老者的鋼琴聲,到後來兩次讓人緊張的音樂,也是從亞瑟到小丑轉變的重要標誌,而片中用了大量回憶倒敘,插敘幻想的片段,而音樂的不同正預示著情節的轉換,比如去找索菲的那次。


劇中不可忽略的幾大細節幫你看懂《小丑》


總結

優秀的電影總是通過各種細節來解釋渲染主題,而不是簡單的堆砌,而《小丑》有著豐富的解讀空間,影片詳細刻畫了一個比一般人還純粹的人,自己窮困潦倒卻想給別人帶來歡樂的人,是如何在沒有階級對話通道的時候,一步步釋放內心惡魔,變成小丑的故事。正如亞瑟日記中寫的那樣“我只希望,我的死比我的人生值得。”振聾發聵。

以上理解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